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上最看不透的7张面孔
787400000054

第54章

第六章第3节游侠者,江湖与庙堂的悲欢恩怨

唐朝诗人贾岛写过一首关于游侠的诗:“十年磨一剑,霜刃不曾试。今日把试君,谁有不平事?”

游侠们活在世上好像仅仅为了一件事,那就是逢人便问:“你们遇到了不平之事吗?我可以为你打抱不平,哪怕为此付出我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韩非子坚持要用法的观念治理国家,他对这些动不动就藐视国家法度的侠客们深感头痛,在他的著作里他不客气地批评:侠以武犯禁。这就使得这些游侠们终究会被打压下去。其实,历史上的游侠们不仅犯的是一个禁字。没有侠客的年代也许很平安,但绝对缺少激情,就好似一场盛大的宴会没有美酒和佳人一样,令人遗憾且沮丧。

朱家:“大侠”荣誉

“大侠”这个称号不是一般人能够得到的。中国古代被授予“大侠”称号,而且名垂青史的就是朱家。朱大侠平生见义勇为,拔刀相助,但让他声名远扬的是一位曾经闯荡江湖的豪侠——季布。季布在秦末群雄逐鹿的大乱世中投靠了楚霸王项羽,楚汉相争之时,作为大将的季布曾多次围困刘邦。刘邦做了皇帝后,出重金悬赏捉拿季布,说有敢藏匿的,灭三族。季布流窜江湖,最后跑到了朱家那里。

朱家二话不说,毅然收纳了季布。他还送佛送上天,亲自跑到汝阴侯夏侯滕,让他帮忙转告刘邦:“当年季布是项羽的臣子,他与您为敌不过是尽忠职守。现在您刚刚坐稳江山,就因为个人恩怨而追杀一个忠心之人,天下人会怎么看呢?而且季布是天下难得的人才,如果把他逼急了,他如果投靠了外国,那还不是您的大敌?您怎么不能让他为大汉效力呢?”

好样的朱家!刘邦听了夏侯滕的转述,二话没说,不仅马上赦免季布,还立刻召见,并且授予官职。朱家不避危险,急人之难,而且事成之后不求回报,终生未再见季布,无愧大侠之名。

剧孟:“武林盟主”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能亲身实践这个大道理的人要说吴楚大侠剧孟。汉景帝听从晁错的建议,决定削藩,引发了波及全国的吴楚七国之乱,景帝派太尉周亚夫领兵平定叛乱。周亚夫带兵赶到洛阳,见剧孟安安稳稳待着,便大为欢喜:吴楚造反,竟然不招纳剧孟,可见成不了大事。此话一经传出顿时天下震惊,大家纷纷传说周亚夫得到剧孟一人,相当于攻占了一个敌国啊!由于剧孟当时的身份是武林盟主,因此天下的侠客都竞相前来投奔官军,在他们的帮助下,仅仅三个月叛乱就被平定。

剧孟去世的时候前来送葬的车子竟有一千辆,由此可见剧孟的影响和势力大到了何种程度。

郭解:第一个牺牲者

郭解在历史上的名气很大,他出身武林世家,其父郭成奇因为行侠而被汉文帝诛杀。郭解少年时快意恩仇,任意胡为,成年后却洗心革面,厚施薄望,因此在家乡博得威望。

郭解的外甥曾仗势欺人,给人强行灌酒,那人盛怒之下将其杀死,郭解的姐姐将儿子的尸体陈于大街之上,以羞辱郭解,想逼迫弟弟为子报仇。后来凶手主动前来向郭解讲明原委,郭大侠听后非但没有治罪来人,还承认是自己的外甥错了,回头责怪了姐姐并让外甥入了土。郭解的举动彻底征服了众人,想和他交朋友的人都排起了长队。

汉武帝建茂陵,需要在郭解的家乡河内轵(今河南济原)迁家产三百万金以上的豪富,这是帝王肢解地方豪强势力的一种聪明办法。郭解的家产不够迁徙的标准,卫青是郭解的朋友,替郭解尽力争取留原籍的指标。武帝说:“一个百姓能跟你大将军攀上交情,他的家怎么能贫穷呢?”当地恶霸杨季主的公子做了县掾,想趁机除掉郭解,郭解的侄子私下杀了县掾。事情闹大,武帝下令追捕。郭解便开始了逃亡生涯。

武帝派人到郭解的家乡查问情况。一个书生说了些郭解的坏话,到了晚上时候一个侠客就把这个书生的舌头给割了。调查的人回来说这和郭解没有关系,可判其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不同意:“郭解是个布衣,惯于行侠擅权,瞪一眼就有人没了命。这一次虽然不是郭解自己干的,但情节比自己杀人还要恶劣。”武帝就下了决心,于是一代风云大侠郭解竟惨遭灭族。

汉高祖刘邦出身平民,他起家时候,社会上的游侠势力对他帮助不小。汉朝建国,游侠势力也迅速壮大,他们与地方豪强,朝廷官吏结成利益同盟,威胁汉朝中央政府的统治是必然的。到了武帝刘彻时候,他想实现大一统,游侠的势力威胁是他不能忍受的,于是一场庙堂与江湖的大对决就在所难免了。游侠在此时不但没有机会上阵杀敌,而且还得时时准备面对“莫须有”的大罪。这就像《倚天屠龙记》里的朱元璋,他凭借明教大军夺得天下,可在坐稳江山后首先做的就是取缔全国“邪教”。在江湖与庙堂的PK之中幸存的游侠也只能丢下“屠龙刀”与“倚天剑”,拿起镰刀与锄头,老老实实地种地。

江湖与庙堂只能共患难,却不可同富贵,皇帝们一旦夺取政权,又怎么容得下不受法律约束的游侠呢?于是,庙堂与江湖的分分合合也就成就了中国武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