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明清小说女性研究
7892100000031

第31章 “三言”与《红楼梦》妇女主题之比较(2)

在“三言”中,不仅许多未婚女子冲破了封建礼教和婚姻观念的束缚,大胆地追求幸福婚姻,而且一些已婚的有夫之妇,也勇敢地冲破了“从一而终”的樊篱,主动追求幸福的新生活。《勘皮靴单证二郎神》(《醒世恒言》卷十三)中美丽娇艳的韩玉翘,在“年方及笄”时被选入宫中,做了道君皇帝的妃子。年纪轻轻的她,需要热烈的爱情,渴望幸福的婚姻,然而,在那个“三千宠爱偏在一身”的宫廷里,她得不到她所渴望的幸福。尽管她每天过着金衣玉食的豪华生活,但丰富的物质里没有爱情的幸福。她非常反感这孤寂而无幸福、自由的宫廷生活,不甘心就这样老死在深宫,向往能“嫁得一个良人”,“偕老百年”。虽然韩玉翘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受到了别人的欺骗,但由于她敢于追求,才使她得遂“平生之愿”,最终嫁了一个在京开店的远方客人,“尽老百年而终”。作为一个妇女,韩玉翘的遭遇在当时具有典型性,值得人们同情。不同一般妃子的是她那种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大胆突破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追求自身幸福的反抗精神。对此,作者表现了特有的理解和同情。《小夫人金钱赠年少》(《警世通言》卷十六)也以同情、理解的态度描写了已婚妇女小夫人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她不但生前主动追求张胜,而且“死后犹然相从”,显示了妇女对幸福的渴望和执著追求。

《红楼梦》也以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女性对自由恋爱和自主婚姻的执著追求。最著名最感人的要算林黛玉了。在封建社会,由于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的限制,青年人恋爱没有自由,婚姻不能自主。曹雪芹笔下的贾府也是如此。第五十回,贾母坚决反对才子佳人的作品,就是因为这些作品描写了青年女子自由恋爱的内容。所以贾母是坚决反对女子和男子自由谈情说爱的。黛玉的舅母王夫人就更反对了,在黛玉投奔贾府的第一天,她不顾黛玉是初来,就迫不及待地向黛玉下限制令。但黛玉在森严的封建礼教的限制下始终如一地追求爱情自由。她不仅违反了王夫人的限制,理睬宝玉,也相信宝玉,并且在相互了解、思想一致的基础上,真心地喜欢上了宝玉这个“混世魔王”。如果说,前一阶段黛玉对爱情的追求是以闹别扭的方式试探宝玉,那么后一阶段黛玉对爱情的追求就完全明朗化了。她和宝玉自由恋爱的目的,是想和宝玉结为夫妻,过理想的婚姻生活。可是,在贾府家长的心目中,宝玉有玉,宝钗有金,金玉相配才是符合他们利益的好姻缘,即所谓“金玉良缘”。这“金玉”之说,成了黛玉追求幸福婚姻的主要障碍。因而,黛玉在追求以自由恋爱为基础的婚姻时,经常反对“金玉”之说。因为封建婚姻的本质就是由家长搞包办婚姻,而“金玉”之说正是包办婚姻的一种说法或借口,所以,黛玉反对“金玉”之说,抗议世俗婚姻制度“重那邪说不重人”,具有反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性质。虽然黛玉和宝玉真情相爱、志趣相投,他们的爱情已发展到生死不渝的地步,极力渴望家长能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结为夫妻,但是封建家长还是坚持他们的婚姻观念与选择标准,于是黛玉只有以死抗争了。这种抗争方式虽然消极,但却显示了她对自主婚姻的执著追求。

在《红楼梦》中,司棋也是一个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女性。她和潘又安因表亲关系,从小就有了青梅竹马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人更加相互爱恋。作为一个地位低下的丫鬟,司棋竟然与心上人在礼教森严的贾府大观园内约会,“海誓山盟,私传表记”,这行动本身体现了她对恋爱自由的大胆追求。抄捡大观园时,潘又安给司棋的情书被抄出来了。别人都吓了一跳,以为这是了不起的赃证。可是,司棋却“并无畏惧惭愧之意”。这不仅表明她坚信自己的恋爱不是什么过错,而且也表明她对扼杀自由恋爱的封建势力的蔑视。司棋被撵出贾府之后,胆小的潘又安逃走了,司棋却一直等他。不久潘又安回来了,并准备迎娶司棋,不料司棋的母亲却阻挠她的婚事。司棋对妈妈说:

“我恨他为什么这样胆小,一身做事一身当,为什么要逃。就是他一辈子不来了,我也一辈子不嫁人的。妈要给我配人,我原拼着一死的,今儿他来了,妈问他怎么样。若是他不变心,我在妈跟前磕了头,只当我死了,他到那里,我跟到那里,就是讨饭吃也是愿意的。”

她妈却说:

“你是我的女儿,我偏不给他,你敢怎么着。”

司棋一听这话,气愤地一头撞在墙上,以死表达了对封建束缚的反抗,对自主婚姻的执著。尤三姐是《红楼梦》中另一个追求爱情与幸福的叛逆女性。她认为:

“终身大事一生只有一次,非同儿戏,必得我拣一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方跟着他,若靠你们的选择,虽然有钱有势的,我心里过不去,白过了这一世。”在婚姻由家长做主,以“钱”、“势”为基础的社会里,尤三姐明确提出了与此相反的原则,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可是“除了那两头石狮子干净”的贾府,给她的婚姻也抹上了一层去不掉的污尘。她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毅然殉情了。尤三姐、司棋和黛玉之死,都是为了理想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

“三言”与《红楼梦》在歌颂女性追求爱情幸福、批判封建家长和婚姻制度时,方向虽然一致,侧重面却有所不同。“三言”既热情肯定了女性(青年女子和已婚妇女)追求幸福婚姻的胜利,给人以希望和鼓舞,又描写了某些女性追求爱情自由的失败,批判了封建势力和家长的专横残暴。而《红楼梦》则侧重于表现青年女子追求爱情、自由的失败,它以女子殉情而亡的悲剧表达了对封建家长和婚姻制度的深刻批判。

三、“三言”和《红楼梦》都从众多方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年轻女性的悲剧命运

综观“三言”中的女性群像,幸运者毕竟是少数,不幸者却大有人在。她们虽然靠自己的力量拼命地抗争,但不幸的命运却常常降临到她们头上。《崔待诏生死冤家》(《警世通言》卷八)就真实地描写了封建秩序的反抗者璩秀秀的悲剧命运。出身下贱的秀秀只因郡王看中了她的手艺,便被迫卖到王府当养娘。她不安于自己的奴仆地位,为了和心上人一起过自由的新生活,她冲破了封建秩序的束缚,和崔宁逃到外地过起了自食其力的生活。然而那个社会是不许她自由生活的,郡王发现他们后,将秀秀活活打死,把崔宁罪杖发遣。秀秀虽然死了,但争取自由的精神依然存在,她的鬼魂仍与崔宁建立了家庭。可郡王对这种人鬼夫妻也不能容忍,又派人捉拿秀秀。本篇在超现实的情节中,让秀秀进一步遭到迫害,不仅反映了封建势力重压下下层妇女的悲惨遭遇,而且增强了对封建势力扼杀人情至性的揭露程度。

《赵太祖千里送京娘》《警世通言》卷二十一)通过赵京娘的遭遇,反映了社会的混乱,揭露了传统观念对女性的摧残。赵京娘被强盗掳掠而去,幸遇赵公子相救,送回家中,可她的父母、兄嫂却按照世俗的偏见———男女同行必有私情,对她的贞操表示怀疑,用冷言冷语奚落她、挖苦她。这使她有口难辩,非常痛苦。为了表明自己的贞节,她赔上了一条性命。在封建时代,不少女性,为了恪守对女性极不公道的贞节要求,为了得到一个好名声,动辄去死,这从另一个层面揭示了封建道德和礼教对女性的戕害。

《十五贯戏言成巧祸》《醒世恒言》卷三十三不仅反映了侍妾在当时的真实地位,也批判了司法机构的黑暗腐败。乍看陈二姐的悲剧命运是戏言和巧合造成的,其实陈二姐的悲剧有一定的必然性。借钱回家的刘贵和陈二姐开了个玩笑,说十五贯钱是把她卖给别人得来的。她虽疑惑,但还是相信了。因为,在当时,妾的命运是掌握在丈夫手里的,买卖妾的行为是合法的、常见的现象。何况刘家的确穷困已久了,刘贵又说得合情合理,为人妾的她能不信吗?信以为真的陈二姐当晚出走,想告诉父母她的下落。结果刘贵被偷钱人杀害。邻居追上陈二姐,发现她和带十五贯的男子同行,便将二人送到官府。那个“只图了事”的府尹根据男女同行非奸即盗的荒谬逻辑,认定陈氏伙同奸夫谋杀亲夫,劫夺钱财。不调查核实就任情用刑”,“不想捶楚之下,何求不得。”

在昏官的严刑逼供下,无辜的陈二姐含冤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