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佛道大师的成事智慧课
7840000000025

第25章 宽却肚肠心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5)

一个自信的人,有实力的人,有才气的人,一般说来是不会也不应该嫉妒别人的。超不过别人了,才会生出嫉妒心来,有了嫉妒心之后,就会说出一些欠考虑的话,做出一些不明智的举动。结果呢,反而更被别人小瞧!古往今来,在任何一个领域里,永远的第一是不现实不客观的,新陈代谢,后来者超越先驱者这是必然规律,正所谓“后来者居上”!当别人做出成绩时,你应当为之高兴才对,这才显出一个人的度量,一个人的胸襟。

还有一种人,自己超不过人家,背后搞些小动作,中伤人家,那就是人品有问题了,等而下之,不值一提。

不管你用什么方式指责他人,都会直接打击他的智慧、判断力、荣耀与自尊心。这会使他想反击,但绝不会让他改变心意。即便你搬出所有的柏拉图或康德的逻辑,也改变不了他的看法,因为你伤了他的感情。

因此,永远不要这样开场:“好,我证明给你看。”这句话相当于:“我比你更聪明。我要告诉你一些事,让你改变看法。”

这是一种挑战,若你挑起战端,在你还未开始之前,对方已经准备迎战了。

即便在最温和的情况下,要改变他人的主意也不容易。

假如有人说了一句你认为错误的话,即便你知道是错的也该虚心接受,随后,用探讨的语气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便会产生奇特的效果。

没有几个人具有逻辑性的思考。我们大部分人都有武断、偏见的毛病。我们大部分人都具有固执、嫉妒、猜忌、恐惧与傲慢的缺点。所以,假如你十分想指出他人犯的错误时,请读一读下面摘自哈维·罗宾森的《下决心的过程》一书中的一段话:

我们有时会在毫无抗拒或被热情淹没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假若有人说我们错了,反倒会让我们迁怒于对方,更固执己见。我们能毫无依据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倘若有人不同意我们的想法时,我们反倒会全心全意维护自己的想法。很明显,不是那些想法对我们珍贵,而是我们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

我们想一下,自己在说“不”、心里同时想着的也是“不”时,身体是处在怎样的一种状况?那也许会是所有的身体组织,从内分泌到神经再到肌肉,完全收缩、凝聚成一种抗拒状态,一种拒绝接受的状态。当然,情况倘若相反,说着“是”,心里的本意也确实是“是”时,便没有这种收缩现象发生,身体组织呈现的也是前进、接受与开放的状态。当我们错的时候,或许会对自己承认。但假若对方处理得十分巧妙并且和善可亲,我们也会对对方承认,甚至因自己的坦白率直而自豪。换句话讲,不要与你的顾客或对手争辩。不要说他错了,也不要刺激他,而应运用一点外交手段,所以,倘若你要让别人同意你,切记:“尊重他人的意见。切忌指出对方错了。”有一个国外案例讲的是:

一位名叫卡尔的卖砖商人,因为另一位对手的竞争陷入困难之中。对方在他的经销区域内定期拜访建筑师和承包商,告诉他们:卡尔的公司不可靠,他的砖块很坏,其生意也即将面临歇业的境地。

卡尔对他人解释说:他并不以为对手会严重伤害到他的生意。然而,这件麻烦事让他心中生出无名之火,真想“用一块砖来敲碎那人肥胖的脑袋当做发泄”。

“有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卡尔讲,“牧师讲道的主题是:要施恩给那些故意与你作对的人。我将每一个字都记了下来。就在上个星期五,我的竞争者让我失去了一份25万块砖的订单。然而。牧师则教我们应以德报怨,化敌为友,并且他举了许多例子来证实他的理论。当天下午,我在安排下周日程表时,发现住在弗吉尼亚州的我的一位顾客,恰因为盖一间办公大楼而需用一批砖,但是所指定的砖的型号则不是我们公司制造供应的,但和我竞争对手出售的产品十分类似。同时,我也确信那位满嘴胡言的竞争者完全不知道有这笔生意。”

这让卡尔感到为难,是应遵从牧师的忠告,告诉对手这笔生意,还是依自己的意思去做,让对方永远也得不到这笔生意?

那么,到底应如何做呢?

卡尔的内心挣扎了一段时间,牧师的忠告一直盘踞在他心中。最后,或许是由于十分想证实牧师是错的,他拿起电话拨到竞争对手家里。

接电话的人恰是那个对手本人,当时他拿起电话,难堪得一句话也讲不出来。但卡尔还是礼貌地直接告诉他有关弗吉尼亚州的那笔生意。那个对手十分感激卡尔。

卡尔道:“我得到了惊人的结果,他不仅停止散布有关我的谎言,甚至还将他无法处理的一些生意转给我做。”

卡尔的心里也比以前感觉好多了,他和对手之间的阴霾也获得了澄清。

以德报怨,化敌为友。这就是迎接那些整日想要叫你难堪的人所可以采用的最上策。

宽容是一种处世哲学,宽容也是人的一种很高的思想境界。学会宽容他人,也便懂得了解脱自己。

“我从未遇到一个我不喜欢的人。”威尔·罗吉士说。这位幽默大师级人物能说出这么一句话,或者是由于讨厌他的人绝无仅有。罗吉士年轻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1898年冬天,罗吉士拥有了一个牧场。有一天,他养的一头牛由于冲破邻家的篱笆去偷食嫩玉米,被农夫杀死了。依据牧场规矩,农夫理应告诉罗吉士,说明原因。农夫没这样做。罗吉士知道了这件事,十分生气,便叫一名佣工陪他骑马去和农夫说理。

他们半道上遇到寒流,人马全身都挂满冰霜,两人差点冻僵了。到达木屋的时候,农夫不在家。农夫的妻子热情地邀请两位客人进去烤火,等待她丈夫回来。罗吉士烤火时,发现那女人面容憔悴,也看到五个躲在桌椅后面偷看他的孩子瘦得像猴儿。

农夫回来了,妻子告诉他罗吉士和佣工是顶着狂风严寒来的。罗吉士刚想开口跟农夫理论,突然决定啥都不说了。他伸出了手。农夫不知道罗吉士的目的,便和他握手,留他们吃晚饭。“二位只好吃些豆子,”他不好意思地说,“由于刚刚在宰牛,突然起了风,没能宰好。”

盛情难却,两人便留下了。

在用餐的时候,佣工一直等着罗吉士开口讲起杀牛的事,可是罗吉士只跟这家人谈笑别的事,望着孩子一听说从明天起几个星期都有牛肉吃,便兴奋得两眼发光。

饭后,寒风仍在狂吼,主人夫妇决定要两位客人住下。两人于是又在那里过夜。

第二天早上,两人喝了黑咖啡,吃了热豆子和面包,饭饱后上路了。罗吉士对这次来的目的仍然闭口不提。佣工就指责他:“我还觉得你为了那头牛会兴师问罪呢。”

罗吉士默不作声,随后回答:“我原本有这个想法,可是我后来又盘算了一下。你知道吗,我事实上并未白白失去一头牛,我换回了一点人情味。

世界上的牛何止千万,人情味却罕见。”

宁愿用宽容来换取人情味的人,一定会赢到别人更多的喜爱。

商业社会处处都存在着竞争。对多数人来说,“竞争”这个字眼儿带有一种反面的意味,它或许暗指不耿直的举止、隐瞒重要的信息、利用别人的单纯和信赖、或用某种不公平的方式来竞争。人类行为学专家所做的调查,证明了竞争和获胜的重要性。他们断言:“取得胜利——在一场游戏、一项活动或任何事情中——对于一个人的自尊心和健康都具有深远意义和积极影响。”他们觉得:取得胜利不但会影响一个人现实的生活质量,而且会改变他对未来的生活态度。取胜能树立人的自信心,使人鼓起高昂的志气。取胜本身就是一种奖励。他们还意识到:在幼年时的竞争中所要求具备的锻炼和努力,乃是对以后生活中真正的竞争的一种准备,况且,一种奋斗的态度可以扩大到其他领域,提高一个人战胜自身局限性、去争取更大成就的兴趣。依他们的想法,“仿佛每个人都有一种拼搏进取的需要,一种考验一下自身能力的需要。”

对于“富有竞争性”这个念头需要下一个现代的、更人道主义的含义。这个含义包含着一种对理想主义原则的强调。竞争与倾轧或欺骗无关。实际上,参加竞争是这样一种丰富的经验:每个人在其中都拼尽全力,敢于与自己竞争,并体验到社会责任感和对他人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