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就人一生的做事好习惯
7840400000014

第14章 培养孩子健康心理(6)

蔡志忠是名满世界的台湾漫画家,他的《自然的箫声——庄子说》等漫画集开创了中国古籍漫画的先河,他的诸多作品拥有数以百万计的读者,他创办的远东卡通公司在卡通界享有盛誉。蔡志忠的作品以其富含哲理和独具一格而受到广大读者包括中小学生读者的欢迎。蔡志忠在成功的路上凝聚着父母的心血。

蔡志忠的父亲是一位民间书法家。他的书法在当地赫赫有名,钢笔字苍劲有力,毛笔字行云流水,逢年过节,来求字的人络绎不绝。按一般农村人的观念,父亲能写一手好字,子女不跟着学点实在可惜,但蔡家孩子包括蔡志忠似乎对书法一点也不感兴趣,父亲也没有逼子女学书法。父亲甚至还常对蔡志忠谈起,能写一手好字并不能证明自己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蔡志忠小的时候,父亲从未与他认真谈过有关志向的问题,更说不上指导蔡志忠立什么远大志向了。

蔡志忠从小就喜欢看漫画书,总是想方设法地攒钱买书。那时候,蔡志忠向父亲要点零钱感到很为难,心里怕呀!他常小声对父亲说:“阿爸,给一毛零花钱吧!”但父亲常常给他两毛钱。

在蔡志忠父亲看来,孩子应该有点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只要不乱花就行。蔡志忠童年时,向父亲要零花钱,总“只要”一毛钱,但父亲总会多给。父亲对蔡志忠的慈爱之情溢于言表。

在蔡志忠成长过程中,父亲总是把主动权让给孩子,父亲相信孩子的选择是对的,鼓励他走自己的路。

蔡志忠小学毕业后,成了全校唯一考上第一志愿——彰化中学的学生。这下可把父亲给乐坏了,他似乎比蔡志忠还兴奋。父亲特地给儿子买了一个大书包,在上面用毛笔欣然写下“彰化中学”四个字——这恐怕是蔡志忠的父亲一生中难得的得意之作了。

父亲明白蔡志忠的成绩来之不易,他也相信儿子会在往后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好。

蔡志忠刚上彰化中学时,正赶上学校改建,每天只上半天课。这下可好,蔡志忠像脱缰的野马,奔向多姿多彩的漫画园地,在漫画世界里自由自在地遨游。他一有空就直扑漫画书店,一看就是大半天。回到家里,不是看漫画,就是自己画漫画,甚至在学校里,竟边上课边画漫画。由于精力未用在学习上,结果学习成绩严重下降,出现了几门功课不及格,蔡志忠遭到了留级的惩罚。这应该是蔡志忠遭受的第一次大挫折了。父亲当然十分失望了,免不了责骂他几句。但是蔡志忠的父亲并没有终日紧盯着儿子,逼迫蔡志忠必须专心读书。父亲也明白志忠不是没有资质,只是对漫画太痴迷,妨碍了他的学业。

按常理来说,作为父母,这时候一定会把儿子的漫画书全部没收,并禁止其画漫画。但蔡志忠的父亲没有采取这种强权的方式,而是在生气之余采用静观的态度,他只是希望儿子在学业上稍微多用点功罢了。留级后,蔡志忠曾决心拿出小学读书时的拼劲来。但是漫画就像一块多彩的磁石牢牢吸引住他,从漫画中得到乐趣,掩盖了作业好坏的困扰。

小学时他常照漫画书格式铺陈故事,装订成册,在小朋友中间传阅。上了中学,蔡志忠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也尝试自编脚本,画成作品,投到台北出版社,获得采用的概率竟很高。就在知道要留级的那年暑假,台北一家漫画出版社写信给蔡志忠,邀请他去给他们画漫画。当时对蔡志忠而言,在漫画与学业间做抉择并不痛苦,因为漫画简直就是他的生命。但父亲……是否会答应他放弃学业呢?蔡志忠心里没底。

那天晚上,蔡志忠的父亲像平常一样,坐在藤椅上看报。蔡志忠忐忑不安地走到父亲身后,轻声说:“爸,我明天要到台北去画漫画。”父亲没有回头,边看报边问蔡志忠:“有工作了吗?”“有了!”“那就去吧!”父亲说完,继续看他的报纸,蔡志忠也没走到他的面前多说什么,而是默默地走开了。或许,蔡志忠和他父亲都未曾想到,这短短的十来秒钟的对话,竟决定了蔡志忠一生的漫画之路。

蔡志忠成名以后,世界着名的《时代周刊》采访蔡志忠一家,记者问80高龄的蔡志忠父亲:“24年前,你怎么放心儿子弃学离家到台北画画呢?”他回答:对儿子的行为其实一直都很注意,知道他的兴趣和天分,“所以,我给他自由”。

蔡志忠一直记得父亲是怎样对待他的。所以,对他的女儿也是这样——让孩子自主做决定。

在蔡志忠的这种教育方式下,女儿从小就非常有主见,她知道凡事不依赖父母。她很小就自己到挺远的西门町去买拼图,在家里可以画自己想画的任何东西。到了15岁那年,竟能独自一人环游欧、亚、美洲的10多个国家和地区,尽管有些国家语言不通,但她还是顺利地去了所有想去的地方。

有人问蔡志忠怎么这么放心让孩子去那么远,他淡淡地说:“我也是15岁时,父亲就放我到台北工作了。”

“我让他自由。”这是蔡志忠父亲的“家教之道”,蔡志忠一生得益于此。所以,他对女儿也像父亲对他一样去做,在家教领域留下了一段佳话。

蔡志忠的父母和蔡志忠在教育子女上无疑是成功的,他们成功的经验就是给孩子最希望的东西——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孩子自己选择。这正是今天不少父母忽视或很难做到的地方。那么,父母怎样才能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呢?

相信孩子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自信心对每一个孩子都是十分重要的。

若孩子从小就未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将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极为不利。父母表现在孩子身上的信任感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十分有效。不少父母对孩子照顾得十分周到,事实上会“培养”出孩子的依赖感。实际上,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信任他们,凡事多让自己去尝试。经常对孩子说:“你能行!”“你是最好的!”“没有什么事能难住你!”这些话可以激励孩子。

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给孩子以自由发展的空间。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我们不能把这种心态和自己幼年的种种缺憾,叠成许多包袱压在孩子稚嫩的肩上。而应该让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潜质。在父母们的计划、安排中,孩子很容易失去独立自主的精神,原本多姿多彩的童年也将变得沉闷灰暗。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立目标。应该承认,孩子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因而,每个孩子成功的目标也不应该是相同的。不要看到邻居家的孩子考试拿了第一,也要自己的孩子考第一。

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在孩子的学习中,最强大的动力就来自孩子自身的学习动机,如果孩子自己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那么他的自觉性、刻苦努力的程度都会很显着地表现出来。而对于学习动机缺乏的孩子,父母更应该注意激发。

二、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比尔·盖茨是美国西雅图市人。中学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一年后辍学,开始从事令他痴迷的计算机事业。1975年正式创办微软公司,28岁成为全球电脑大王,曾被评为1998年度世界首富。

比尔·盖茨的外祖母对他产生过重要影响。外祖母在中学时代曾是校女子篮球队的主力前锋和班上的毕业生代表。她博学多才,思维敏捷,酷爱益智游戏,在她的眼里,玩游戏不是无意义的消遣而是技能和智力的锻炼。

外祖母很喜欢和比尔·盖茨玩智力游戏,包括下跳棋、玩筹码、打桥牌等。玩游戏时,外祖母总爱对比尔·盖茨说:“使劲想!使劲想!”她也常常为比尔·盖茨下一步好棋、打一张好牌而拍手叫好。这些游戏大大地激发了比尔·盖茨爱思考的潜能。

外祖母还常常给比尔·盖茨读书、讲故事,比尔·盖茨从中受益匪浅。在外祖母的帮助与指导下,比尔·盖茨的阅读兴趣日益浓厚和广泛。

比尔·盖茨十分喜欢参加他家附近的一家图书馆举行的夏季阅读比赛,他总能得男孩中的第一名,偶尔还会夺得总冠军。他年仅9岁的时候,已经读完了《百科全书》,11岁的时候,就因背诵《马太福音》中冗长而晦涩的《登山宝训》全文而获奖。

外祖母早已意识到比尔·盖茨在思维与记忆方面超乎常人的潜能,她总是利用各种机会去激活他这方面的潜能。当祖孙俩一起在公园散步时,外祖母常会与比尔·盖茨交流棋艺或看了某篇佳作的体会,培养他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正是在这种磨炼中,比尔·盖茨一天天成长起来。

比尔·盖茨的父母也十分关注儿子的成长。他的父亲是律师,母亲是教师,他们都是西雅图市颇有名气的人物。比尔·盖茨的父母在工作之余总是尽可能与孩子们待在一起,一家人不断地做各种游戏,从棋类到拼图比赛,几乎所有的益智游戏都玩遍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环境已越来越无法满足比尔·盖茨的进一步发展了。于是,父母开始把目光投向社会,寻找能激活儿子潜能的更广阔的舞台。读小学六年级时,比尔·盖茨在父母的帮助下参加了西雅图的当代俱乐部。在这个俱乐部里,聚集了许多聪明的孩子,他们常讨论时事、书籍和其他问题。在这些活动中,比尔·盖茨常以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博得大家的喝彩。另外家里人还支持比尔·盖茨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

比尔·盖茨小学毕业后,父母在他是该读私立中学还是读公立中学的问题上进行了认真分析。由于比尔·盖茨在小学时就是一名不太“安分”的学生,父母希望儿子在新环境中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上有纪律约束。当时,西雅图有所私立中学,名叫湖滨中学,该校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纪律严明,这所学校比较符合比尔·盖茨父母的要求。

比尔·盖茨开始不愿意去,他认为湖滨中学的校规校纪太严格,对人约束过多,但当他听了父母对湖滨中学优越的学习条件的分析后,还是同意了。

在湖滨中学,比尔·盖茨虽未改掉那些所谓的“坏毛病”,但他的数学天分得到了进一步发挥。也正是在那儿,他迷上了令他倾注毕生精力的计算机。比尔·盖茨常按自己的兴趣来对待学习,凡是他喜欢的课程,他就狠下工夫,学得非常出色,反之,就一般性地对付。

父母每次看了比尔·盖茨的成绩单后,尽管他们知道儿子的某些课程还可以学得更好些,但他们从不责备儿子。因为他们知道,儿子不是不用功,只是不愿在不喜欢的东西上浪费时间罢了,他把自己的才智和心血都用在了刀刃上——他喜欢的数学与计算机上。

比尔·盖茨中学毕业时,很想到哈佛大学读书,这也正是父母的最大心愿,因为他们清楚,只有哈佛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才能使儿子受到最好、最全面的教育,他的天赋才能被充分激活。但是在专业选择上,父亲与儿子却发生了分歧。比尔·盖茨的父亲在美国律师界的声望很高,他十分希望儿子能继承父业,但比尔·盖茨却对学法律当律师不感兴趣,他最感兴趣的是数学和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