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育是一种大智慧
7891300000017

第17章 网络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什么(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内容是:新的一代要学会求知(learnhowtoknow);学会做事(1earnhowtodo);学会合作(1earnhowtolive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howtobe)。这是社会对我们的孩子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我们的教育者提出的新的要求。社会的高速发展必然要求我们的教育也能提供相应的人才,所以我们的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也要利用时代的新产物为我们服务,教育和社会应是双向服务的。

电脑的发展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多媒体便利条件,是我们的学校教育要充分利用和发展的新样式,这无疑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契机。

但是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感到尴尬的是,由于电脑在我国普及时日尚短,我国的教师接触电脑的时间同样不是很长,很多是在职培训或是通过自学,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落后等诸多原因,无一不制约着多媒体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正常开展。

现在的电脑、网络的普及使我们的教育也处在了信息化的社会里,相对应的知识综合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分科教学显得习益局促。这就要求每位教师既要从事本学科教学又要善于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合科教学;相同学科的教师要加强合作,不同学科的教师也要相互协作。老师在新的教育环境里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即由知识内容的传授者、课程体系的呈现者、教育教学的管理者逐渐转变为网络教学环境的创设者和网络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者,这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的要求。

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的老师要避免以下的误区。

误区之一:舍本逐末,把正常的教学课变成了电影放映厅。

许多老师有了多媒体教学这一辅助手段之后,把很大一部分精力花费在制作课件上,在一些链接、知识搜索等方面下足了工夫,而忽略了课程本身的核心知识,忽略了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既没有对教育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设计,更没有结合多媒体教学进行相关的课堂互动。学生在课件中漫游,教师在讲台上不停按动鼠标,电脑成了插足的“第三者”。

这样的课堂与传统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甚至不如传统教学。

误区之二:画蛇添足,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而忽视了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

有的老师在教学中,不管教学内容是什么,一律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有的甚至摒弃了板书教学,这显然没有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仅仅是一种辅助教学方式,而绝不是教学的全部。

误区之三:对电脑的相关技术掌握不够,对多媒体教学认识不清。

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些教师由于传统习惯与观念的影响,对课件的认识还不深,因此,课件制作旧瓶装新酒,仅停留在教案+板书+资料的层次上,缺乏针对性,缺少说服力,课件在质量上也很难有所突破。

误区之四:教学理论未跟上形势,只凭借多媒体形式上的变化。

教学优化的决定因素不在于使用哪种媒体,而在于教师所持的教育观念。“如果在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时,依然以落后的教学理论作指导,采用落后的教学方法,只是向学生灌输知识,那么就从原来的人灌变成电灌或人机共灌”。

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的老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把握课程的重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课堂上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使老师免去了许多板书,使课堂结构也更紧凑,课堂信息容量也更大,与此同时,就给学生的理解增加了难度,学生们抓不住课堂的重点,顾此失彼,因此课件制作时,要注意重点突出,不要面面俱到。

2.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课件制作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课件做得多了,我们就会有一种惰性,很多情况下的课件是直线型设计,缺乏交互。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不光要利用多媒体对学生的感观的刺激,还要组织一个活动和讨论,让孩子们能更好地理解课程的相关知识。

虽然我们都在追求新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质量,但是无论以什么方式进行,我们都要注意这样一个原则:学生的主体、教师的指导地位不能动摇。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再强大,也只是一种技术手段,它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能包揽一切,喧宾夺主。对它过分地依赖,反而会失去人的主体性与主动性。

在没有出现多媒体教育之前,我们的教育关键在于能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起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主动性,所以我们要争取把教师的教融化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是手段,是为学生更好地学,要知道,教师观念的转变远比一种教学法或教学方式要重要得多。

四、让电脑成为好朋友

网络,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网络的衍生物——网吧,本应是孩子学习、娱乐的场所,可实际上不少网吧都变了形,走了样,成为坑害青少年的陷阱。一些网吧见利忘义,采取包宿、抽奖、奉送等手段,诱使孩子上瘾而不能自拔。现在的中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学校教育由于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使孩子们感到学习紧张,压力大;在家中,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他们感到孤独,从心理上说最渴望与同龄伙伴的交流,以缓解心中的压力,宣泄自己的烦恼、孤独、痛苦。在网上孩子们还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喜欢、向往扮演一个满意的角色。现实生活中的缺憾与不足可以通过网上制造出的虚拟来弥补、满足。

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是孩子们的一个生活空间,虚拟、轻松、自由……因而孩子们才会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但是也不可否认,网络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和变化、带来了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苦恼,尤其对于家长们而言。

网络将整个世界连接了起来,其资源的丰富性是前所未有的,各种各样的研究成果、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五花八门的东西充斥其中。这些大大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让他们接触到了更多的世界,不出门就可以看看外国风情,还可以了解到当前的时事政治、科学发展,这让孩子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同时由于信息的迅捷,孩子们可以接收到最新的信息,而且网络也可以为我们的教育提供新的方式、途径。这些无疑对我们的教育和孩子的成长都是大有好处的。

另一个方面我们也要看到网络带来的困扰,网络聊天、网络游戏……如同洪水猛兽,谈之色变。特别是电子游戏,让众多家长头痛不已。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人们对娱乐需求的提升,电子游戏,这种通过程序与操作进行互动的娱乐方式,早已被人们所接受,同时也是新时代的青少年都喜爱的一种娱乐休闲方式。新千年以后,全球游戏产业不断发展,创造的利润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好莱坞引以为豪的电影产业,在亚洲金融风暴以后,韩国的游戏产业也已经超过了其汽车产业,成为其重要的产业支柱之一。而国内游戏产业的蓬勃兴起则是以网络游戏为代表,成为众多投资者追捧的娱乐产品。

我们来听听孩子们对电子游戏的看法:

我把游戏看作是自己的情人,所以我爱它,而且爱得痴狂。

但后来我才发现原来虚拟的世界只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缩影。

有人在网游里可以随意PK其他的玩家,只因为他的级别更高一些;有人在网游里更像是一个商人,什么都要用虚拟的货币来交换;也有人在网游里大骂特骂,只因为那样可以让他自己高兴。

我想很多人和我是一样的,因为深感现实社会的复杂才希望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一片净土。然而,我们都错了。无论现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都是社会,不同的只是虚拟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影子。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网络社会的存在已成为事实。网络社会可以说是一个自由的社会。在这个特殊的社会里,人们的各种道德观念与行为都在产生相互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道德——网络道德,而这种内容繁多而杂乱的网络道德又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每个人的人生。

那么为什么游戏与网吧的结合,就成了对青少年成长有害的洪水猛兽了呢?有些人长期上网后,人格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相信这是许多玩家和青少年都感到迷惑的问题。中国确实有句成语“玩物丧志”,经常见诸报端,但大家都忽略了这句中的主体内容,“物”并不是本体,“玩”才是真正的罪魁。翻开成语词典,这句成语的解释中有四个字清楚地说明了怎么“玩”才会导致这一后果:过度沉迷。“物”并不能迷惑人心,而沉迷是少部分人无法控制自己的结果。由此可见,只要青少年自身能够正确保持“玩”的尺度,游戏与网吧不会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障碍。

如果每个青少年朋友都能自觉遵守各类忠告,抵制盗版不良游戏,树立法制观念与正确的生活学习目标,适度的游戏娱乐完全无害。

在现时的环境下,让孩子杜绝与电脑的接触,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家长们在这个问题上采取疏导的措施,而不是堵。让孩子和电脑做朋友,而且要让电脑成为孩子的益友,这得家长采取正确的引导方式。

指导家长:

1.不要对孩子到网吧的事情小题大做,家长尽量和孩子沟通,旁敲侧击,问问他最近有什么新闻,问问他最近流行的话题,包括文学的、影视的、科技的。这些都是对孩子的正面引导。家长的堵截只会增加孩子的叛逆。

2.如果有条件,可以在家里安装电脑,既方便了孩子的学习,也可以让孩子远离社会上不良网吧的影响。当然并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做到,但是加强孩子的自律也是有效的方法。

3.控制孩子上网的时间。

4.培养孩子的业余爱好和广泛兴趣,既可以减少孩子对电脑的依赖,也可以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