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汽车大亨:福特成长日记
7892400000014

第14章 创新与激励(1)

10秒钟生产出一辆汽车

随着T型车产量的急剧扩大,原来的生产厂房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了。在亨利刚刚起步阶段,凯比彻的工厂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那里生产出的汽车已经驰骋在美国的每一个城市和乡村。现在,相对于亨利的远大理想而言,这家工厂实在是太小了。于是,在底特律郊区,他购买了一块面积不到60英亩的土地,这里以前是用来当赛马场的,被称为高地公园。亨利准备在这个地方建立他自己的汽车王国。当时,他认为这块土地足够他建立自己的新工厂了,只是他没想到,随着他的汽车王国的不断发展,后来这个工厂也不能适应新的需求了。

经过几年的飞速发展,亨利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可以扩大生产规模,也可以把他新建的厂房建成一个工业博物馆。他聘请着名的工业建筑设计师阿尔伯特·科恩,设计出了一座大型四层建筑。随着工程的完成,人们开始把呈现在眼前的这座建筑形象地称为“水晶宫”。

整座建筑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钢筋混凝土技术,同时使用大量的玻璃,这样可以使阳光直射进那些仿佛洞穴一样的工作间。

1910年,高地园工厂正式建成使用。高地园工厂堪称现代设计的典范,也是流水线生产最标准的范式。一台巨大的运货电梯将各种原材料直接送到四楼,在那里生产和加工出各种挡板、车篷和其他大型部件。在三楼,工人把轮胎安装到车轮上,并生产出车内地板,用黑色油漆对汽车进行喷涂。在二楼,一辆辆汽车被组装起来,沿着专设的斜坡一直开到一楼,在验车台检验出厂。办公室也设在一楼。

高地园工厂总共安装了1.5万台机器,每一台机器都一尘不染,上面贴着黄色的标签,它们能够满足越来越复杂的生产和组装过程。我们也许还记得,福特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几乎所有的零部件都要由外面的分包商提供,现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工厂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冷轧钢厂,可以生产绝大部分的零部件,不仅降低了成本,也保证了零部件的质量。

合理的厂房,高素质的研发队伍,熟练的技术工人,这些使高地园的生产效率极大地提高了。1910年,高地园投产的第一年就生产了1.9万辆汽车,第二年,3.45万辆汽车下线,第三年,产量将近8万辆。

高地园工厂再一次成为亨利梦想实现的地方,这是属于他的王国,他就像一位国王,在每个组装车间里巡视,还会经常停下来和工人们交谈几句。有时,他会亲自指导某一位还不够熟练的工人怎样使用一种新工具,耐心地为他讲解,并且给他们鼓劲,工人们都喜欢看到老板来到他们身边,跟他们说上几句亲切的话。

在福特工厂,亨利也有发火的时候。他的一些怪癖,一些无端的指责常常让手下人不知所措,但是多数时候,他的雇员们大可不必为此担心自己会被解雇。他只是对T型车太在意了,如果他发现有人不征求他的意见和想法,想对T型车做什么改动,那后果将会是很严重的。T型车给亨利带来了巨大的成功和荣誉,T型车已经成为亨利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高地园工厂加班加点的拼命工作,依然满足不了市场的巨大需求。为了应对源源不断的订单,1912年秋天,在高地园一楼福特汽车公司的办公室里,亨利·福特主持了一次意义重大的会议,这次会议的核心议题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参加会议的都是福特汽车公司的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詹姆斯·库兹恩斯、哈罗德·威利斯、查尔斯·索伦森、威廉·努德森。

在这里我们需要格外介绍一下努德森,他是丹麦人,1910年,只有20岁的他从哥本哈根来到美国,在纽约布法罗轧钢厂找到了一份工作,这是美国最大的轧钢生产企业。当亨利·福特将这家轧钢厂买下来以后,努德森就开始跟随亨利,由于他不喜欢迪尔伯恩总部的明争暗斗,主动要求到远离管理机构的基层去工作。亨利便给他一项任务,让他负责建立更多的装配分厂。在努德森的指导下,福特汽车公司的各个分支工厂开始出现在长岛、芝加哥、孟菲斯、丹佛以及太平洋沿岸。

在随后的几年里,努德森成长为福特王国的核心人物。

就是在这次会议上,索伦森首先提出了安装生产线的建议。在汽车生产领域,索伦森是一个富有远见的人,此时他已经成为福特汽车公司的骨干。他提出的建议值得认真考虑。随后,努德森表态赞成。

这是什么样的生产线?历史上有成功的前例吗?

索伦森等人提出的生产线实际上就是“泰勒制”在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弗雷德里克·泰勒(1856-1915)是底特律的一名学者,着名的企业家和管理学大师,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1878年,他进入一家钢铁厂工作,一直到1890年离开,他从车间管理员、工长、技师,一直做到工程师。就是在这家工厂,他开始自己的研究和实验。他在工作中发现,工人中普遍存在“磨洋工”的现象,这使得生产效率难以提高。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工人担心活儿干得太多了,自己就可能会失业。所以,他们宁愿少生产也不愿意多干活。通过密切观察,泰勒发现,一个工人应该有“一天合理的工作量”和“一天合理的报酬”,这就涉及工资和利润的问题,进而涉及生产效率问题。为此,他采用了许多科学方法,针对工厂中的最微小的工作环节进行时间测量,从而获得了大幅度提高生产率的重要数据。

最后,他根据收集的材料和数据,写成了他一生最着名的《科学管理研究》一书,其中系统阐述了自动流水线的工作原理和设想。19世纪90年代,泰勒通过写作、演讲,推广他的管理理论,使他的理论被很多人所熟知。当时,底特律已经有一家工厂将泰勒的某些理念付诸实践,其他汽车公司也邀请泰勒为公司董事会授课,深入阐述他的思想。

实际上,早在1908年,在凯比彻的工厂,索伦森就提出过生产线的初步想法。

无疑,索伦森、努德森、库兹恩斯等人对泰勒的大名和他的理论已经非常熟悉,并对这种理论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对于新的管理方式,亨利当然不拒绝。

很快,福特汽车公司便开始了流水线的试点工作。

1913年春天,世界上第一个生产流水线在高地园工厂的发电机车间建成,这种“流水装配线”因引入了新机制而将生产力提升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高度。原来组装一辆T型车平均需要12.5个小时,而在索伦森安装了流水生产线后,组装一辆T型车只需1.5个小时。更多的汽车从这里开出去,流水线生产带来了惊人的变化,就像亨利自己所形容的那样,“整个生产过程结合了多种因素,力学、精确性、经济性、系统性、连续性、速度性和循环性。”

到1914年的夏天,工厂的所有车间全部安装了自动生产流水线。产品的生产工序也被分割成为一个个环节,工人之间的分工比以前更细致了,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大幅度提高了。索伦森把所有的生产过程也整合在一起,它们都由传送装置带动,由此形成连续不断的流水线。川流不息的传送带把整个工厂的各个环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说“泰勒制”

还只是停留在理论上或者小规模的试验的话,那么,在福特的工厂中,直接用于生产,为了提高产量和增加纯利润的“福特制”正式诞生了。

在装配线生产的头一年,T型车的产量就翻了一番,1913-1914年,福特汽车公司的产量几乎占全国产量的一半以上,工人的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大幅度地减少了。

随着装配线的进一步完善,T型车的产量从1916年的58.5万辆,猛增到1923年的200万辆。与此同时,因为生产流水线的使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品单位成本的降低,T型车的价格也大幅度地降低。1913年,福特公司将每辆车的价格削减了440美元,这样,每辆车的利润就从两年前的200美元降低到93美元,伴随着销量突飞猛进的增长,纯利润也在大幅度地增加。就像亨利自己曾经对人说的那样,“我把每辆车的价格降低一美元,就能增加1000个购买者。”

随着生产流水线的日益完善,高地园工厂成为奇迹圣地。亨利·福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为数以万计的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福特的流水生产线与生产出的T型车一起,成为20世纪初美国兴旺发达的象征。

对于这惊人的技术创新,亨利·福特解释说,“生产技术的明智运用,使消费大众既有商品可买,也买得起商品,也使工人、农民和家庭主妇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有组织的机器生产传递到其他行业,从此使人类命运产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亨利·福特在他的自传中这样说道:

“人类的需求日益增长,满足这些需求的愿望也日益增长,事情本应如此。在美国工业的积极影响下,主妇们正逐渐从劳作中解放出来,儿童也不再受剥削。有了更多的时间,人们就得到了更多的自由,他们走出家门寻找新的产品和新的商家,寻找将产品生产出来的制造者。运用机器在世界上获得的成就,是以往人们通过说教、宣传和文字作品都无法达到的。”

福特的创新不仅对于福特汽车公司,而且对于整个美国的现代工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流水生产线的真正价值,不仅意味着更大的汽车产量,以及由此带来的更多的财富,而且,它成为创造力的一种发源地,为现代工业理念和实践的初步成型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福特制”诞生以后迅速在全美国乃至全世界推广开来,生产效率极大地提高了,商品的价格也随之下降,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由此得以改善。

日薪5美元的神话

流水线的引入,技术的创新,产量的成倍增长,给福特汽车公司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财富,亨利·福特也成了大富翁。而且,他的财富积累仅仅在几年之间就完成了。我们知道,像卡耐基和洛克菲勒这些人,他们的财富是通过漫长的几十年积累才形成的,现在,大量的财富却如流水般一刻不停地流向亨利·福特的腰包。而仅仅在几年前,他还只是底特律的一个机械师,为了设计他的汽车而负债累累。后来,他因为生产了汽车这样一种产品,就把那些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了身后。这再一次让我们认识到实业是多么重要,只有生产能给人们带来好处的产品,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也才能获得财富。

福特汽车公司和亨利·福特本人的财富是惊人的,但是他的工人们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呢?他们有没有从中获益呢?答案是否定的。亨利·福特以及他身边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因为汽车的热销而发财致富,过上了优裕的生活,而福特工厂的工人们劳动强度不断加大,收入却日益减少,生活依然贫苦。最先发现这个问题的是一直跟随亨利的貌似冷酷无情的库兹恩斯。

1913年圣诞节的前几天,库兹恩斯参加完一个社交活动,很晚才回家。当天晚上,他在自家温暖的房间里向窗外的街道望去,几个刚下夜班的工人走出工厂,他们衣衫单薄,在冷风中瑟瑟发抖,库兹恩斯看到了,心灵不禁受到极大的震动。

对于福特汽车公司工人的状况,库兹恩斯是很清楚的。由于新的生产方法的实施,福特汽车公司工人的劳动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工人们成了劳动机器,他们在流水线上一刻不停地重复着单一的动作,甚至每隔4个小时才被允许休息片刻,他们的神经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劳动强度与工资水平却不成正比。

高强度、高付出没有相应的回报,工人对企业的忠诚度也逐渐降低了。有个事实也许值得福特公司的管理者们注意,那就是在星期日的报纸上,求职广告和招工广告都是整版整版的。在福特汽车公司,工人对公司也不像以前那样忠诚和自豪了。1913年夏天,福特汽车公司恢复了最原始的计时工资制,工人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工资水平反不如在实行流水线之前。于是,大批工人离开福特汽车公司,转而去其他工厂,劳动强度相对较低,但收入和在福特公司并没有明显的减少。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每雇佣100名工人,就必须招聘963人,因为实行生产线流水作业,每离开一个熟练工人,就必须有一个人立即顶上去,没有工人的稳定,生产就会受到影响,损失也不言自明。

与此同时,世界工人联合会的组织者在福特汽车公司的工人中进行宣传鼓动,试图减轻他们的劳动强度和贫困状况,但因为多数工人都是胆小怕事的东欧移民,不敢起来为自己争取权益。工人们普遍存在着不安的心理。

这时候,福特汽车公司的第二当家人库兹恩斯意识到,他和公司的其他董事们享受巨大的红利的同时,却没有注意工人们的劳动强度、他们的实际付出与所得的比较、他们的生活状况,他认为这是不合理的,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也不利。

于是,库兹恩斯直截了当地向亨利提出了令人震惊的设想:必须给工人增加工资,提高他们的日工资水平,而且是每天5美元。

亨利最初是反对的,他认为最多是3美元。

从1913年12月到1914年1月初,福特汽车公司的最高经理人员开过几次会,讨论工人薪资问题,库兹恩斯力主为工人大幅加薪,并且不折不扣地坚持日薪5美元。在库兹恩斯看来,日薪5美元是一个准绳,能够衡量一个公司是否进步,是否达到了人性化和现代化。另一方面,实行日薪5美元也会使福特公司在和其他同行的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

亨利·福特最终同意了这个方案,而且他更善于把这件事当成一种宣传,他认为这将是汽车工业史上最具轰动效应的变革,是一家汽车公司为自己所能做的最好的宣传。几年来,亨利·福特已经养成一种习惯,时刻都不会忘记抓住任何机会为自己和自己的生意造势。

1914年1月5日,亨利·福特和詹姆斯·库兹恩斯把底特律报界的代表召集到了高地园工厂的办公室,举行记者招待会。在会上,库兹恩斯正式宣布了福特公司工资、工时改革方案。从1月12日起,福特公司的工人将得到日薪5美元,90%的工人将立即享受此薪酬待遇,余下的10%也将很快获得相同的待遇。

库兹恩斯宣读这项改革的时候,意味深长地作了一个点评。“我们相信社会公正是从自己家中做起的,”他说,“那些帮助过我们建立了这个公司的人,我们要和他们一起共享繁荣。”

公司同时决定废除每天工作9小时的制度,而代之以每天8小时的工作制度;工厂将原来的两班制改为三班倒制度。这对福特汽车公司来说又是一场伟大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