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审计师的浮生六记
7855000000020

第20章 上山,上山,上山(2)

对于外审部门的同事来说,这项工作可能不算什么,原因有两个。第一,外审部门的文件大多有设计好的固定格式,整理起来非常方便,连文档上面的编号都印得清清楚楚,而作为内审部门——新组建的一个部门来说,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缺少完善的file要求;第二,这样的file审阅在外审部门简直像吃早点一样平常,那些file没事就会被拿出来审阅一遍,想必那些合伙人熟极而流,随手一翻都能找到想看的那页底稿,而我们内审部门的file则通常在出了报告之后就被装进档案柜了。

QPR拿谁开刀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合伙人会从上个季度里面的所有项目中选取几个作为样本。我从小这方面的运气就非常不好,连牙膏都没抽中过。没想到这次运气奇佳,不知和哪个合伙人如此的有缘,很荣幸的被第一批抽到了。

之后的事情现在说起来简单了,但是当时的当时呀,真是刻骨铭心的伤痛。

那段时间我基本上都是晚上下了班,从客户那里直接打车到东方广场,(看着客户和别的同事有说有笑的上了各种交通工具,心里的确不是滋味。我觉得那些同事也一定能深刻体会我的那句名言:“幸福的感觉是比较出来的。”)开始另一场战斗。数月过去了,很多之前的文件,现在找起来很困难了,很多当时的细节,现在想来也有点模糊了。让你追忆似水流年而且要落实在文件上,这才是真正的绝望。由此,我怀疑《追忆似水流年》根本就是瞎编的,否则普鲁斯特能把如此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一一如实笔录,倒是很有潜力来中国的“四大”工作——QPR一定顺利通过。其时往往已是深夜,加上外审部门的同事还没到挑灯夜战的季节,所以整层楼都显得格外的安静,这样的场景如果放在恐怖片里倒是不错的题材。

此时此刻,我需要一边拼命回忆项目当时的场景,一边按照公司的要求把文档依序整理,把回忆起来的任何细节都添加到file里面去,这实在是惨绝人寰的要求,就好比一个人都成长到18岁了,却要他补齐12岁的日记,不但要补日记的内容情节,涉及的凭据也要补。这件事情,对我后来的人生观产生过很重要的启示作用,日后当我也有了一个team,在做任何项目的时候,我会时刻提醒自己三件事:

第一,事先一定把自己的要求交代清楚——任何翻后账的工作都会导致生不如死;

第二,在项目现场的时候,一定把能带走的文件都带走,不然等时过境迁,再翻回去要求客户提供资料,估计会被削死;

第三,一定要深刻理解team member的绝望,并表现出一点有风度的宽容。压力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压力过大,结果大家都知道——秦朝灭亡了,汉朝灭亡了,明朝也灭亡了……

我常常在清晨的时候离开东方广场回家,那个时候天亮得早,我很喜欢在几个楼围拢的院落里静静地站一会,看着天空一点一点亮起来,这样的感觉非常奇妙。我不知道当时有多少人和我在做一样的事情,但是当你安静地站在那里,迎着干爽的晨风,看着东方一点一点亮起来时,会有一种感动的情绪包裹在心里。有一次我打了一辆出租车,那个司机师傅想必是个豪爽之人,一辆车开得虎虎生风,简直在上演生死时速。估计该师傅平时在北京城里开车开得实在太委屈了,心里一直很悲愤,所以一遇到机会,简直把通惠河北路当成了F1赛场。

最终QPR被我侥幸通过了,但我也在那个季节决定离开。后来很多面试官都问过我类似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频繁变动工作?”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常常在心里轻轻叹口气,因为我很想告诉他们实情,其实我是一个很专一的人,喜欢了就不会轻易放弃,但是也得有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对方确实真诚待我,给我以足够的尊严和关怀。

五 等待和希望的确是人类的两大智慧

我的高三班主任,是一个消瘦的中年男子,面色黝黑,头发凌乱,说起话来有气无力的,一年四季都面容愁苦,让人看了也不由得替他难过。但是他有一点我很欣赏,那就是喜欢读书。据其他老师反映,我的这位恩师下了课回到办公室基本上就是安静地看书。喜欢看书,说起话来就比较有深度,恰好又是教哲学的,所以很多话说出来得让人想一想才能懂。比如有一次上课,我的这位老师一边擦黑板,一边满脸严肃地说,“大家知道吗?等待和希望是人类的两大智慧。”我听到此话时觉得有点突兀,不知道老师的思路如何跳跃到这里的,后来想,教哲学的可能都这样,也就释然了,没往深处想。当时也没有觉得这句话有什么了不起,后来就慢慢忘了。几年以后的上山途中,忽然想起这句话,却有了醍醐灌顶的体会:第一,说的简直太有道理了。很多时候,就是那摸不着的希望,指挥着你无尽的等待,让你乖乖接受资本家的剥削,还能乐在其中;

第二,原来这句话不是我们老师的原创——而是大仲马说的。大仲马并没有在“四大”干过,却和我有如此灵犀相通的想法,实在难为他老人家,想必他青年时代也经历过类似的磨难,所以说起来非常的振聋发聩。说句实话,我就是在这样的两种状态相互交织下度过那段日子的每一天。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件能引起很多人共鸣之事。那个时候周末逛街,我要时刻保持警惕,因为悠扬的手机铃声可能随时响起,映入眼帘的号码很可能是8518****(K记的总机),此时此刻,接还是不接,是个很考验心智的问题。还记得当时公司内部有个牛人写的帖子,题目好像是“K记内部升级考试题”。其中有一道题目,和我所遭遇的情景如出一辙,这也表示这道题看来不是瞎编的。题目是这样的:

如果你和心爱的女朋友在大街上闲逛,忽然电话响起,看到的就是那个恐怖的号码,你的正确反应应该是:

A.迅速挂掉;B.迅速接听;C.迅速关机;D.迅速接听,表情严肃地质问对方,“你好,这里是K记会计师事务所,请问您找哪一位?”

我想,我们其实也就只能在纸上选选A、C和D,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只能选B,那是因为,生活不会给你这么多的选择。

有一天,我的那个亲戚突然打电话找我,说第一轮面试通过了,下面会由中国区的审计经理和总经理来面试。我听了当然高兴,顺利过关,得见如来是一回事,还有一点值得小小骄傲一下。当时我去面试的时候,厚着脸皮和前台小妹搭讪,看到了面试安排表,排队的里面有三个人是我认识的。两个是我当时在D记的同事,其中一位是前辈,已经是经理级了;一位是比我大两届的senior(高级助理,“四大”的员工级别中的一级,大致上是工作满3年的小朋友。这个级别有点意思,顺风顺水的小朋友可能干2年就能升为经理级别了,但是若期间考不到一个资格证书,或是不能得到领导的赏识,那么在这个级别流连四五年的也大有人在);还有一位是来自P记的senior。坦诚地说,我当时心里还是有一点压力的,但是结果还不错,可能是前一阵子运气太差,天可见怜,否极泰来吧,想必那三位近期没有被抽中作QPR,所以需要经历一点不好的运气。

坐在开往天津的火车上,我默默看着窗外掠过的树影,心下里有点恍惚。我还能清晰的记得那个空气清冽的冬天,我也坐在这样的火车上,开往相反的方向,还记得当时我把这列火车叫作“开往春天的火车”。后来我想这个比喻其实没错,但是经过了这几年,这列火车不止开往春天,还要开过夏天、秋天和冬天。当它开过了四季,结束了一次轮回,你可以做出选择——继续向前开还是调转车头,迎接你的,还是同样的四季,同样的轮回,如此循环,无法摆脱,这就是完整的生命。

六 一头大鲍鱼

我第一次见到鲍鱼兄的帖子是在遥远的2005年,那时我恰好有一段时间比较空闲,所以总在固定的时间在雁渡寒潭潜水,潜水之深,骇人听闻,是当之无愧的资深潜水员。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读到了鲍鱼兄的大作——《我的黄金X年》,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人也一定喜欢王小波。我看了这样的标题,就能嗅到熟悉的气息——聪明,伤感,有点玩世不恭的倜傥。后来我还专门就此事就证于鲍鱼兄——果然如此。后来我还猜他的《红海》一定受了《围城》的启发——也蒙对了。

鲍鱼兄30多岁的高龄才初读《围城》,但据说痴迷的程度不亚于小马当年——《围城》我前后看了14遍。每次想到方鸿渐和唐小姐的错过,心就一丝丝的疼。后来长大了,我才明白,那根本不是错过。既然上天没有安排相聚的机会,就不能叫作错过。特别喜欢心宽体胖的赵辛楣——天真得像个大孩子,他和方鸿渐分开的时候我还感觉到了一阵真实的寒怆。那个时候正值中考前夕,心想如果考试就考这个,我简直可以考进全国前三甲。

鲍鱼兄的第三篇文章起了很奇怪的名字,不知道他想promise(承诺)什么,当然后来都知道了,但是当时的当时,一头大鲍鱼之于小马,神秘得好像蒙娜丽莎的微笑。

读罢大鲍鱼兄的文章,兴奋了好一阵。看别人的帖子,我很少如此兴奋。文章里面荡漾的淡淡的忧伤和温柔的笔法正是我喜欢的调调,我想,这应该是个性情浪漫、内心柔软的男子。

后来机缘所致,终于得见鲍鱼兄真身。聊的时间虽不长,但是却有很多相似的感受。鲍鱼兄是我事业上的前辈,早我很多年领悟上山的辗转艰难。但言语之间,却始终神情潇洒、微笑以对,不太像正在爬山的旅者,不知道是不是爬山经年,已经修到了宠辱不惊、举重若轻的境界。

还记得鲍鱼兄跟我说,文章要慢慢写,慢慢写——写得细了,才能写出味道。没想到此人刚刚教完旁人,自己却匆匆了结了自己的帖子。说是写无可写,其实鲍鱼兄大才若海,哪里有写无可写的时候呢?我想可能是出于自己骄傲的自尊吧——没有时间写了,或是暂时无话可说了,宁可不说了,也不再啰嗦半句。尽管我对他的说无可说深表遗憾,但想这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只能希望鲍鱼兄早日风云再起,写出好看的文章,最好依然带着淡淡的忧伤。

那个公司的中国区审计经理是位女士,我看到她的时候她把腿高高地搭在我面前的椅子上,当然这并不表示她举止轻佻,事实上,她的腿上还打着厚厚的石膏。我不知道她拖着断了的左腿,从上海跑来天津是不是为了专程面试我。我宁愿当成是——很多时候我碰到自己不满意的事情的时候,我也劝自己这样想。善意的理解会让自己更愉快一些。面对这样的情景,我只能尽力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就算不被录取,我想也不要让她为这次痛苦的旅行感到特别遗憾吧。

事实上面试进行得很顺利。那位女士一直兴致勃勃地看着我慷慨陈词,偶尔问几个问题也大都无关紧要。旁边的总经理是个沉默寡言的中年男子,他许久没说话,忽然插了一句问我:“你怎么保证你的忠诚?”面对这样的咄咄逼人,我几乎没有时间反应。我知道我被如此的质疑实在事出有因,对任何一个面试官来讲,看到面前的这个人在三年之内连换三份工作,实在很难忍住不问这个问题。我说,我愿意用行动来证明。这句话说得底气十足,实则苍白无力。很多事情是这样的,给了你辩解的机会,并不代表你还有机会让人相信。后来我也面试过这样的员工,也问过同样的问题,对于各色各样的答案,我一般选择宽容的忽略而过。因为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自己,几年前的某个时候,我曾多么希望我的面试官对这个问题忽略而过。

回去面试的时候我请了两天假。每天早上我舍不得睡懒觉,早早的爬起来陪我妈去菜市场。我家门口的菜市场评价起来相当简单,套用夫子的话,菜摊儿三百,一言以蔽之,“脏,乱,差”。但当我迎着朝雾,穿行其中的时候,我却能感受到真切的幸福。我帮我妈挎着硕大的篮子,挽着她的胳膊,听着周围的嘈杂,兴致盎然地看着她和小贩讨价还价,心中就感到久违的轻松和愉快,这样的感觉,就好像爬了很久的山路,千曲百折之间,眼前忽然出现一眼清泉,一间茅屋,一缕炊烟。它们在万丈红尘里显得微不足道,但在那个时候,它们可以让你小小的休息一下,洗洗脸上的灰尘,积攒体力和勇气,继续上山,不再回头。

七 李叔叔

昨天晚上是感恩节,我约了一个哥们——老李吃饭,因为我想两个人一起感恩,效力可能更强大,遥远的天神也许可以听到。

西方人的节日这么多,我倒觉得感恩节相当值得一过。忙忙碌碌的奔奔波波,我们能够停下脚步,表达一下感恩的机会并不多,虽然其实有那么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真诚地说一声“谢谢”。更多的时候,我们宁愿选择抱怨,抱怨自己付出得不到回报,抱怨世界不公平,抱怨自己赚得少,抱怨自己赚得慢,抱怨压力大,抱怨世风日下。如果时间富余,还可以抱怨一下暴涨的猪肉和狂跌的股市。我们是不是可以暂时停下来,想一想,近来的日子里,我们感激过谁吗?

吃饭的时候气氛十分融洽,觥筹交错之间,我们还回忆了很多恍惚的过去。老李是我初中的同学,是绝顶聪明的才子。做物理题的速度简直像飞一样,还记得当时有一次考试,有一道题目难住了老李,他想了半天实在无法可解,只好在题目后面注明:“此题出错了。”这样的潇洒倜傥实在令我望尘莫及。

老李的父亲我也很熟。叔叔是我们这一行的前辈,据说当年考注册税务师,考了全市第三名——这可是硬桥硬马的功夫。我和叔叔的接触,始于我加入后来这家公司之后。我们是管理咨询公司,无法出具注册会计师的报告,只好和别人合作,借用人家的名字。其时叔叔正是一家事务所的合伙人,我们就有了这样共同战斗的机会。

李叔叔和我父亲年纪相仿,慈眉善目,性情温和,是难得一见的老好人。他在行内地位尊崇,本来无需事必躬亲,但是出于一名注册会计师的自尊和自律,每次下现场都坚持前来。我在这家公司养成了指手画脚、不可一世的坏毛病,但是见了李叔叔,还知道分寸,不敢造次,也老老实实做测试。这是因为,身为本行业的前辈,李叔叔不但没有一点架子,竟然还亲自参与做底稿,写报告。我看着他态度认真的用蓝色水笔做底稿,很难不生出几分敬意,由此对自己的要求也不觉严格起来。我想我每天都口口声声说要professional,李叔叔虽不善言谈,却用实际行动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后来听说严谨的审计师——李叔叔也同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比如平日闲来无事,养了两只乌龟陶冶性情,又买了活的泥鳅来喂,却担忧泥鳅跑得太快导致乌龟没饭吃,所以还亲自下手将泥鳅剪断。我不知道乌龟对这样的安排有何看法,但是如果有人没征得我的同意就把我想用来干炸的鸡做成了清蒸,我也不会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