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上最看不透的7张面孔
787400000040

第40章

第四章第9节无师自通的名士脾气

历史上的名士们脾气都大。他们恃才傲物,锥在囊中,若没有脾气,就好像吃饭时候没有肉,居住的地方没有竹,总觉得他少了点什么。如此说来,要当名士,除了学富五车,风流倜傥,还得有点名士脾气才行。

名士脾气第一条是狂,目无余子,眼空四海。“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的狂,无人不知,这也是他的特点。除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言外,也只有他才能作出像让高力士脱靴、让杨国忠研墨的千秋快事,让古往今来的人们津津乐道。

名士脾气第二条是怪,与众不同,特立独行。西晋名士阮籍的怪在前文已有阐述。他纵酒无度,还常驱车漫游,无路可走时候,便大哭而归;他蔑视礼法,常以“白眼”对待“礼俗之士”。母亲死了,他照样与人吃肉喝酒;他放浪佯狂,邻村一少女死了,阮籍听说后,什么规矩礼法都不管,跑去痛哭一场。北宋名士林逋,也是个怪人,他文采飞扬,博学多才,却终身不娶不仕,长期隐居杭州孤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自己快乐,留下了“梅妻鹤子”的佳话。

名士脾气第三条是傲,自命不凡,唯我独尊。南朝宋名士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傲得可不是一般的水平,不仅把曹子建捧上了天,自己也站在了半空中,且留下一句“才高八斗”的著名成语,这就是傲气十足。有些名士是不露声色的傲,看着和气,说话谦虚,但他们的傲是藏于心底,浸在骨髓,好比大画家徐悲鸿先生所说的“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

名士脾气第四条是倔,宁折不弯,固执己见。明初名士方孝孺绝对是这样的代表。朱棣和侄子朱允炆争皇位,都知道只是朱家自己的内讧,谁当皇帝大明江山都姓朱。坐山观虎斗的人不在少数,方孝孺却认起真来,非认定朱棣是篡权。朱棣一开始好言相劝,说这是“家务事”,请方先生“高抬贵手”,说不到一块时,就威胁方孝孺说:“你不怕灭九族吗?”方名士的倔脾气上来了:“就是灭我十族也不怕!”这一句话不要紧,方家老小再加上学生900多人掉了脑袋。

名士脾气第五条是烈,贞守气节,不肯苟且。鲁迅先生生前论敌如云,遭受四面围攻,却愈斗愈勇,毫不手软,临终还留下遗言:“一个也不宽恕。”即便争论学术问题,名士们也不肯妥协折中,民国名士熊十力与废名争论佛学问题,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竟然大打出手,成为一时士林轶闻。

要想当名士,须先学学名士的学问、见识、本事、能耐。至于名士脾气,倒不必刻意仿效,毕竟名士脾气古往今来都是无师自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