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上最看不透的7张面孔
787400000048

第48章

第五章第7节宦官手中的实权:鸡蛋、片儿汤与皮箱

宦官虽然说是皇帝的家奴,却掌管着皇室的吃喝用度、物品采买。皇帝手中是生杀荣辱,宦官手中是衣食住行,瞒的是君王,肥的是私囊,所以许多人在太监路上寻富贵便可以理解了。

根据清末一些宦官的回忆可以得知:当时绝大多数的宦官都来自京、津、鄂、鲁,且原籍都相对集中。其原因在于,一旦有人当太监暴富,对周围的穷人都会产生莫大的吸引力,当地的舆论指向也会扭曲,由此宦官们相互援引、介绍,便在当地形成风气,说白了,都是钱财惹的祸。

太监们的财富源于何处呢?以清朝为例,清初,满洲贵族鉴于前朝宦官危害,设宦官十三衙门,后以内务府统辖全体宦官,其中以总管太监、首领太监为品级最高者。太监同内务府中的皇室近臣相互勾结,瞒天过海,从皇帝手中骗钱花,不过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为这些太监和贪官埋单的还是百姓。

鲁迅先生曾在《谈皇帝》一文中诙谐地提到家中一个老仆妇深信不疑的对付皇帝的方法。“皇帝是很可怕的。他坐在龙位上,一不高兴,就要杀人;不容易对付的。所以吃的东西也不能随便给他吃,倘是不容易办到的,他吃了又要,一时办不到;——譬如他冬天想到瓜,秋天要吃桃子,办不到,他就生气,杀人了。现在是一年到头给他吃菠菜,一要就有,毫不为难。但是倘说是菠菜,他又要生气的,因为这是便宜货,所以大家对他就不称为菠菜,另外起一个名字,叫做‘红嘴绿鹦哥’。”

这段话虽然好笑,却一语中的,太监们的“愚君”政策虽然不全是让皇帝心甘情愿地吃“红嘴绿鹦哥”,不过也着实左右着皇帝的口腹之欲。乾隆年间,某日早朝,乾隆问大臣汪文瑞:“卿这么早来,可在家里吃过点心?”汪文瑞答:“臣家里穷,每天早上不过吃四个鸡蛋而已。”乾隆愕然,说:“鸡蛋一枚,需要十两银子,我都不敢吃那么多,你一天吃四个,还敢说自己穷?”汪文瑞知道其中内幕,但也不敢明说,只好敷衍说:“外面卖的鸡蛋,都是些残次品,没法和上供给宫中的相提并论,所以我买的都是些便宜的,不过几文钱罢了。”

以历史上最勤俭节约的皇帝道光为例,道光的吝啬让内务府堂司各官怨声载道,因为皇帝不花钱,内臣宦官便没油水捞,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太监们对付皇帝的办法便是虚报款额。

《清稗类钞》中写道:宣宗曾经有件黑狐端罩,衬缎稍微大了点,道光便令太监拿出,四周添皮,内务府报告说这样改一下的话需要上千两银子,道光听后大惊,忙不迭地说不用改了。道光有条套裤,膝盖处不小心弄破了,后来就让内务府的人在上面缀了一圆绸,即所谓的“打掌”。大臣们见了,纷纷效仿,也在膝间缀一圆绸,竟然风行一时,这让人不由想到现在的流行风尚。

道光有一次召见军机大臣,正好大臣曹文正离御座近,道光见其缀痕,便问:“你这套裤也打掌了啊?”曹文正说:“改做太花钱,所以还不如补缀一下。”道光问:“你打掌要花多少钱啊?”曹文正说:“要银三钱。”道光大吃一惊:“外面东西是便宜啊,我这里内务府说要银五两。”价格比较中,道光对内务府的人起了疑心,便又问曹文正:“你家吃的鸡蛋,要多少钱啊?”曹文正是个聪明人,他怕得罪内务府的人,便说:“臣小的时候患气病,从来不吃鸡蛋,所以臣也不知道鸡蛋的价钱。”

《清室外纪》中记载:暮年的道光越发是个守财奴,宫中膳品一般沿袭旧例,不过皇帝偶然也会心血来潮搞点小花样,道光在这些方面却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偶尔想吃某样东西了,打听价格后觉得太贵,便会竭力克制不让太监去弄。一次,道光想吃片儿汤,让内务府的人按他说的制法去做。内务府报告说,若是按皇上的做法,就必须另盖一间厨房,并请专人来负责,这样的话,请上面拨经费六万两办理此事,另外,还需要一万五千两的维护费。道光听后眉头一皱,说:“朕知道前门外就有一饭馆,能做此汤,每碗不过四十文。算了,以后每天就让太监去买吧。”过了几天,内务府的人报告说,前门外的饭馆已经关了,倒闭的原因可想而知,道光颇有些委屈地说:“朕向来不为口腹之欲,而滥费国帑,没想到朕贵为天子,想吃一碗片儿汤都办不到。”

虽然清朝宦官的权力未能大到威胁皇帝的统治,但在某种程度上依旧能够瞒天过海,一手遮天。

《南亭笔记》中记载:阎敬铭做军机大臣的时候,见内务府承办一百个皮箱,每箱报价银子六十两。阎敬铭大为惊讶,便上奏慈禧太后说:“外间购买皮箱,每个至多不过六两,内务府浮冒之弊,可想而知。”慈禧太后摇头说:“恐怕没这么便宜吧。”阎敬铭坚持说就是这个价格。慈禧太后也是小气人,便说:“既然如此,半月之内,你就试着代我买一百个。”第二天,阎敬铭拿着银子去市场上购买,不料皮箱店居然全部关门,阎敬铭好生奇怪,问皮箱店的老板怎么回事,老板说:“昨天老公(太监)来吩咐,半月内不准开张交易,如有违反,必将货物打成粉碎。”阎敬铭无奈之下,只得让人带信到天津赶紧买了送到北京。不想半月过去,竟然事情没有办成,原来送信的亲随也被内务府用一千两银子买通,早已逃之夭夭了,阎敬铭也只能徒呼奈何。

鸡蛋、片儿汤、皮箱都是一些日常用品,不是什么国家重器,与前朝操纵杀伐决断大权的宦官们相比,清朝太监的奋斗目标不外乎金钱富贵。然而,近臣一张嘴,吃遍天下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