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就人一生的做事好习惯
7840400000011

第11章 培养孩子健康心理(3)

亚当契斯说:“不要让嫉妒的蛇钻进你的心里,这条蛇会腐蚀人的头脑,毁坏人的心灵。”

罗素说:“善妒的人,不但从自己所有的东西中拿掉快乐,还从他人所有的东西中拿走痛苦。”

雪莱说:“嫉妒的眼睛易受欺骗。”

培根说:“嫉妒会使人得到短暂的快感,也能使不幸更辛酸。”

海涅说:“失宠和嫉妒曾使天使堕落。”

巴鲁克说:“不要嫉妒。最好的办法是假定别人能做的事情,自己也能做,甚至做得更好。”

记住,一旦你有了嫉妒,也就是承认自己不如别人。你要超越别人,首先你得超越自身。坚信别人的优秀并不妨碍自己的前进,相反,它可能给你带来前所未有的动力。

既然嫉妒如毒素,就要转移它。你要明白,嫉妒实质上是在不知不觉中颂扬了自我。孤傲和自以为是,是进取心的大敌。一滴水成不了海洋,一棵树成不了森林。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少不了合作,而嫉妒却总是会拆散所有的合作。因而,要克服嫉妒,你就要时刻提醒自己:只有你自己,将一事无成。

其实,对于那些嫉妒他人才能的人来说,这嫉妒也大可不必。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为何非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硬比,自添一份烦恼。嫉妒者不妨学学“田忌赛马”,以己之劣“马”对人之好“马”,以己之好“马”对人之劣“马”,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挥自己的独创性,在别的方面发挥自己的才能,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说不定也能出人头地呢。当然,嫉妒他人者还可以化“嫉妒”为动力,用自己的奋斗去消除与他人之间的差距。甚至超过他,到时再“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或许别人也会对你羡慕不已。

嫉妒会引起可怕的行为

嫉妒,它属于一种复杂情绪状态,是在看到他人的优秀之处之后产生的羡慕、烦恼和痛苦感受,它往往发生在与他人比较的时候。

嫉妒往往和对立、分裂、逃避及攻击等行为密切相关。

嫉妒比吝啬更加可怕。因为吝啬者仅仅满足于守住自己的财宝,而嫉妒者却常常仇视别人得到的利益。网上登载过这样一篇报道:

对××市358厂高级中学三年级(1)班409寝室的女生而言,2003年1月21日那个凌晨,无疑是一场噩梦。

凌晨2时许,正在香甜的梦中熟睡的8名女生。突然被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声惊醒。惨叫声是从门边下铺的张某那里发出的。张某不住地喊痛,漂亮的脸部变成一片黑色,而且正在发泡,越来越恐怖。大家惊呆了:有人故意用硫酸作恶毁容!

医院里,大家痛心地看到,张某那张被硫酸烧灼的面孔令人惨不忍睹。和张某同床的晶晶,左手也被硫酸烧伤。幸运的是,她的伤只是轻微伤。

此案发生后,女生宿舍一片惶恐,因为遭硫酸袭击的床位,其实是晶晶的床位。校方赶紧向公安机关报案。当地公安分局成立专案组进驻358厂高级中学。3天后,一个女生提供了一条线索。

办案人员立即讯问与晶晶同班的女生马某。马某坦白说:2003年1月20日中午,她花了8元钱,购买了一大瓶硫酸拿回学校。她要找机会将硫酸泼到晶晶耳朵上,让晶晶尝一尝她的厉害。当晚,马某早早睡下。凌晨2时许,她端起装有硫酸的白瓷杯,径直走到409室。409室的门凑巧没锁,她轻轻一推,门开了。当马某走到晶晶的床前时,该寝室里一位女生说起梦话。马某吓了一跳,以为有人看见她了。知道晶晶和张某同睡一床的她心慌意乱,将硫酸往床上一个人的脸上一泼,转身就逃。身后,传来张某痛苦的惨叫,她一听,就知道泼错人了。

马某说:“因为晶晶比较聪明,比我学习好。1月20日又要考试了,我的压力比较大,决定想办法耽误一下晶晶的学习时间,以免和她的学习成绩相差太远。考虑再三,我选定了泼硫酸这个办法。”

××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马某因嫉妒他人,采用泼硫酸的手段,致一人重伤且造成严重残疾,一人轻微伤。犯罪手段极其残忍,后果特别严重,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2003年10月14日,泼硫酸的马某被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马某正是由于嫉妒晶晶的成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痛苦不堪,但嫉妒别人成绩好是会让同学们笑话的,因此只能埋在心头,蓄积久了,慢慢地就有了毁灭性的力量,就会伺机而动,实施攻击。完全可以这么说:是嫉妒毁灭了马某。

嫉妒是一种缺陷心理,是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变态情感,它包含着忧虑和疑惧、羡慕和憎恶、愤怒和怨恨、猜疑和失望、屈辱和虚荣。从本质上说,嫉妒是看到与自己有相同目标和志向的人取得成就而产生的一种非正当的不适感。它是由于羡慕一种较高水平的生活或者是想得到一种较高的地位或者是想获得一种较贵重的东西,但自己又未能得到,而身边的人或站在同等位置的人先得到了而产生的一种缺陷心理。

别让嫉妒蒙蔽了孩子的心灵

孩子的嫉妒行为在大人眼里可能很孩子气,认为无关紧要,但是如果放任自流,任其发展下去,当孩子长大后会形成性格缺陷,变得心胸狭窄而且对别人的成绩十分仇视,最终结果是被周围人挤出局外。

现代社会,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越来越高,孩子在竞争的环境里,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加上独生子女多有表现自我、突出自我的性格特点,这种竞争有时就会演变成嫉妒。孩子嫉妒的表现有:嫉才,嫉妒那些学习成绩比自己好的人;嫉能,嫉妒各方面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嫉美,嫉妒长相比自己漂亮的人;嫉德,嫉妒那些性格好、同学关系搞得好、朋友多的人,等等。总之,嫉妒心重的人,只要别人在某一方面超过了自己,就会产生嫉妒,就会千方百计抬高自己,想尽办法贬低和打击对方。

所谓嫉妒,是人在交往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才能、名誉、地位、待遇以及生活享受等各个方面不如别人,因而产生了羞愧、愤怒、怨恨等感受,组成一种复杂的情绪状态。嫉妒之心,人皆有之。生活中常见到两三岁的孩子看到妈妈抱起别人家的孩子,他就会很快地跑过去,闹着要求妈妈立即抱自己,这也是一种嫉妒心理的反映。

嫉妒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正常情绪反映,但对于家长来说,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采取听之任之、放任不管的态度。如果孩子长期处于嫉妒这种消极不良的心理体验之中,情绪上便会产生压抑感,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器官功能减弱,机体协调出现障碍。而这种障碍又会加剧不良的心理体验,使孩子产生诸如忧愁、怀疑、自卑等不良情绪,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损伤。此外,嫉妒还会影响孩子对事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认识,容易使孩子产生偏见,产生怨天尤人的思想,影响孩子与他人的正常交往,最终抑制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1.对自己来说,嫉妒憎恨别人又无法启齿,只会让自己在痛苦中煎熬。2.对别人来说,被嫉妒者往往因挫折反而勇敢进取更显优秀。比如偷卷子既不能提高自己的成绩也不能阻止别人进步,反倒让自己背上品德不好的思想包袱,可见嫉妒无损他人而折磨自己。3.嫉妒是丑陋的。从近处说它破坏友谊。集体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正气多么令人愉快,而嫉妒者不顾同学之情,朋友之谊,为发泄憎恨而干损人不利己的蠢事,结果只能被集体嘲笑和孤立。从远处说,一旦道德堕落,干出伤天害理之事,还将受到社会谴责、法律惩处。

作为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战胜嫉妒心理,首先要肯定他争强好胜的心理,并鼓励他在行动上超过别人。其次要让孩子接受别人的成绩,并进一步鼓励他去向小朋友学习。对自卑感强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明白成功的快乐是多方面的,他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成功。

一、认识儿童嫉妒心理的特点

儿童的嫉妒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它是对小伙伴中在智能、名誉、地位、成就及其他条件比自己强或比自己优越的孩子怀有的一种不安、痛苦或怨恨的情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鲜明的主观性

孩子的嫉妒心理,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主观色彩。因为孩子认识事物一般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往往会以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为标准,简单的对事物进行分类。当其他孩子比自己强或拥有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时,就会因外界的事物不符合自己的意愿而造成他们心理上的嫉妒。

(2)明显的外露性

孩子一旦产生嫉妒心理,很快就表露出来。这是儿童嫉妒心理与成年人嫉妒心理最主要的区别。成人往往会考虑各种因素而尽量掩饰自己的嫉妒心理,而孩子一般会通过具体的言行直率地表露自己的嫉妒情绪,他们通常不会考虑自己的嫉妒是否会引起别人对自己的不良评价等后果。这个特点有助于家长及时发现问题。

(3)直接的对抗性

孩子不会拐弯抹角,不会间接地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产生嫉妒时,他们往往会直接地将自己的不愉快情绪归责于所嫉妒的人,进而对引起他嫉妒的人或事做出直接的对抗行为,以发泄心中的不满。例如,直接打骂对方,或毁坏令他嫉妒的具体物品等。

二、纠正儿童嫉妒心理的策略

嫉妒是一种破坏性因素,会扭曲孩子的竞争意识,干扰孩子的正常学习,使孩子的学习缺乏快乐。因此,家长应及时疏导,以免发展下去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长此下去孩子可能会形成古怪、多疑、粗暴、自卑、执拗或自暴自弃等毛病,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

(1)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

嫉妒心理的产生,虽然原因很多,但从根本上讲,是孩子自身的消极因素和外部环境的消极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如果在家里,成人之间互相猜疑,互相看不起,或当着孩子面议论、贬低别人,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因此,父母应当在家庭中为孩子建立一种团结友爱、互相尊重、谦逊忍让的环境气氛,这是预防和纠正孩子嫉妒心理的重要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父母在表扬其他孩子时,应注重列举具体事例,以事实根据帮助孩子理解他人的可取之处。因为,孩子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如果父母用类似“有礼貌”“勤快”“懂事”这种概括性较强的词汇来赞扬他人,孩子往往很难理解其内涵,不利于孩子的模仿。而且,由于没有个体实例,孩子很难信服,容易产生“父母有意刺激我”的心理。所以,父母在向孩子赞扬他人时,应注意描述具体事迹,使孩子心服口服。

(2)倾听孩子的心理感受

孩子的嫉妒是直观、真实的,也是简单、明了的,只是对自己愿望不能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本能心理反应,不会掺杂诸多的社会因素。因此,父母切勿盲目对孩子的嫉妒行为进行批评,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苦恼,理解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产生的痛苦情绪,以便使孩子因嫉妒产生的不良情感能够得到宣泄。

听完之后,父母应帮助孩子全面分析孩子和所嫉妒对象之间的差距产生的原因,这些差距能否缩短,以及缩短差距的途径和方法,以便使孩子能正确与他人进行比较,以积极的方式缩短实际存在的差距,最终化解内心的不平衡。

(3)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有时,嫉妒产生在有“一定能力”的孩子的身上,孩子往往因为“自己有能力”而没有受到注意和表扬,因而对那些受到注意和表扬的小朋友产生嫉妒。所以,在纠正嫉妒心理的同时,还必须对孩子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让孩子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让孩子明白即使别人没有称赞自己,自己的优点仍然存在,如果继续保持自己的长处,又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自己的才干就会更强,就会真正地长久地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

父母可以给孩子讲讲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取得成功的,他们平时是怎么努力的,以防止孩子只看见别人获得奖励,而忽略别人付出的劳动过程。对那种处处要占上风,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爱嫉妒,不容人的孩子,父母也要严厉批评,使其认识错误,奋起直追。

(4)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竞争意识是指对处界活动所做出的积极、奋进、不甘落后的心理反应。它是产生竞争行动的前提。培养孩子的竞争,鼓励孩子参与竞争,对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树立竞争意识固然可取,但也要避免不正确的竞争意识。家长要指导孩子克服不健康的竞争心理和行为,有的孩子以为竞争就是不择手段地战胜对方,以欣赏对方的失败,“置人于死地而后快”。例如,为取得老师的信任,打击诽谤他人;为评上三好学生、优秀干部而请客拉票等。家长要教育孩子认识到,竞争应该有利于社会,有利于集体和他人;同学之间的竞争应有利于共同提高;做到竞争不忘是非界限,以竞争促进大家追求更高的目标。

消除孩子在竞争中产生的嫉妒心理也很重要。有的孩子害怕同学比自己强而对同学采取“封闭”和“打击”的对策。家长要启发孩子在竞争中表现出高尚的情操,不要以打击对方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心理平衡,而要以超过对方的意念和实际努力使自己进入新的境界。

(5)教会积极地悦纳他人

悦纳别人,是指自己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愿意接受别人。只有相互认识到了对方的长处,欣赏对方的长处,交往才有了真正的动力和基础。所以家长要常和孩子讲“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能因为别人有那么多的优点,就仇恨他、疏远他。为此,家长要教育孩子多看并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诚心诚意地加以赞美,而不是采取一种“不承认主义”。

教育孩子在平等的原则上为人处世,告诉孩子不管对谁都应树立平等的观念。要让孩子懂得,在人格上,人与人之间永远是平等的。遇事要无私,要言而有信。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互相信赖、和睦相处。特别是要教育孩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尊重他人,不轻易地怀疑、怨恨、嫉妒他人。

总之,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做人,做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个心灵美、心态正的孩子。希望家长深刻认识到,拿高分并不是教育孩子的唯一目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工作绝非正确的教育理念;如果忽视了对孩子的品质和性格的培养,就会使孩子的一生误入歧途!

没必要的谦虚与嫉妒关系密切。谦虚往往被认为是一种美德,但我对此表示怀疑,谦虚在其更为极端的形式上是否仍值得如此看待。谦虚的人需要一连串的安抚保证,而且没有勇气和信心去完成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和任务。谦虚的人相信自己比不上身边的人,因此他们容易产生嫉妒心,并由嫉妒心升级为不幸和敌意。在我看来,告知自己的孩子是个好孩子非常重要。我不相信哪一只孔雀会去嫉妒另一只孔雀的羽尾,它们都认为自己的羽毛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美丽最耀眼的。结果是,孔雀成了和平温顺的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