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外地理故事
7824800000012

第12章 给人智慧启迪的战争故事(4)

植被是覆盖地面的全部植物群落的统称。各种植物形成如森林、草原、苔原、草甸、灌木丛等,它能把太阳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储藏起来,而且能够防治风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除开这些好处外,它还是影响军事活动的重要自然地理要素。今天我们看到植被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世纪,经过地质与气候的变迁而适应并保存下来。植被通过植物的种了或根、枝、叶来繁殖,依赖一定的水热条件,并受气候、土壤、水文、动物的影响呈地带性分布。例如:由热带至寒带,分布大致为:热带雨林-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湿带落叶阔叶林-中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寒带苔原。在我国有著名的大兴安岭、神农架等原始森林,有内蒙古大草原,有西南边陲的亚热带丛林等。

植被在特殊环境下如沙漠中的绿洲,边疆地带的森林和草原,对军事行动具有重要价值。它能提供资源,具有阻碍、隐蔽的功能。在我国北方地区,人工栽种的农作物植被如高粱、玉米,南方地区的林密等,对于人员的隐蔽具有良好的功能。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北方军民就利用青纱帐(高粱林地),展开了大面积的游击战,给日寇沉重打击。在70年代末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西南边疆的山岳丛林又极大地妨碍了我军大部队的行军生活。

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绿色资源被大量开发利用,植被在减少,水土流失,生存环境正在恶化。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掉,草原被毁,随之引起的一系列恶性循环,如气候恶化,山洪暴发,长江正在变成黄河,北京首都出现沙尘暴天气等。这一切都在警告人们不要随意破坏环境。北京的沙尘暴天气,据查明它的祸手就来自北方草原、林木的人为破坏。现在国家环保部门正在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退耕还林,来有效遏止风沙的肆虐。

死灭复燃的命脉

历史上越南人民在长期的抗美战争中,通过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源源不断地把战略物资输送到南方。侵越美军把这条小道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屡屡试图消灭它,但始终未能成功。世界各国习惯上把这条小道称为”胡志明小道“。1961年,随着美军直接入侵越南南方,战争逐步升级。越南南方人民武装力量规模迅速壮大,战争消耗明显增加,大批战略物资不断从北方运往南方。针对越南北方人民的战略输送行动,美军采取了地面偷袭和空中轰炸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地封锁通向南方的交通运输线,以切断越南北方对南方的战略物资运输。于是,越南军民在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交界的边境地区,在复杂险峻的高山丛林中,奇迹般地开辟了一条隐蔽的交通运输通道。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胡志明小道“。

胡志明小道,从越南北纬17°线开始,穿过老挝境内的穆嘉山,通向越南南方和柬埔寨。胡志明小道,开始只是羊肠小道,只能靠人背肩扛运输,远远不能满足战略物资运输的需要。不久,越南军民把它变成了能够通行自行车、板车的道路,靠大象来运输重型作战物资。接着,大批工程部队和民工又投入胡志明小道的施工。1965年,终于把胡志明小道拓宽成能通行汽车的一条战略通道。

胡志明小道成为美军和伪政权的一块心病。1964年初,侵越美军司令威斯特摩兰决定对胡志明小道进行全面封锁和不间断突击,他说:”作为提高南越军队士气和减少物资流向越共部队的重要手段,务必切断这条具有战略意义的最后通道。“胡志明小道地处崇山峻岭中,蜿蜒曲折,支路纵横,小路众多,并有许多迷惑敌人的假路。越南专门成立了一个军区,负责保卫胡志明小道。

针对胡志明小道,美军组建了一支精锐的地面特种作战部队,其中美军2500人,伪军7000人。特种部队多次企图潜入或空降到胡志明小道地区进行破坏,但效果甚微。之后,美军开始对胡志明小道进行大规模轰炸。但是美军白天轰炸,越南人民武装的运输车队利用夜间闭灯行车。一到夜间,道路两旁站满了指示方向的民兵,以保证行车安全。后来,美军飞机上安装了一种星光夜视仪,利用星星放出的光,进行夜间轰炸。可是胡志明小道在丛林中弯弯曲曲,从空中看时隐时现,星光夜视仪不起作用。美军又改用照明弹和激光武器实施夜间攻击,但是,照明弹照不到丛林深处,反而把自己的飞机暴露在越南的高射炮口上。美军沿胡志明小道投下了大量的触发地雷、震动声呐装置,然而地雷被越南军民引爆、声呐装置被捡走。美军还投下人体嗅觉探测器,来监视车队通过时间;游击队在树上挂上许多尿壶,使探测器完全失灵。

为了把胡志明小道变成一片烂泥,阻碍交通运输,美军多次在胡志明小道上空实施人工降雨。后来又竟然沿胡志明小道大量喷洒使树木枯萎脱叶的化学毒剂,然而,热带雨林始终生长茂盛,成为人民武装和运输车队的天然保护屏障。在美军一系列封锁措施面前,胡志明小道却始终畅通无阻。

茫茫沙海游牧军

在世界上著名的干旱和不毛之地---撒哈拉沙漠的西部,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沙漠深处,活动着一支身着黄色无袖长袍、黑色长裤,有的身着白色或蓝色无袖长袍骑着单峰骆驼的队伍,这就是”白色骑兵队“。

这支队伍总共有195名沙漠战士。他们都是从毛里塔尼亚的宰穆尔地区、阿德拉尔省、塔甘特地区和胡德地区的游牧民族中招募而来的。这支队伍的经费主要由法国援助和合作基金负责提供,主要任务是集作战与助民服务于一身。而服务性活动则主要是医疗治病、治理蝗灾、治沙植树放牧。”白色骑兵队“也是由法国人一手操办组建起来的。眼下还有7名法国军事顾问,其中有一名少校、两名上尉和4名初级军官负责。这支队伍的总指挥则是毛里塔尼亚的奥马尔·电尔德·贝巴卡尔少校。

”白色骑兵队“选择单峰骆驼作为主要机动装备,用法国驻毛里塔尼亚军事合作团团长米歇尔·里戈的话说:”我们做过比较,最终选定单峰驼,因为它是最好的。“四轮驱动的”丰田“越野吉普虽然速度快,可在沙漠中容易抛锚,而且成本也比骆驼要高得多。今日的骑兵队,在每只单峰驼上有一个奇怪的鞍包,这就是一块块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它提供的电源,骑兵队使用无线电可与1000公里以外的各地联络。他们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还装上了太阳能抽水机。根据需要,有时他们还可以得到飞机的协同配合,如担负侦察和后勤供应任务等,甚至支援他们作战。

毛里塔尼亚计划还要组建几支骑兵部队,以对付各种抢劫团伙和可能出现的反政府叛乱分子。作为担负合作与指导任务的法国还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南部塞内加尔河一带建立一支使用马的骑兵部队,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所专门培养单峰骆驼骑兵部队战士的军校。届时,在撒哈拉沙漠深处,人们将更经常能见到穿着白或土黄无袖长袍、骑着单峰驼的”白色骑兵队“。他们沉稳而悠长地行进在沙漠中,仿佛又将游人带入上几个世纪,在历史与现实中回荡。

撒向海洋的希望

生物界中海洋资源是人类共同继承的宝贵财产,为了获取更丰富的资源,人类对海洋这片蓝色国土的争夺必将日趋激烈。岛礁好比撒向海洋的种子,它的存在不仅仅意味着汪洋中的一块块领土,它带来的价值远超过自身的一大片蓝色的国土。

在当今世界,控制了海岛,就获得了远海扩张的前进基地,就等于控制了通向资源宝库的金钥匙。以往,在茫茫大海之中那些巴掌大小看来分文不值的明岛、暗礁和沙洲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如今却身价百倍,成为当今世界海洋斗争的一大热点。

利益是诱发战争的重要动因。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就是缘起南大西洋水域的马尔维纳斯(福克兰)群岛。这个气候严寒、人烟稀少的小岛,因为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而身价剧增,以致英国不惜劳师远征,与阿根廷兵戎相见,爆发了二战后规模最为庞大的一场现代海战。

马尔维纳斯(福克兰)群岛地处南大西洋咽喉。早在1832年,英国人便强行占领了它。它原属阿根廷。近百年来,为了群岛的主权,阿根廷人在谈判桌上唇枪舌剑,和英国人不知吵了多少回架。1882年初,两国关系急剧紧张起来。4月2日,一支阿根廷部队在马岛登陆,并很快控制了全岛,俘虏了岛上的英军。英国人大为恼火,当晚就宣布与阿根廷断绝外交关系,第二天即向南大西洋派兵。两三天后,便集中了将近50艘舰只,组成了拥有2艘航空母舰的特混舰队,浩浩荡荡,杀向战场。29日,特混舰队兵临马岛,在马岛西北海域成扇面展开,构成战斗正面;同时派出5艘核潜艇,到马岛西南水域巡逻。

8月1日,英机开始轰炸马岛。2日,英”征服者“号核潜艇旗开得胜,击中阿根廷第二大舰”贝尔格奈诺将军“号巡洋舰。4日,阿空军大举反攻,击沉了英”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21~23日,英军在圣卡洛斯登陆成功,阿军再次反击,击沉了英”热心“号、”羚羊“号导弹护卫舰。25日,阿空军展开”国庆攻势“,击沉了英”考文垂“号导弹驱逐舰和”大西洋运输者“号运输船。2日,英军分两路进军斯坦利港,6月12日对斯坦利港发起总攻。14日,英阿双方宣布非正式停火。举世瞩目的马岛之战,以英军夺下全岛而落下帷幕。

让人虚惊一场的陨石

1994年的2月1日,在西太平洋库斯莱岛东南大约12公里的地方,有两位当地的渔民无意间看到天上一个火球,从西北很快地飞向东南,掠过长空,发出璀璨的光芒,它以极明亮的红色和蓝色火焰燃烧着,历时数秒钟,最后留下一道烟,持续约1小时。

渔民们搞不清这是怎么一回事,于是奔走相告,纷纷猜测。当然,这样独特的现象自然逃不过美国6个间谍军事卫星的眼睛。卫星迅速把探测到的不明飞行物的材料上报。它们探测的结果显示:这个大火球进入大气层的时候,光亮像太阳一样耀眼,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它的速度极快,达到了时速约7。2万公里,最后在太平洋托凯劳岛附近海面上空20公里处爆炸。

这是个什么物体呢?美国军方的高级官员们根据卫星探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论却难以统一:有的认为这个火球可能为天上掉下的陨石;也有的认为可能是某个地区的核爆炸带来的。究竟是陨石还是核爆炸,美国军方当时一下子难以分辨,而这一分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产生误解,就可产生国际危机。

有这么严重吗?当然!如果只是一颗陨石,也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如果真是核爆炸呢?这是哪个国家在搞核爆炸呢?用意何在呢?美国军方不敢妄下断言,只好迅速上报,最后,甚至把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从睡梦中叫醒。

美国军方的高度紧张自然有他的道理。1990年10月在加拿大发生过一起大陨石爆炸事件。当时正值海湾风云骤起,伊拉克不具备区别陨石爆炸与核爆炸的尖端设备,如果这个大陨石刚好发生于伊拉克上空并被误认为是以色列进行核攻击的话,全球形势就会急转直下。以后战争形势的发展就很难预测了。

通过多方的探测调查,最终证明该火球又是一个巨大的陨石,美国军方又是虚惊一场。但是这个陨石的体积较大,是几十年未曾遇见过的,也是美国间谍卫星迄今探测到的最大陨石。据美国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摩斯国家实验室科学家估算,火球质量远超过千吨,而爆炸当量则相当于10万吨级TNT。它的威力真的比一颗原子弹还要厉害呢!

陨石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闯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体。我们知道,在茫茫的宇宙中漂浮着许多我们无法看到的物体。流星体就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说它小,是指它与巨大的星球相比比较小。这些流星体有的成群结队地沿着同样的轨道绕着太阳运行,这叫做流星群。有的流星群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闯入了地球的大气圈,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出耀眼的光芒,划过长空,从地面上来看,就像下了一场流星雨,这叫流星现象。这些流星飞行速度极快,与大气摩擦产生的热量将它们大都销熔了,只有一小部分能够坠落到地面。没有烧尽的流星体落到地面,叫做陨星。其中,石质陨星叫做陨石,铁质陨星叫做陨铁。像上文所讲到的重达千吨的陨石,确实很罕见,也难怪美国军方如此紧张!

太阳公公和大地母亲之战

据说在公元前95年,汉武帝刘彻带领皇亲国戚出去打猎,经过河北河间地区时,碰巧遇上天空出现一道光线,不知是何故,它有别于彩虹的光。手下有一个文臣上前进言,认为这是”天上出美光,天下有好女“的征兆,于是刘彻便派人四处查访美女。不幸的是,他所看到的现象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极光。

无独有偶,在中世纪欧洲的十字军征战的那些日子里,也有出现过极光的记载。一次十字军圣战正酣时,天空中突然出现异常绚丽的亮光,信奉神旨的斗士们把这看成是上帝的旨意:上帝的手指哪里,在哪个方位就会出现极光。于是骑士们便被命令冲向哪里,去进行杀掳掠夺。殊不知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已,天穹施放出的”焰火“---其实就是极光。

为什么会有这么奇特的现象出现呢?这种有着彩虹般绚丽的景象,却又本质区别于彩虹的光芒,原来它是”太阳公“和”地母“交手的结果。太阳能释放出来的高能带电粒子,顺着地磁场的磁力来到地磁极附近,它们与地球高空的空气相撞时,会在地球磁极80~1200公里的上空产生一种五彩缤纷、绚丽奇异的光彩---极光。在高纬度地区看到极光的机会比较多,比如在我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就常常可以看到极光。但发生强磁暴时,中纬度甚至低纬度地区都有可能看到极光。1958年2月11日,我国北京以北地区就见到过极光。

飞起来的地图

地下学中的地图,不论现在和将来仍然是军队组织指挥战斗的重要工具之一。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军队的迫切需要,地图的面貌也正在发生惊天动地的变化。

首先,我们过去经常看的和使用的,都是用线画和符号表示地物地貌的地形图,这种线画地图现在已经不能独占鳌头了。线画地图的优点是简单明了,但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即生产周期长,表示地形不详尽,立体感差。随着军事需要和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又出现了另一种新型的地图---影像地图。这种图保留了原来摄影时地物地貌的影像,所以,叫影像地图。它是直接根据航空相片或卫星相片,用正射投影仪器自动或半自动地,快速生产出来的。这种地图,不但保留了相片上的影像,而且还加绘有等高线,不但能清楚地辨认出地貌起伏形态,还能看到地物的形状,甚至连高楼大厦的层次都能数出来。所以,影像地图一问世,就因比线划地图使用方便而受到欢迎。但是影像地图的比例尺不能太小,比例尺愈小,地物影像愈不清楚。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全息照相技术的发展,现在在地图家族中,正孕育着另外一个新成员,这就是”全息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