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上最看不透的7张面孔
787400000012

第12章 权臣:与帝王博弈

第二章权臣:与帝王博弈

除了皇帝之外,中国历朝历代都会有些风云人物,其影响力不亚于最高统治者,他们距离皇帝的宝座很近。帝王将相间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博弈,他可以敬重你,起用你,你可以感他的恩,体他的情;他可以剥削你,抄你的家,你可以造他的反,夺他的天下。无论如何,手握大权,同最高者博弈,总是一方得利,一方受损,很难逃出零和博弈的怪圈。

权相之中,有奸相,有良相,有贪相,有明相,有的心系社稷,有的玩弄权术,有的风度不凡,有的世俗狡诈,有的战战兢兢全身终老,有的凄凄惨惨悲哀离世。他们被帝王操纵,却也操纵着帝王,被皇权玩弄,却也愚弄着皇权。他们与帝王相差的虽然只有一个台阶,但风波一起,往往自身难保。

权臣是如何进化的呢?在国家相对清平的时代,底层人物或者望族都有机会依靠才能、政绩和谋略,一步步进入国家中枢,并在这个过程中扶植和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集团,最终形成足以控制政权的强大力量,成为权臣。

伊尹、诸葛亮、司马光、张居正等人便是如此,不过,他们的野心或雄心仅限于王朝内部,未存僭越皇权之心,对王朝又多有建树,因此史册上对他们的评价大多是正面的。

在国家相对混乱的时代,尤其是对外长期战争和内部阶级矛盾激化的背景下,皇室不得不依靠拥有维持王朝所必需的武力的武官集团。这些武官中的杰出者自然就得以进入权力核心,担当起许多“征伐”以外的国家政治事务。

郭子仪、桓温、曾国藩等人便是代表。这种权臣的特点是他们拥有足以颠覆或者动摇其时政权的武力,而是否将之付诸实施仅在于个人的意愿和胆量。这些马背上的权臣的兴起是由于皇室平息叛乱的迫切需要,然而,一旦变乱平息,这些权臣手中的兵权便成为新皇帝的心腹大患。“飞鸟尽,良弓藏”的悲剧是历朝历代演不完的经典剧目。另一方面,权臣重新洗牌改换门庭也时有发生,这样臣便不是臣,而一举翻身成为新的君主。

此外,宠臣或外戚也会衍生出权臣,比如严嵩、和珅等。他们依附于最高统治者,借皇帝的恩宠与君臣之间微妙的矛盾而步入权力中心。对他们来说,财富、名利是最重要的,政治理念与抱负可有可无,只要讨了主子的欢心,银子便会滚滚而来。

对于权臣来说,朝堂的叱咤风云是曾经的辉煌,而最终的归宿才是他们最为关心的,尤其是控权晚期。帝王的逻辑永远是为自己思考,臣子只要达到“功高震主、才大压主、权大欺主、富可敌主”四者中的任何一条,若不急流勇退,必然不得善终,因为皇帝此时除了帝位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作为封赏了。

权臣悲:未存不臣之心,却难逃杀身之祸。

皇帝笑:小样儿,我不如你,我就杀了你。

造反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