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上最看不透的7张面孔
787400000041

第41章 宦官:官宦的畸形镜,照出一个畸形阶层的辉煌悲辛

第五章 宦官:官宦的畸形镜,照出一个畸形阶层的辉煌悲辛

宦官,是指中国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又称寺人、阉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

“宦”字,最初为象形字,本意是指在王宫的执事臣仆,当时并无贬义。战国时期,士人“宦游列国”寻找施展抱负的机会,可见宦是指为官之意。宦官之名正式出现于秦朝,《史记?吕不韦列传》中记载:嫪毐入宫时,“太后乃阴厚赐主腐者吏,诈论之,拔其须眉为宦者”。秦朝所设的内常侍、中常侍等官职,也由宦官充任,但不是宦官的专职专称。

《后汉书?宦者传序》说:“宦者四星,在皇位之侧。”受过阉割的内廷官员正好伴随在皇帝及后妃四周,所以用“宦”来称呼他们。这样既表明了他们的身份,还暗中抬高了阉宦的地位。因此,汉代用“宦官”指代阉割内臣,风行一时。“中兴初,宦官悉用阉人。”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

宦官是个畸形的物种,在中国,从可记载的信史开始,宦官便屡屡见于正史野集,足足在历史舞台上活跃了3000余年,且不论忠奸善恶,功过是非,单单提起这个名词,便让人有些鄙夷。即便是再自卑的男人,面对这一群体,也会平生出几分自信,毕竟自己总是多了一点。也正因如此,无论爬得多高,宦官们内心深处总有摆不脱的阴影与伤痛,一刀下去永远是心口的疤,所以,宦官也一度成为历史上祸患,他们的扭曲是由内而外的,外在的飞扬跋扈掩藏的是内在的空虚。

宦官并不是中国独特的历史产物,距今三四千年前,古埃及、古希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曾出现过这一特殊群体。在欧洲古希腊时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名著《历史》一书中就记录了当时王宫宦官的言行片断,他还指出,当时希腊的宦官,多来源于西亚的波斯帝国,因为那时的波斯人认为,被阉割后的宦官比一般人更值得信赖。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通常也是最容易驾驭的,只不过他们一旦得势,其作为必将更加灭绝人性。

官宦,是个让人钦羡的名词,宦官,却是个让人鄙夷的称呼,一反一正,犹如一面人性的哈哈镜,照出的是或多或少扭曲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