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佛道大师的成事智慧课
7840000000026

第26章 宽却肚肠心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6)

成功者知道,只有在顶峰,天地才是宽广的。

大部分人,在感到惊恐、不知所措或工作过度时,就有一种抛开个人的自身价值和个人成就的倾向。我们慢慢对同事和邻居心怀妒忌,却忘记了自己也有自身的价值,也有拼搏进取的品质,我们压低自己而否认了自己的美德和优点。我们过分严厉地苛责自己,把自己的举止消极地与别人相比。这种过度的指责导致了能力不足的自我意识和对自身价值的贬低。

当你对自己积极认可时,就会有一个更强大的自我形象,你对自己的认定将使你增强自信心和自我安全感,并赐予你一种更加照顾他人的内在基础。于是,你的拼搏进取的定义就包括了这样的内涵:全力以赴,使自己富有竞争精神,在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不遗余力去努力追求的同时,怀着温暖的感情,给予你周围的人以博爱。

成功者尽力寻求一种对竞争的更仁慈的态度。因为他们知道:既有使他们自己脱颖而出的机会,也有使别人成就卓越的领地。因为他们主要是和自己竞争,因此,成功者从不为了树立个人威信而对人敌视、不友好或贬低他人。

告诫自己,要从长处着眼;不要渴求靠着利用别人或把别人引入歧途去取得一时的成功;不要夺人之功;不要试图靠暗箭伤人去谋取利益。

牢记:你是一个有高度自尊的人,而不要为一时的利益去损害自己的更多利益和个人的尊严。

美国前总统林肯说:“宁可给一条狗让路,也比和它争吵而被它咬一口好。被它咬了一口,即使把狗杀掉,也无济于事。”

有一天,几个人闯进美国总统麦金利的办公室,向他提一项建议。为首的是一个议员,他的性格暴躁,开口就用难听的话对总统大喊,而麦金利却显得很冷静。他明白,现在作任何解释,都会导致更激烈的争吵,这对于保持自己的想法很不利。他沉默不语,听这些人叫嚷,任他们去发泄自己的怒气。直到这些人都说得口干舌燥了,他才用平静的口气问:“现在你们觉得好些了吗?”

那个议员的脸立马红了,总统温和而略带嘲讽的态度,使他感到自己好像矮了一截,他仿佛觉得自己粗鲁的批评根本站不住脚,而总统可能本来就没错。

后来,总统开始向他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做那个决定,为什么不能更改,这位议员虽没有全部理解,可他在内心已经完全服从总统了。他回去汇报交涉结果时,只是说:“伙计们,我忘了总统所说的是些什么了,不过他是对的。”

麦金利总统用他过人的自制力,在心理上打了一个胜仗。

失败者喜欢只为了争辩而争辩并挑起争端,使其他人失去心理平衡。那些挑起争端的人或者会想,这时朋友们和同事们会对他们的机智与智慧留下深刻的印象。美国众议院着名发言人萨姆·雷伯说道:“假如你想与人和睦相处,那就多多附和别人吧。”他的意思不是说你只能同意别人所说的一切,而是说你不可能一方面无休止地激怒别人,而另一方面又盼望别人来给你帮助。结束了一天工作后的人们不喜欢把时间浪费在无休止的争论上。假如这时你挑起争端,他们会避开你,而你将会看到,你已被其他好争辩的失败者们所围攻。

林肯早年由于出言不逊而导致与人决斗。随着年岁渐增,他也日趋成熟,在非原则问题上总是回避和人发生冲突。

我们在碰到某些不讲理的人时,假如不争论也无关紧要,并不存在原则性的问题,那么就“放对方一马”算了。这样,于人于己都有利。

别让虚荣蒙蔽心智

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六祖坛经》

清净心是真心。清净就是一丝一毫不染着。什么是染着?我们动一个念头,就被这个念头染着了。起心动念,皆是染着。佛教导弟子,对于一切环境,六根接触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决不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个心便是清净心。稍稍动一念就迷了,那一念就叫做根本无明。“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麻烦了,愈陷愈深。

某高校女子公寓宿舍居住的关某某发现2000元现金被盗,于是报了案。民警经过调查发现:与关某同宿舍的高某平时特别爱慕虚荣,就算自己身上没钱,为了购置一套心仪的品牌时装,她也不惜向同学借钱。

果然,是高某做了案。“警察叔叔,你们放了我吧,我把钱还上还不行吗?明天我还要上T型台上表演,我不想错过这个机会。”高某苦苦哀求。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失足少女”曾是某选美赛事的冠军,当时的她,笑靥如花,风头正健,很多人都看好她在娱乐界的发展。可她却因贪慕虚荣,为购买名牌时装,做了“艳贼”。

人活在世上,需要荣誉感。但有不少人为了虚荣心却把自己弄得心理失衡,备受折磨,甚至把自己的命搭了进去。

现实生活中,一些被虚荣心控制的人,总是希望自己高人一等,越这样越是心理不平衡,于是只好生活在虚幻之中,活在自己虚有的面子中。

这样的人,看不起自己,看不起现状,哪能够自爱,自尊,哪能够喜欢自己,肯定自己?他们真正喜欢的是那个虚幻的自己。如果不能依照自己的“本来面目”去生活,无异就是否定自己,而导致生活的溃败及精神上的困扰与烦恼。

虚荣心是追求表面上光彩,极力掩盖自己不足的心理表现和夸张行为。虚荣心强的人喜欢高声喧哗,喜欢哗众取宠,喜欢有人追随在他们身边。虚荣的人往往自己欺骗自己,不想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更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脆弱和无奈的一面。对现实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从内心深处深知自己不如人,所以抓住一件小事来炫耀。一旦虚荣心得不到满足,就会加剧人的自卑情结的形成。

虚荣的人往往刻意注重打扮穿着,处处摆阔,希望借漂亮的服装修饰赢得别人的艳羡。明明不宽裕,却把大量的开支花费在“行头”上,打肿脸充胖子,他们是时尚的追随者和时髦的追逐者,是高档生活、高档消费的支持者,被名牌和流行牵着鼻子走。

虚荣的人,容易轻浮;轻浮的人,容易受骗;受骗的人,容易受伤;受伤的人,容易沉沦;许多沉沦的人,就始于虚荣。

虚荣的人喜欢以貌取人,以名气取人,对比自己地位高、名气大的人卑躬屈膝;对比自己地位低、名气小的人不屑一顾。

冒险,尤其是冒不必要的险,也是虚荣的人试图引起他人注意时常用的手段。如一个人以惊人的速度驾车,或招摇过市,大呼小叫,其目的就是想通过显示自己的技术和大无畏的精神,来引人注目。

往往是虚荣增强一分,自我认识的程度就减弱一分,前进的阻力也就加大一分。多少人因虚荣心的作祟,迷失自我,上当受骗。虚荣的男人成了虚荣女人的“钱袋”;虚荣的女人成了虚荣男人的“门面”。

克服虚荣心首先要有平常心。以平常心态对待生活、学习和工作就能消除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摆脱虚荣心的干扰,遇到某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平常心,就能克服虚荣心。其次,正确接受自我,敢于暴露自己的不足。再次,要追求真实的自我。用真知实学来充实自己,用真诚待人来完善自己,要向世人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唯有真实的自己,才是美的,才不会产生虚荣。

佛教所谓“心净”,就是心灵的自在、解脱,心地的坦荡、光明。“心净”是与“心垢”相对而言的。烦恼为心之垢秽,叫做心垢。《无量寿经》说:“开神悦体,荡除心垢。”

不要把世俗的名利看得太重——这是克服、解脱虚荣心的要点。记住这句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来云往。”人生在世应该宠辱不惊,就像平静的海面,任凭风吹浪打,也是波澜不惊。得志时不会得意忘形,乐极生悲;失意时不会萎靡颓丧,一蹶不振。

每一个人都应该肯定自己,接纳并实现自己的人生,这才活得亲切、喜悦、幸福。如果一味在人群中追求虚名,沽名钓誉,无非是一场造作和虚幻,到头来就像火里的冰一样,是空而不实的。

每一个人都要培养自己实践的智慧,要活在自己真实的生活之中,敢于面对现实,放弃虚幻的空想,真正进入生活,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实现自己,这样才会有脚踏实地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