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就人一生的学习好习惯
7840100000026

第26章 养成优良的学习态度(2)

在回家的路口,交通又阻塞了,警察告诉你:“此路禁止通行!”那你怎么办呢?当然是换一条路继续前进了。对不起,这条路因为房屋拆迁也被封住了,任何人都甭想通过。

这时你会有三种选择:第一,放弃回家;第二,坐在一边等待道路重开;第三,换道,去找另一条路。如果你不放弃回家的话,如果你不放弃对幸福快乐的追求,你不会考虑第一和第二个选择,你还会集中精力去寻找另一条回家的路。可是真不走运,这条路又不能通行,那你可怎么办?

如果我们不放弃回家的念头,我们就肯定还会再继续找第四条路前进,如果第四条路刚巧因火灾而封路我们就会去找第五条,如果第五条路也因水浸而封了,我们就会去找第六、第七和第八条路,直到回到家为止。

如果“回家”是你人生的最大目标,你就会一直尝试,不断地去找方法。不管是爬回去,或挖个地道钻过去,或者其他方法,你都不会说“算了,没有办法,我就不回家了”。因为你知道,如果你不快点到家,你的另一半和孩子都在家中苦苦等待。

“没有办法”只是说我们已知范围内的方法已经用尽,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去尝试新的事物、新的机会、新的方法,不断地去突破自我、改变自我,永远都没有“不可能”这个词。

从今天开始,就将“不可能”这个词从你的字典中抹去。没有什么不可能。不可能是安于现状者的借口,不可能绝非事实,而是观点——你未成功前的一个错误的观点。

要有敢于犯错的学习态度

尽管去做好了,别怕犯错。最大的错误是不敢犯错。

小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总是喜欢变更规则、界限、角色和游戏方式。他们花在翻新游戏上的时间,甚至比实际游戏的时间还多。而成人却喜欢受人支配,喜欢千篇一律,不去创新改变规则。

竞争会造成限制。愿意遵守那些固定的规则与观念,你的思想就会受制于条条框框,使自己的创造力被封闭。

打破规则是一种突破性思考的方法,它会让你更精准、有效地达到目标。

具有突破性思考特征的人,他们和传统的行业规则格格不入,对每件事都产生质疑,不喜欢墨守成规,偏爱自由洒脱。

运动场上很多选手创造佳绩,都是因为打破了传统的比赛方法。如果你想改变习惯,尝试新的挑战,那就请你去突破规则,改变游戏方法。

改变规则不难,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求变的决心。一般人遇到没有把握的状况常常会犹豫,因为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通常情况下,你决定“变”还是“不变”的标准应该是:如果你从以前的经验中找不到任何成功的例子,你就应该做最坏的打算——可以赔多少?只要赔得起你就应该去改变游戏规则、求变创新。

有时,越是很多人拥护它,我们就越应该改变它。

绝大多数的人并没有预见未来,他们只相信现在看到的,认为现在已经做得很好了。其实过去的成就只需留下脚印,而不是让我们感到自满。如果你想改变却遇到了阻力,别人不相信你,最好的方法就是你做给他看!

最大的风险是不敢冒险,最大的错误是不敢犯错。大多数的人之所以不敢冒险不敢犯错,就是因为他们只相信看得见的事。对于那些他们还没见到的事,他们习惯用经验去分析,而经验告诉他们的答案往往令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那些成功的人通常具有一种特征:喜欢做梦,而且不怕尝试错误。他们相信,心中的梦是支撑他们勇往直前的力量,只有不怕犯错,才能积累成功的资产。因为有了梦想,所以他们对失败与风险比较乐观。而且,这些成功的人,通常是成功了两次——他们在潜意识里相信自己已经成功,然后他们真的就成功了!

人的潜力,很多是被后天的环境框死的。很多的游戏规则其实是我们自己定的,结果这些规则反而使我们丧失了创造力。工作、生活时没有规则是不行的,但过于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也不行。适当的时候,要善于改变众人遵循的游戏规则。

生活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瞄准-射击-再瞄准-再射击的过程,如果谁拒绝犯错,谁就永远不会有进步。

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学习新知识

踏实工作不代表故步自封,优秀的人应该勇于向新事物、新知识发起挑战,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如果你没有进步,就代表你正在被淘汰。

我们身处知识的时代,而一个人的经验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学习的过程。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沉积,我们开始用既定的思维考虑问题;我们开始用排斥的神情看待新事物;我们开始用过往的经验拒绝新体验;我们开始固守组织的传统而拒绝睁眼看世界:我们开始让新知识的泉水白白流淌……

那么,让我们以积极、开放的心态面对新事物。“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者,善人之资”,学习善者,可找出差距,弥补不足,学习不善者可以以此为鉴,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提升适应性。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创建的五项修炼是我们的五个学习方向:

第一,通过自我超越,可以伸展“向上的张力”,突破“成长上限”,不断实现心中的梦想。

第二,通过改善心智模式,可以消除“藏在内心深处的顽石”,实现“心灵的转换”,开启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户”。

第三,通过建立共同愿望,可以找到人生的价值,找出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活出生命的意义。

第四,通过团队学习,可以彼此以诚相待,在深度会谈中实现沟通,在互动中提高智商。

第五,通过系统思考,可以廓清思想上的迷雾,更清楚地认识我们面对的世界。

要有追求卓越的学习心态

人世沉浮如电光石火,盛衰起伏,变幻难测。如果你有天才,勤奋则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没有天才,勤奋将使你赢得一切。命运掌握在那些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手中。推动世界前进的人并不是那些严格意义上的天才,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奋、埋头苦干的人;不是那些天资卓越、才华四射的天才,而是那些不论在哪一个行业都勤勤恳恳、劳作不息的人们。

天赋超常而没有毅力和恒心的人只会成为转瞬即逝的火花。许多意志坚强、持之以恒而智力平平乃至稍稍迟钝的人都会超过那些只有天赋而没有毅力的人。懒惰是一种毒药,它既毒害人们的肉体,也毒害人们的心灵。无论多么美好的东西,人们只有付出相应的劳动和汗水。才能懂得这美好的东西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自强不息、追求进步的精神,是一个人卓越超群的标志,更是一个人成功的征兆。

从一个人怎样利用他每天的零碎时间,怎样消磨他冬夜黄昏的时间上,就可以预言他的前途。

一个人,只要能利用有限的零碎时间去读书,总会取得很大的成就,可恰恰相反,很多人却浪费了这些空闲时间,到头来等待他的肯定不会是成功。

人类历史上教育的价值之高,莫过于今天。今天的社会中,竞争非常激烈,生活更显艰难。这就更要求人们善于利用时间,来增进自己的知识。

以学为趣,善于学习

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是客观的,所有意识之外的东西都是客观的,客观事物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当然,事物是客观的,并不代表我们人在客观事物面前就无能为力,只能处于被动地位。

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因而,正确的意识指导我们进行实践,从而改变事物的状态,为我们自身服务。

也就是说,正确的实践要有正确的意识为蓝图。那么我们应怎样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呢?答案就是学习。通过学习,我们可以获得知识,从而拥有某一方面的技能,进而为社会做出贡献,为自身创造条件。

我们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精神财富,即使精通某一方面,也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对于每个人来说,学习也是对精神的充实。在学的过程中,我们会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人性会得到升华。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需要突显自己的价值。年轻时,学是为了理想,为了安定;中年时,学是为了补充,补充空洞的心灵;老年时,学则是一种意境,慢慢品味,自乐其中。

要学习,还要会学习。“好知之不如乐知之”,就是说我们越喜欢某一事物就越喜欢接近和接纳它。

兴趣是人们行动的一种动力。只要对某些知识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去理解、记忆、消化这些知识,并会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推广、运用,从而做到精益求精、推陈出新,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

因此,我们在学习某一知识之前,首先要建立对它的兴趣,以达到掌握它的目的。

成就来自勤奋的学习态度

有耕耘就有收获,一个急切渴望成功却又与成功无缘的人,无须怨天尤人,因为你并没有付出超过别人8倍的辛劳!

赖斯小的时候,美国的种族歧视还很严重,特别是在她生活的伯明翰,黑人地位低下,处处受白人欺压。赖斯10岁时全家到首都华盛顿游览,却因身份是黑人,不能进入白宫参观。小赖斯备感羞辱,凝神远望白宫良久,然后回身一字一顿地告诉父亲:“总有一天,我会成为那房子的主人!”赖斯的父母很赞赏她的志向,就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思想:“改善黑人状况的最好办法就是取得非凡的成就,如果你拿出双倍的劲头往前冲,或许能赶上白人的一半;如果你愿意付出4倍的辛劳,就能跟白人并驾齐驱;如果你愿意付出8倍的辛劳,就一定能赶在白人前头。”

父母的教育给了赖斯极大的鼓励,她数十年如一日,以超过白人8倍的辛劳发奋学习,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普通美国白人只会讲英语,她则除母语外还精通俄语、法语、西班牙语;白人大多只是在一般大学学习,她则考进名校丹佛大学并拿到博士学位;普通美国白人26岁可能研究生还没有读完,而她已经是斯坦福大学最年轻的教授,随后又出任了斯坦福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教务长;普通美国白人大多不会弹钢琴,可她不仅精于此道,而且还曾获得美国青少年钢琴大赛第一名;此外,她还精心学习了网球、花样滑冰、芭蕾舞、礼仪,白人能做到的她要做到,白人做不到的她也要做到。普通的美国妇女可能只知道遥远的俄罗斯是一个寒冷的国家,而她却是美国国内数一数二的俄罗斯武器控制问题的权威。天道酬勤,“8倍的辛劳”带来了“8倍的成就”,她终于脱颖而出,成为美国出色的国务卿。

勤学勤问是最好的学习态度

明朝着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有一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一位着名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

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你看,宋濂不畏艰辛万苦拜师求学的精神,使得他成为一代文豪。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都能尽力克服,这是多么值得学习的精神啊。遗憾的是,与宋濂相比,今天我们有很好的学习条件,只要我们开口向老师求教,老师就会耐心地为我们解答,也不需要你经过艰辛万苦的求学过程,可很多学生却不珍惜这样的机会。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现在很多学习还算不错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很不错了,仿佛自己都比老师要高明很多,不屑于向任何入请教学问,这是一个多么愚蠢的想法啊。被称为诗仙的李白是不是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李白也不会错过向别人请教的机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怀着愁闷的心情往返于宣城、南陵、歙县(在安徽省)、采石等地,写诗饮酒、漫游名山大川。一天清晨,李白像往日一样,在歙县城街头的一家酒店买酒,忽听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问话:“老人家,你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能挑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回答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接着,便听见有人在高声吟诗:“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李白听了,不觉一惊。这是谁?竟随口吟出这样动人的诗句!他问酒保,酒保告诉他:这是一位叫许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隐居深山,但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里。最近,他常到这一带来游历,每天天一亮,就见他挑柴进镇,柴担上挂着花瓢和曲竹杖。卖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诗,一路走一路吟,过路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哩。李白暗想: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诗狂”吗?他马上转身出门,只见那老翁上了街头的小桥,虽然步履艰难,但李白无论怎么赶也赶不上。

后来,李白多方打听,寻遍山野,终于在一片苍翠茂密的山林中找到了老者,李白连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并以“老师”相称。老人一听,双手一拱:“哎呀,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不过是诗海里的一滴水罢了。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实在不敢当,不敢当!”说完,老人转身就要走。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个月了,我风风雨雨到处找你,好不容易见到了老师,难道就这样打发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挚的话语打动了老人的心。从此,无论在漫天的朝霞里,还是在落日的余晖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李白和这位老人,坐在溪水边的大青石上饮酒吟诗。那朗朗的笑声,和飞瀑的喧哗声汇成一片,随溪水一起送到百里之外。

为求一师,李白费尽千辛万苦,因为他知道,多一个老师,他一定可以从对方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诗境。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不仅可以广求名师,博采众长。还可以在自学的基础上,拜周围的人为师,善于多方面向老师学习。同时应重视朋友之间的互相学习,向朋友学习是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取长补短的一种好方法。

时时刻刻记着向别人学习,不仅要做到善于向老师请教,更要勇于向比自己低级的人请教,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只要别人身上有优于自己的特长,就算是和自己平级或低级的人,我们也要谦虚学习请教。

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