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就人一生的社交好习惯
7840300000017

第17章 方圆涉世,变通为人(1)

老子在《道德经》中云:“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现代社会到处都充满着竞争,也存在着欺骗,人们往往感到迷惑不解,胆小者躲避,愚鲁者轻生。岂知,学会方圆处世,变通为人,方能在社交中游刃有余。

做人要内修外炼

我们从小在家庭、学校受的教育,都是做人要善良、正直,可当我们走上社会后却发现世态炎凉,我们纯真的梦想开始在现实无情的墙壁前碰得粉碎,于是我们犹疑、彷徨,怀疑我们所接受的思想,怀疑做人之方是不是一种傻气。

实质上,“方”的解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精神脊梁。那些世界上最受欢迎、最受爱戴的人物无不具有“方”之灵魂。武打小说之所以备受欢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正在于它歌颂了两种侠义精神,大丈夫有所不为,有所必为。没有“方”之灵魂的人,有悖于社会伦理,只会遭到大众的唾弃,永远无法取得最辉煌的成功。但人仅仅依靠“方”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圆”的包裹,需要掌握为人处世的技巧,才能无往不胜。

但单纯的技巧是低级的,一本书如果只是一味地宣扬技巧,而不激励人的品质,这本书是低级的;一个人如果只是盲目地学习技巧,而不去努力升华品质,这个人也是低级的。我们不能为技巧而技巧,学习技巧的目的既是为了掌握方法,更是为了升华品质。

人的外在是内在的一种反映。内心没有的东西,外表就无法显露;内心有了,外在自然就能表现出来。人的心灵杰出,行为才可能杰出;人的内心美好,气质才会美好。人的气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人的内在品质决定。正如军队,做参谋的,只需要有计谋,但起决定作用的司令官,却要有威望、魄力,具备优秀的品质。对人生而言,技巧只是方法和手段,而决定人生成败的却是品质。

伟人与凡人实际上并无多大差别,只是因为他们具备伟人的品质。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个“材”,不是才华,而是品质。一个具备优秀品质的人,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会超越他的同类,环境、条件只能制约成功的大小,但绝无法阻止他最终取得成功。

一个人要干出一番事业,要真正懂得为人处世,要使得生活快乐,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备优秀的品质。实际上我们谁不向往品质优秀呢?我们都想气质美好,都想富有魅力,都想心理成熟,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却是由品质决定的。

香港着名歌星邝美云,曾参加香港小姐竞选,获得第三名。在竞选期间,记者提了一个刁钻的问题:“你读书时成绩不好,你是否很笨?”这个问题的确棘手,可邝美云的回答却发人深省。邝美云是这样回答的:“你们注意到没有,读书时成绩一流的人毕业后干什么?可能当工程师、律师、医生;而成绩二流的干什么呢?他们中很多人却当了那些工程师、律师、医生的老板。”

成绩一流的打工,成绩二流的却当老板。回忆我大学、中学甚至小学的同学,那些最有名、最有钱的,的确都是成绩二流甚至三流的同学,而那些成绩一流的同学走上社会后却往往并不出众。为何如此?就是因为成绩一流的同学过分专心于专业知识,忽略了做人的“圆”;而成绩二流甚至三流的同学却在与人交往中掌握了处世之道。

一个人的成功主要依靠什么?你不妨观察一下周围的人。那些成功的经理、厂长,甚至专业性很强的工程师、律师、医生,他们的成功是否因为他们的专业技术都是最好的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成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善于为人处世,会有效说话,推销自己。正如幸福的家庭并不一定是妻子貌美如花,丈夫英俊潇洒,幸福的家庭正在于双方彼此尊重体谅,关系融洽和谐。美国着名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曾这样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依靠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却要依靠人际交往、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本领。可我们的教育却过分偏重于前面的百分之十五,而对后面的百分之八十五几乎可以说是完全置之不理,实际上后面的百分之八十五对人而言更加重要。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对邻居说:“我家有一盆花,你帮我修剪一下吧?”对方一定会让你滚到一边去,“哼,要我给你卖体力。”但如果你换一种说法:“我发现你家的花修剪得特别漂亮,你在这方面造诣很高。哎,我家有一盆花,你能不能教教我,看怎么剪才漂亮?”对方一定就会高高兴兴地帮你剪花了。同样一件事情,说话的方法不同,导致的结果就截然不同。这就是技巧的作用。

1924年,英国哈佛大学教授团在芝加哥某厂做“如何提高生产率”的实验时,首次发现人际关系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所在,由此提出“人际关系”一词。自此以后,人们普遍认识到个人的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生活快乐都与人际关系有着密切联系。而人际关系技巧则正能使你在与人交往中如鱼得水,是你在现实世界中拼搏、奋争的有力武器。本书正是想让您在“力”的基础上,变得更加“圆”,掌握人际关系的技巧。

做事情要把握分寸

一位老师,据说是中国经济与法律结合方面的第一人——法律系的博士又读了经济系的博士后。按说,这样一位老师应该是学识渊博,大受欢迎的,可事实恰好相反,大家对他的评价反倒不如那些整天抱着讲义照本宣科的老师。

原因何在呢?的确,这老师有着丰富的知识,同时大量的实践经验使他的课讲得深入浅出。但坏就坏在他没有一点技巧。讲到“股份有限公司”就眉飞色舞地讲某年某月他策划了一个事情,讲到上市公司就手舞足蹈地回忆他当初参与的一个招股公告。其实,本来对一个有着极高学历的兼职律师来讲,参与了这些事情不足为奇,可按照他讲的语气、方式来推理。天下没有他没干过的事了。久而久之,大家便带着一种玩笑的态度看他在课堂上“表演”了。

这位老师为什么如此“痴”呢?想来想去,最后发现原因在他第一堂课的一句话上:一定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意的确不错,在哪儿都找不出毛病,可这句话套到这个老师身上就有点儿问题。

这位老师为人极为踏实,说过了“一定要”就决不反悔,在他的观念里:我们每个问题都“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于是,本应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的案例在他讲起来成了一个冷冰冰的过场,自然效果不佳。

做事必须诚恳,这点非常重要。因为一个人做事如果态度不诚恳,对方总会认为你滑头滑脑,因而不敢跟你合作做任何事情。至于说到“圆滑机智”这并不是要做得像个市侩那样一切都讲求圆滑,而是说该讲究技巧时要圆通灵活。

例如本来是一件很尴尬的事,往往由于当事人富有幽默感,说上几句很有趣的话,大家哈哈一笑,事情都办通了,可是并没有得罪任何人。否则,如果一切都本着公事公办的严肃态度,那你所办的事情不但处处碰钉子,而且被人指称你是一个不通人情的木头人。

在我们的社会经验里。重点强调的是“真诚”二字,真诚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将直接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当然,涉世老手也要提醒你,切不可太没心机,否则像我这位老师倒也罢了,顶多不听你的课,如果碰上利益攸关的事情,则很可能被人诱入陷阱,上当受骗。

合理化解同事间的矛盾

很多时候,你和同事之间的麻烦,你和同事之间矛盾冲突的产生是你们对工作有着不同的标准和期望所致。你希望你的同事能够尽快完成工作,而他认为你太不现实,因而导致你很失望,他也十分灰心。另外一名员工希望你能为他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而你没办到,于是他生气,你也不知该怎么办。有一名员工对你十分粗鲁,还有一名员工总是不合适地奉承你。

你该如何处理与这些依靠你而生活,而你同时也依靠他们生活的人的不愉快事情呢?

首先,你必须弄清这种冲突是什么;

其次,你要找出导致这种冲突的原因;

接着,你必须正视你所要克服的障碍;

然后,你要检测一下你所采用的方法是否能有效地解决这一冲突;最后,你应当预见到事情的结果。

不管你最终是否能解决这一矛盾,对其结果的可能情况应心中有底,不至于到那时手足无措无以应付。

女员工小刘的工作总是很迟缓,她经常连你的最低要求也达不到。你已经与她谈过,并且仔细观察她的工作,给她提出一些良好的建议,但这一切都无济于事,你每一次与她谈及工作她都感到沮丧不安。要弄清这种矛盾,你必须明白这种矛盾的产生在于,你与小刘对工作有着两种不同的标准;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必须让此事引起她的高度重视。障碍看来似乎是小刘不愿意与你说及她的工作,或者她的确没有能力把工作做得更好。可供你选择的解决办法是,让人对小刘进行专门培训或调动她的工作或降低你的期望。如果把这一矛盾置于一边不予理睬,则可能使你总感到不满意。但如果你来面对这一矛盾的话,可能会使小刘的工作得到促进,她也能与你进行更好地沟通。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导致她辞职或被辞退。要回答的问题是:你是否愿意冒这个险呢?否则,你就只能让这一矛盾继续存在下去。

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只要做一天工作,和同事的矛盾就会永远持续下去,不管这些矛盾是明是暗。我们不能让这些矛盾占据工作时间,影响正常业务的开展,而应以集体利益为重。

相容原则是重要的商界法宝

相容原则是商界人际关系中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你与其他同事之间能不能处理好关系,能不能和平共处,能不能避免冲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相容性如何。

(1)心胸宽广

心胸宽广的人豁达,开朗,大事清楚,小事糊涂,把主要精力放在大事情上,不斤斤计较,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伤脑筋,更不会做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的事。因此,其情绪总是积极乐观的。

(2)待人宽容

对人宽容的人能够容忍别人的缺点和不足,能体谅别人的非礼和失误,能接纳别人,尊重别人,把对方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看;不去批评别人、指责别人,更不会去诽谤别人。

(3)忍耐性强

忍耐性强的人能够控制自己的脾气,善于忍耐,对别人的无礼和攻击不计较,不因一点小事跟别人争吵。古语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在小事情上不能忍耐的人,缺乏涵养,容不得别人细微的非礼、嘲笑、讥讽,从而造成人际关系破裂。

(4)欢迎不同的意见

听到不同意见往往是你避免重大误会的最好时机,一个人考虑问题往往不周到,这时听一下别人的不同意见,或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请记住:不同的意见,恰恰是你没想到的。

(5)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直觉

所谓直觉也就是第一感觉。当别人提出不同意见的时候,人们的第一反应是自卫,即保护自己的想法和自尊心。这种自卫常常缺乏科学性,并在同事的眼里留下个狂妄自大、气量短浅、听不得不同意见的印象,更谈不上有自我批评的精神了。

(6)控制自己脾气的爆发

在这点上你必须明白的是:发脾气根本不能帮你解决任何问题,相反这样只能激怒对方,加剧双方的防卫和对抗。如果你和同事之间造成这种局面,是无法正常工作的,其他的就更谈不上了。

(7)先听为上

人缘关系再好的职员,在公司里都会有反对派。一旦对立派有所举动,你切不可立即做出反应,而是应给反对者有个说话的机会,让他把话讲完,不要拒绝或争辩。否则,只会增加彼此沟通的障碍。只有先听,听了以后才有可能沟通,不听也就失去了沟通的基础和依据。

(8)寻找你同意的地方

当你听完反对者的陈述后,要先看哪些是你同意的地方,努力去寻找共同点。有了共同语言,沟通起来也就容易多了,你和你的反对者之间就有可能达成共识,化干戈为玉帛。

(9)诚实的自我批评

当你发现自己错了,就不要再掩盖自己的错误,要诚实而虚心承认。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树立起自己知错就改的强者形象,还有利于消解反对者的敌意,减少他们的不满。

(10)同意仔细考虑反对者的意见

同意是出于真心。如果有朝一日反对者对你说:我早就告诉你了,你就是不听。那时你就难堪了。如果他说错了,你不必指责,否则他非但不会听你的,还会被你伤了自尊心,导致人际关系更为紧张。

(11)为反对者关心你的事情而真诚地感谢他们

肯花时间表达不同意见的同事,必然和你一样对同一事情表示极大的关心,这说明你两人有共同的兴趣。因此,与其把他看作“敌人”,不如看作志同道合的朋友,齐肩并进。

(12)延缓采取行动

这样双方都有时间把问题考虑清楚。要学会反复问自己:“反对者的意见可不可能是对的?”“我的反应是否有助于解决问题?”等等。在经过这样的判断之后再做出决定,这是比较成熟的表现。

能熟练应用以上几点的商界职员,在公司里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好同事关系,因为他能化敌为友,极尽可能消除对立面。

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林逋说:“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上司笼络下属通常采用官职、钱财两种手段,其实有时上级对下属不必付出实质性的东西,而只要通过某种表示、某种态度,便能给下属最大的满足,他们会因而对上司感恩戴德,更加忠心耿耿地为其效劳。

汉文帝时,袁盎曾经做过吴王刘濞的丞相,他有一个从史与他的侍妾私通。袁盎知道后,并没有将此事泄露出去。有人却以此吓唬从史。那个从史就畏罪逃跑了。袁盎知道消息后亲自带人将他追回来,将侍妾赐给了他,对他仍像过去那样倚重。

汉景帝时,袁盎入朝担任太常,奉命出使吴国。吴王当时正在谋划反叛朝廷,想将袁盎杀掉。他派五百人包围了袁盎的住所,袁盎对此事却毫无察觉。恰好那个从史在围守袁盎的军队中担任校尉司马,就买来二百石好酒,请五百个兵卒开怀畅饮。围兵们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瘫倒在地。当晚,从史悄悄溜进了袁盎的卧室,将他唤醒,对他说:“你赶快逃走吧,天一亮吴王就会将你斩首。”袁盎问起:“你为什么要救我呢?”校尉司马对他说:“我就是以前那个偷了你的侍妾的从史呀!”袁盎大惊,赶快逃离吴国,脱了险。

战国时,楚庄王赏赐群臣饮酒,日暮时正当酒喝得酣畅之际,蜡烛灭了。这时有一个大臣因垂涎于庄王美姬的美貌,加之饮酒过多,难于自控,便乘黑暗混乱之机,抓住了美姬的衣袖。

美姬一惊,左手奋力挣脱,右手趁势抓住了那人帽子上的系缨,并告诉庄王说:“刚才烛灭,有人牵拉我的衣襟,我扯断了他头上的系缨,现在还拿着,赶快拿火来找出这个断缨的人。”

庄王说:“赏赐大家喝酒,让他们喝酒而失礼,这是我的过错,怎么能为要显示女人的贞节而辱没人呢?”于是命令左右的人说:“今天大家和我一起喝酒,如果不扯断系缨,说明他没有尽饮。”群臣一百多人都扯断了帽子上的系缨而热情高昂地饮酒,一直饮到尽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