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就人一生的修身好习惯
7840200000024

第24章 大智若愚,难得糊涂(7)

刘邦的这些防范萧何的行动措施,早已被萧何的一个门客看在眼里,他对萧何说:“大人,您离灭族不远了。您处于相国的高位,论权可以说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各方面已无以复加。自入关以来,十余年间,您一直深得民心爱戴,而且目前仍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安抚百姓的工作。皇上之所以屡次派人打听您在做什么,是害怕您的威信太高,影响整个关中一带,乃致于整个国家,对皇帝造成威胁。为今之计,您必须多多地购买田宅,以损坏自己的名声,这样,皇上就会十分高兴,对您也就放心了。”

萧何与刘邦共事了这么多年,深知刘邦的为人,一个臣子如果功高盖主,那是绝对没有好果子吃的。于是,萧何听从了那位门客的话,命那个门客用低价强行购买了许多民田民宅,干一些违心的事情。在人们的心目中,萧何一下子变成了另一个人,议论责骂声充斥于关中一带。萧何只是默默地忍受着。

第二年,刘邦平息了黥布,凯旋还京时,老百姓纷纷拦路,在刘邦面前控诉萧何的罪行。刘邦听了,三言两语地打发了那些告萧何状的人,不但不去怪罪萧何,还暗自为萧何的做法而高兴。回到朝廷后,大大地奖赏萧何,夸他治国有方。

锋芒太露而惹祸上身的典型在历史上是很多的。打江山时,各路英雄汇聚一个麾下,锋芒毕露,一个比一个有能耐。主子当然需要借这些人的才能,实现自己图霸天下的野心。但天下已定,这些虎将功臣的才华不会随之消失,这时他们的才能就成了皇帝的心病,让他感到威胁,所以如果想要很好地保存自己,就可以通过自污自毁的方法,使得自己看上去没有那么的有才华,自己不过是一个平庸的凡夫俗子,以减少他人对自己的猜忌,从而有效地保存自己。

还有一个例子是宋代的韩世忠。他与岳飞都是抗金将领,自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后,韩世忠不久又被罢官。

韩世忠自此杜门谢客,闭口不再谈打仗的事。他为了排遣心中的郁闷,常常骑着毛驴,带着酒,身后再跟两个小童仆,到西湖一带游山玩水。同时,与人商议,准备购买新淦县的官田。宋高宗听说韩世忠在购置田产,不问军事政治了,心中十分高兴,还亲自赏赐给韩世忠御笔亲书。当韩世忠正式购得田宅后,宋高宗还亲自给他的村庄赐名并亲书“旌忠”两个大字,以示关怀。

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有才华的破局者,要做到不露锋芒,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不仅要说服、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更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也就是衰败的开始。人生也是这样,当你志得意满时,且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这样你不被别人当靶子打才怪呢!所以,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但一定要谨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有些时候,适时消减锋芒,是有效的生存与保护自我之道。

韬光养晦,适时而为

深藏不露,韬光养晦只是一种手段,其真正目的在于时机来临时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做到有所作为,建立自己的显着的功业。温峤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温峤,字太真,以有识有胆、博学能文、风仪秀整、善于言谈见称于世。曾先后做过司隶都官从事、司徒东阁祭酒。司马睿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称帝,建立东晋王朝。温峤被任命为散骑侍郎,后改任骠骑将军长史,升迁至太子中庶子。

后太子司马绍继位,是为晋明帝。温峤起初拜侍中,后来转任中书令,很受皇帝器重,参与朝廷的机密大事,起草诏书命令,皇帝对他十分信任。当时掌握全国军事大权的大将军王敦,正图谋叛乱。温峤忠心为皇室效力,所以为王敦所忌恨。王敦便故意请求朝廷把温峤调去给他当左司马,以便直接控制。

温峤调到王敦那儿任左司马,见王敦对朝廷的政令漫不经心,曾进行多方劝说,但王敦根本置之不理。温峤逐渐觉察到王敦已有反心,并且难以醒悟,于是改变了态度,采取了新的策略,不再规劝王敦,转而对他毕恭毕敬,特别巴结,在处理一些事务上积极为他出谋划策,甚至曲意迎合他,满足王敦的私欲,王敦渐渐地对他产生了好感。

为了进一步取得王敦的信任,温峤采取了结交王敦亲信的策略。他看到钱凤是王敦的心腹,便有意结交钱凤,两人的关系变得十分密切。温峤是当时的名士,一向有善于知人的盛誉,凡是得到他的好评的人,声誉就高。于是,为了取得钱凤的信任,他故意常常称赞钱凤了不起,说钱凤腹有经纶,胸有韬略,到处替他宣扬。钱凤听说后,非常高兴,真的以为王敦看中了自己,便把温峤当做最知心的好友。

晋明帝太宁二年(324)丹阳尹出缺。丹阳尹是东晋首都的最高长官,温峤很想借出任丹阳尹的机会,回到京师,摆脱王敦的控制,设法制止他的叛乱。然而,根据当时的情况,他不能直接请求,只能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他对王敦说:“京师是要害之处,应该有个文武全才的人去担任丹阳尹,最好您亲自挑选一个适合、可靠的人。如果让朝廷选派,恐怕未必恰当。”王敦觉得温峤说得很对,正符合图谋叛乱的意图,便问温峤:“那么,请你帮我推荐一个合适的人吧。”温峤不假思索地说:“钱凤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王敦又去征求钱凤对丹阳尹人选的意见,钱凤知道温峤推荐自己以后,对温峤十分感激,作为回报,钱凤推荐温峤担任丹阳尹。温峤听王敦说钱凤推荐他出任丹阳尹,当然是正中下怀,但表面上再三推辞难以独当一面,说自己不能胜任,宁愿在王敦身边听从指教。温峤越是推辞,王敦就越觉得他对自己忠诚,越要一定让他去。于是王敦上表,让皇帝委派温峤为丹阳尹,其目的是要温娇凭着自己的才干来监视朝廷和分析朝廷各方面的情况。

温峤知道钱凤是个诡计多端而又多疑的人,他知道钱凤现在只是一时被他迷惑住,不久就会醒悟,必须想一个万全之策。在王敦为温峤摆设的饯行宴会上,温峤故意装出兴高采烈的样子,和大家左一杯右一杯地喝个没完。然后又装出醉醺醺的样子,走到钱凤那儿敬酒,故意要让钱凤立即喝下。钱凤的动作稍微慢了一点,刚要端起酒来,温峤就装作发了酒疯,用手把钱凤的头巾一下打落在地,满口吐沫地骂他:“我温太真给你敬酒,你竟敢不干杯!”这在当时是极为不礼貌的行为,钱凤因此而怀恨温峤是可以理解的事。王敦以为温峤真的醉了,急忙前去把他们两人拉开。

不久,温峤向王敦辞行上任,故意泪流满面,显出依依不舍的样子。他辞行后走出大厅,又重新返回,然后才上路。

果然,温峤刚走,钱凤便恍然大悟,赶来告诉王敦说:“温峤曾当过太子中庶子,和当今皇帝关系十分密切,和皇帝的内兄庾亮交情也很深厚,这个人未必靠得住啊!看他近来的表现,恐怕是个金蝉脱壳之计。”

温峤的计策果然奏效。王敦认为这是钱凤因为昨天喝酒时温峤打落了他的头巾而心怀不满,便诚心诚意地劝他说:“昨天温峤是喝了几杯,喝醉了,他虽然对你有点失礼,但属于酒后失态,你也不能耿耿于怀,在背后说人家的坏话啊!”

温峤脱离虎穴,快马加鞭回到建康,把王敦正在谋反的事全部向晋明帝司马绍作了详细的报告,请皇帝迅速戒备,同时又与皇帝的内兄庾亮一起筹划讨伐王敦的准备工作。

等到王敦兴兵造反,朝廷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也已大致就绪,朝廷即委任温峤为中垒将军、持节、都督东安(县名,今属湖南省)北部军事。消息传到了王敦的耳朵里,他勃然大怒,狂喊道:“没想到我竟中了这家伙的奸计!”于是,王敦造反添了一个理由,就是要诛杀皇帝身边的奸臣。他向朝廷上表,列出了一串要诛杀的名单,为首者就是温峤。他甚至还出高价悬赏活捉温峤,恶狠狠地说:捉到后,他要亲自动手割掉温峤的舌头,叫他再不能摇唇鼓舌地欺骗别人。

不久,王敦之兄王含和钱凤等人率领部队直逼江宁,京师震动,人心恐慌。温峤急忙把自己的部队调到秦淮河北岸,纵火烧毁了朱雀桥,以挫敌人的锐气,并阻挠他们渡河。

晋明帝司马绍本想率军出朱雀桥攻击叛军,听说朱雀桥被烧毁,十分恼怒。温峤劝他说:“现在守卫京城的部队很少,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向各地征调的部队还未到达,如果出击,叛军万一突然冲进京城,就会危及社稷了!陛下何必吝惜一座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