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佛道大师的成事智慧课
7840000000020

第20章 换种思维,你会有新发现(3)

对于身陷枯井的黄牛来说,不断从头上掉下的土,就是它最大的敌人。可是,黄牛巧妙地利用了这点,将“敌人”变成了“武器”,最终取得了胜利。

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们的一颗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我们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而如果我们能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即使我们身处逆境、四面楚歌,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考验和尚

广普寺庙里有两个佛法精进的和尚。一天,师父决定考验他们一番,看他们能不能突破修行中的另一个难关。

这天,师父将两个师兄弟叫到跟前说:“这段时间,你们两个佛法精进不少。现在,师父对你们进行一次小小的考验,权当修习佛法过程中的娱乐。你们现在下山,天黑之前从山下上来。来晚的,为大家伙耍一套少林棍。你们别以为上山很容易,我在上山路上布满了陷阱,你们小心应对吧。”说完便让两个师兄弟下了山。

两个师兄弟下山时健步如飞,轻轻松松。他们心想,没见山上有什么陷阱呀,是不是师父故意吓我们呢?想归这样想,师兄弟两人还是按照师父的教诲小心上山。

在一个拐角处,他们踏上了熟悉的路,谁知一下子掉进了陷阱里。还好陷阱不是太深,两人只是吃了一惊。上来后,他们心想,刚掉进一个陷阱,应该短距离内不会再有陷阱了吧,谁知他们刚迈出一步,又掉进了一个陷阱。这个陷阱较前一个深,不过,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

他们轻易地跳上了陷阱,站在陷阱边缘,师兄弟二人用脚向四周试了试,好像四周全是陷阱。师弟心想,这四周都是陷阱,并且一个比一个深,我看是怎么也过不去了。于是,他就选择不再往前走,免得继续掉入陷阱。

可是,师兄不这样想,他认为一定能走上山。于是,他继续向前走,结果又掉进了一个陷阱,再往前还是如此。又掉入一个陷阱时,师兄开始观察陷阱的四周,他发现有陷阱的上山方向有一片被树叶覆盖着的地方。他扒开一看,原来是连接下一个陷阱的洞。

他顺着洞进入了一个又一个陷阱,直到走到陷阱的尽头。在陷阱的尽头,放着一个梯子,将他送到了陷阱外。然后他惊喜地发现,他已经到了半山腰。接着,他大步流星地在师父规定的时间内到达了山顶。

而害怕失败的师弟直到天黑也没有赶上来。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它在激发丰富多彩的机遇的同时,又增加了人们失败的可能性。在人生旅途上,每个人可能遇到什么挫折和遇到多大程度上的失败,都是难以预料的。在人生遇到挫折、失败的时候,贵在败而不馁,贵在未雨绸缪,反败为胜。智者在悠然的春风中依旧吟咏着“看谁能笑到最后”的名言。如果我们放弃人生机遇,那么我们将永远失败。

在错误中成长

在美国,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当他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还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的时候,他仍选择全心全意地坚持自己的梦想:拍电影,当明星。

当时,好莱坞有500家电影公司,他对这一切再清楚不过了。他将这500家电影公司根据地图进行编号,根据编号带着他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剧本一一前去拜访。

进入第一家的时候,人家连看都不看一眼,就将他谢绝了。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均是如此。直到把所有的500家电影公司拜访完,仍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面对百分之百的拒绝,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他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

在第二轮的拜访中,他仍得到了百分之百的拒绝。

第三轮仍是如此。但这位年轻人却仍没有气馁,接着便开始了第四轮拜访。第一家、第二家、第三家……当他拜访了第349家后,也就是第1849次碰壁后,第350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应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

几天后,年轻人获得通知,这家公司请他前去详细商谈。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剧本中的男主角。这部电影名叫《洛奇》,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就叫史泰龙。现在,史泰龙已红遍全世界。

爱迪生发明电灯,试验失败了上万次,终于找到了用钨来做灯丝。别人问他:失败那么多次你没想过放弃吗?他说:“我的每一次失败只是说明了那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让我寻找另外的材料。所以,我最终能找到用钨来做灯丝。”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是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为了成为一名律师,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法院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倾听那些政治家、演说家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时,他还边听边模仿他们。他听了那些云游四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后,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对着树林和玉米地反复练习演讲。演讲的成功使林肯终于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并最终踏入政界。

人生正是这样,只有不断地经受磨难,人才能变得更坚强。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春秋时期的韩非子曾说过:“不会被一座山压倒的人,却可能被一块石头绊倒。”

有一个学步的孩子,因为路不平摔了一跤,他爬了起来。可是,没走几步,一不小心又摔了一跤。于是,他便趴在地上哇哇大哭。妈妈问他:“你怎么不爬起来继续走呢?”孩子说:“爬起来还会跌倒,我干吗还要起来,不如就这样趴着,就不会再被摔了。”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只有经过无数次摔跤,你才能学会走路。难不成你想在地上趴一辈子呀。”

这个小故事看似可笑,实则不可笑。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人喜欢失败。因为,失败让我们饱尝痛苦。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顺利,从未遭遇失败,只不过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一般人都讳言失败,有些人更是谈失败而色变,其实,失败并不可耻,真正可耻的,是不承认自己有过失败经历的人。因为在人生旅途上,失败是正常的,不失败才是不正常的,重要的是你面对失败的态度是什么,是否能够反败为胜。如果你因为一时的失败便一蹶不振,那么我可以说,不是失败打垮了你,而是你那颗失败的心把你自己打倒了。

“失败是成功之母!”你不会对这句话感到陌生。所有渴望成功的人,都必须做好随时迎接失败的准备。不付出代价的成功是不可能存在的,你要想有所结果就必须付出勇气,这种勇气,就是坦然面对失败的勇气。你要知道,失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财富,珍惜这种失败的财富,将成为你决定自己未来的先决条件。

失败是金钱和时间的试验剂,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这个试验剂的话,那么你就无法变为成功者。无论什么样的失败,只要你跌倒后又能马上爬起来,跌倒的教训就会成为有益的经验,帮助你取得未来的成功。

面临失败的我们,最重要的是不能被失败所左右,要始终胸怀梦想,对生活抱有希望,只要一息尚存,就须永不言弃。因为失去了梦想,生命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折了翅膀的雀鸟,再也不能够飞翔。

当我们遇到失败之时,我们不能悲观动摇、颓废畏缩,更不能放弃人生的目标。我们要把那些失败看成是过程,而不是结局。

在地狱发现天堂

中国的文字很奇妙,很多字眼里隐含着古老的哲学思想。比如“危机”一词,就含有道家的基本思想。“危”是危险,“机”是机会。二者本为一体。两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说挑战与机遇并存。用道家的说法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对汉语“危机”一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说:危机=危险+机遇,这真是一个精妙的解释。我的麻烦也就是我的危机,关键在于明辨其中的危险因素和机遇因素,控制或摆脱前者,利用和发展好后者,化险为夷,那我的麻烦就会成为我的机遇。

美国报业大王卢斯1923年创办了《时代周刊》。接着,他又创办了时代公司。正当他的事业如日中天时,遭遇了1929年美国的经济大萧条,整个出版界也陷入了困境,不少杂志被压缩或停刊,卢斯陷入危险的处境之中。但他临危不乱,在危险的处境中寻找发展的机会。

他冷静地思考着如何在危险中寻找机会。他认为,正是经济危机导致企业纷纷停产,工人大批失业,他们势必更加关心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有关的评论、分析。当许多出版商压缩或停产时,卢斯的一份专门报道企业和金融动态的全新杂志——《财富》问世了,立刻大受欢迎。卢斯在逆境中闯出了一条生路。

像卢斯这样起死回生的例子,生活中还有很多。20世纪80年代,我国北方某大城市有家动物园对外开放了,50元一张的门票令一些人望而却步。动物园开业一年,几乎门可罗雀,赚的钱还不够喂动物,这令老板很是无奈。最后,急于用钱又无力回天的投资商,只得忍痛将动物园半价脱手,洒泪而归。

而新老板入主动物园后,立即在电视、报纸上打出一则广告,广泛征集能让动物园起死回生的“金点子”,一时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一天,有位女教师,向动物园老板提出了一条建议,老板听后立刻照办。

一个月后,到动物园参观的人,天天爆满,其中三分之一是孩子,其余是家长。

三个月后,亏本的动物园开始盈利。

那位女教师的建议只有一句话:儿童到海洋馆参观,一律免票。

看来,危机好似一个铜钱的两面,翻过来是背面,顺过去就是正面。对于在危机中善于动脑的人来说,危机不危,反而充满机遇和挑战。同一件事情,同一种现象,在不同的人眼里,是机遇还是危险,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不过,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说到“危机”的时候,常常只看到“危”的一面,而看不到“机”的一面。我们一听到“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等字眼的时候,立刻觉得这是一个坏消息。

当一个人总是说“不可能”“不可能”时,也许就真的不可能了。所谓有信心不一定能赢,但没有信心一定会输。

美国作家梅尔维尔说:“逆境犹如刀子,抓刀口会伤手,但抓刀把就有帮助了。”只要你能从“危”中看到“机”,将“危”转化为“机”,并抓紧机会不放松,就能取得胜利。

这样看来,危机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的确,这世上的事情十之八九都是危险与机遇并存,灾祸和幸运相依,有利有弊,有得有失。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最安全的地方也许最危险。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也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危险和机遇无处不在地考验着每一个人,谁都得面对,因为谁也逃脱不了。西方有句俗语: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一定为你打开了一扇窗。不要认为只有“门”才是出路,去找那扇你一直没有发现的“窗”吧。要知道,因为成长,我们面临一次次的危机;因为危机,我们一点点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