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审计师的浮生六记
7855000000027

第27章 上山,上山,上山(9)

我的这些观点和建议分成三部分说,第一部分是一些关于如何规划自己前程的想法,第二部分是关于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财务人员,第三部分谈谈考试的问题,希望这些拉拉杂杂的个人感受能给大家一点帮助和启发。

作为一名财务人员,如何规划自己的前程

在此之前,我遇到过很多各种各样的人生故事,看到过很多小朋友把自己的职业路途走歪,我是个急性子,常常恨不能走上前去敲打该人的脑壳,让他/她清醒一些,不要把自己的前程毁在自己的手里。

依照我的愚见,若想在现在这样的世道艰难生存,得有一个自己的专业。什么叫作专业,是个值得商榷的事情。我当年高考的时候,最热的学科乃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金光闪闪的牌子非常让人羡慕,但是几年之后,这样的专业设置就看出弱点来。哪家公司也不会觉得一个刚刚毕业的愣小子或是傻丫头可以做跨国的贸易或者打理国际间的金融。由于课程设置太杂,什么都学过一点,反而让这些专业的同学毕业的时候无处可去。我不是批评学这样的专业不好,但是除去“国际”两个定语,这样的专业无非也就是贸易和金融,简直和会计一样平平无奇。(当然,我的母校为了表示公平,也增设了“国际会计”专业。我看国际会计和会计的区别也就是教材选用语言的区别,若是那样,我们把天津肉联厂的招股说明书变成英文,它也能是天津国际肉联厂。)

这样的尴尬同样发生在企业管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这样的学科上面。别人怎么看我不能干涉,反正我是不能认同这样的学科也算是一个专业。就算我在行政管理上满腹经纶,本科毕了业也一定管理不了什么行政,当然,如果你说秘书和前台也能算作行政管理,那我无话可说,不过我还是觉得那个叫办公室管理比较贴切。

那么我来说说我是怎么理解“专业”这个词的,我想若是除去理论基础,一个学科还有具体的技术指引,而且这样的技术可以日新月异,需要你不断学习,这样的学科就可以叫作专业。那么按照我的这个理解,我觉得会计就是专业,除去GAAP,还有会计制度、会计事务指南和实务公告,作为一名会计,咱们得不断的更新自己,不能懈怠。依此类推,法律算是专业,医学是专业,自然科学是专业,文学和哲学只算修养,不算专业。

按照很自我的推理,我们做财务的就算是有专业的人士了(当然,有专业的人士和专业人士乃是两个概念,不可混淆,两者之间的差别大得好像有身份的人和有身份证的人一般,关于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我将另文赘述),下面要商量的事情是如何规划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

首先,咱们得先想想,自己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有过怎样的考虑。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职业的发展。我当年毕业的时候有两个选择,除去D记,还有一个叫作鸟窝的公司让我去做销售。我可以坦诚地说说,我为什么最后还是选择了不喜欢的财务作为自己一生的专业。为了阐明我有多么的不喜欢财务,我还可以讲一个小例子。我被D记录取之后,有一次在校园优美的小径上,邂逅我的高中同班同学。我们两个人在高中全都严重的偏科,因为会作几首歪诗,还曾被诬称为“两大菜籽”。那位老兄见了我的面,就冲上来抓住我的胳膊,一边摇一边问:“听说你去事务所了?”面容凄惨,声音悲愤,仿佛此刻正在承受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我想我又不是加入了1948年的国军,大可不必如此的替我张皇和惋惜。想来该人认为这个录取过程是这样的,D记先疯了,于是录取了对数字极度迟钝的在下;紧接着我也疯了,接受了D记的录取……

就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之下,我还是选择了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我职业生涯的起点。原因就在于,我坚信财务是一个专业,是可以安身立命的技能,随着我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在财务领域上的话语权,会越来越自由。这就是我当时的真实想法。

我写这样一段的目的在于,我愿意把我当时对于职业选择的考虑,送给正在做着这样考虑的大朋友和小朋友,当你决定选择一个职业的时候,我强烈建议选择的标准可以参照选择自己终身伴侣的标准,不要被绚丽的外表所迷惑,下面掩盖的很可能是苍白和脆弱;就算波澜不惊的生活,也不要对你的选择有丝毫的动摇。伴侣的作用和意义,可能在你需要勇气的时候才会出现,最佳的选择是,选一个踏踏实实的伴侣,然后坚定地、踏踏实实地和他/她好好过日子,作为回报你能得到的,就是充实的安全感和相濡以沫的忠诚。

现在来谈谈爱情保鲜的问题。沿用上面的例子,我们选择了财务作为自己的伴侣,在漫长的上山途中,难免不受到诱惑,产生矛盾,生出悔意,所以总得有点保鲜的措施,来留住最初的美好。这就是我想说的财务人员的职业规划。

我不是财务专家,也不是心理专家,所谈所感也只是很自我的东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吧。我看很多朋友做会计做了十几年,做得很安详,这样的境界其实很值得佩服,这可能是很多成功的夫妻的心理状态——工作其实成了生命的一部分。我在“火车驴拉”工作的时候,公司有这么一项policy(政策),工作满五年的员工,可以获得一个类似于杰出贡献奖的鼓励,我们有一个部门的大姐,就曾经荣膺过两次这样的荣誉,现在还在向第三次奋进,这样的例子,我没话可说,那是因为当事人可以完全靠心理调节来保鲜感情,可以平静安详地与子偕老。这是很值得羡慕的一种心态。

还有一些朋友做到半路便生出悔意,我认识一位小朋友,有很好的背景,留过洋,英文好,底子也不错,但是前一段时间吵着闹着要换行,想去的行业是留学中介。我当时想,若是手榴弹1块钱10个,我就扔她100块钱的,正好也能配合她的发型。

换行也没什么不可,婚姻法也规定感情破裂了可以离婚,但是要是对自己没有一点冷静的分析,瞎换行就很容易招人扔手榴弹,就算是离了婚,也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找一个和自己脾气、秉性丝毫不合的嫁了吧?当然,要是改嫁的理由是因为钱,那就值得再挨100块钱的手榴弹。

除此之外,我想大部分的朋友可能都处在“上穷碧落下黄泉,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境地。其实很简单,安下心来一点一点地做,歌词里都写了,“路在脚下”。你不走,怎么找得到上山的路呢?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可能第二种或者第三种发生的概率最大。我总结了几种小小的保鲜方法,供大家参考吧:

(1)想明白职业和事业的关系。

还是拿我本人来举例子。我原来是个典型的文学青年,写过一些不通的文章还沾沾自喜。按照我的性格,我该到大学里去教书,每日里诗书烟酒茶,悠然见南山。但是现在举目皆见的,却是工作底稿和报告,实在和我的爱好相去甚远。不过我出报告之余,可以调调素琴,阅阅金经。作为一种难得的调剂,我反而格外珍惜、看重这片刻的愉悦。若是每日里以看书写字为生,也难免不生出厌倦,到时候可能还会怀念会计报表的美丽。我有个高中同学,雅擅丹青,高考的时候完全可以上美术学院,但是该人却跑到外语学院学英语,她有句话我很赞赏,“若是我把画画也当成了专业,我岂不是连爱好都没有了?”我很建议大家在做账之余,也能保持自己的业余爱好,这样的生活不至于除了工作就是工作。纵然难以对会计生出热爱,但是想明白其中的关节,无非是安身立命的手段,这样也就没有那么鲜明的厌憎了。

(2)站得高远一些,不要陷入层层账簿之中。

这个章节我会在后面细细的说。其实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很可能影响到你的职业层次:是做一个合格的财务人员,还是一个出色的财务人员。古代人老是说,一个人要有气象。这个词比较抽象,明白一点说,就是心态要平和,志向要高远。常常这样想,自己的气象自然淡定、大气、从容。有了这样的气象,会计还那么的面目可憎吗?

(3)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吧,长期的三年五载,短期的一周两周。

我前几天看书,看到一个台湾人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我觉得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他说,他只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这倒不是在自吹自擂,我想他想表达的意思是,他愿意经常给自己设置一个略高的目标,可能需要一点努力才能达到,但是一旦达到便会有很强烈的幸福感。对于财务人员来说,很多目标可以设置吧,具体的我就不说了,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给自己设置一点目标,再难读的报表也能拈花微笑,悠然以待。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财务人员

写下这个题目,我想到一个故事。我在K记的时候,有一次帮一个美国公司做萨班斯,那个小城在安徽,特别美,有一条著名的凤凰美食街,里面美食无数。此外那座城市还是奇瑞汽车的总部所在地。

以前从没觉得奇瑞多好,他们的配套商都会念那几句顺口溜,“奇瑞奇瑞,买了流泪;奇瑞奇瑞,修车排队。”前几天参加一个国税总办的研讨会,里面的一位处长,介绍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他很慷慨地说,国内汽车行业那么大,谁才算有核心技术?我看也就是奇瑞有核心技术,所以我们就给他相应的税收优惠。听到这里我还是敬佩了一下这个公司。不管好不好,还是得有点自己的本事,就算小,但是有尊严。

奇瑞的例子按下不说,单说客户的财务经理。接触了数日,我感觉他的日子过得有点痛苦,因为我当时正是无知无畏的年纪,问起问题来简直又快又狠,好像AK47,问得对方连还手之力都没有。

其实这不是一个很专业的习惯,后来我做了小头目,带着队伍下去做项目。我的队伍里面有一个大姐,技术不错,问起问题来也是气贯长虹的,我看她要是提着一把剑,也能闪烁出三尺剑气。后来我找她谈了一次,说了说我的看法。作为一个审计师,我一直在坚守我所树立的审计观,关于这个审计观的渊源,我前文已经有所赘述,那就是审计一定是一种服务,你的投入可以使流程优化,控制有效,风险减少,这就证明了你的成功。大可不必居高临下,像是搞刑讯。很多客户的会计人员朴实的可爱,你一瞪眼睛他们先乱了阵脚,这对双方都不公平。有效的问答交流,一定是基于平和的心态和友好的气氛。我看,香港的廉署请人喝咖啡,也是笑眯眯地问话,并没有手里拎着电棍。何况人家还是司法机构——而我们审计师,只是中介机构,很多时候都不必要那么的强势。

回到那个可怜的财务经理,他最终被我问得无计可施,只好不断地否认他说过的话。后来我曾思考过我们交流的过程,如果该人头脑清楚,技术过硬,想来不至于这样的狼狈。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一个层次,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财务人员,思路清晰、技术过硬是基本的要求。

先说说技术过硬这件事情。很多小朋友问过我这样的问题,如何让自己专业技术好一点。我的技术也不算好,但是也有一点自己的想法。

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一个好一点的资格考试,系统地梳理一下自己的专业脉络。工作中的学习,其实更加有效,但是我有深刻的体会,除非你供职于事务所,如果你在一家庞大的跨国公司,你所能在工作中接触到的财务,就有可能仅仅限于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比如当时“火车驴拉”有一个庞大的全球财务中心,里面光应付账款的团队就有几十个人,我猜想这几十个人最熟悉的分录,也不过两个,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对吧?所以不断系统地学习,就格外重要。

其实我一直觉得,本科是不是学会计的,并不妨碍其成为一名出色的财务人员。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本科教育,可以给我们什么。举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当时我加入了D记,有一个全国新人的培训,培训的结果,就是把所有的新人分成若干组,每个组就一套财务报表准备一个presentation,来向潜在的股东说明为什么你们公司的股票值得大家掏钱来买。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一个很好的练习,记得当时我们组有个香港科技大学的男孩子,张口闭口的EPS,P/E ratio(EPS:每股收益,P/E Ratio:市盈率。这是两个很重要的衡量企业价值的财务指标)。说实话,这些词汇对当时的我而言,实在毫无意义。这样的一个经历,也能让你沉静下来,好好检讨一下,大学里面学的那些所谓的专业,是不是能在今后的职场生涯只帮忙不捣乱。

所以我一直坚信,毕业之后持续、系统的教育,极为重要。我不是看不起中国注册会计师,我若是说了它的不好,想必也有人大不以为然。那么就仁者见仁吧,我不说它不好,但还是推荐其他的考试。

说到这里,还有一点要分辨一下。我看很多朋友对自己的考证计划,有很充分的准备,一般的顺序是,初级——中级——注册——ACCA or anything else。我不知道这样的心理排名从何而来,只是觉得这样考下来很不划算,考来考去都不知道考重复了若干次。彼时我看《鹿鼎记》,里面介绍了一些少林功夫的练习顺序,具体的忘记啦,好像得先学罗汉拳,然后伏虎拳,之后散花章,其后般若掌……因为那些拳法,必须循序渐进,不然就会七窍流血死翘翘。

但是,我个人的经历告诉我,这些考试,的确没有必要按照上面的顺序来一遍。我还有一个例子,好比你先吃了一盘蛋炒饭,后面吃了一盘煎蛋炒饭,然后吃了一盘火腿蛋炒饭,还有一盘咖喱蛋炒饭……正常的建议是,要是你想吃的就是蛋炒饭,上面的这些都可以,想吃饱,没有必要全都吃一轮吧——那样估计也得七窍流血死翘翘。

我是这么想,若是你在企业工作,平时的时间不太多,心心念念的就是在企业里工作,那么一个中级会计师足矣。我看过中级的教材,实在不能算是特别简单。考下来,一样证明你在财务的行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你若是在事务所工作,而且没有什么想法到企业去,那么最好认头考一个中国注册会计师。

当然,我看到很多帖子,都在抱怨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性价比很低,我深表赞同,这和中国的执业环境、考试制度、执业制度都有关系。在这里有点个人的感受,要是你有了一个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证书,然后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想来天地就广阔很多了。我看现在中国注协和英国皇家特许会计师协会在合办一个项目,对于英语好的注册会计师,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这样的锦上添花才能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