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求知文库-植物部落
7901700000019

第19章 对人类的贡献(3)

木棉结的果实很大,呈白色长椭圆形,成熟之后会自动爆裂,里面的黑色种子便随棉絮飞散。因为木棉树身高大,如果不在果实开裂前攀上树枝采摘,棉絮就会随果实的爆裂而散失,所以云南人称它为“攀枝花”。

木棉分布在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及金沙江流域,容易栽种,生长迅速。由于它树干高大,花大而艳丽,所以为著名的观赏树种。木棉的经济价值也较高,它的纤维柔软纤细,弹性好,不怕压,适宜做坐垫和枕芯。

毛绒也很轻,不容易湿,因此浮力较大,据试验,每千克木棉可在水中浮起15千克重的人体,因此可以用来作救生圈、救生衣的填充物。另外,木棉的木质轻软,可以做包装箱板、火柴梗、独木舟。木棉花还可以泡茶饮用,做药还可以治疗肠炎和痢疾。

“摇钱树”

在我国古代,丝绸和黄金一样珍贵,当作货币来流通。帛是丝绸的总称,“财帛”和“钱帛”都是把丝绸同钱财连在一起的称呼,人们种桑养蚕,织丝成绸,使钱财滚滚而来,于是桑树也被人看作摇钱树。

桑树是一种落叶乔木,桑叶为卵形,是蚕的理想饲料,据统计,1000条蚕从小到吐丝结茧要吃20千克的桑叶,才能吐0.5千克的丝。桑树的果实叫桑椹,可以食用,桑树的根、枝、叶、皮、果都具有药用价值,可以说浑身是宝。

桑树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在古人眼里,桑树还是一种圣洁无比的神树。在庙宇祭坛周围,人们往往栽上一大片桑树,取名桑林,作为皇室贵族祭祀祷告的神地。在中国的最早的文字里面,就有桑、蚕、丝、帛等等字形。

中国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桑树的栽培至少有7000多年的历史。西汉时期,丝绸由“丝绸之路”传到西亚和古罗马,马上引起轰动,那流光溢彩、轻盈美丽的丝绸使得皇室贵族们目瞪口呆、大为惊叹,把它看成是“天堂里的神物”,是一个“美丽的梦”。当时的欧洲人对蚕桑毫无所知,以后罗马人和其他欧洲人便千方百计地从中国窃取丝绸的秘密,几经周折,蚕桑终于外传了。

皂荚树与洗衣树

在农村的一些庭院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种10来米高、树枝上有刺的树木,它就是皂荚树。秋天,皂荚树上结着像镰刀一样的荚果,长12—28厘米,宽约31厘米。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就用它来洗衣服了,洗出来的衣服还特别清爽,皂荚为什么能洗衣服呢?经过分析,原来在皂荚的荚皮中含有皂角蔷,因为它的作用像肥皂,又叫作皂素,正是这种皂素,能像肥皂一样产生泡沫,把衣服上的脏东西清理干净。

而在位于地中海南岸的阿尔及利亚,生长着一种普当树,意思是“能除污秽的树”,用它洗涤出来的衣服非常洁净,因此被称作“洗衣树”。当地居民只要把脏衣服捆在树身上,几小时后,把衣服取下来放在清水里漂一下,就很干净了。

洗衣树为什么有这样的本事呢?原来,在普当的树皮上有很多小孔,能分泌出一些黄色的液体,这是一种含碱的液体,所以有去污的作用。当树生长的地方碱性较重,树干内如果吸收了多余的碱,就会通过小孔排出来,以达到生理上的平衡,这样也才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发育。人们利用它来洗衣服,也可以说是变废为宝了。

柿树浑身都是宝

唐代有个人叫郑虔,出身寒门,生活清苦,勤奋好学。有一天,他漫步柿林,捡了几片肥大的柿叶回到室内,提笔一试,居然可以写字。于是,他就捡来大批柿叶练习书法,由于他能诗善画,所以他写在猩红的柿叶上的作品,一时被称为“郑虔三绝”。

柿叶不仅可以写字画画,还有神奇的治病效果。一个叫平井的日本人,身患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被折磨得痛苦不堪,医生也已经无能为力。

一天,他发现院子里的柿树抽出了一片片嫩叶,他顺手摘了一片嚼了起来,开始,柿叶有些苦涩,随后就变得清甜可口了。从那以后,他每天都嚼几片,一个多月后,平井觉得精神好多了,到医院去复查,原有的症状都已消失,医生惊奇地问他是如何治疗的,平井莫名其妙地说,“什么药也没吃呀,只是每天吃几片柿树叶子而已。”

柿叶的确能治大病,我国早有先例,中药店里,常常有柿叶茶出售。专家们认为,鲜柿叶对治疗和控制糖尿病是很见效的。柿叶茶能促进身体内的新陈代谢,小便通畅,对扁桃腺炎也有一定的疗效。

不单柿叶能治病,柿子也有它的特殊作用呢。传说古代印度士兵出征,除了携带刀枪弓箭等兵器外,每人还有一个挎包,里面装满鲜柿子。这些鲜柿子既不用来充饥,也不当“手榴弹”投掷,这是他们的“急救包”,无论刀伤箭伤,骑马摔伤,只要将鲜柿子涂抹在伤口上,马上止血止痛。

不仅如此,柿子做的柿饼,外面的一层白色粉末可以治疗小孩慢性腹泻;柿蒂还可以治疗打嗝;把又青又涩的柿子捣成汁还可以治疗脑溢血、烧伤、冻疮等多种疾病。

我国是柿子的故乡,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栽种了。柿树浑身都是宝,除了它们的药用价值外,柿子还可以代替粮食酿酒,风味独特;柿树木材叫乌木,是制作家具的优质木材,打出来的家具漂亮极了。

神奇的金鸡纳树

疟疾,又称为“打摆子”,是由蚊子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人们一旦感染了这种疾病,就会突然发冷、打寒颤,之后又发高烧、说胡话、神志不清,若不及时治疗,就会有生命危险。在从前,我国南方特别是气候潮湿的地区很多人得这种病,那时候,人们对这种病毫无办法,往往坐以待毙。

说来也巧,在南美洲的印第安人中,也流行着这种病,不过,早在400年前,他们就知道有一个秘方可以治这种病,但这个秘方是绝不向外人透露的。据说1638年,西班牙的一位伯爵,带着妻子来到了南美洲的秘鲁,不久,伯爵夫人染上了疟疾,医生们束手无策,伯爵暗中打听到当地一种叫金鸡纳树的树皮可以防治这种病,于是他剥了这种树的树皮,拿回去煮汤给妻子服用,几次以后,夫人的病就好了,这个消息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到了欧洲。欧洲人闻此十分震惊,于是千方百计地想把金鸡纳树弄到手。几经周折以后,他们终于如愿以偿,荷兰殖民主义者因此大发了一笔横财。

金鸡纳树是一种常绿小灌木,高3米以上,远望金鸡纳林,红一层绿一层,互相交叠,红的是嫩叶,绿的是老叶,夏季开白色小花,种子很小。金鸡纳树皮为什么能防治疟疾呢?研究发现树皮里主要含有一种叫奎宁的生物碱。奎宁在人体内能消灭多种疟原虫的裂殖体,因而是防治疟疾的特效药。

除此以外,还具有镇痛、解热和局部麻醉的功效。金鸡纳是热带树种,目前在我国台湾、广东、海南及云南等地已有了栽培。

水椰

因为它的外形很像椰子,但又长在水里而得名,它是一种常绿的大灌木,叶羽状,互生,长4—5米,宽1.1—1.5米,在形态上它和椰子的区别,表现在它没有像椰子树那样直立的树干,而且叶是由基部根茎处直接发出来的。

水椰在世界上仅生长在亚洲和大洋洲的热带海岸,我国海南岛东南部海湾处也有分布。远在4000—5000万年前的老第三纪,欧洲的伦敦一带曾经是热带、亚热带的气候,那儿也有水椰生长。在英国泰晤士河河口的“伦敦粘上层”就发现过水椰的化石。以后,在第四纪冰川来临时,它也几乎毁灭殆尽,分布范围大大缩小,以致与水杉、银杉等同样成为孑遗植物。

水椰是一种有趣的胎生植物。它的果实在未离开母体之前种子就已在果实内发芽。一旦果实落地,则幼苗也随之发育生根,长成植株。

水椰不但形态奇特而美丽,用途也十分广泛。它的肉穗花序富含汁液,是制糖、酿酒或制醋的好原料;种仁味道鲜美,可以生吃或者腌渍吃,味道同椰子差不多;水椰的叶,是一种盖屋或编织席子、篮等工艺品的好原料。

此外,栽种水椰还有防海潮、固堤、绿化海口等作用。

水椰为我国重点保护的植物之一,今后应合理开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