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明代著名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冯梦龙编撰)、“二拍”(凌濛初著)中,写恋爱与婚姻题材的占了很大比重,成就也最高。这类小说以赞赏、肯定的笔触,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活、可敬可爱、富有时代特征的女性形象,替广大女性发出了要求在婚姻、家庭,乃至教育、参政方面取得平等地位的呼声,表现了作者、编者对男女平等的理想社会的憧憬(虽然其中有些描写符合封建礼教的传统思想,但是,其进步之处还是有反封建和接近近代之思想)。学习和探讨“三言”、“二拍”中的男女平等意识及其历史成因,对于当前彻底清除“男尊女卑”、歧视女性的封建观念,真正、完全地实现男女平等,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一、婚姻平等
在“男女七岁不同席”的传统礼教社会中,女子受礼教束缚必须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处理个人的婚姻大事,自己没有选择配偶的权利,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结婚以后,即使所嫁非“人”,也只能在“从一而终”的观念下顺从丈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不管和什么样的人结婚,一定要跟他过一辈子,处于任人主宰、被人凌辱的地位,更不敢奢想因婚姻不幸而离开丈夫。东汉史学家班昭在训女书《女诫·夫妇》中说,妻子不能跟丈夫计较是非曲直,如果在那个时候遭受丈夫的辱骂和暴力,也是妻子自找的。她还说:
“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并提出了“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违也……故事夫如事天,与孝子事父、忠臣事君同也”的主张。在这种传统的不平等观念约束下,许多女性以“三从四德”约束自己,要求自己,以贤妻良母自慰,甘受命运的摆布。她们不能跟丈夫计较是非曲直,只能一味地服从他们,更不能离开丈夫另嫁他人。总而言之,妇女不管多么不幸,也只好认命。
然而在“三言”、“二拍”中的一些女性,当他们发现丈夫品质恶劣、薄情或非人对待自己时,就不再侍奉那样的丈夫,而是设法离开丈夫,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不像封建社会中,只有丈夫才有休妻再娶的权利。如《张溜儿熟布迷魂局,陆蕙娘立决到头缘》(《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中的女主人公陆蕙娘在丈夫的强迫下,不得不利用自己的容貌去诈骗男人的钱财。她曾多次劝丈夫不要再做这种欺骗人的事情,可丈夫不听,依然强迫她。按照“嫁鸡随鸡”、“从一而终”的观念,陆蕙娘只能处于悲惨屈辱的境地。但是有主见的陆蕙娘在深思自己的婚姻后,认识到再不能这样任凭丈夫摆布地过下去。她想“将计就计,倘然遇着知音”,便与他私奔。于是她利用那次欺骗沈灿若的骗局,选了这位“态度非凡,抑且志诚软款,心实欣羡”的男子,和他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为了寻找自己的幸福,陆蕙娘仔细观察,慎重考虑。她先看男方为人是否诚实,接着考虑如果她被丈夫以私奔之名告官处理时,对方是否有护卫解救的能力,然后才向沈灿若说明自己的处境和心情。由于她考虑计划得十分周密,使他们的结合没有发生任何意外。凌濛初对这位离开品质恶劣的丈夫另结良缘的反叛女性不仅没有任何谴责,反而给予热情歌颂:
女侠堪夸陆蕙娘,能从萍水识檀郎。巧机反借机来用,毕竟强中手更强。
陆蕙娘的故事说明女性如果婚姻不幸福的话,不一定要跟不中意的丈夫勉强过下去。为了自己的幸福,可以或者有权利突破“从一而终”、“嫁鸡随鸡”的观念,离开丈夫另结良缘,寻找新的幸福。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喻世明言》卷二)也表现了类似的思想。本篇写贤而有智的田氏见丈夫梁尚宾无情无义,骗奸了表弟鲁公子的未婚妻,非常生气。她说:“我宁可终身守寡,也不愿随你这样不义之徒”。于是毅然与丈夫办理了离婚手续,回到哥嫂身边,针指度日。后经义父义母的说合,嫁给品质纯良的鲁公子,两人互敬互爱,生活得很幸福。这里田氏先离异然后再结良缘的做法与以前女性在结婚之后,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处境明显不同,对封建社会中只有丈夫才有再婚的权利也是一种挑战。再如《十五贯戏言成巧祸》(《醒世恒言》卷三十三)的入话也表现了明显的婚姻平等意识。少年举人魏鹏举,在京城考中进士后给夫人写了一封信,开了个玩笑:
“我在京中早晚无人照管,已讨了一个小老婆,专候夫人到京,同享荣华。”
夫人接信一看,十分生气,后来一问送信的仆人,才知道没有此事,放了心。可她也写了一封开玩笑的回信:
“你在京中娶了一个小老婆,我在家中也嫁了一个小老公,早晚同赴京师也。”
这个故事虽是夫妻间开玩笑,但它显示了明显的婚姻平等意识。在魏夫人看来,丈夫可以再娶,她也可以再嫁,两人是平等的,毫无“男尊女卑”、“从一而终”的传统意识。
“三言”、“两拍”在描写男女爱情故事时,不仅常常强调男女双方在爱情婚姻上的平等地位,而且生动描绘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幸福的主动追求,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作者、编者对于爱情婚姻的描述,在竭力渲染男女双方互相爱慕的同时,往往侧重于表现男性对女性的一往情深和尊重体贴,显示了尊重女性的平等态度。如《卖油郎独占花魁》(《醒世恒言》卷三)篇中的秦重,他之所以能赢得“花魁娘子”莘瑶琴的爱情,便是以对女方的爱慕、尊重和体贴为前提的。为了同价格昂贵的“花魁娘子”过一夜,秦重辛辛苦苦、省吃俭用积攒了一年多,终于凑够了数。莘瑶琴起初看不起卖油郎秦重,但秦重在与莘瑶琴的交往中不是把她当玩物,而是给她以温暖,体贴她,关心她,真心地喜爱她,把她当做一个和自己具有一样平等人格的女性来尊重,才深深感动了莘瑶琴,使受够了衣冠子弟凌辱作践的莘瑶琴,在鲜明的对比中体会到秦重对她的尊重和真情之可贵,于是决心嫁给他,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秦和莘的婚姻虽然既不热烈,又不缠绵,但却安详而和谐。他俩共同创造了不靠门第和财产,不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靠功名和地位这一纽带的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情爱。这里,“男人不再依靠外在条件买得女人的献身,女人不再为外在条件献身或拒绝献身所爱的人。”具有一定的现代婚姻观念和性爱意识。其他如《玉堂春落难逢夫》(《警世通言》卷二十四)、《莽儿郎惊散新莺燕、绉梅香认合玉蟾蜍》(《二刻拍案惊奇》卷九)等许多作品,都是把互敬互爱作为爱情的思想基础的。
“三言”、“二拍”中的多数女性对爱情是执著的,她们也要求男方同样执著,当她们发现对方感情不专时,便会与其一刀两断,甚至想方设法对那些薄情寡义者进行报复,而不像《水浒传》中,只有男子才有报复、惩罚女性的权利。如《王娇鸾百年长恨》(《警世通言》卷三十四)中的王娇鸾与周廷章因为彼此有才有貌,互相爱慕,“遂依曹姨所说,写成婚书誓约”,私自结为夫妻,如胶似漆地过了一年多。后来,周廷章回乡探望父母,父亲正给他商议婚事。
生初时有不愿之意,后访得魏女美色无双,且魏同知十万之富,妆奁甚丰,慕财贪色,遂忘前盟。
(婚后)夫妻恩爱,如鱼似水,竟不知王娇鸾为何人矣!
王娇鸾久等不见音讯,三年后,才得知周廷章已与魏氏成亲,伤心之余,欲寻自尽。又想道:
“我娇鸾名门爱女,美貌多才,若默默而死,却便宜了薄情之人”。
(于是趁替父亲检阅文书之机)取从前唱和之词,并今日《绝命诗》及《长恨歌》汇成一帙,合同婚书二纸,置于帙内,总作一封,入于官文书内。
这封信寄往周廷章所在的吴江县,使周廷章受到法律的惩罚,被“乱棍打杀”。王娇鸾对爱情的追求是纯洁的、执著的,她不仅不允许男方对她负心,而且还利用自己的才智使负心薄情的男子受到了法律的惩处。本篇的入话也是写女子惩罚负心汉的,只不过入话是鬼魂惩罚,正文却是人去惩罚。冯梦龙通过入话和正文的故事情节,说明爱情婚姻中双方应当彼此忠贞,特别是男子不能薄情负心,不能“始乱终弃”,否则会得到女性的惩罚。凌濛初的《满少卿饥附饱飏,焦文姬生仇死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也是写女性惩罚负心汉的。本篇的入话先写了一个妻子负丈夫即陆氏负郑生(在丈夫死后改嫁他人),遭到郑生鬼魂惩罚而死的故事,在这个故事后面,作者明白地指出,男子续弦再娶、宿娼养妓,世人不以为意,而女子再嫁,或稍有外情,便万口訾议,这是不公平的。两性关系上的平等意识,表现得相当明确。接着正文写丈夫负妻子即满少卿负焦文姬,焦文姬死后鬼魂前去惩罚满少卿的故事,通过入话和正文故事的相互映照,凌濛初认为夫妻之间不仅女人不该负男人,而且“男子也是负不得女人的”,应当彼此忠贞,互不相负,方为婚姻之幸事,体现了一定的反世俗观念和婚姻中男女平等的进步意识。
二、家庭中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