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管人用人的21种手段
7840600000013

第13章 树威立信(2)

有些部门主管认为,越平易近人,越和员工打成一片,越能赢得员工的尊敬,结果却恰恰相反。孔子曾说:“临之以庄,则敬。”意思是说领导者不要和员工过分亲密,要保持一定距离,给员工一个庄重的面孔,这样才可以获得他们的尊敬。

当然,管理者为顺利展开工作而注重同员工保持亲密关系固然重要,但一定要避免与员工私交过密。因为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往往束缚人的心灵,从而使你对员工难以采取公事公办的态度。比如,前一天晚上刚刚在一起推杯换盏的员工第二天却迟到了,对此上司会在批评与默许之间左右为难。如果默许,自然会引起别的员工的不满;如果批评,这位员工难免会不服管教,或者暗地里说:“哼,昨天还和我称兄道弟的,今天就翻脸不认人了。”管理者一旦与员工失去距离感必然会难以随意支配员工。

如果你是个部门主管,请你回想一下,你是否经常与你的员工共同出入各种社交场合?你是否对你的某一位知心的员工无话不谈?你的员工是否当着其他人的面与你称兄道弟?如果已经出现了上述几种情况,那么危险的信号灯已经亮了,你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与你的员工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可太过于亲密。

俗话说得好:有距离才有美。适度的距离对你是有好处的。即使你再“民主”,再“平易近人”,也需要有一定的威严。当众与员工称兄道弟只能降低你的威信,使人觉得你与他的关系已不再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是哥们儿了。于是,其他员工也开始把你的命令不当一回事。隐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和重要的。让你的员工过多地了解你的隐私对你来说只能是一种潜在的危险。你敢肯定他哪天不会把你的秘密公之于众吗?你能确定他不会利用你的弱点来打倒你吗?这实在是太可怕了。你可以是员工事业上的伙伴,工作上的朋友,但你千万不要与他成为“哥们儿”。

有些领导者宽厚仁慈,试图建立一种与员工的“亲人式关系”,这种良好的心愿往往在实际运用中屡屡受挫。与员工不分彼此、交情深厚,员工就可能恃宠而骄,难免散漫,执行力不强,工作易受阻碍;也因为没有了距离,员工会对领导者的生活习性、个性爱好等了如指掌、全面掌控,难免被一些员工投其所好甚至会瞄准领导者的弱点,巧言令色、步步为营,让领导者权力被架空;也不排除某些员工会仗着与领导者的“交情”,狐假虎威、发号施令,不分里外、上下、轻重场合,对领导者失去应有的尊重与敬畏之心,严重损害领导者的形象与威望。同时,领导者若经常与一部分人打成一片,难免会忽视其他人,厚此薄彼,显然不利于工作的开展。领导者与下属交往过密,也可能会偏听偏信,被误导视听,阻塞了进谏之路。正直忠诚者被拒之门外,别有用心者却近在身旁,久而久之,难免不出现问题,给企业发展造成危害。

在日常的管理中,你是否会听到员工这样议论你:头儿这些天是怎么了,前天还与我们有说有笑地吃晚饭,今天又把我叫到办公室给训了一顿,一会儿把我们当成朋友,一会儿又要做我们的主管,真没想到他在获得提拔后会这样对待我们,太令人失望了。

还有一些管理者也曾有过这样的经验,你与某位员工关系密切,甚至把他当做知己,下了班一起去吃饭、消遣,工作中,他遇到什么困难,你也会指点一下,但是当有职位空缺的时候,你选择了另外一个更适合的员工。这就导致这个和你关系好的员工怒不可遏,会质问你为何不提拔他,他还会以迟到早退、工作散漫的做法对你进行报复。本来亲密的关系,也在一夜之间降到冰点。落得这样的收场,管理者本身也得负一点责任,因为你没能让他明白“同事与朋友是两回事”这一戒条。

作为一名管理者,如果你一方面想当员工的好朋友,另一方面又想当好主管,同时想扮好这两个角色只会让你吃力不讨好。你的员工会对你的“两面派”行为怀恨在心,而上司则会怪你办事不力,到头来你只好两头受气。

如果你想树立领导的权威,并获得员工的尊敬,你就必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与员工保持一定的距离。

管理者要适当表现自己的“身份”

管理者是企业的领航人,他的形象也反映了企业的面貌。管理者必须注意自己的形象、风度。如果管理者具有外在魅力,言谈举止恰当,必然会带给人亲切和有能力的感觉,也容易被认为具有优良的品行,众人很容易支持他的意见……

管理者跟员工在一起时,要适当表现自己的“身份”。在办公室里与员工相处,别人应该一眼就能瞧出,谁是员工,谁是管理者。如果你不能表现出这一点,给人的印象就可能正好相反,那么,你这个管理者就是失败的。

你虽然不必过于矜持,但起码要让你的员工意识到,你是领导。这样,即便是活泼、轻佻的职员也不至于去拍你的肩膀,或拿你肆意开玩笑。他在你面前会小心谨慎,会看你的脸色行事,当你们一起离开办公室时,他会恭恭敬敬地把门打开,让你先行。

管理者保持自己的威严,在无形中使员工对你怀有尊敬之意,会为你的工作开展创造条件,员工会处处——至少在表面上尊重你的意见,当他们执行任务有困难时,会与你商量,而不会自作主张,各行其是。

管理者要注意自己的讲话方式。在办公室亲切随和,以便更好地让对方领会自己的意思。在公开场合讲话,如面对许多员工做演讲,做报告,要威严有力,有震慑力。

但不管在什么情况下,管理者讲话都要一是一、二是二,坚决果断,切忌含混不清。

与职员交谈,即便职员一方处于主动,管理者听取对方谈话,也切忌唯唯诺诺,被对方左右。如果对方意见与自己意见相冲突,就要明确予以否定,即使员工的意见确实是对公司、对自己有利,也不要急于表态。

多思考,少说话,也可以以“让我仔细考虑一下”或“容我们研究、商量一下”来结束谈话。这样,在回去之后,员工不会沾沾自喜,而会更加谨慎;管理者也可以利用有效时间从容仔细考虑是取是舍,这在无形中增加了管理者的权威,总比草率决定为好。

行为是无声的语言。很多员工与管理者直接交谈、交往的机会不是很多,他们了解你往往是远远地看到你的一举一动,或通过其他一些材料,员工们会根据每一个较小的事情来判断你。

当你显示自己的身份时,你是将办公室的门敞开还是紧闭,当你走出办公室如何与员工打招呼,你如何接听电话,如何回复来信等,每一个细节都会映入员工的脑中。每一个细节,都是向员工们传达了你自身的一条信息。

还有就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就是劝告大家:“发现错误时,就要改。”因此太过固执己见的人,人际关系一定不圆满。

但是,管理者太过轻易地就道歉,却也不见得是件好事。暂且不谈新进员工,担负企业的管理者和公司的基层干部,如果轻易地就道歉,那么反过来说,就是“对自己的工作一点责任感和信心都没有”。常常看到一些管理者在遭上司斥责后,马上就道歉。乍看之下,他是个坦率、服从的下属;但仔细想想,那何尝不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呢?这么轻易地就道歉,显示出他不太有责任感。

有些人,包括管理者在内,也许会在嘴上说“对不起”,但其实心里真正想的是:“我根本没有道歉的必要。”所以,管理者在轻易说“对不起”的同时,必须也要有准备“辞职”的觉悟。“不要随便道歉”这句话,更深一层的解释应该是,做什么事之前要深思熟虑,要充满信心地去做,免得造成将来的遗憾。持有这种工作态度的管理者,一定能得到员工们的信任。

同时,管理者也应该有所认知,轻易道歉的管理者,就是不可靠、不能托付重任的人。虽然坦率的个性可取,但如果表现太过分,一定会被认为是个胆小鬼吧!

行为有时比语言更重要,管理者的身份权威,很多往往不是由语言,而是由行为动作表现出来的,聪明的管理者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