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10天打造强大内心
7811100000019

第19章 消除内心对事物追逐的确定性(3)

其次,建立命运感。人世间的很多事情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想把任何事情都弄明白是非常累的。同时,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弄明白所有的事情。与其这样,不如在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事情时,将它归咎为命运。我们不是迷信,但不得不承认“运气”是客观存在的。如你喜欢购买彩票,能不能中奖,完全是运气使然。你还是你,对彩票的选号没有什么失误,但如果有一天,你胡乱选了几个号码,这几个号码却成为头等奖,你非常幸运。但如果你每一期都会购买彩票,而且花钱不菲,但从来没有中过一次奖,甚至你选择的号码,都被中奖号码绕过,你能怨谁呢?再比如打牌,抓上来的牌就是你的“命”,出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就是你的“运”,你所能做的就是把手上的牌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抱怨无益。人应该有点命运感,就像漂流瓶一样,扔到大海里之后,漂向哪里由风浪决定。

再次,做好最坏的打算。遇到不确定的情形时,在心理上做好接受最坏结果的准备。不能总是对好结果充满期待,而蒙着眼睛不愿意对坏结果认真考虑。应该充分地想象一下最坏的局面是什么样的,如何应对,并告诉自己:“退一万步讲,真的没成,那又如何呢?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必计较一时的成败。”只要能够接受最坏结果,当下便心安。阿Q式的自我心理麻醉也是必要的,比如“就算某公司不要我,又如何呢?他们公司那么累,不去也挺好”。做最坏的打算,是要建立心理防卫的底线,不至于措不及防地受到打击,但切不可成天把事情往坏处想,弄得自己成天悲观愁苦,郁郁寡欢。

第四,专注地做能够确定的事。不管你能不能在公司的经理竞选上获得成功,你都必须先把手头的工作做好,这是确定无疑的,抓紧时间去做能够确定的当前事务,可以缓解你紧绷的神经,不去为未来的事情担心。

第五,分而治之,能确定的因素先确定下来。比如寻找伴侣,这是人生的转折点,涉及的问题很多,对方性格、家庭背景等等因素都需要考虑。没有绝对完美的选择,尤其是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没有必要刻意求之。多个选择标准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随时变化,早晨一个标准,晚上又一个标准,看到一个女士就忘记了原则,到头来肯定心乱如麻。其实,信仰和理想是定海神针,不过在信仰大面积迷失的今天,暂且放一放这个过于深刻的命题吧。

第六,耐心。以上几条再怎么做,只能减少自己内心的不安,不可能完全消除,尤其是面对重要关口,人非圣贤,关心自己的利益,担心他人的褒贬,夜深人寂,忧从中来,都是难免的。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保持冷静,在任何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调整自己的认识和期望,使之逐渐与现实相符,你的能力也会不断增长,耐心,再耐心一些,耐心地做量的积累,静静地等待质变的到来。

我们说一件事情不确定,往往就意味着完成这件事困难比较大,不确定因素比较多,而保险系数比较小。因此,人们一般不愿接触不确定性的事情,可是成功的人往往喜欢这种不确定,因为他们知道:不确定性就如一个险滩,渡过了这个险滩,就会风平浪静,就是胜利的喜悦。

谁不希望牢牢地掌控人生,但太确定了,生活会如一潭死水,同样会让人窒息。随着生命老去,不确定性自然减少,直至为零,但又有谁喜欢垂垂老矣的生活呢?很多不确定性,是由于我们向人生发起更高的挑战而带来的,是我们生命活力的体现,我们还有机会选择,希望之火还在熊熊燃烧。

在当前这个多变的社会,价值观越来越乱。这个社会增加了人们的压力,但也提供了空前的机遇,建立在强大内心的基础上,我们要做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豪迈地走向未知的明天。

适当的锻炼能让内心强大

现代很多人的生活规律是这样的:早晨不吃早餐,中午一般用半小时简单对付一下,晚上则餐饮丰富,应酬到很晚。这样不规律的生活,会给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摘选一篇来自健康方面的报道:

2011年7月,在全国心理健康指导与教育科普工作研讨会上,有关专家介绍说,中国“亚健康”人群比例已达70%,在北京,每20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病;在上海,85%左右的白领一族有头痛、血压不稳定等症状;在广州,有80%的成年人体育活动量不足以增加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15年,这种透支健康的生活方式将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

这是当前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生活压力的加大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

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压力的增大,会使许多人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进而导致忧郁、孤独、焦虑等各种心理障碍,让人们变得心理弱小。

保持一颗强大的心理,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如何保持强大的心理状态呢?

一系列心理学方面的考察说明,身体活动是强大个体的情绪状态、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生理技能、身体素质将会得到改善,由此,个体会以自我锻炼反馈的方式传递其成就信息给大脑,从而获得自我成就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产生愉快、振奋和幸福感。因此,适宜的体育锻炼能使有心理障碍的个体获得心理满足,产生积极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并消除心理障碍。

(一)体育锻炼有助于发展智力

智力是一个人保持正常工作、生活的基础条件。如果一个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就可以使个体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和想象力等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提高活动效率,还可以使人获得良好的情绪,如乐观、自信、振奋、精力充沛等,从而对人的智力功能起到促进作用。

经过研究发现,人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一方面,能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使大脑获取更多的氧气,给大脑的记忆和思维能力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

另一方面,进行体育活动不仅能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有效,使其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更加迅速、准确,为智力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而且还可以提高人的视觉、听觉、本体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增强。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在面对外界不确定的情形的过程中,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但随着外界不确定性的时间的延长,人会产生一定的疲劳感,大脑灵活度下降,神经系统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度下降,导致处事效率下降。但是如果能够进行一定量的体育活动,则有助于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形成兴奋与抑制合理交替的机制,降低疲劳感,提高大脑的灵活度,提高处事的效率,此外个体体质的增强,身体机能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充分地挖掘与开发一个人的潜力。

(二)体育锻炼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个体的情绪状态的调控能力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当一个人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面对种种的不确定性,常常会产生紧张、压抑、忧虑等不良情绪反应,体育锻炼可以使个体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降低应激水平,使处理应激情境的能力增强。着名的生物学专家麦克曼教授,经过研究发现,经常参加身体锻炼者的状态焦虑、抑郁、紧张和心理紊乱等消极的心理变量水平明显低于不参加身体锻炼者,而愉快等积极的心理变量水平则明显要高于不参加身体锻炼者。

麦克曼教授研究发现,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调节情绪,是因为体育锻炼的参与者能体验到运动带来的愉快感觉。他认为,适度负荷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人体释放一种多肽物质——内啡肽,它能使人们获得愉快、兴奋的情绪体验。因此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参加那些自己喜爱和擅长的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从中得到乐趣,振奋精神,从而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三)体育锻炼使自我概念更为清晰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情感等的整体评价,它是由许许多多的自我认识所组成的,例如我是什么人、我主张什么、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等等,包括社会方面的自我概念和身体方面的自我概念等。其中,身体方面的自我概念包括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身体表象是指头脑中形成的身体图像。身体自尊则主要包括一个人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评价、对自己身体外貌(吸引力)的评价以及对自己身体的抵抗能力和健康状况的评价。

身体表象和自我意念障碍在正常人群中是普遍存在的。剑桥大学心理学教授法林顿经过对300名剑桥大学学生的研究发现,54%的被研究者对他们的体重不甚满意。与男性相比,女性倾向于高估身高和低估体重,而且,身体肥胖的个体更可能有身体表象和自我意念方面的障碍。身体表象和自我意念与整体自我概念有关,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对身体表象的不满意会使其自我意念变低,并产生不安全感和抑郁症状。

体育锻炼可使体格强壮、精力充沛,因而,体育锻炼对于改善人的身体表象和身体意念至关重要。法林顿的研究表明:锻炼者比非锻炼者具有更积极的总体自我概念;体能强的人比体能弱的人倾向于具有更高水平的自我概念和更高的身体概念;肌肉力量与身体自尊、情绪稳定性、外向性格和自信心呈正相关,并且加强力量训练会使个体的自我概念显着增强。因此,更积极的自尊心,更高水平的身体概念和自我概念与高水平的体能状况相关。

(四) 体育锻炼有助于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

一个人的内心强大与意志品质有着紧密的联系,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独立主动的精神,是一个人行为特点的稳定因素的总和。意志品质需要在克服困难的实践过程中培养。体育锻炼本身就要不断克服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难度或外部障碍等,以及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才能取得成功。体育锻炼的参与者要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培养自身良好的意志品质。任务越困难,对个体的意志锻炼的作用越大,而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于人的活动,尤其是体育锻炼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进入福布斯富翁排行的成功人士,91.7%的人在年轻时都是体育运动项目高手,罗布森·沃尔顿在大学时期,是校篮球队的主力后卫,杰夫·贝索斯在大学时期是橄榄球主力球员,米歇尔·费雷罗大学时期是校篮球队的中锋,差点进入NBA,迈克尔·布隆伯格则是着名的皮划艇运动员。因为体育锻炼,他们具备了强大的心理素质,为后来成为商界名人打下了生理基础。

体育锻炼是强大心理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心理医生认为应将体育活动作为一个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参加一些如慢跑、散步、徒手操等身体练习能有效地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增强自信。除此之外,有关体育锻炼的心理治疗效应还反映在对精神分裂症、酒精和滥用药物、体表体型症状的研究等方面。

《黄帝内经》里说,人的心脏就像人体内的太阳,至阳至热,具有无穷的能量,供给体内脏腑气血及四肢百骸运行。就像太阳需要经常发光,不能总被乌云遮蔽一样,心也要通过运动进行锻炼,使其发光发热,照耀全身。

在当前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跑步是一项最适合的运动,可快可慢,可激烈可缓和,但都能活跃心肺,增强心脏跳动,增加呼吸吐纳,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脏腑代谢,锻炼肌肉和腿部弹力。可以说,通过跑步来强化心理素质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简单而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