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就人一生的做事好习惯
7840400000004

第4章 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3)

5岁的倩倩从小就非常有爱心,妈妈经常鼓励她去帮助他人。有一次,倩倩跟妈妈一起上街去买东西。在过马路的时候,倩倩看见一位行动不便的老爷爷,她看了看妈妈,妈妈正用鼓励的眼光望着倩倩。于是,倩倩主动走上前去,扶着老爷爷走过了马路。走到马路对面后,老爷爷十分感谢倩倩,夸她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这时,走在后面的妈妈对倩倩说:“倩倩,你注意了没有?旁边的叔叔都微笑地看着你,后边的阿姨向你投来赞许的目光呢!”果然,倩倩朝旁边一看,好多叔叔阿姨都微笑地看着她。小倩倩高兴地回答道:“老爷爷过马路时会很困难,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帮助老爷爷过马路,是吧,妈妈?”

妈妈微笑地点点头。

可见,从小的移情训练已经使倩倩对他人有一种同情心了,而同情心正是爱心的来源。

四、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同情他人是爱心的一种体现。缺乏同情心的孩子只关心自己,只顾自己的快乐,而无视别人的痛苦,甚至会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种孩子是很可怕的。有同情心的孩子往往比较会关爱他人,因此,父母要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父母要学会利用生活中的事例从侧面来教育孩子关心他人、关心动物。比如,在看电视的时候,如果出现动物弱肉强食的画面,父母可趁机对孩子说:“多可怜呀,人可不能这样子!”

人们发现,幼年时期饲养过小动物的孩子,感情比较细腻,心地比较善良。相反,从小没有接触过小动物的孩子感情比较冷漠,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时表现为冲动易怒,出口伤人,行为粗鲁,并且会欺负弱小的同学。在马克思不太宽敞的家中,就喂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鸟、猫、狗等。马克思让孩子们每天照顾小动物的饮食起居,遇到困难也让孩子们自己解决。只要孩子愿意养小动物和植物,父母尽可能允许他去养。在家中养一些小狗、小猫、金鱼等小动物,或者养一些花花草草,让孩子去照顾,这样往往会培养孩子的爱心。

五、让孩子了解一些生活的真实情况

父母们总是担心孩子吃苦头,担心孩子遭受挫折。尽管我们自己面临着许多生活的曲折和坎坷,尽管我们有许多不快乐和情绪不稳定,但我们总是竭力在孩子面前保持平稳。父母总是希望孩子不要过早地承受生活重担,其实这是错误的。

事实上,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成为朋友,要学会让孩子了解一些生活的真实情况。有些父母总是自己累死累活,但对孩子的各种要求却无条件地满足,这样孩子就会越来越缺乏爱心。

有位职业妈妈,每天要把儿子从床上拉起来,然后赶着去上班。有一天,刚上小学的儿子又赖床了。妈妈生气地对儿子说:“我也想像你一样睡懒觉,不用去上班。可是,我却没办法,我得去上班挣钱,你们学校马上要付学费了。你知道吗?”没想到,这次儿子乖乖地起床了。从此,儿子总是会自己主动起床。

一位外国妈妈的做法更是值得父母们学习。这位妈妈说:“我怀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医生做检查时发现胎位不太好,说我可能会难产,生产过程会有一些不可预测的情况。于是,我请一个人来做摄像,把我的生产过程全程录像,并刻成光盘。我要把这个光盘送给我的孩子,让他们看看妈妈生他们的时候是多么不容易。”事实上,这种让孩子体验父母艰辛的做法往往能够震撼孩子的心灵。

北京一位一米八高的中学生在看完同学暑期拍摄的实践作品“分娩过程”后,忍不住流泪说道:“我可以想象我妈妈生我的时候肯定很痛苦,因为我的个子这么大。”

由此可见,父母不要刻意向孩子隐藏生活的艰难,而是应该让孩子了解一些生活的真实情况,让孩子从小就学着与父母一起分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有勤快的孩子才会懂事,知道关心体贴别人。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千万不要包办,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里的一些事情,如果孩子可以做的,也应该尽量让孩子去做。

六、父母要在重要事情上引导孩子

许多孩子在父母的教育下也能做到关爱周围的人和事物。但是,如果遇到孩子不被人家关爱的时候,孩子的心里往往会感觉失落。更重要的,他对父母教育自己要关爱周围的人和事物会产生一个不良的判断。这时候,父母要及时察觉孩子的心理,抓住机会对孩子进行引导。

马宇歌是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的小记者。同时,她和许多同龄的孩子一样,是一个喜欢玩耍的快乐的孩子。马宇歌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公务员。小宇歌从小就受到父母这样的教育:对人要真诚,要关心他人。马宇歌的父亲常常给小宇歌讲故事、讲历史。他告诉宇歌,人不能光为自己活着,要像孙中山先生等志士仁人一样,以天下为己任。小宇歌至今保存着两块珍爱的徽章,一块是“博爱”,一块是“天下为公”,她常常将它们别在胸前。在父母的教育下,小宇歌也非常关心他人。

邻居唐爷爷是位80多岁的退休老教师,每次唐爷爷出去购物,只要遇上,马宇歌的爸爸总要主动帮老人一把,因此,小宇歌每次遇到唐爷爷也会主动上前搀扶,帮爷爷拎包。小宇歌收到第一笔稿费,还为酷爱书法的唐爷爷买了两支毛笔。在学校里,马宇歌也非常注意关心别人。只要班上有请病假的同学,不管晚上放学多迟,天气多恶劣,宇歌都要去同学家帮助同学补课。

有一次,马宇歌生病了,生病中的她非常希望同学们能够来看她。但是,却没有一个同学主动来看她,活泼好动的马宇歌显得非常沉默。显然,她感到有点伤心。细心的爸爸发现了马宇歌反常的表现,他对小宇歌说:“好孩子,咱们不应计较别人对自己的回报,我们不是为了得到而付出,而是为了让这社会更美好。”在父亲的教育下,马宇歌不仅一如既往地关心别人,而且也获得了同学们的好评。

七、把储蓄爱心成为一种习惯

当储蓄爱心成为一种习惯,对陌生人也会报以微笑。曾有一篇文章《和陌生人说话》,其中爱和陌生人说话的母亲就用自己早已储蓄下的爱心来温暖陌生人的心,温暖周边的环境,就像罗曼·罗兰所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她用生命的火焰点燃他人心底的爱。正如汶川之爱,似强壮的臂膀,撑起世界的坚强。

相信泰戈尔所说“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贪婪地享受杯中的美酒吧。贪婪地享受爱带来的心动与怀想。抑或是乍然相见的喜悦、依依不舍的眷恋。在阳光的应和下享受温情,相信自己的完美与可爱。相信有真爱的存在。相信可以很简单的爱与被爱。好似阳光赋予了爱的目光,编织了轻盈的翅膀,落在了爱要触及的心上。时光流转,遥远的守望与依偎的甜美,呈现出各种圆润的梦。于是,当这像彩虹般飘摇在天际,期待产生了,爱成了永恒!

当储蓄爱心成为一种习惯,微笑与友善将把爱心的世界点燃;当储蓄爱心成为一种习惯,互敬互爱的感动将把世界60亿人的心联得更紧;当我们随时随地记住储蓄爱心并将它作为一种习惯传送于四面八方,这个世界才会有感动,有希望,有企盼,有鼓励,爱心的火炬才会常亮不灭!

做一个谦逊的孩子

富兰克林早年为自己的成功而自鸣得意,他那种过分自负的态度,使别人看不顺眼。有一天,一个朋友把他叫到一旁,劝告了他一番,这一番劝告改变了他的一生。

“富兰克林,像你这样是不行的,”那个朋友说,“凡是别人与你的意见不同时,你总是表现出一副强硬而自以为是的样子。你这种态度令人觉得如此难堪,以致别人懒得再听你的意见了。你的朋友们觉得不同你在一处时,更自在些。你好像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别人对你无话可讲了。的确,人人都懒得和你谈话,因为他们费了许多力气,反而觉得不愉快。你以这种态度来和别人交往,不去虚心听取别人的见解。这样对你自己根本没有任何好处。你从别人那儿根本学不到一点东西,但是实际上你现在所知道的却很有限。”

富兰克林听了,觉得无话可说。他讪讪地站起来,一边拍着身上的灰尘,一边说:“我很惭愧。不过,我实在也是很想取得长进。”

“那么,你现在要明白的第一件事就是,你已经太蠢了,现在还是太蠢了。”

他又受了一下打击。不过他站起来的时候,已经下决心把一切骄傲心都抛在地上……他所需要的第二步。便是与自己做一次谈话。他对于这一点马上实行起来。他现在要研究一个新的题目,那便是他自己。他曾经在印刷方面学过制版的,现在他要从似乎毫无希望的材料中,制造出一个新人来。

一个容器若装满了水,稍一晃动,水便溢了出来。一个人若心里装满了骄傲,便再也容纳不了新知识、新经验和别人的忠言了。长此以往,事业或者止步不前。或者猝然受挫,故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

达·芬奇在《笔记》中感叹道:“微少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则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禾穗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禾穗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们的母亲。”其实,人们不应为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成绩感到骄傲,容器的容量是有限的。假如人能够保持谦虚的心态,则人的心胸可以扩展到无限。人们如能谦虚处世,无疑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大的成绩。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个名满天下的科学家,据说有一次他的学生问他:“老师的知识那么渊博,为何还能做到学而不厌呢?”爱因斯坦很幽默地解释道:“假如把人的已知部分比作一个圆的话,圆外便是人的未知部分,所以说圆越大,其周长就越长,他所接触的未知部分就越多。现在,我这个圆比你的圆大,所以,我发现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识自然是比你多,这样的话,我怎么还懈怠得下来呢?”

富兰克林起初只是一个自负的蠢人,后来他却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许多人都喜欢他。他为当代人做了许多建设性的事业,而且他对于后代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那个朋友不给他这一番严厉的说教,促使他变得谦卑起来,那么他后来的结果怎样,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从那次以后,他完全改变为另一个人了。以前他总是骄傲,总是炫耀他过去的才能;后来他却更关注于瞻望自己的将来。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一个有用的人物。

应心胸宽广,博采众长,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强自己的本领。进而创出更大的业绩。如能这样,则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益处。成功者尚且谦虚。更何况我们这些正为成功而拼搏的人呢?

许多人对于谦虚这个重要的个性不以为然。事实上,谦虚是一种积极有力的个性,如果妥善运用,能够使人类在精神上、文化上或物质上不断地提升与进步。

汉高祖刘邦首次见郦食其时,让两位女子替他洗脚,郦食其责备他以长者的态度见人,刘邦马上停下,站起来表示感谢,并改变了傲慢的态度,以礼对人。所以郦食其为他效死力。

谦虚是人性中的美德,也是驯服人、驾驭人的最大要领。

谦逊是不可或缺的美德

着名科学家法拉第晚年,国家准备授予他爵位,以表彰他在物理、化学方面的杰出贡献,但被他拒绝了。法拉第退休之后,仍然常去实验室做一些杂事。一天,一位年轻人来实验室做实验。他对正在扫地的法拉第说道:“干这活,他们给你的钱一定不少吧?”老人笑笑,说道:“再多一点,我也用得着呀。”“那你叫什么名字,老头?”“迈克尔·法拉第。”老人淡淡地回答道。年轻人惊呼起来:“哦,天哪!您就是伟大的法拉第先生!”“不”,法拉第纠正说,“我是平凡的法拉第。”

成熟的谷穗,从不把头仰得高高的,因为它知道果实的分量,勤奋的蚂蚁,从不把话说得多多的,因为它知道劳动的意义;瑰丽的朝霞,从不把天占得满满的,因为它知道光明的未来;高飞的雄鹰,从不把翅刷得艳艳的,因为它知道力量的内蓄;冲天的战机,从不把尾抬得翘翘的,因为它知道进攻的目标;润物的细雨,从不把声嚷得大大的,因为它知道渗透的功力;如果深究其中的哲理,真可谓意境悠悠,奥妙无穷。留心世间的事物,可以得到许多人生的启迪。只要我们的眼光放得远大一些,放得宽阔一些,灵魂的解放和心里的敞亮比什么都实在。

骄傲是灭亡的先导,自夸是垮台的开始。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一味孤芳自赏,自吹自擂,结果事事落空。

人常被自我的傲慢所毁灭。傲慢不但是成功的大敌,也是勒死友谊的杀手。傲慢的人其实是最愚笨的人,他让自己的空间密封住了,别人亲近不了,自己也走不出去,路只会越走越窄。

傲慢会使人失去戒心,当然也失去成长的机会。一个眼睛长在头顶上的人,当然会时常碰壁,傲慢的人对自己过于看重,并且把自己捧到一个不切实际的地位,抬得越高摔得越重。

骄傲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孩子特别是聪明的孩子常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父母应该给予积极的引导,使其心理健康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往往由于学习成绩较好或者某方面有特长而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这种太多的表扬常常会误导孩子,使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于是就会滋长骄傲情绪。他们会因此夸大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问题,而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他们听不进别人的善意批评,总是处于盲目的优越感之中,就会逐渐地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导致成绩下降,表现也就不再那么优秀了。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应该及时予以纠正,让他们正确认识问题。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谦虚的习惯呢?

一、让孩子认识骄傲的危害

盲目骄傲自大的人就像井底之蛙,视野狭窄,自以为是,严重阻碍了自己继续前进的步伐。科学家巴夫给青年人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切勿让骄傲支配了你们。由于骄傲,你们会在应该统一的场合固执起来。由于骄傲,你们会拒绝有益的劝告和友好的帮助。而且由于骄傲,你们会失掉客观的标准。”当然,我们要让孩子分清楚自信和骄傲的区别。

自信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能使人乐观上进;而骄傲是对自己的不全面认识,是盲目乐观,常会让人不思进取。对于父母来说,应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不能让他们滋长骄傲自满的情绪。形式上两者有很大的相似性,常会让人迷惑,孩子们常会把自己那点小得意看作是自信的表现,这时父母应该让孩子分辨出两者的区别。

家长应该让孩子认识到骄傲也是健康成长的绊脚石,任何成绩的取得只能是阶段性的、局部的,只能作为一个起点。在学习上,知识是无边的海洋,如果一时一事领先就忘乎所以,恰恰是知识不够、眼界不宽的表现。“满招损,谦受益”,家长应有意识地给孩子介绍一些成功者的经验,告诉他们古今中外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在取得成绩后仍能保持谦虚奋进的人。

二、帮助孩子全面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