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就人一生的做事好习惯
7840400000021

第21章 养成善于自我调节的好习惯(6)

如何减缓孩子的压力,参考以下5点:

(1)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要想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先要了解孩子心理上有什么压力、压力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必须听听孩子的倾诉,要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专心地看着孩子,认真地听他说话。只有父母肯把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父母。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心理压力的真实情况,才能够针对问题帮助他们。

(2)帮助孩子面对恐惧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比如不跟别人一起逃学、不跟着别人作弊、抽烟、抄作业等等,就因此而受到嘲笑,甚至会受到孤立,对此他会感到恐惧、不知所措。这时,父母应当教导孩子要坚持原则,不对的事一定不能做,让孩子知道,能够做到不随波逐流是很不容易的,这正是一个人成熟勇敢的表现,也是有主见、有头脑的表现。

(3)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经验

父母小时候一定也曾经遇到过和孩子类似的情况,当时是怎样对待的或现在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样处理的,这些都可以用孩子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孩子分享。当孩子知道了父母原来也常常会面对压力和烦恼的时候,他们对父母所说的话就比较容易昕进去了。父母告诉子女自己是怎样应付压力的,那实际上是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也就增强了孩子克服压力的勇气和信心了。

(4)培养孩子的自尊

培养孩子的自尊可以加强他们抗拒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比如让孩子发表一些建议,把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事情交给他自己去做,并且重视孩子的想法和言行。这是培养孩子自尊的好方法。孩子有较强的自尊就会有勇气、胆量和辨别力,不会同流合污。

(5)关心孩子的成长

鼓励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这对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大有裨益的。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去学这个、学那个,应该多听听孩子自己的意愿。父母要付出爱心,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关心孩子交的朋友,多关心孩子的所想所做。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你能够及早发现并且加以恰当的引导,孩子就不会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轻松愉快地度过少年时光。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征服自己是人类最后的和伟大的胜利。

柏拉图说:“就人本身而言,最重要与最重大的胜利是征服自己,而最可耻和最可鄙的莫过于被自己的私欲所征服。”

自制是一切美德之本,如果一个人屈服于冲动和激情,那么他就立刻放弃了道德上的自由。

你有急躁易怒的脾气吗?要是有的话,一时的发作,将会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毁掉长期的积累。有时一句怒言会掀起一场经久不息的风波。仅仅一句怒言,就会失去很多朋友。

苏格拉底发觉自己要发怒时,往往降低声调来抑制怒气和阻止不愉快情绪的发展。如果你意识到你在生气,应缄口少言,免得怒火越烧越盛。不少人在盛怒之下一命呜呼,阵阵愤怒还导致疾病频频发作。韦伯斯特说:“要保持冷静,因为愤怒并不代表有理。”乔治·郝伯特也说:“辩论要心平气和,因为狂怒会使谬误铸成大错,会使真理变成粗鲁。”毕达哥拉斯说:“愤怒始于愚蠢,终于懊悔。”你应当以一个人征服自己感情的能力作为衡量他内在力量的尺度,而不是以感情征服他的力量作为衡量的尺度。

你曾见过受到公然侮辱,却只是脸色变得苍白,咬紧颤抖的嘴唇,然后安详作答的人吗?你曾见过心里极为痛苦,却好像从坚石中凿出的雕像一般控制着自己的人吗?你见过天天遭受着绝望的折磨,仍然默默不语,从不对人说有人毁坏了他家庭安宁的人吗?这就是力量。

他们就是这样的人:虽然满怀激情,却能洁身自守;虽然满腔怒火,却能随机应变,引而不发;虽受人挑衅,却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些人是强者,是精神世界的英雄。

征服自己是人类最后的和伟大的胜利。

如果一个人失掉自制,他就几乎失去了一切东西。没有自制就没有耐心,就没有管理自己的能力,他就无以自恃,他也就没有脊梁、没有力量和刚正不阿的胆识。

许多人对感情没有控制,他们放纵欲望,任性而无节制。悲哀与欢乐皆无度。有节制的人不为情绪所左右;他不会失之过多,他的坚定意志战胜消沉,不为一时的高兴而使精神失去平衡,因为狂喜与绝望同样使人陷入不幸。脾气应服从于理性和良知。许多人都以性情急躁为借口,原谅自己做的错事或傻事。但主宰自己的人却控制脾气,变激情为作善而不是作恶的动力。被控制的脾气是一种重要的力量,对其加以明智的协调,它会成为推动工作的能量,就像蒸汽机的热力转化成推动车轮的力量一样。

自制力是能够控制自己、支配自己并自觉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它表现为既善于促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又善于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对孩子自制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今后走入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妈妈就非常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她认为:有的人管得住自己,有的人管不住自己。管得住自己的人不仅不会沦为“人渣”,还有可能成为“人杰”。管不住自己的人不仅不会成为“人杰”,还有可能沦为“人渣”。既然我希望婷儿往“人杰”的方向发展,当然要把她培养成一个管得住自己的人。所谓“管得住自己”,就是有足够的自制力推动自己做该做的事,并阻止自己不做不该做的事。当刘亦婷有了一定的独立行动能力,却又不具备是非观念的时候,刘亦婷的妈妈是这样培养孩子的。

她首先给婷儿划出了第一个“可以”与“不可以”的范围。

刘亦婷的妈妈说——

范围一旦划定,就必须始终如一地要求孩子遵守。用日本皇后美智子当太子妃时教育孩子的话来说,就是“一次也不能例外”,违反了就要惩罚。

对于才1岁5个月的孩子光靠说教是不行的。要制止婷儿胡闹,如把东西往地上扔,你越制止她越来劲儿,这时需要的是转移。你只要说“请婷儿把床上的毛巾放在被子上(或沙发上)”或“请婷儿把地上的书放回书架上”……她马上就会停止胡闹,高兴地执行命令。一天我在切冬瓜,婷儿要抢菜刀。我就对她说:“婷儿,帮妈妈把冬瓜皮丢到簸箕里。”婷儿马上就帮我干起来。一块块、一趟趟地丢着冬瓜皮,既管住了她,又在培养她爱劳动、爱帮忙的好品质。

与划定“可、否”范围同步进行的,是及时建立起奖惩制度,帮助婷儿强化“对、错”观念。……婷儿每做错一件事,我就让她自己打屁股。她就把小胳膊伸到后面使劲地拍,嘴里还念叨着:“打!打!”打上几下,就“妈妈!妈妈!”地叫着让我来打。我开始以为婷儿把这当成游戏了,后来才发现,婷儿懂得这是惩罚行为。你看,每当她认识到自己做错了事,如弄脏了手等,就自己请“打”。或把手伸到你面前讨“打”。

为了强化女儿的自制力,刘亦婷妈妈经常在下班的路上把女儿带到商场门口,然后让她选择:“如果你不喊我买东西,我们就进去逛,如果你喊我买东西,我们就不进去。你选吧。”当女儿表示“妈妈,我不喊你买东西”时,她妈妈就带着她在商场里到处逛,教她认识各种物品。这对只有几岁的小孩来讲,要克制各种物质的欲望是很难的,但是,长期多次地重复这种克制欲望的过程,对于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有着极大的好处。

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从小培养并及时督促。从孩子能理解大人的话时开始,就注意帮助孩子逐步学会正确评价和判别自己行为的适宜度,即让孩子慢慢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一般来说,孩子比较小时,自制力的培养主要是生活习惯上的问题,如规定孩子有规律地生活作息,让孩子按时就寝,准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做作业及游戏,按时完成父母指定的家务等。开始时可能会有些困难,但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在父母的督促下学会控制自己、约束自己,并养成习惯。

可以适当制定一些行为规则。父母可为孩子制定一些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家规等行为准则,并利用校规,作为孩子行为的约束,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注意的是,这种行为准则不能过度或过于详细,否则会损害孩子的独立性。孩子过于“听话”,不利于他的成长,这样的孩子往往缺乏创造性和开拓性。父母只要抓住主要问题就可以了,待孩子慢慢长大后,再注重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