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外语文故事
7821500000027

第27章 百转的谜语故事——神思妙想探结果 豁然开朗诡计多(2)

第三个学生说:“这个字是兄弟排行他在先,年年月月他在前,孤孤单单他独眠。”

又一个学生马上接着道:“老师这个字不在上边,且在下边,正在两头,卡在中间。”

先生听了学生们的对答,非常满意。原来,老师的谜底是个“一”字。

李白偶进醋店唐肃宗乾元年间,年过花甲的李白过起了隐居生活,每天骑着毛驴到处游走。一天,李白行至途中因天气炎热,口渴难耐,于是打算先找一家小店休息片刻。在不远处,一家门前插着一面小旗,上面题有“佳醋”两字。尽管没有酒喝,但是不妨先进去歇一歇脚,说着李白就踏进了这家醋店。

李白来到店内,找了一张空桌坐下,高声向店家说道:“一人一口又一丁,竹林有寺没有僧,女人怀中抱一子,二十一日酉时生。”这个店家也略通文墨,听罢便知道李白所说的诗是一个谜面,仔细琢磨一会儿,便笑着对李白说:“客官问的是‘何等好醋’?此乃山西陈醋,北国佳品,客官尽可品尝!”

李白大为欣喜,便和店家聊了起来。

一段时间之后,李白把醋喝完,把醋壶还给店家后说:“鹅山一鸟鸟不在,西下一女人人爱,大口一张吞小口,法去三点水不来。”店家知道李白说的是“我要回去”,便拱手向李白作别,说道:“客官,祝你一路平安!”李白点头称谢。

正当李白转身要走之时,店中一个官员模样打扮的人叫道:“且慢,你是何许人也,竟敢在我面前咬文嚼字!”李白睥睨一下这个人,知道是一个没有学识的官吏。狂傲的李白岂会把这种人放在眼里,又吟出了一首诗谜:“豆在山根下,月亮半空挂,打柴不见木,王里是一家!”然后,便骑着毛驴走了。

胸无点墨的官吏,听罢茫然。在一旁的店家暗中偷笑,原来李白说的是“岂(岂)有此理”。

女童出谜考学者

从前,有位着名学者,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

一晚,他住在一家旅店里。店主的女儿好学,粗通文墨,得知学者到了这里,便很想向他请教。学者年逾花甲,平易近人,有问必答。店主女儿说:

“我出个谜给先生猜好吗?”学者说:“好,我倒是很喜欢猜谜的。”女孩轻轻道来:“二人并坐,坐到二更三鼓,一畏猫儿一畏虎。打一字。”

学者想了好久,也理不出个头绪。他反复推敲:二人并坐可能包含两个“人”字,可是一个畏猫一个畏虎,就不会是两个“人”了,那么就该是两个字在一起合成一个字。什么怕猫呢——鱼,什么怕虎呢——羊。对了,是个“鲜”字!他拈着长长的胡子说出答案。

店主女儿却笑了笑说:“不对!”学者问:“怎么不对?”店主女儿说:“既然提及坐到二更三鼓,则必有其意!”学者想了想恍然大悟:“对了,二更者亥时也,三鼓者子时也,为鼠,惧猫;亥是猪,畏虎,莫非是个‘孩’字吗?”店主女儿点头称是。学者不禁颔首称妙。

王顺智斗李财主

有一个叫王顺的农村小伙,虽然没读过书,却机智过人。

有一回,王顺的母亲生了重病,需要花很多钱来治病。王顺家里穷,哪里来的钱呀!没办法,他只得到镇上有名的“铁公鸡”李财主家去打短工挣钱给母亲治病。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李财主和王顺算工钱的日子到了。狡猾的“铁公鸡”想要赖掉小伙子的账,于是,他假惺惺地走到王顺跟前说:“王顺呀,听说你娘生病了等钱用,我也该给你结工钱了,别耽误了你娘的病情……不过,我这里有个规矩:每个拿工钱的人,都要猜一个谜语,猜对了才能给工钱;猜不对,分文不给。我也不便给你破例,你那么聪明,想必是猜得到的。”王顺知道李财主心里打的是什么鬼主意,但是他自信:凭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可能输给这个老狐狸!于是,他抬头看着李财主,朗声说:“李老爷,您就请出谜吧!”李财主正中下怀,连忙念出四句话:

什么吃草不吃根?什么睡觉不翻身?

什么肚里长牙齿?什么腹中有眼睛?

这下轮到王顺乐了:这不都是我们庄稼人手里拿的、眼里见的吗?哪能难得倒我,这回“铁公鸡”可失算了!他心里这样想着,嘴里已应声唱出四句歌:

镰刀吃草不吃根,石头睡觉不翻身,磨子肚里长牙齿,花椒腹内有眼睛。

唱完了歌,王顺便朝李财主作了一揖:“多谢李老爷关爱,如今可以把工钱给我了吧?我好去买药给母亲治病。”李财主没办法,赖是赖不掉了,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付给了王顺工钱。

老儒以谜化风波

古时,有个喝醉酒的男子,跌跌撞撞地回家去。当他路过一个庵堂时,酒劲儿上来了,终于支持不住,跌坐在地上睡着了。本庵一名年轻的尼姑从外面化缘回来,看到这名烂醉如泥的男子,把他扶起背进了庵堂。

这件事很快就被远近的村民知道了,他们都不能接受这件事,指责尼姑是“淫妇”,要把她装进猪笼沉入塘底,以警后人。因为在古代是很讲究“男女授受不亲”、“沾衣捋袖即为失节”的。小尼姑居然背了一个陌生男子,当然是犯了大忌。

就在这个时候,乡里一个布衣老儒走来,他向众人说道:“冤哉枉也!你们可错怪小师傅啦!”

众乡民听了十分奇怪,便围上前来,问老儒为什么要替小尼姑说话。

老儒笑道:“醉汉妻弟尼姑舅,尼姑舅姐醉汉妻。”说完了捻着胡须,看着众人,等待着众人的答复。

片刻之后,就听见人群中有人说:“可不是吗?我们错怪小师傅了!”大家都回头张望,原来是乡里一位长者,他说:“‘醉汉妻弟尼姑舅,尼姑舅姐醉汉妻’,那醉汉和尼姑之间不就是父女关系吗?”大家仔细地想了想,都恍然大悟,点头称是。

于是,众人放了小尼姑,还向她赔礼道歉,承认错怪了她。

丫环以谜制傲者

从前有个教书先生,依仗自己多读了两年书,便成天一副趾高气扬、自命不凡的样子。

一天,他去拜访同村的财主,丫环见是一位读书人,便很有礼貌地问:

“请问先生您贵姓?到此有何贵干?”

这老先生看了丫环一眼,笑道:“老夫的姓氏乃一字谜,就看你有没有本事问了。”丫环微微一笑:“敢请老先生出谜。”

老先生就摇头晃脑地说:“十字路口,嫦娥一边走。”丫环略一沉吟,笑道:“原来先生姓胡呀!您说是吗?”

老先生听丫环猜对了,只好点头,这时丫环忽然说道:“老先生,我的姓也是个谜语,也请您猜上一猜。”老先生一听,小小丫环居然敢考他!于是不屑一顾地说:“讲。”

丫环不以为意,念道:“一点一画,两点又一画,目字少一画,上字无画,已字添三画。”老先生听完之后,变了神色,这回轮到他脸红了。他琢磨半天也没猜出这个字谜来,只好灰溜溜地走开了。

丫环这个字谜的谜底原来是个繁体的“龙”。恃才傲物的教书先生,没想到却输给了一个丫环。

独特的新年礼物

有一个人长年在外做生意,多年未回家。这一年年关又至,他思妻心切,每天愁容满面。恰在此时,他收到了妻子寄来的一份礼物,而且还附了一封信,信上是这样说的:

自入君家,便与我翻脸。你应知我心中寒暖,纵然有时节、气满胸间,也强忍得五天十天。眼见得光阴似箭,年节不远,我在你心目中,更难比从前。

怨郎君薄幸,厌旧喜新,终于将我抛在一边。郎君啊,如今盼你心回意转,来年重新见。

他读完了信,不觉更引起了对妻子的内疚与爱怜之情,心中万千感慨。

打开礼物一看,才知道信里所说的其实是她所寄来的这份礼物——年历。

他长叹一声,对着年历无限深情地说:“你的心思我明白了——聪明的妻子,你这谜面真是与众不同啊!”

铁拐李遇难谜

据传,八仙之一铁拐李在游山的路上偶遇一个小孩,见那孩子聪明可爱,就问道:“小小顽童,你姓什么,今年几岁?”

顽童看了铁拐李一眼,调皮地答道:“我的姓,正好是我的岁数;我的岁数,正好是我的姓。”

后来,铁拐李将此事告知吕洞宾,吕洞宾稍加琢磨,捧腹大笑道:“这个顽童可真聪明!今后定当收他为徒才是。”

铁拐李急忙追问道:“你知道这顽童姓什么,现有几岁吗?”

吕洞宾很有把握地说:“这孩童姓王,今年十一岁。”

后来,铁拐李专程去找了那个小孩,经再三询问,果然如吕洞宾所料。

原来小孩将姓氏“王”拆为“一、十、一”三字;这三字组合起来,又是一个“王”字,顺念则为一十一岁。

“天子”睡姿

朱元璋起事时,想找一个军师,听说浙江青田有个叫刘基的读书人,有孔明之才,便想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可是,多次派人去请,刘伯温总是不来。

有人提议:干脆派我去把他抓来。有人主张还是用刘备三顾茅庐的办法由朱元璋亲自去请他。有人说:刘基这个人在元朝当过官,因看透了元朝官场的弊端才弃官归隐的,他熟读周易,能测会算,算不准是不会出山的,朱元璋听了说:“我自有主意。”

有一回,刘伯温游历天台山,来到海边的一个小镇上喝茶。这里来往贩盐的很多,他放眼望去,忽见前面海滩上有一个贩盐的担夫正躺着睡觉,只见他头枕扁担,仰面朝天,平摊两臂,叉开双脚,睡得正香。他发现这人的睡姿和扁担恰好形成一个“天”字,有些惊异,不禁走向前去看个仔细。刚走到那人身边,见那人忽又一侧转身子,一手把扁担搂在腋下,蜷身又睡着了。

刘伯温一看,这个姿势又形成一个“子”字。刘伯温把这人前后两个姿势联起来一想,这不是“天子”二字吗?心想,此人一定不凡,便回到茶棚下饮着茶静等着那人醒来。但见那人不久就翻个身坐了起来,伸了个懒腰说声“好渴啊!”也来到这茶棚下饮茶。刘伯温主动和他攀谈起来,感到此人谈吐不凡,便暗暗怂恿他共谋大事。这时,那人忽然哈哈大笑,站起来拱手说道:

“我请过先生好多次了,这次天意使我们相遇,先生不请自到,实乃我之大幸,天下黎民之大幸也。”随即约请刘伯温到括苍山的大营之中,共图大事。

淮西妇人好大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