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考古发现博览(开启学生智慧的科技博览)
7839000000060

第60章 洞窟雕刻巨匠:微生物

位于美国西部新墨西哥州的卡尔斯巴德洞窟国家公园里那个能装下6个足球场、足有30层楼高的大洞让参观者叹为观止,却让地质学家困扰不已。

几十年来,参观者被告知,这个大洞是由碳酸一点一滴把石灰岩侵蚀掉的结果。但是,这么多岩石都跑到哪里去了?

在按照这种方式形成的大多数洞穴里,残余物都是由地下的水流带走的。但是,卡尔斯巴德洞窟不存在地下的水流。

在新墨西哥大学的地质学家卡萝尔·希尔看来,科学家向游客们讲述的关于这个洞穴形成过程的故事没有说服力。

她说:“让我们真正难以理解的是它的规模:卡尔斯巴德洞窟中的‘大洞’是北美洲最大的洞穴。要形成这么大的规模需要弄走很多石灰岩。洞就在那儿,那些石头没去任何地方。”

答案其实一直就在大家的眼皮底下。

沿着卡尔斯巴德洞窟的通道设有许多路牌,上面写着:据认为,洞穴是雨水径流带来的碳酸渗到石灰岩上产生侵蚀作用形成的。

但是,正像希尔发现的那样,这种“垂滴说”会产生误导。实际并非“垂滴”,而是“冒泡”。

这不仅涉及地质学,还要加进生物学。

与希尔一道进行这项研究的新墨西哥大学生物学家黛安娜·诺瑟普说,在卡尔斯巴德地区以小片石油层为食的单细胞微生物才是真正的洞穴雕刻家。诺瑟普说:“石油中的含碳化合物被微生物吃掉,然后产生了硫化氢。”这种致命气体通过岩缝跑出来,直至与水和氧气结合。硫化氢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后产生硫酸,硫酸可以溶解若干个体育馆那么大体积的石灰岩。

这个过程给地质学家留下了线索。在卡尔斯巴德洞窟(特别是在勒楚吉拉洞窟)都可以看到大块的石膏,它们就是上述化学反应的副产品。

与大多数侦探一样,希尔要在“罪犯”离开“犯罪现场”很久以后找到答案。卡尔斯巴德洞窟和勒楚吉拉洞窟都是三四百万年前形成的。

在关于其他洞穴(特别是怀俄明北部的下凯恩岩洞和墨西哥的卢斯镇岩洞)的文献中可找到一些答案。哈伦·布雷茨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帮助。布雷茨曾在40年代对岩洞形成的传统看法提出质疑。

自1923年开放以来,卡尔斯巴德洞窟吸引了大约3600万游客。勒楚吉拉洞窟一直用于研究而没有对公众开放。

希尔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着作《卡尔斯巴德洞窟的地质情况》直到最近5年才得到彻底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