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就人一生的学习好习惯
7840100000010

第10章 养成高效学习的习惯(1)

高效学习 事半功倍

学习,不是机械的重复。学习是一种讲究技巧和方法的事,只有掌握了高效的学习技巧,才能完成学习的任务。另外,学习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我们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1.打破常规

每个人都知道钢铁的密度比水大,因此推测钢铁在水上必然下沉就是顺理成章的了,甚至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用实验来验证这一点。然而,如果这个常识占据我们的头脑,并阻碍我们的思维的话,恐怕到今天我们就只能用木船来航行了。

一般人很容易陷入一种惰性思维模式之中,常识和前人的经验是这种惰性思维模式遵循的金科玉律,是它得以维持的原因。我们常常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躲在前人的绿荫底下,不敢越雷池半步。在知识快速更新的今天,这种学习方式显然要被淘汰。

创造性的学习,就是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拘泥于前人的经验和常识,敢于开辟新的道路、寻找新的突破点,打破常规、抛弃曾奉为金科玉律的一切,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正如歇洛克·福尔摩斯的名言所说:“排除了一切不可能的,不管多么荒诞,剩下的就是可能的。”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的途径不止一种。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经历了10000次失败,但对此他只是淡淡地说:“我发现了10000种不能做成电灯的方法。”

创造性需要的正是这种态度。这条路不行,没有关系,换条路试试,总有一条路行得通。古时人们认为人类绝无可能飞起来,因为我们没有像鸟一样的翅膀。但为什么一定要有翅膀才能飞昵?换个角度考虑,飞机终于实现了人类想飞的梦想。

不过,我们需要记住的是,换角度思考和开辟新道路去解决问题绝不是不需付出代价的。爱迪生发明电灯就试验了上万次,布鲁诺因为主张日心说被火烧死,有更多的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找到最终的答案从而抱憾终生。为什么学习如此艰难?道理很简单,在平时的学习中你只是在做只有一个或有限个答案的选择题,而且答案常常都是现成的,你只需要良好的或足够的耐心就可以完成。创造性学习则要求你要在无限的可能中找出一个答案来。而且,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可能会对传统知识体系及其权威们提出挑战,而这种挑战好像是一个3岁的儿童对付数千头喷火的恐龙一样。

2.舍繁就简

你以为400多年前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时,他观察到了地球是在绕着太阳转的吗?不是。他只是觉得地心说太复杂了:有80个圆球整天在地球的周围绕来绕去,既不和谐,更不美丽。哥白尼坚信大自然绝不做任何多余的事情,因此他将那些复杂的圆球统统简化掉,并创造出一个假想的“哥白尼宇宙”:地球自转着,并绕着太阳转。这样,那些看似复杂的绕着地球的圆球骤然变得明朗起来。它们的轨迹也变得分外清晰。哥白尼这一简化,居然简化出了近代科学的开端。

哥白尼的这一简化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这一简化揭示了宇宙间唯一可以长存的一条规律:只有最优才能存在。

在知识经济时代,个人所获得的信息量大得惊人。这为我们进行创造提供了充足的信息积累,但往往也容易使我们陷入无穷无尽的故纸堆里走不出来。如果不想被复杂化的狂涛所淹没,那么简化就是第一步。事实上,最复杂的事情往往是由最简单成分所构成的。现代分析学的理论表明,任何看似复杂的图形,其实都是由几个非常简单的几何图形经过若干次的叠加而成的。

“最简单的,也就是最有效的”,这一大自然的法则在蜜蜂采蜜时也得以巧妙地运用。蜜蜂采蜜时所采取的行动路线,如果用几何图来表示是最普通的放射状圆。然而在这简单的路线上,蜜蜂不会漏掉任何一个可能的采集点,同时又走了最短路线。相对论作为一种复杂的近现代物理学理论,很多人可能都认为其推断过程必定经过了天书式的演算和实验。事实上,爱因斯坦仅靠单纯的演绎法建立了它,而其表现形式更是人所共知的简单:E=mc2,难道还有比这更具有说服力的吗?

因此,当你在处理一件复杂的事情时,首先是不要被其复杂烦琐的外在表象所吓倒,更不要停滞在复杂外表的圈套中,要大胆地去简化。在大胆地简化之后,也许一个崭新的世界正在等待着你。

3.自由地联想和幻想

在传统的学院式知识传播体系中,自由地联想和幻想很容易与“无稽”“不务正业”等贬义甚浓的词语联系起来。然而,这正是学院式的知识传播体系不能适应新时代之处,学院式的教育只是在培养一代又一代传播知识的工具,而不是培养可以改变世界的真正人才。在电脑未曾诞生,知识积累尚不甚丰富之际,这些传播知识的“工具”也是必需的。但在一张手掌大小的CD-ROM上就可以存放人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知识的时代里,这种“工具”就大大落后了。

为什么要自由地联想和幻想呢?这是因为在无限制的情形下,人脑的活力将得到最大地加强,也最容易闪现出新的火花。正如我们在谋求简化时所说的,大自然绝不做多余的事。因此,事物之间各种看似相当复杂的相互关系,其本质的联系其实非常简单,联想和幻想的目的就是去找到这种简单的联系。但普通的联想和幻想很容易被惯常的思维定式所禁锢,而无限的联想和幻想却使得我们能在更大的空间里去找寻答案。

譬如,当我们看到一条菜青虫蜷曲身子从斜面滚下去时,普通的联想顶多认为菜青虫找到了一个很好的逃生的方式。但放开一步联想,我们很快就能想到轮子,再放开一步,也许我们会联想到人类可以利用一个球形的充气囊从悬崖上往下跳。如果做无限制的联想,我们甚至可以去想菜青虫滚动的轨迹可能与某一个行星的公转轨迹相似,或者气候的变迁使得菜青虫采取了这种姿势的蜷曲与滚动。当然,想象力可以无边无垠,但最终都要回复到正在学习的内容或正待解决的问题上来。

你需要记住的是,无论你的想象多么荒诞不可理喻,但如果它有助于解决问题或者使你产生绝妙的创意,那么你的做法就是正确的。当爱因斯坦思考相对论时,他正在做着白日梦,幻想着自己正骑在一束光上,做着太空旅行,然后思考:如果这时在出发地有一座钟,从我坐的位置看,它的时间会怎样流逝呢?这样的“白日梦”,我们何不也尝试着做一做呢?

4.动用全部感官

创造性学习是一种大脑的活动,而大脑与外界信息的直接联系站则是各类感官。由于各类感官收集信息的渠道不一,反馈强度相左,因此它们替大脑收集的信息不但不会相互干扰,反而由于相互间的补充而得到整体的加强。看恐怖片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声音,光看恐怖的画面,我们也许会无动于衷,至多表示出一些惊讶。一旦配合画面的恐怖音乐或声音传入我们耳中,我们将会出现恐惧的反应,这时如果谁再在我们身上稍微拍一下,恐怕我们要恐怖得尖声怪叫了。

没有办法,我们那分作两半的大脑就是这样处理信息的:它绝不做简单的累加,总是将能引起最多脑细胞活动的各类信息的联结点找到,然后有点类似于核子爆炸的链式反应般引发大脑的活动。很明显,寻找到的联结点越多,大脑的活动就越强烈,产生全新创意的机会也越多。早期教育学家简豪斯顿曾在他的教育学专着《教育可能的人类》一书中指出:“如果孩子们跳舞、品尝、触摸、听闻、观看和感觉信息,他们几乎能学到一切东西。”不仅仅是孩子,任何人都受这条规律的控制。

但必须注意的是,联结点是引发链式反应的关键,多种感官的参与只是外在表现而已。假使你以为一边看书,一边听着摇滚乐,一边又要忙着品尝刚出笼的鲜肉包子,就可以使你更深刻地理解书的内容,并产生出几个绝妙的主意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没有联结点的多感官收集的信息只能产生相互干扰,导致大脑接收到信息的质量甚至比单感官收集的还要差。

5.充实所需知识的简便方法

一位学者总结了一个人人皆适用的三步行动法,可以让你充实所需的知识。

(1)到离你最近的大型公共图书馆去,与商业类图书部的管理员交朋友。这样,你会发现一座金山,包括与构思、产品、服务、商业或危机相关的各种资料,都可以在图书馆找得到——免费的。你想找什么,几乎都有相关的名录。各行各业的领导人物都会写“如何成功”之类的书,也找得到有关专利权、注册商标、着作权的资料,还有各制造商、进口商、供应商、制造商业务代表、零售商、批发商及流通公司等的名录。要找用市场邮寄名单做的统计资料也不难。现在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和因特网相连,要是哪个图书馆没有你要找的资料,你可以通过网络查找。

(2)找出你所选择的领域中的50位最杰出的人物,想方设法与他们共进早餐、午餐或晚餐,请他们抽空与你聊聊,你便可以汲取他们的智慧(50人里面大概有10人会抽时间给你)。成功的推销员吉姆·罗恩把这个点子称为“带百万富翁共进午餐”。你在商业会议等地也会见到这些人。先好好研究这些人的背景,再仔细计划你要问的问题。就像拿破仑·希尔在所着的《思考致富》中所说的那样: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共用的策略、共有的特性。

(3)到你想从事的领域,或去你学习的公司上班,必要时工作不给报酬也无妨。要像海绵一样,尽全力吸收知识。分分秒秒都不放过的人,在7个月内就可以学到别人需要学习10年的经验。

6.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1)“锥型学习”

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美国的西蒙教授曾提出了这样一个见解:“对于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他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6个月内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西蒙立论所依据的实验心理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一分钟可以记忆一个信息,心理学把这样一个信息称为“块”,估计每一门学问所包含的信息量大约是5万块,如果1分钟能记忆1块,那么5万块大约需要1000个小时,以每星期学习40小时计算,要掌握一门学问大约需要用6个月。

为了形象地说明,我们把这种学习方法比作一把锥子。知识的专一性像锥尖,精力的集中好比是锥子的作用力,时间的连续性好比是不停顿地使锥子往前钻进。这种学习方法所支配的学习活动,呈现出一种尖锐猛烈、持续不断的态势。

这种学习方法的原理由一个浅显的例子就可明白:烧一壶开水,如果断断续续地烧,5000公斤柴也烧不开;如果连续烧,5公斤柴也用不了。

“锥型学习”方法对于现代人是十分有用的。现代人的有效知识(即实际需要的知识)大约相当于其总知识的10%,因此学习者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应从本职工作出发按创造目标的需要学习知识,这样学习的知识都是有用的,像锥子一样,照准一个眼深钻下去你就能得到清澈的泉水。传统的学习是把沙子和铁砂混在一起来找铁砂,而采用创造性学习法,则要直接得多,是从沙子中吸铁砂。

现代的学习者,没有必要把一切东西都往脑子里塞,学习锥子,向知识的深度进军,任何浪潮对你造成的压力,都将成为你汲取新知识的动力。

(2)“螺旋上升”式学习法

所谓螺旋上升的学习法,就是用一系列的循环知识单元,来代替平铺直叙的知识积累和阐述。每一循环都比上一个循环更高一层,更进一步。这种“螺旋上升”式学习,可以说具有“格式塔”的特征。“格式塔”指的是把许多现象综合为功能单元的一种系统。通俗地说,是整体大于各部分总和的一种循环。后一循环需要以前一循环为基础,而又比前一循环更深、更高,使前一循环得到丰富和补充。

“螺旋上升”式学习法,以学习者所感兴趣、或想研究的内容为目标。起点可以是某个基本概念、某个公式、某个实验现象、某个疑难问题,甚至可以是自己的某种设想。从这个起点出发,围绕着中心内容,学习、掌握与中心内容有直接关联的基本知识,同时了解那些与中心内容有联系但并不直接影响的有关知识。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使基本概念得到掌握,公式得到理解和运用,实验现象得到分析,疑难问题得到解释,设想得到丰富和完善。与此同时,还了解了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知识领域,领略了所学知识的概貌。在这一循环的学习中,又会遇到新的概念、新的问题,再以此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循环,进一步学习,进一步开阔视野。

在“螺旋上升”式学习过程中,为了解决起点所提出的课题,需要认真地钻研、理解、掌握,需要去查找书籍,寻求解答根据、说明材料,这不仅仅是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扎实钻研作风的过程,同时还是训练快速查阅书刊文献、有效利用资料能力的过程。由此这种学习方法可说是“一箭三雕”。

而对于那些既无大学学习条件,又不具备超群智力的学习者,用勤奋和毅力,借助图书馆的书籍、资料,以“螺旋上升”式方法学习,也一定能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

(3)快速学习法

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信息如同洪水一样不断涌来,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已根本无法对付新知识的洪流。几年前日本出现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快速学习法”,它能使人们以高于常法5倍的速度灵活、迅速地掌握新知识。

人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件难记的事情或一道难解的数学题,若是你有意识地向别人讲述几遍,就能大大地加深印象,易于记住或理出头绪。这是因为当你讲述的时候,为了充分地说明它们,脑筋在紧张地活动,许多概念在“表现”它们的时候得到了强化,化为自己的东西。许多杂乱无章的“因子”在“表现”它们的时候,得到了整理,使它们条理化、清晰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