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推背图和烧饼歌里的历史
788700000019

第19章 李唐一枝独秀,李落众花齐放14

(二) 李唐一枝独秀,李落众花齐放14

日月山川,寰中自有真天子——预言五代天子之争

《推背图》第十五象 戊寅

谶曰

天有日月 地有山川

海内纷纷 父后子前

颂曰

战事中原迄未休

几人高枕卧金戈

寰中自有真天子

扫尽群妖见日头

皇帝,又名天子,顾名思义,即为天之嫡长子。传统文化中,天是人格化的自然界,被认为是宇宙最高的主宰,故而天子“受命于天”,是上天委任于人世间的代理人,理所当然地拥有掌管世间一切的权力。正是因着这种“君权神授”思想的影响,皇帝成了有史以来最具神秘感的“职业”,他们虽不及上天那般遥不可及,却也高居于人世间的最上层,以“半人半神”的形象行使着自己的“特权”。基于这一点,许多的帝王在其出生之日总是会伴之以一些异兆,譬如有凤来仪,譬如星辰突变,以此来增加其神秘感。

实际上,所谓的天子之位和那些异兆一样,不过是一个掩人耳目的伎俩,尽管能蒙蔽诸多天真烂漫的百姓,始终无法骗过所有人。最早对所谓的“真命天子”产生质疑的,应该是陈胜喊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如此简单的话语,立即戳破了“天子”的秘密,惊醒了当时的人们,于是一点农民起义的星星之火发展成了全国范围反秦的燎原之势,最终结束了秦朝的暴政。

或许是由于懒惰,又或许是因为遗忘,人们往往总是得等到忍无可忍之时才愿意从“君权神授”的谎言中醒悟过来,五代就是这样一个令他们不得不清醒的乱世,而在这一时代中如陈胜一般喊出振聋发聩之声的,竟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安重荣。

他是山西朔州人,自幼参军,因为没什么学识,只得从最基层的普通士兵做起,如果要说什么长处的话,他的箭法不错。安重荣只是众多普通士兵中的一个,但他胜在胆子大,毅然决然地加入了石敬瑭反叛的队伍之中。石敬瑭的后晋建立之后,安重荣一跃成为了成德节度使。

从最底层的士兵到割据一方的节度使,安重荣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在外人看来,他的升级甚至可以用“空降部队”来形容,但在他看来,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尤其是大唐帝国灭亡之后的中国,更是让他看清了隐藏在神秘背后的帝位的实质,于是,他说出了一句可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相媲美的话:“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乎耶!”简单地说,就是谁有实力,谁就能当天子。

事实确实如此,在五代这个拥挤且混乱的时空里,帝王之位再没有了治世中的世代沿袭,反而变成了《万年歌》中所预言的“不真不假乱为君”和《推背图》中所预言的“父后子前”伦理颠倒的情形,此时的历史就仿佛是一方展示自己实力的舞台,一直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情景中轮回。最先揭开帷幕,登上舞台的,是结束掉大唐帝国的朱温,自这位后梁太祖开始,李唐的基业彻底被摧毁了,就像当初唐太宗李世民命李淳风推算国祚时,李淳风在著名的《藏头诗》中回答的那样:“唐家血食尽矣,天下非唐有矣”。

天下已由李姓改为朱姓,但与李姓掌管天下的时间相比,朱家的天下持续的时间未免过于短暂,仅有17年,而这与朱温本身性格中的缺陷有极大的关系。好色的朱温在登上帝王之位后,更是变本加厉地纵意声色,甚至“幸御不避亲”,最后因强纳自己的儿媳妇而被儿子杀死。

接掌他帝位的,是打着“除凶逆,复大仇”旗号登基的四儿子朱友贞,是为后梁末帝。朱友贞接手的是一个在外患与内忧的夹击下即将引爆的帝国,加上他不善用人,使得后梁的灭亡只是迟早的问题而已。果然,龙德三年(公元923年),在与朱家积怨已久的李家后人李存勖部队的围困中自杀身亡,后梁随之灭亡。

灭后梁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以勇猛闻名,是一个难得的军事天才。但他在建立了后唐,登基为帝之后,却完全无力承担守江山的重任。他整日沉迷于玩乐之中,令曾经的“风云帐下奇儿在”,沦落至“鼓角灯前老泪多”的地步不得止,最后竟落得个“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的下场,实在可悲可叹。

后唐庄宗李存勖在一片混乱兵变声中被杀后,李克用的养子、李存勖的义兄李嗣源即位,开始了后唐王朝的第二个阶段,此后虽仍名为李唐,却只是沿用了一个国号而已,后唐实际上已经换了统治者。后唐明帝是个理性的皇帝,却生不逢时,虽然采用了比较爱民的修养政策,但始终无法改变后唐岌岌可危的形势,只能是尽量维持表面的平静而已。

李嗣源死后,儿子李从厚继位,是为闵帝。4个月后,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李从厚的义兄李从珂起兵夺取了皇位,是为末帝。在李从珂还未称帝之前的发展时期,河东节度使、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也在壮大自己的力量。清泰三年(公元936年),石敬瑭引契丹攻灭后唐,建立后晋,是为后晋高祖,改元天福。

显然,石敬瑭的江山是他的“父亲”契丹皇帝的帮助下抢下来,换个角度来说,就是单凭石敬瑭的力量根本不足以称霸整个中原地区,因此他的帝国从一开始便是因“靠山”而得,“靠山”一旦失去,江山也就会随之而丢失。果然,在石敬瑭死后即位的侄子石重贵,因决定与“靠山”划清界限而激怒了契丹人,于是,他们在皇帝耶律德光的带领下,于开运三年(公元946年)攻入开封,俘虏石重贵,后晋灭亡。

就在后晋与契丹交战时,后晋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正广募士卒,暗中积蓄力量。契丹占领开封不久,他就在太原称帝,是为高祖,建立后汉。刘知远曾致力于境内叛乱的平息和丢掉疆土的恢复,但天从不人愿,在登基后的第二年,他便与世长辞,把江山留给了年仅17岁的隐帝刘承祐。隐帝虽年幼却不甘愿受人所制,于是下令杀杨邠、史弘肇、王章等权臣,并派人去谋害邺都留守郭威。

郭威闻讯起兵,攻入开封,后汉亡,隐帝死。次年(公元951年),郭威称帝,是为太祖,建立后周——五代的最后一个王朝。不知是不是偶然,中国历史上自秦朝之后国号为“周”的朝代,都曾出现过大名鼎鼎的明君,如北周的太祖宇文泰、李唐王朝中的周朝帝王武则天。后周的情形亦是如此,虽然整个后周仅持续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却出现了两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太祖郭威和世宗柴荣,正是《万年歌》预言“金猪(郭威称帝年为辛亥金猪年)此木(即为柴)为皇帝”中的两位君王。

郭威招贤纳士,革除弊政,使政局逐渐稳定了下来,并令后周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显现出了国富民强的迹象。柴荣则继承了郭威的改革事业,并开始了统一战争,史称“周世宗英毅雄杰,以衰乱之世,区区五六年间,威武之声,震慑夷夏,可谓一时贤主。”可惜他英年早逝,未能完成预期的政治目标,对此,史家一片叹息,薛居正在宋朝编著《梁唐晋汉周书》时曾说:“江北燕南取之若草芥,神武雄略,及一代之英主也。……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悲夫!”如果柴荣不那么早辞世的话,或许中国历史就不会出现后来的赵宋王朝,但历史没有如果。

柴荣去世之后,年仅7岁的恭帝柴宗训即位,由符太后垂帘听政,范质、王溥等主持军国大事,这一时期,掌握禁军的归德节度使、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的势力迅速壮大,最终于显德七年(公元960年)初策划了一场“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演出,兵不血刃地登上了帝王之位,建立了宋朝,至此,后周柴宗训“孤儿寡母的天下被人夺去”,五代时期也终于尘埃落定。

在这段为期五十三年的历史中,人们争相扩充自己的势力,渴望成为“兵强马壮者”,希冀登上万众瞩目的帝王之位,于是搞得“海内纷纷”、“战事中原迄未休,几人高枕卧金戈?”战乱之中,帝王也走马灯似的换,单就帝王的姓氏而言,便“其数有八”(出自于《马前课》),平均不到四年便换一位皇帝,共计“十三童子五王公”。

幸而,“天有日月,地有山川”,混乱的局面终有结束之日,公元960年废周建宋的赵匡胤,便是那个“寰中自有真天子”,他为自大唐帝国结束之后所出现的连续不断的帝位争夺战画上了一个暂时的句号,将中国历史从五代时期频繁的改朝换代的轮回中暂时拖了出来,令百姓终于“见日头”,看到了和平的曙光,但完成“扫尽群妖”任务的,远非他一个人,还有那被他夺去江山的后周的明君郭威与柴荣。

人物纪:

柴荣

柴荣,后周皇帝周世宗,又称柴世宗,邢州尧山柴家庄(今河北邢台隆尧)人。年少之时因家道中落而去投奔嫁给郭威的姑妈,深得郭威赏识,收其为养子,改为郭荣。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周太祖郭威驾崩,晋王柴荣即位。在位时间从公元955年至公元959年,在为期五年的时间里,他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南征北战,揭开了结束分裂、统一天下的序幕。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柴荣于北征大辽之时,因病班师回朝,不久便溘然离世了,终年三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