书城军事中华古代兵法精典
7794000000055

第55章 将苑(4)

①师老:意思是军队疲劳。老:衰老,引申为衰竭疲倦。

②小习:不注重训练。小,轻视,小看。习,训练。

③刻剥:剥削。

④轻懈:轻视,懈怠。

⑤营伍失次:意思是部队队列失去了秩序。指军队出现混乱。

⑥羡余:充足丰裕。羡,剩余,有余的意思。

⑦引而计之:意思是引敌而来,谋而攻之。引,意思是拉开弓不发箭。

【译文】

古代善于作战的人,一定会先摸清敌情而后才考虑怎样取胜。凡是军队士卒疲惫不堪粮草供应不上,百姓怨声载道,轻视训练、武器机械也没有人修理,事先不考虑对策,在被围的情况下外无救兵,将官剥削士兵、赏罚不明,部队出现混乱情况,打了胜仗就骄傲,这样的军队,可以进攻它。若对方任用贤能之士,粮草充足,武器精良,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大国也愿意援助它,敌人有这些条件,可以做好准备,再伺机谋取它。

整师

【原文】

夫出师行军,以整①为胜。若赏罚不明,法令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之师,无益于用。所谓整师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退不可逼,前后应接,左右应旄②,而不与之危,其众可合③而不可离④,可用而不可疲矣。

【注释】

①整:统一、整齐。

②应旄:指听从指挥。旄,是古代作战用牦牛尾系在杆头上做饰物的旗帜,用来指挥战斗。

③合:协同作战。

④离:离间。

【译文】

行军打仗,靠号令统一来取胜。如果赏罚不严明,法令没有威信,鸣金不能使兵卒停止,击鼓不能使兵卒前进,即使有百万部队,也没有什么用处。所谓法令统一的部队,驻兵有礼法,行动有威风,前进势不可挡,后退不可追击,前后接应有序,左右彼此呼应,听从指挥,因而不会有什么危险。这样的部队,士兵可以同心协力,而不会受敌人离间,使其力战则不会使其疲惫不堪。

厉士

【原文】

夫用兵之道,尊之以爵①,瞻②之以财,则士无不至矣;接之以礼,厉③之以信,则士无不死矣;畜恩不倦④,法若画一⑤,则士无不服矣;先之以身,后之以人,则士无不勇矣;小善必录,小功必赏,则士无不劝⑥矣。

【注释】

①尊之以爵:意思是加封……爵位使之地位高贵。尊之: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地位高。

②瞻:应为"赡",赡养的意思。

③厉:鼓励、勉励。厉通"励"。

④畜恩不倦:意思是不断地施以恩惠。畜,通"蓄",积蓄。

⑤画一:严明、统一的意思。

⑥劝:努力。

【译文】

统兵御人之道,是加封官爵使他地位尊贵,用钱财赡养他们,这样,士卒就没有不来投奔归顺于你的;待人以礼,以诚信激励人,这样士卒就没有不为你拚死效力的;长期地给人以恩惠而从不厌倦,法纪严明统一,这样,士卒就没有不服从的;凡事身先士卒,然后再要求别人,这样,士卒没有不勇敢的;别人有小的优点一定要记录下来,有了小的功劳也一定要予以奖赏,那么,士卒就没有不努力的。

自勉

【原文】

圣人则天①,贤者法地②,智者则古③。骄者招毁,妄者稔④祸,多语者寡信,自奉⑤者少恩,赏于无功者离,罚加无罪者怨,喜怒不当者灭。

【注释】

①则天:意思是以客观规律为法则、准则。则,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以……为法则"。

②法地:意思是以客观实际为法则。

③古:指古训。

④稔(忍):原意指庄稼成熟,此处引申为酿成。

⑤自奉:意思是只图个人享受。

【译文】

圣人以自然规律为准则,贤人以客观实际为准则,智者以古代的圣贤为榜样。骄傲的人会招致毁灭,狂妄的人酿成灾祸,夸夸其谈的人缺少信义,只图个人享受的人缺少恩德,奖赏没有功劳的人,人心就会涣散,惩罚没有罪责的人,就会引起怨恨,喜怒无常的人就会自取灭亡。

战道

【原文】

夫林战之道,昼广旌旗,夜多金鼓,利用短兵,巧在设伏,或改于前,或发于后。丛战之道,利用剑楯①,将欲图之,先度②其路,十里一场,五里一应③,偃戢④旌旗,特严⑤金鼓,令贼无措手足。谷战之道,巧于设伏,利以勇斗,轻足之士凌其高,必死之士殿其后,列强弩而冲之,持短兵而继之,彼不得前,我不得往。水战之道,利在舟楫,练习士卒以乘之,多张旗帜以惑之,严弓弩以中之,持短兵以捍之,设坚栅以卫之,顺其流而击之。夜战之道,利在机密,或潜师以冲之,以出其不意,或多火鼓,以乱其耳目,驰而攻之,可以胜矣。

【注释】

①楯:通"盾",指盾牌。

②度:揣测、推算。

③应:策应。

④偃戢:收藏的意思。偃,停止。戢,收藏。

⑤严:急,紧急。

【译文】

在树林里作战的方法是,白天要多用旗子,夜晚则多用锣鼓,便于使用短小兵器,巧妙的地方在于可以设置伏兵,或者从前面进攻,或者从后面发动。在有丛林的地方作战,利于用剑和盾。要想谋取,首先要揣度路线,十里一场,五里策应,收藏好旗帜,只急速的敲击金鼓,令敌人手足无措。在山谷中作战的方法是,巧设埋伏,有利于勇猛的冲杀。跑得快的士卒占据高处,有赴死之心的士卒殿其后,安排强弩利箭,并冲击敌人,接着以短兵相接,使敌人不能前来,我军也不必冲入谷底。水上作战的方法,优势在于船楫,要训练士兵能乘舟作战,多树立旗帜来诱惑敌人,以强弩射击敌人,操短兵器来继续攻击,并设坚固的栅栏来防卫,顺流攻击敌人。夜战的办法,有利之处在于能机密行事,或者派潜军队偷袭敌人,出奇不意地打击他们,或者多明火击鼓,以扰乱敌人的耳目,迅速攻击就可以取得胜利。

和人

【原文】

夫用兵之道,在于人和①,有和则不劝而自战矣。若将吏相猜,士卒不服,忠谋不用,群下谤议,馋慝②互生,虽有汤、武之智,而不能取胜于匹夫,况众人乎。

【注释】

①人和:指军队内部的人际关系和顺、团结,齐心一致。和,和顺,谐和。

②馋慝:指恶言恶语。慝,邪恶。

【译文】

用兵打仗的方法,要靠全军上下团结一心。部队团结了,士兵即使不动员、鼓励,也会自行勇敢作战。若将官之间互相不信任、乱猜测,而士兵又不服从命令,忠心耿耿并且有谋略的人得不到重用,士兵中会出现背后议论,恶语馋言不断的局面,这是即使有商汤、周武王的才智,也难于战胜一个平平常常的人,更何况是对付敌国部队呢。

察情

【原文】

夫兵起而静者,恃其险也;迫①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众树动者,车来也;尘土卑②而广者,徒来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半进而半退者,诱也;杖而行者,饥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③者,将不重④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币重而言甘者,诱也。

【注释】

①迫:这里指逼近。

②卑:指低、低下的意思。

③扰:这里指混乱,杂乱。

④重:这里指敬重、重视。

【译文】

发动进攻之后如果敌人仍然镇静,其中必定会有险诈的行为;敌人被逼近,却出来挑战,那是想诱我军前进;树林摇动,必定是有车队前来;尘土扬得不高却很广,那一定是步兵来了;敌人如果言词强硬,声称要进攻,那是要退却了;敌人半进半退,那就是在诱惑我;敌兵手拄着拐杖行军,是因为太饥饿了;看见有利可图仍然不前进,那一定是很劳累了;飞鸟在军营上空盘旋,营房一定是空虚的;敌人夜间呼喊的,一定是因为惧怕;敌营内混乱的,一定是将领不被士卒所敬重;敌人旗帜乱动的,必定是阵势混乱了;敌军官容易动怒,必定是部队疲惫了;赏得次数过多,必定是情况窘迫;罚的次数多,必定是处境困难了;来推辞谢罪的,必定是需要休整;敌人礼厚言辞却很美好的,必定是在引诱我方。

将情

【原文】

夫为将之道,军井未汲①,将不言渴;军食未熟,将不言饥;军火未然②,将不言寒;军幕未施,将不言困;夏不操扇,雨不张盖③,与众同也。

【注释】

①汲:从井里取水。这里指掘井引水。

②然:"燃"的本字。

③盖:避雨遮阳的工具。

【译文】

一个为将者应有的品质是,军井还没有掘好,将领不能说渴;军中的饭还没煮熟,将领不能说饿;军中的火还没有燃起,将领不能说冷;军中的帐篷还没有搭好,将领不能说疲倦;夏天不用扇子,下雨不张开篷盖,与士兵的一切都相同。

威令

【原文】

夫一人之身,百万之众,束肩敛息①,重足俯听②,莫敢仰视者,法制使然也。若乃上无刑罚,下无礼义,虽贵有天下,富有四海,不能自免者,桀纣之类也。夫以匹夫之刑令以赏罚,而人不能逆其命者,孙武、穰苴③之类也。故令不可轻,势不可通④。

【注释】

①束肩敛息:意思是收肩屏气。束肩,收肩,垂手。敛息,屏住呼吸。

②重足俯听:意思是双足并立,俯下身下听命。重足,双足并拢。俯听,俯首听命。

③穰苴:战国时齐国名将。通兵法,善治军,打了不少胜仗。

④通:《心书》上作"逆"。"逆"较妥当,疑此处有误。

【译文】

将帅一人,能让百万士卒垂肩屏气,双足并立恭恭敬敬地俯首听命,没有人敢与其对目,这是法令使士兵这样做的。将领如果没有刑罚制度,下属不讲礼义,即使他尊贵而拥有天下,富裕而占有四海,也不能自免其祸,就像夏桀和商纣之类的。即使是一个普通人如果制定法令,奖善罚恶,也没有人违抗他的命令,就像孙武、穰苴一类的人。因此,将帅的命令不可轻视,威势不能逆反。

东夷

【原文】

东夷①之性,薄礼少义,捍②急能斗,依山堑海③,凭险自固,上下和睦,百姓安乐,未可图也。若上乱下离,则可以行间,间起则隙生,隙生则修德以来之④,固甲兵而击之,其势必克也。

【注释】

①东夷:古时对四方边境的少数民族统称为夷狄。东边的叫东夷,南边的叫南蛮,西边的叫西戎,北边的叫北狄。统称夷狄。

②捍:强悍。捍通"悍"。

③依山堑海:以山为屏障,以大海为掩护。堑,战壕。

④来之:使动用法,"使……来"使……归顺。

【译文】

东夷人的特性,轻视礼教,不重视道义,生性强悍凶残、急躁而好斗,他们以山为屏障,以江河为掩护,凭着险要的地形,得以安定、稳固,内部上下和睦,百姓安居乐业,因此他们是不能轻易去攻打、谋取的。如果是上层混乱,百姓离心离德就可以采取离间活动,离间则能使他们内部产生纷争,有了纷争就可用德政使他归顺,同时用武力进攻,这样,就一定能战胜他们。

南蛮

【原文】

南蛮①多种,性不能教,连合朋党②,失意则相攻。居洞依山,或聚或散,西至昆仑,东至海洋,海产奇货,故人贪而勇战,春夏多疾疫,利在疾战,不可久师也。

【注释】

①南蛮:中国古代对南方各民族的泛称。

②朋党:指以共同目的勾结在一起的同类人。

【译文】

南蛮有很多种族,且本性不能教化,各部落之间朋比为奸,不合就互相攻击。他们多依山居洞而住,有分散的,有集中的,西到昆仑山,东到大海,拥有海产奇货,所以人心贪而且作战勇猛,春夏之际多有瘟疫流行,对他们适于速战速决,不能长期持久作战。

西戎

【原文】

西戎①之性,勇悍好利,或城居,或野处,米粮少,金贝多,故人勇战斗,难败。自碛石②以西,诸戎种繁,地广形险,俗负强狠,故人多不臣③,当候之以外衅④,伺之以内乱,则可破矣。

【注释】

①西戎:指古时候居住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

②碛石:指积石山。大积石山在今青海西宁西南,小积石山在甘肃夏河西北。

③不臣:指不愿称臣、不肯服从。

④外衅:向外发动战争。

【译文】

西戎人的个性,是勇猛强悍而且贪财好利。有的住在城郭之中,有的住在山野郊外,粮食少,金银财宝多,所以人人个性都勇于战斗,很难打败他们。自积石山以西,西戎的部落繁多,地域广阔,地势险要,人们习惯于恃强行凶,所以多不肯服从他人,俯首称臣。应当等待他们对外发动战争,或内部出现了矛盾与混乱,那么就可以趁机打败他们。

北狄

【原文】

北狄①居无城郭,随逐水草,势利则南侵,势失则北遁,长山广碛②,足以自卫,饥则捕兽饮乳,寒则寝皮服裘,奔走射猎,以杀为务,未可以道德怀之,未可以兵戎服之。汉不与战,其略有三,汉卒且耕且战,故疲而怯,虏③但牧猎,故逸而勇,以疲敌逸,以怯敌勇,不相当也,此不可战一也。汉长于步,日驰百里,虏长于骑,日乃倍之,汉逐虏则赍④粮负甲而随之,虏逐汉则驱疾骑而运之,运负之势己殊,走逐之形不等,此不可战二也。汉战多步,虏战多骑,争地形之势,则骑疾于步,迟疾势县⑤,此不可战三也。不得已,则莫若守边。守边之道,拣良将而任之,训锐士而御之,广营田而实之,设烽堠⑥而待之,候其虚而乘之,因其衰而取之,所谓资不费而寇自除矣,人不疲而虏自宽⑦矣。

【注释】

①北狄:指古时游猎于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

②碛:沙漠。

③虏:对敌人的蔑称。

④赍:带着、携带。

⑤县:同"悬"。

⑥烽堠:烽,烽火,古代边疆在高台上烧柴或烧狼粪来报警。堠,古代探望敌情的堡垒。

⑦宽:放宽,放松的意思,这里引申为松懈。

【译文】

北狄人居不设城,哪里有水草,他们随逐而居。形势有利他们就向南侵犯,形势不利他们就向北逃窜。众多的山岭,辽阔的沙漠,使他们足可以自卫。饥饿时,他们就捕食野兽,饮乳汁;寒冷时,他们就睡兽皮,穿皮衣,四处游猎,以此为生存主业,所以既不能用仁德道义来安抚他们,也不能用武力来征服他们。汉军不可与他们作战的原因有三个:汉军士卒边种田边打仗,所以疲惫而怯懦,北狄人只是放牧游猎,所以精力充沛而勇敢。以疲劳的士卒对付精力充沛的敌人,以怯懦的士兵对付勇敢的士兵,形势和力量是不对等的,这是不能与其交战的第一个原因。汉军善于步行,日行百里,北狄人擅长骑马,每天行军速度是汉军的几倍。汉军追逐他们需要随身携带粮食和武器,而北狄人追逐汉军则是驱快马驮运,驮运与背负优劣已很悬殊,人快走与马跑情形更不一样,这是不可与之战的第二个原因。汉军作战多用步兵,北狄人多用骑兵,争夺有利地形,骑兵快于步兵,快幔相差悬殊,这是不可与其对抗的第三个原因。正是基于以上三点,汉军只能守住边防,使之不敢来犯就心满意足了。守边的办法是,挑选良将委以重任,训练精锐的部队来防御,多耕田积粮充实补给,多设烽火台来警戒,等待敌人露出破绽的时候乘机攻打,趁他们衰弱的时候来攻取,这就是所谓的不耗费资财而敌人自我消亡,不用让士兵疲倦就能让敌人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