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上最看不透的7张面孔
787400000016

第16章

第二章第4节玩权术者终被权术玩弄,眼见盛世繁华凋零

人总难忍受繁华过后的落寞,因为习惯了高处的风光,一旦走下权力的高台,总是难以抑制心头的失落,况且,人走茶凉的现实有时残酷得让人胆战心惊。如今,病榻上的大唐权相李林甫便是此种心情。

玩弄权术的一代奸相掌控朝权数十年,最后败在了裙角宠臣杨国忠的手里。病情严重的李林甫已然意识到自己已经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他如今最为担心的便是家人的安危,数十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好人坏人不知害了多少,仇家遍天下,一朝失势,结局可想而知。

此时,在朝权争夺战中大获全胜的杨国忠假惺惺地来到了李府探病,李林甫老泪纵横,苦苦哀求:“我死后我们李府的家眷就要拜托你照顾了,大唐的万钧重担今后要压到你身上了,你要好自为之啊!”杨国忠表面答应,内心却既高兴又不甘。高兴的是,这只狡猾的官场老狐狸终于要一命呜呼了,自己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不甘的是,原本想要好好折磨他一番的,可人一死便一了百了了,有些便宜他了,那我就替你好好“照顾”你的家人吧。一想到此,心中重新燃起了几分斗志。

杨国忠满心想的是如何将行将就木的李林甫再从厚葬的棺材中拉出来,如何“照顾”李府的家眷,却将李林甫的最后一句话忘了个一干二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李林甫的江山之托倒也有几分真情实意在里面,只不过他为的不是自己这位无才无能的宰相接班人,而是大唐岌岌可危的命运。

在李林甫当宰相的数十年,大唐的天下被他弄成了一棵掏空了根基的老树,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个表面繁华无比的画船已经经不起任何风雨了。想当初,他为了一己之私推荐番人为将,因为之前的宰相郭元振、张嘉贞、张说、萧嵩、李适之等人,都是从边将、节度使等职升至相位的。为了避免自己的位置受到威胁,李林甫对李隆基说:“以陛下之雄才,国家富强,而番之未灭者,由文吏为将而怯懦不胜武也。陛下必欲灭四夷,威海内,即莫若武臣,武臣莫若番将,生时气雄,少养马上,长习陈敌,此天性也。陛下抚而将之,使其必死,则夷狄不足图也。”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既捋顺了皇帝的胡子,又保住了自己的帽子。

然而,任用番人的弊端他却了然于心。他在位时尚且凭着绝代的权术手腕震慑住了各路各怀鬼胎的藩镇,他一死,仅凭着平庸的杨国忠是无法制住天下枭雄的。

那个扮猪吃老虎、视天下如无物的胡人安禄山,平生唯一惧怕的人就是李林甫。想当初,杨国忠借着贵妃的裙角风官至御史中丞之时,风头渐盛,然而对安禄山却总是曲意奉承,安禄山每次上下宫殿的台阶,他都要亲自上前搀扶。安禄山见皇帝宠臣尚且如此,便愈加骄横,见到李林甫时,态度颇有几分不驯。某日,李林甫传见安禄山之时,假装忽然想起了重要之事,差人传王XC共.EPS;P〗来见,王XC共.EPS;P〗和安禄山同为御史大夫,不过,王XC共.EPS;P〗还身兼数要职,论起来权力与地位远在安禄山之上。片刻王XC共.EPS;P〗即到,在李林甫面前毕恭毕敬,安禄山不由大吃一惊,卑恭收敛了许多。

此后,李林甫每每与安禄山说话,必然揣测出安禄山心中所想,先行说出,安禄山大为惊叹佩服,以之为神,敬畏之心日积月累,以至后来每次李林甫传见,即便是隆冬腊月,也常常汗流浃背。一次,李林甫与他在中书省大厅同坐,很温和地慰问、安抚他,还解下自己的袍子披在安禄山身上。安禄山极为感动,自此后与之无所不谈,毫无保留。因李林甫排行第十,所以称之为“十郎”。后来,安禄山回到范阳,每次驻长安的部将刘骆谷回来,安禄山必定问他:“十郎可有什么吩咐?”若是听说李林甫对他有所夸奖,那就兴高采烈,大为欢喜,若是听李林甫说:“回去告诉安大夫,要他检点一些!”他就反手按在床上,大叫:“完了,完了,我死定了!”

因此,当安禄山听说李林甫一死,杨国忠居然当了宰相,狠狠朝地上呸了一声道:“我原先以为大唐的宰相何等天人,不料杨国忠这样的无赖居然也能担当!”

李林甫是个小人,也是个俗人,但他对于权力的掌控力却是无人能及的。他是个奸相,也是个佞臣,但确实能控制住天下的藩镇。虽然大唐由盛而衰之时的种种问题不断在王朝的火山底部翻滚沸腾,但在李林甫掌权时问题始终没有爆发。

说到李林甫的发迹史,便不得不说说前明后暗的唐玄宗,早期的励精图治,后期的奢靡享乐,皇帝对自己的用人眼光过于自负,没想到他能认得出宵小之辈,却认不出奸佞大恶。司马光曾评价玄宗的用人,“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竑、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陵尚直,各其所长也”。然而,到了后期,当风度优雅的张九龄败给精于权术的李林甫之后,大唐的下坡路就不可避免地开始了。

玩弄权术者终究会被权术玩弄,无论你如何嚣张不可一世,无论你如何辉煌万人仰望。《旧唐书》对李林甫如此评价:“生既唯务陷人,死亦为人所陷。”其实,李林甫在世时便考虑过自己的下场。《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李林甫结怨甚众,他儿子李岫对此非常忧虑恐惧。某日,李岫陪李林甫游后花园,看到有个下人正在拉很重的东西。李岫指着下人对父亲说:“人久处钧轴,怨仇满天下,一朝祸至,欲比此人得乎!”李林甫听了,烦躁地说:“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了,还能怎么办呢?”

李林甫无奈之叹,让人想到了两个人的临终遗言。三国时的陆机临死时慨叹:“华亭鹤唳,岂可闻乎?”秦朝李斯临终悲言:“牵犬东门,岂可得乎?”陆机和李斯一生玩政治权谋,临死时才悔之不及,李林甫倒是领悟得早,不过他更明白权场之上的骑虎难下。

见大唐的盛世繁华在自己手中慢慢消殒,心系着自己的儿女家人的身家性命,李林甫咽气时的悲戚可想而知。

想当初,李林甫为了给女儿们择个佳偶,专门在家中客厅的墙壁上开了一个横窗,作为李家的选婿窗。窗框上镶着珠宝,窗口用绛红色的绢纱罩起来,里面的人可以看见外面,外面的人看不见里面,每当有贵族或大臣们的子弟前来拜访在客厅坐定之后,李林甫的女儿就会在窗口里面观察挑选自己中意的郎君。他当初给自己最心爱的女儿千挑万选以他阅人无数的慧眼选中了人品端方的杨齐宣,并把他一手提拔为谏议大夫,然而,就是这位李相国最为钟爱的乘龙快婿最后在杨国忠的胁迫下做了陷害老丈人同谋造反的“污点证人”。

玩弄权术的国手最终陷入了报应的轮回,权术是把双刃剑,曾经所向披靡最终却让自己也遍体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