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就人一生的社交好习惯
7840300000029

第29章 社交法则,牢记心中(6)

与其等待敌人来攻击我们或我们的工作,倒不如自己动手。我们可以是自己最严苛的批评家。在别人抓到我们的弱点之前,我们应该自己认清并处理这些弱点。达尔文就是这样做的。

当达尔文完成其不朽的着作——《物种起源》时,他已意识到这一革命性的学说一定会震撼整个宗教界及学术界。因此,他主动开始自我评论,并耗时15年,不断查证资料,向自己的理论挑战,批评自己所下的结论。美国一家大公司的总裁查尔斯·卢克曼曾经用100万美元请鲍伯·霍伯上广播节目。鲍伯从不看赞赏他的信,只看批评的信,因为他知道可以从中学到一点东西。福特汽车公司为了了解管理与作业上有何缺失,特地邀请员工对公司提出批评。有一位香皂推销员,甚至主动要求人家给他批评。当他开始为高露洁推销香皂时,订单接得很少。他担心会失业,他确信产品或价格都没有问题,所以问题一定是出在他自己身上。每当他推销失败,他会在街上走一走想想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是表达得不够有说服力?还是热忱不足?有时他会折回去,问那位商家:“我不是回来卖给你香皂的,我希望能得到你的意见与指正。请你告诉我,我刚才什么地方做错了?你的经验比我丰富,事业又成功。请给我一点指正,直言无妨,请不必保留。”他这个态度为他赢得许多友谊,以及珍贵的忠告。他后来升任高露洁公司总裁。他就是立特先生。

戴尔·卡耐基说:“我的档案柜中有一个私人档案夹,标示着‘我所做过的蠢事’。夹中插着一些做过的傻事的文字记录。我有时口述给我的秘书做记录,但有时这些事是非常私人的,而且愚蠢至极。没有脸请我的秘书做记录,因此只好自己写下来。每次我拿出那个‘愚事录’的档案,重看一遍我对自己的批评,可以帮助我处理最难处理的问题——管理我自己。我曾经把自己的麻烦怪罪到别人头上,不过随着年龄渐增,我最后发现应该怪的人只有自己。很多人随着年纪的增长而认清了这一点。”

拿破仑被放逐到圣海伦岛时说:“我的失败完全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怪罪任何人。我最大的敌人其实是我自己,这也是造成我的悲惨命运的主因。”富兰克林每晚都总结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他发现过13项严重的错误。其中3项是:浪费时间、关心琐事及与人争论。睿智的富兰克林知道,不改正这些缺点,是成不了大业的。所以,他一周定一个要改进的缺点做目标,并每天记录赢的是哪一边。下一周,他再努力改进另一个坏习惯,他一直与自己的缺点奋战,整整持续了两年。难怪富兰克林会成为受人爱戴、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特里法则:走出作茧自缚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缺点,谁都难免会犯一些错误。其实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只是当错误已经发生之后,所采取的不正确的态度。当我们犯错误的时候,脑子里往往会出现想隐瞒自己错误的想法,害怕承认之后会很没面子。如果我们一味地搪塞,或者简单地敷衍了事,不敢面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那么类似的错误就会重复地发生,结果我们将会步入作茧自缚的怪圈。

其实,承认错误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反之,因为错误承认得越及时,就越容易得到改正和补救。而且,由自己主动认错也比别人提出批评后再认错更能得到别人的谅解。

承认你的错误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个人再聪明,再能干,也总有失败犯错误的时候,人犯了错误往往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拒不认错,找借口辩解推脱:另一种是坦诚承认错误,勇于改正,并找到解决的途径。

美国田纳西银行前总经理特里曾提出一句管理名言:承认错误是一个人最大的力量源泉,因为正视错误的人将得到错误以外的东西。这句名言被称为“特里法则”。

“特里法则”主要讲了两个含义,一是“承认错误是一个人的最大力量源泉”;二是“正视错误的人将得到错误以外的东西”。核心意义就是敢于认错本身是具有很大价值的。

人们往往对于承认错误和担负责任怀有恐惧感。因为承认错误、担负责任往往会与接受惩罚相联系。有些不负责任的员工在出现问题时,首先把问题归罪于外界或者他人,总是寻找各式各样的理由和借口来为自己开脱。在很多管理者看来,这些都是无理的借口,并不能掩盖已经出现的问题,也不会减轻要承担的责任,更不会让你把责任推卸掉。但是,一个主动承认错误的人至少是勇敢的,如何对待已经出现的问题,能看出一个人是否能够勇于承担责任。犯了错误必须自己承担后果,不可迁怒于他人,不可推卸责任。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种大智慧和大勇敢。

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关键在于你认错的态度。只要你坦率承担责任,并尽力去想办法补救,你仍然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美国学者苏珊·杰考比说:“在我最初的记忆中,母亲告诉我在说‘对不起’时,眼睛不要看在地上,要抬起头,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样人家才会明白你是真诚的。我母亲就这样传授好的认错艺术:必须直率。你必须不是在假装道歉。这并非耻辱,而是真挚和诚恳的表现。

一个人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不仅可以消除罪恶感,而且有助于解决错误造成的后果,即使傻瓜也会为自己的错误辩护,但能承认自己错误的人更会获得他人的尊重。

一个人有勇气主动对朋友承认自己的错误,不仅可以消除对方的怒气,自己也可以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满足感。这不仅可以消除罪恶感和自我维护的本能,更重要的是有助于解决这个错误所造成的问题。

二十多年前,刘先生当电视台记者的时候,有一次要去美国采访一个电影节。当时去外国的手续很难办,不但要各种证件,而且得请公司的人事和安全单位出函,于是他托电影公司的一位朋友代办。刘先生好不容易备妥了各项文件,送去给那位朋友。可是才回公司,就接到电话,说少了一份东西。“我刚刚才放在一个信封里交给您的啊!”刘先生说。“没有!我没看到!”对方斩钉截铁地回答。刘先生立刻赶到那位朋友的办公室,当面告诉那人他确实已细细点过。那人举起刘先生的信封,抖了抖,说:“没有!”“我以人格担保,我装了!”刘先生大声说。“我也以人格担保,我没收到!”那个人也大声吼回来。“你找找看,一定掉在了什么地方!”刘先生吼得更大声。“我早找了,我没那么糊涂,你一定没给我。”那个人也吼得更响。眼看采访在即,刘先生气呼呼地赶回公司,又去重新“求爷爷、告奶奶”地办那份文件。就在办的时候,突然接到那个朋友的电话。“对不起!是我不对,不小心夹在别人的文件里了,我真是很抱歉……”那位朋友说。刘先生怔住了,忘记是怎么挂上那个电话的。

刘先生说虽然那件事是他朋友的错,可是他却十分敬佩他的朋友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种大智慧和大勇敢。对朋友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承认自己的言行破坏了彼此间的关系。通过认错表示你对相互间的关系十分重视,这样不仅可以弥补产生裂痕的交情,而且还可以增进感情。

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关键在于你认错的态度。只要你坦率承担责任,并尽力去想办法补救,你仍然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有些人认为错误有失自尊,面子上过不去,便害怕承担责任,害怕惩罚。与这些想象恰恰相反,勇于承认错误,你给人的印象不但不会受到损失,反而会使人尊敬你,信任你,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反而会高大起来。

人人都会犯错误,尤其是当你工作过重,精神不佳,压力太沉重时,不小心犯错是非常普通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在犯错之后正确面对,便不算什么大事情,甚至还会提升你的形象,对你日后的交往发挥帮助作用。

学会道歉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与人之间交往并不都是一帆风顺,就是朋友之间同样免不了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比如感情冲动,话说过头,事做过火;由于方法不当,说错了话,或做错了事等等。遇到这种情况,丝毫不要羞羞答答、扭扭捏捏、遮遮掩掩,最好是勇敢地向朋友道歉。

有些人认为,朋友之间还用得着客套?即使有所冒犯也无须道歉,其实错了。生活中因为一件小事、一句言语、一次口角、一个行为就使几十年的老朋友反目的事不是常有的吗?因为不肯道歉和认错,或者找各种借口来掩饰自己的过错只能加深矛盾,使朋友生气。道歉,并非耻辱,而是真挚和诚恳的表示;道歉,可以避免一场纠纷的出现。

真正的道歉不仅仅是承认一个错误,它还表现在,你意识到自己的言谈举止有损于你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对补偿和重建这种关系有着相当的愿望。

当然这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承认错误是令人难堪的。但是,一旦你迫使自己勇敢地这样去做,克制自己的骄傲心理,它将会成为一种奇妙的医治感情创伤的“良药”。

抗美援朝时期,洪学智是彭德怀元帅的副手,主要分管军备后勤的工作。有一天前线上的第三军反映缺粮,彭德怀立即打电话给洪学智,质问他为什么第三军无故断粮,并说这样的后勤管理太荒唐,洪学智坚持说第三军现在肯定没有断粮,两人争执不下,彭总对洪学智大发了一通脾气。最后,派人到前沿的第三军驻地了解情况,哪知第三军军长抱歉说:“电报有误,我们还有足足三天的后备粮呢!”彭总得知真相,对洪学智哈哈大笑:“老洪,委屈你了,吃一个梨,算是我给你赔梨(礼)了。”通过这件事,洪学智更加敬重彭总的无私的胸怀,两个人的战斗友谊,在这场误会中变得更加密切了。

我们都要学会道歉的艺术。让我们老老实实地回想一下,有多少次由于你严厉刺耳的评判和尖刻的话语使你以失去朋友为代价而受到了惩罚?然后,你计算一下,有几次你曾坦白、诚恳地表明了你的歉意?

生活中,很多人做错事后,往往碍于面子,不肯向朋友低头认错,这种想法是很可笑的,朋友喜欢你、尊敬你,你才有面子。可是你做错事却不肯认错,朋友就会憎恶你,朋友都不愿与你交往了你又有什么面子呢?因此,一旦做错了事,我们就要勇于低头认错,这样朋友才会真正谅解你、喜欢你。

犯了错,责任在己就要勇于承认。诚恳的道歉不仅能够和解被损坏的朋友关系,而且还可以使这种关系变得更为牢固。

情感与理性宣传定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在《管理艺术精粹》中写道:“没有人曾经靠争论说服任何人。你用以争论的事实和理由会是100%铁一般的强硬,你或许是世界上最好的律师,尽管这样,如果他不愿同意,你决不会说服任何人。你会用最荒谬的争辩来反对,而他就是不服。不要急躁,要镇静和虚心,重要的是赢得他的心,而不是他的智力,那么你可能有使他赞同你的希望,但绝不要通过冷漠的推理和争论。”

适时袒露情怀

在宣传中有时诉诸情感更有效,有时诉诸理性更有效。

我们知道,人的心理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一面。人是理性的,具有深邃的哲理和严密的逻辑性,因而施加理性的宣传能使人心悦诚服;人又是有感情的,有丰富的喜怒哀乐,富于感情色彩的宣传,能使人声泪俱下或欢呼雀跃。

1952年,艾森豪威尔竞选美国总统,尼克松作为他的竞选伙伴竞选副总统。有一天,《纽约时报》突然发表了尼克松在竞选中秘密受贿的新闻,说得有鼻子有眼,使共和党大为紧张,怕影响自己的形象。于是共和党在电台上给尼克松安排了一次半个小时的讲话,来向全国听众澄清事实。但是在尼克松走进全国广播公司演播室之前,被告知,竞选高级顾问已决定要他在广播结束后提出辞呈!这说明共和党对他不抱什么希望,只准备舍车保帅了。气得尼克松一下子把发言提纲也忘了。

但惯经风浪的尼克松凭着政治家的老练和镇静,很快把自己调整到正常状态。他突发奇想,在演讲中采取了一个政治史上少见的行动——把自己的财务状况公开给选民。

他公布了自己的财产,并告诉大家他是怎样花掉每分钱的。这几乎是每天发生在民众身边的事,尼克松用真挚感人的语调娓娓道来:自己出身贫寒,年轻时在杂货店送货,补贴家用。半工半读念完大学后,做律师进入政界,成家立业。他和夫人是一对贫贱夫妻,勤勤恳恳、节俭度日,自己的小儿子曾经因为经济拮据而买不起皮大衣和小狗……听起来非常真实可信,甚至让人鼻子发酸。

他的讲演获得了巨大成功。演讲结束后,有一百万人打来了电话、电报或寄来了信件,他的支持者大大增加,他一下子成了一颗政治明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年近70岁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对秘书口授反击法西斯战争动员的讲稿时,激动得像小孩一样,哭得涕泪横流。他的这一次演讲,动人心魄,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志。

许多着名的政治家都特别注意培养自己说话、演讲的真切情感。美国着名政治家林肯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林肯说过:“一滴蜂蜜比一加仑的胆汁能吸引更多的苍蝇。人也是如此,如果你想赢得人心,首先让他相信你是他最真诚的朋友。那样,就像有一滴蜂蜜吸引住他的心,也就有一条平坦大道通往他的理性。”1858年,他在一次竞选辩论中说:“你能在所有的时候欺瞒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时候欺瞒所有的人,但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瞒所有的人。”这句着名的政治格言,成了林肯的座右铭。

在社交中,一个说话者如果讲话华而不实,只追求外表漂亮,开出的只能是无果之花。若缺乏真挚而热烈的情感,只是“人工仿制”的感情,虽然能欺骗听众的耳朵,却永远得不到听众的心,而说话者一旦讲话时袒露情怀,敞开心扉,都会达到语调亲切、说理虔诚、激情迸发、内容充实的效果,也就会字字吐深情,句句动人心。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英国的一些心理学家,在一次选举中,设计了三种竞选方案:第一种方案,向当地的一部分居民散发一些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材料,渲染出候选人是多么的和蔼可亲,富有人情味;第二种方案,向另外一部分居民散发理性的说服材料,用事实和论据证明候选人是多么的精明强干;对第三部分的居民则没有散发任何宣传材料。结果表明,运用第一种方案为候选人赢得的选票最多,而第三种方案的效果最差。然而,几个月后心理学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实施第一种方案的居民中,有很多人发生了政治态度的改变,他们对候选人的支持态度恢复到投票以前的状态;而实施第二种方案的居民中,则很少有人的政治态度发生变化。这说明,情感与理性两种宣传方式的效果,是因时而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