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审计师的浮生六记
7855000000026

第26章 上山,上山,上山(8)

而现代人被手机惯坏了,对方不接电话都要生气着急。家母每天都要给我打电话问我是不是睡得好进得香,要是我当时有事碰巧没接,那么稍后我就会看到七八个未接电话,看来电的时间,她老人家应该是在马不停蹄的拨打……这样的经历她曾经有过,就是我高考查分的时候,大家可能知道,那个时候要手工拨打一个超级繁忙的查分电话……我不知道当时的经历是不是给家母留下了心理阴影。

白天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但是很辛苦。我们去的人虽然不少,但是工作也不少。对方的财务账基本上是手工处理,一笔一画的记得倒是很工整,但是我们整理起来还要多一个把手工账变成电子账的过程,非常耗费时间。此外,我们本次的项目乃是一个年审项目,众所周知,这需要大量的样本作支持,所以还有更痛苦的抽凭和记录的过程。这次我和李叔叔的事务所结伴来做审计,他们公司是国内排名靠前的大所,所以审计质量的控制也格外的严格。连抽取凭证的分录都要手工记录在纸上,古人说见贤思齐,所以我也努力严格要求自己,结果把自己折磨得不轻。

由此我对审计程序也有一点自己的思考,我们做财务的,做审计的,总是在说实质重于形式,那么对我来说,把所有的凭证都抄在纸上的行为,是不是有点形式重于实质的味道?我知道“四大”的外部审计对样本的要求比这个还要苛刻——我的一位朋友因此愤而离职,这个人天纵聪明,如果做下去会有很好的专业前途。他所不能容忍的,就是他认为,“四大”在抽凭这个事情上,有点不重实质而偏形式。不过我后来想了想,客观来说,还是有点错怪了审计程序。

对于事务所而言,风险一定是最重要和核心的内容,因为这是事务所应该终极规避的事项——就好像我们人类一直在和死亡作斗争一样,那么你不能认为大夫多给你做几次检查就是形式重于实质。因为,理论上说,一次的错漏就有可能导致实质的结果——死翘翘,所以这样复杂的、不断重复的程序是否应该设计出来毋庸置疑。

不过除此之外,我倒是觉得执行程序之人可以略略灵活一点,有些客户风险不大,有些科目余额可以忽略,有些事项对财务结果没有实质影响——对于这样的程序不妨考虑稍作简化。好比我和我外婆如果一起去做体检,想必无需颇费周章的折腾我,观察一下,可以省掉很多不必要的程序。这样也是对审计效率的一种提高。

偶尔的休息,感觉还不错,工厂的外面就是一片油菜地,油菜花开得正好,黄灿灿的透着温暖。客户自己还种了一些菜,我看到有一种菜只有薄薄的两大片还贴地而生,于是很热烈地和老王展开了讨论,这到底是一种什么蔬菜?因为我们都认为种这样的菜真是不划算——又占地方收获还小。

后来讨论未果,只好拉来他们的财务做裁判,那个小姑娘跑来看了一眼,轻松地说:“哦,就是青菜嘛。”“那为什么只有两片叶子呢?

还趴在地上?形态很奇特嘛。”“噢,里面的菜心你们中午不是吃了吗?这是剩下的菜叶。”小马:“—%¥*—%¥……”

除去自种的青菜,这里好像还养着猪,不知道这样的资产算不算固定资产。记得原来看过一个例子,说一个公司的仓库养了一条狼狗,单位价值已经够2000啦,那么算不算固定资产呢?如何提折旧呢?提几年?要是该狗下了小狗,算作固定资产盘盈,进营业外收入?可是还得交税,养了一条狗还要交税,真是很郁闷。要是固定资产盘点的那一天,该死的狗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算不算账实不符呢?

休息的时候,我们还偶尔谈到这样一个山清水秀但是单调乏味的工作环境。当地人生于斯长于斯,可能没什么感觉,但是如果该人被公司从北京、上海调到此地,实在可以算是一种历练。我和老王还曾讨论公司每个月补贴多少钱自己愿意来到这样一个地方战斗——这样的测试,很能测出一个人的格调。老王比较没有格调,他说每个月要给他10万,此外还要负责租房子和回家探亲的机票。这简直是丧心病狂的想法,他也不事先看看该公司的利润表。相比之下我就比较有格调,因为我只要5万……

这是玩笑之语,如若是生命中真的安排了这样一段时光,我倒觉得也是件不坏的事情。我每天早上站在宽大的院落里,鸡犬相闻,走出厂门就是青山一座,上面郁郁葱葱,绿得可爱。拐过山脚,还有一弯清水,能不能喝不知道,但是想来至少可以濯我樱兮濯我足。这里的同事每个都憨厚淳朴,简直是可以欺之以方的君子。空气新鲜,食物新鲜,没有都市的各种诱惑和烦恼,工作之余看看书写写字,真是很好的生活。若是我有一段这样的生活,我会积极一点,把它理解为上山途中的休憩,尽情享受一下这生命中难得的大安详。

结束凯里的审计,我们便与李叔叔的队伍告别,他们所的审计师们在这个季节都过着四海漂泊的日子,结束了一个地方就要匆匆转战他处。他们离开的时候,我送他们出门,看着李叔叔慢慢走向汽车,忽然想起朱自清的《背影》。以前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看到写了背影就只能单纯的看到背影。现在自己也慢慢长大,对人生有了切身的体会,看到这样苍老疲惫的背影,也能心有戚戚,有所感怀。

大家都离去了,我和老王还要留在当地,等待大部队来接我们。剩下的两天,时间变得轻松惬意。凯里是个很小的城市,城区里混杂着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的气息,我们屡次漫步城中,都觉得若是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这样的城市风貌尚可值得期待与称道。我还屡次看到一些临街的商铺写出巨幅的白色海报,预告一些名字香艳的通宵电影。我和老王纷纷回忆起自己懵懂的少年情怀,若是看到这样挑逗的字眼和画面,全都会不由自主地暗流口水。现在想起来当然可笑,觉得吟出曾经沧海的那个诗人,也一定有过我们相似的成长经历。

来到贵州之后,我的胃口变得奇佳,按照老王的话说,放下饭碗就又饿了,此刻在街道漫无目的地游走,更加饿得理直气壮。我不知道当地人是怎么看待自己家乡的小吃,反正我本人对他们报以同情的态度。有一位老奶奶卖一种很奇特的小食品,就是把粘糊糊的面糊放在平平的锅里煎,煎完之后的产物就是一团类似驴打滚的东西,辅以下咽的调料就是一盆辣椒面。老王是个骄傲的人,看了这样的东西也不愿与民同乐,只皱着眉头表示愿意坐着陪陪我,眼里还充满了同情。

晚饭的时候,情况发生了逆转,我们俩在街上找晚饭,忽然看到一家小店卖牛尾火锅,该人看见这样的招牌便不能自已,差点流下眼泪。我连忙劝慰他,我们的钱还够,无须如此唏嘘。后来才知道,老王的祖父王老,在他小时候常常清炖牛尾,据他说简直美味绝伦,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对于这一点,我一直持怀疑的态度,这缘于我自己的亲身体验。我小的时候在吃的这方面,格调很低,和小伙伴放学回家,常常在路上凑钱买一袋榨菜或者一块酱豆腐当作零食,若是有一袋海带丝,那就算是无上的美味了。现在你若是待我以海带丝,一定招致我深深地遗憾。

接下来的经历,也印证了我的怀疑,我们俩各吃了一块牛尾,就再也不肯下箸,只把筷子含在嘴里为难。出于对朋友选择的尊重,我也没说什么,但是眼神一定很哀怨,以至于老王终于看不下去,一摔筷子说,这他娘的也太难吃了。对于这样的一个结论我很欣慰——至少证明该人还有着正常人的品位。

在凯里的最后两天,生活节奏缓慢无比,让我很不适应。我白天都很晚才起床,看看书,逛逛街,发发呆,这样的日子让我回忆起一年前在云南的悠闲生活。那两天正是雨季,每天都飘着蒙蒙的小雨,我俩酒足饭饱之时,望着窗外的雨丝,常常忘记了今夕何夕,想着我们公司的广大群众还要跋涉于雨中的泥泞,就由衷产生真实的幸福感……

§§§第四章侃侃故人言

现在回到我刚刚告别K记的日子。吃了送行饭,饮了离别酒,辞了故旧人,我离开了战斗了两年的K记。临走的那天,我特意跑到K记的LOGO墙旁,留影纪念。若干年后,当我再回过头来看这张照片,发现相中之人神色喜悦,笑容可掬,没有一点黯然销魂的神态。我想这也是围城的道理,此刻我得脱牢笼,一定忘记了当年拿到Offer时的满心欢喜。我就是这样在背叛着自己的诺言中成长起来,不管感情也罢,职业也罢,信仰也罢。人生的轮回想来大都如此。

一 怎样的好汉才能去“四大”

前几天有朋友托我给他们投简历到“四大”去,若是按照我善良的本意,我该暗中把这些简历全部都扔掉,然后告诉他们,他们已经统统被拒了,早早帮他们绝了后路。因为那几位托我的朋友基本上全都不适合到“四大”去,我不是说他们不优秀,只是说他们不合适。这句话想来很多小伙子都听姑娘说过,“你是个很好的人,但是我们不合适。”为了让他们彻底绝望,我还煞费苦心地总结了几种不适合去“四大”的人群特征,此刻也写下来,大家大可比照一下。当然这是很自我的标准,我一般喜欢给别人多一点选择,而且最终的选择权一定归属于对方,这乃是我所能理解的对他人的最大的尊重。

几种不适合到“四大”工作的人:(1)性格柔软多情,有典型的妇人之仁之人,比如区区在下。(2)已经毕业多年,也习惯了原先的工作节奏之人。这条有特例,我们大姐是成功的典范。

(3)不是善于隐忍之人。

这里的隐忍却又与在国企的隐忍有所不同,我没在国企做过,但是也和他们打过交道,同是隐忍,却是两种风情。“四大”的隐忍,是有勇气承受单纯的诘责和质疑。“质疑”的英文是challenge,表意其实更加明白,我看有些“四大”的朋友把他翻译成“挑战”,我个人觉得信达雅这三个字都没有做到。当然“质疑”这个词也不准确,那么大家想想看,challenge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4)没有考过财务证书之人。

我看现在很多小朋友动手越来越早,大学就开始准备注会。尽管他们也不能理解实质性测试的精义,但是早点下手肯定会占一些先机。我绝对同意证书一点也不能代表一个人的水平和专业素质,所以若是你在企业,没有也能活得很从容;但是若是做professional行业的,我还是建议早点动手,拿到一个过硬点的证书。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清朝的时候,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若是想做吏部尚书,一定要翰林出身。(翰林出身,可不是闹着玩的,就好像如今的财务人员,每天都有考不完的试。)当然很多时候均有特例,但是你不是翰林,却忝为堂官,下属也一定不会服气,自己做得也不舒服。

此外进入“四大”之后,四处征战,戎马倥偬,想来也没有心思好好看书。说到这里还想起一个人,是我在K记结识的一位好友S兄。S兄也是绝顶聪明之人,名校硕士毕业,来到了“四大”却一心想去做投资银行,于是除去工作,每天都勤奋攻读CFA。这个考试我虽然没考过,但是也知道不是闹着玩的。S兄彼时正在做中石化的审计,每天晚上12点下班,继续看书到3点,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两年。终于在我离开之前修成正果,一飞冲天,到一个要紧的政府部门去了。

我和S兄已经失去联系,其面目却还清晰可见。举的这个例子好像和我所说的正好背道而驰,我不知不觉地就开始和自己抬杠。不过我一直认为世上之事绝无绝对之事,若是你也有S兄的这份咬劲和毅力,没有证书也可进“四大”,反正获得证书只是时间的问题。

(5)已有幸福家庭,正在享受天伦之乐之人。

这个说来可能很多人都明白吧,我还没有家庭孩子,但是走路的时候,看到白白胖胖的婴儿晒太阳,也发自内心的喜欢,每每恨不能冲上去咬一口。我不是说到了“四大”就不能有孩子了,不过两个人聚少离多,西飞伯劳东飞燕的,想来也打不起生孩子的兴致。以前我在K记的时候认识一位兄长,夫妻二人全都是繁忙的审计经理,我那位大嫂还长年累月的奋战在一个超级巨大的项目之上。两个人的家冷冷清清,四处堆尘,我若是置身其中也难保不辛酸不已。两人在公司均是出类拔萃之人,人人都羡慕这样笑傲江湖的神雕侠侣,不过繁华散去,回到古墓的时候,那样的冰冷漆黑,问心自知。

(6)没有野心之人。

其实我对“野心”这样一个词一点也不讨厌,相反,我经常对小朋友们说,在职场上应该做一个有点野心之人,这样你才能在纷杂繁重、日复一日的工作里找到支点,没人要求你用这个支点把地球撬起来,但是至少也要能够把自己撬起来。到“四大”,若想靠获取的金钱利益来平衡自己的感情,其实很困难,这是因为,只有你得到的超过你的期待,你所获得的利益才能用来平衡自己;若是只等于自己所期待的,得来理直气壮,想来激励作用有限;若是还不如自己期待的,那就可能产生怨尤和离意。可能顶尖的投行和咨询公司能够做到第一个层次,所以大家都觉得虽然累,还公平;但是“四大”大部分的时候都只能做到第三个层次,少数时候可以勉强达到第二个层次,其激励作用实在可疑。若是如此,也只有勃勃的野心可以让一个人沉下心来忍住寂寞。

其实“四大”里藏龙卧虎,有很多有意思的人存在,这可能也是当时“四大”吸引我的方面所在。我算游历过“四大”其中的两家,结识过很多同门,有一个不太准确的感触,就是级别越低的群体,个性鲜明、鲜活有趣的人就越多,当然以此类推,级别越高,情况可能就恰好相反。这也体现了“四大”的另外一个特点,荟萃群英但是扼杀生趣。

我以前常去一个“四大”人员内部的论坛,里面很多有意思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级别很低,只是一个小兵,但是他们的嬉笑怒骂、天马行空要远比很多木讷、刻板、缺少幽默感的将军和元帅更加讨人喜欢。你若来到“四大”做一个小兵,可能会体会到其他公司少有的单纯、温暖和愉快。这一点可能就是生活对于无趣的工作、沉重的压力、上司的诘责给予的一点温情脉脉的补偿吧。

二 做一个好会计有多难

此刻我刚刚回到家,在此之前的一个小时,我应邻居的一位阿姨所请,一定要我跟她的一个侄子聊聊天,这位朋友从事财务行业很多年,在职业的发展上遇到了瓶颈,想听听旁人的意见。我一向不认为这样的聊天能起什么扭转乾坤的作用,不过作为朋友,互换一下心得,交流一下感想,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这位朋友的具体事例我就不说了,但是由此引申开去,想到了几个和财务行业相关联的小问题,我想上山的途中我们也不能一味的傻走,很多时候也得站住脚步,商量一下路线和行程,那么这篇小文就当作上山途中的一次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