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睥睨江山
786800000034

第34章 阿木洱事件(一)

第三十四章 阿木洱事件(一)

京都治安都尉朱昌是太后的人,大概是得到太后指示,在张彬被困住没多久,即将要被带走时,治安部队就出现了,将镇东王的士兵包围。

镇东王刘嘉章是一个清瘦的中年人,和刘渊一样透着邪气,面容怎么看都令人不爽。作为中唐国仅余的两个世袭外姓王之一,他举手投足之间,让人感觉到逼人的气势。与张彬的霸道,萧明的儒雅,镇北王的阴险不同,这是一种天生让人想臣服的气势。

一些治安士兵将张彬保护在中间,朱昌出来,假笑道,“王爷,一大清早就来到我这小小的治少衙门,有何贵干?”

镇东王不屑理他,鼻子里冷哼一声,一个侍从狐假虎威道,“昨天你们治少所副都尉打伤我们世子,我们王爷要抓他回去。”

朱昌装作为难的道,“王爷,张副都尉乃皇上亲自册封,是朝廷命官,如果王爷与张副都尉有何恩怨,还请王爷面请圣上裁决,不要在下官衙门大动干戈。”

镇东王冷哼道,“本王与张副都尉虽有一点小误会,但还不至于告御状,惊扰陛下安宁。”他见形势不利,朱昌人多势众,明显有人撑腰,竟然敢忤逆他的意思,当即带人走了。

待镇东王走后,张彬走进自己办公室,朱昌跟着进来,略带指责问,“张副尉,镇东王与你有何仇怨?”

“哈,哪有什么仇怨,我与镇东王关系好着呢,他今天找我是想请我去府里喝酒,怕我不去,便带着这么多人来了,看把大人你误会的。”

朱昌哪信张彬信口开河,闷哼一声出去了。

再说随着赫尔辛基回阿木洱的萧明。

赫尔辛基回国后一点兵,三十万赫尔部的骑兵只剩十九万,竟然损失近半。执着萧明的手叹道,“布努部误了我赫尔部十一万热血儿郎啊!”

一路上赫尔辛基早将阿木洱各部落的大体情况告知萧明,萧明笑道,“大哥何必担心,我们还有很多机会。”

自从莫伊部落分裂后,阿木洱草原上出现了群雄逐鹿,自相残杀的局面,后来阿木洱族实力大衰,被布诺汗国狠狠蹂躏一回,他们才清醒过来,合则强,分则亡,于是定下规矩,每三十年举行一次王权争夺战,实力最强的有资格和当政部落进行决战,别的部落不允许帮忙,胜者入主都城佑旗,成为新的阿木洱统治者。在三十年内除非主政部落昏庸暴虐,否则其他部落若有反叛之举,则群起而攻之。

赫尔辛基这个计划,便是促使其他部落挑战王权,自己从中得利。

阿木洱南部地区是布努部的游牧范围,在阿木洱,草原和中原的土地一样重要,草原就是阿木洱人赖以生存的土地,而阿木洱南部是全国草质最肥沃的地区,但全部被布努部落占领,因为布努部落是当政部落,别的部落敢怒不敢言,但与布努部落游牧区是邻居的察达尔部落却不这样。

布努部落两次维护王权成功,已经统治阿木洱七十年之久,自然占据这片草原七十年之久,得天独厚的优势使他们人丁旺盛,自然牛羊也多起来。又在其统治期间,经常派其他部落与邻国开战,就像赫尔部落伐唐。战争所获得的钱财自己占大头,与别人打得要死的部落则拿小头,这样即强大了自己,又削弱政敌,故日渐嚣张起来。

察达尔只是阿木洱族一个小部落,三百多年来从没有入主佑旗,但察达尔部人也是最团结的,他们获得食物一定平分,部落头领和部落成员一起进行劳作游牧,丝毫没有官僚主义作风。在布努部屡屡将牛羊放过境,侵占他们的草地后,察达尔人终于爆发了。

察达尔首领多次到佑旗,找阿木洱国王布努石谈判,布努石每次都答应得很好,但布努部的侵犯从没停止过。就在察达尔部要发起扯起大旗反抗时,其他部落首领纷纷为察达尔部落打抱不平,布努石才戒告本部人,有所收敛。一场政变就这样烟消云散了。

现在赫尔辛基要做的,就是挑拨其他部落与布努的矛盾,而察达尔部落是最好的切入点。

赫尔部在赫尔辛基的指挥下,秘密训练兵马,做好政变的准备。萧明则拿着赫尔辛基的计划书,苦苦研究,查漏补缺。待一切准备就绪时,共花了两个多月。

计划开始运作

在察达尔的游牧区,开始发生失窃牛羊的事件,而且是经常性的失窃。原来怀疑是草原狼的察达尔人感觉到不对劲了,便暗中观察是什么原因。他们发现,几个布努部落的人经常在自己草原附近徘徊,然后鬼鬼祟祟的离开。察达尔人开始怀疑是布努人在偷窃自己的牛羊。

终于有一天,几个年轻气盛的察达尔小伙子,忘记部落首领的告诫,将那几个布努人抓住,狠狠打了一顿,还骂他们是偷窃犯。

这些布努人当然不服气,做惯人上人的他们怎么受得了这种委屈,何况给自己委屈的还是号称草原上最无能的部落的人。于是遍邀自己的亲朋好友助拳,去找那几个察达尔青年的晦气。察达尔人是最团结的部落,有人欺负上门了他们怎么会眼巴巴看着呢?于是仗着人多,将布努人好好教训一顿。

连吃两次大亏的布努人愤怒了,将这件事传出去,其他布努人一听,那还了得,无能的察达尔人欺负到我们高贵的布努人头上了。

从小规模的冲突到中规模的冲突,一直到最后演变成部落战争。因为这是两个部落的矛盾,不算政变,于是其他部落乐得袖手旁观,两不相帮。

如果说赫尔辛基的目的仅仅在此,你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