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从零开始读懂管理学
7903000000027

第27章 识人、用人、育人、留人,管理中的黄金法则(4)

从王珪的评论可以看出唐太宗的团队中,每个人各有所长;但更重要的是唐太宗能将这些人才依其专长运用到最适当的职位,使其能够发挥自己所长,进而让整个国家繁荣强盛。

未来企业的发展是不可能只依靠一种固定组织的形态而运作,必须视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有不同的团队。所以,每一个管理者必须学会如何组织团队,如何掌握及管理团队。管理者应以每个下属的专长为思考点,安排适当的位置,并依照下属的优缺点,做机动性调整,让团队发挥最大的效能。最糟糕的管理者就是漠视下属的短处,随意任用,结果就会使下属不能克服短处而恣意妄为。也就是说,一位不能够明白下属短处的管理者,也不能够明白下属的长处,这是善于洞察下属的管理者力戒的用人误区。如果说,只看到下属的短处而将他抛弃的管理者好比瞎了一只眼睛的盲人,那么只使用下属的短处的管理者则好比瞎了两只眼睛的盲人--成了一个真正的瞎子!

人心各异,方法有别

所谓性格,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惯常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它直接影响到人的行为方式,进而影响到人际关系及工作效率。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根据人的不同性格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与人之间性格差异很大。一般来说,有几类人的性格较为突出,也比较难管理,下面分别做出介绍,为管理者提供借鉴。

(一)脾气暴躁、常与人结怨者

某君自卑感很重。他在工作中表现很认真,也很执著,但不顺利时,他总认为是其他人故意刁难他,为此经常大发雷霆,甚至到领导那里“投诉”,造成办公室人际关系紧张,直接影响了其他人的工作情绪。

当这类情绪激动、怒气冲冲的员工跑到你办公室“投诉”时,你首先应让他们坐下来,然后仔细聆听他们的讲话,不要发言,因为他们在激动时所说的话往往是杂乱无章的、未经组织的,让他们把事情的经过说完,或者在一定程度上说,是让他们宣泄完愤怒的情绪,相对冷静下来之后,再来谈你的处理方法。你不必试图改变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也不要敷衍他们,更不能从中转换话题。虽然任何一个公司的纪律都不会要求改变员工的不良性格,但你必须告诉他们,动辄发脾气的人感情上通常不够成熟,要教会他们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强调公司不赞成以乱发脾气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也可以尝试着给他们安排一些多见文件少见人的工作,鼓励他们多参与同事间的活动,让他们知道他们是跟大伙同一阵线的,没人愿意也没有人能阻碍他们的工作。

(二)自尊心极重、感情脆弱者

这类人多是一些职位较低的年轻女性,她们大部分刚踏出校门,对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社会不太适应。管理者几句提醒她们的话,听在她们耳中,就像被老师当众责骂,心中极为不安,无形中产生了一股压力,对工作丧失信心和兴趣,甚至产生跳槽的念头和行动。

具有这类性格的员工,一般表现比较拘谨,她们总喜欢绷着脸,紧张地工作,遇到困难时诚惶诚恐,对上级说话时语调总是战战兢兢。对待此类员工,说话时措辞要小心谨慎,尽量避免从个人角度出发,多强调“我们”和“公司”。在批评她们工作中的问题时,必须多顾及她们的自尊心。一丝温和的笑容,一句关切的问候,都会增加她们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在平时例行的工作中,不妨把握机会称赞她们的表现。再三的鼓励或许让你都感到自己唠叨,但对她们来说却是很受用的,而且有种被重视的感觉。同时,应该让她们明白,在工作中发生错误时,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不一定与个人能力有关。因此,不必为此感到沮丧和丧失信心。

(三)消极悲观、缺乏自信者

公司召开会议、讨论某项新建议时,有人提出反对是正常的。但你可能会发现,在你的公司里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不管提出的建议是什么,从不进行深入的思考,总是一味地阻挠和反对,这不仅会阻碍公司的变革,而且破坏了公司创新的氛围。因此,你必须深入分析他们反对的真正原因。有些人只是因为他们消极悲观、缺乏信心、担心失败。如果你发现某位员工一贯努力工作,对公司忠心耿耿,而且还颇有业绩,只是有些缺乏信心,你可以给他机会,培养他的自信心。例如,你可以找他谈谈你的新计划,让他负责实施。起初,他可能犹犹豫豫,面露难色。此时,你可以请他不要对任何事都采取否定的态度,应该提出积极而且有建设性的意见。如果他怀疑该项计划的可行性时,你就鼓励他找出可行的方法,并且全力帮助他实施,让他体验变革的乐趣及由此获得的成就感。当然,你不要企图使消极、悲观的人一下子变得积极、乐观。你只能让他了解你是个乐观进取、凡事采取积极态度的人,尤其是接洽一项艰巨的工作时,更应以肯定且乐观的态度对待。如果他一向尊重你,多少也会被你感染而产生信心。

(四)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者

在许多地方,常可见到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者,他们经常称赞你,且附和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如果有这种员工,就必然有爱戴高帽子的管理者。尽管各位管理者都会表白自己明智、有自知之明和不介意员工批评,但人们总是喜欢被表扬。有些管理者认为,只要自己不为他们的吹捧而迷惑,他们的表现也不差,就可以任由他们继续奉承下去。但事实上,你的态度,会使他们感觉你默认了这种吹捧,不仅会强化他们的这种行为,还会使他们轻视你,降低了对你的尊重。对待这种员工,在与他们沟通时,无须太严肃地拒绝他们的奉承,也不要任由他们随意夸张。当他们向你卖弄奉承的本领时,你可以说:“你最好给自己留一点时间,考虑新的计划和建议,下次开会每个人都要谈自己的意见。”

(五)善于表现、急功近利者

员工中,总不乏雄心万丈、积极进取之人,甚至你能感觉到他的目标直指你的职位,许多管理者因此而忌才。但是,对待这些急功近利者却不能忽视。因为这种人往往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影响其他员工的工作情绪和进度,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与急于表现自己的员工沟通,切忌使用单刀直入式,免得让他产生你忌才的错觉,而不接受你提出的任何建议。你可以认真聆听他的建议,适当称赞他的表现,表示你对他有某种程度的赞赏。得到你的称赞,他一定会进一步表现自己,那时你可以漫不经心地告诉他:“凡事都得按部就班,这样才会对其他员工比较公平,如果其他人比你更急时,你能否容忍他像你现在这样牵着别人鼻子走吗?”你的语调要像平常说笑般轻松,既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也让他设身处地为其他人想一想。

(六)郁郁寡欢、以为怀才不遇者

这种员工常为自己的才华不能受到重视而终日叹息,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待这种员工,千万别用类似的打击性语言:“你有多少才华呢?像你这样的人,随便可以找到。”这种语言会使他们感到被轻视,变得更加郁郁寡欢。平日对他们要热情,这样会使他们有被尊重、重视的感觉。交代给他们的任务,事后一定要认真过问,如果做得好,别忘记称赞两句。尽管他们在公司里只不过是些小角色,但也可以偶尔邀请他们参加重大会议,鼓励他们勇于发言,并经常给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如果他们同时感觉到机会面前人人均等,他们会更加努力工作。

总之,虽与有“问题”的员工在沟通和相处方面都会有困难,但作为管理者,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尝试了解他们的性格,并进行因人而异的管理,而且要牢记这项工作是非常需要时间和讲究方法的,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放手让下属去干,会有意想不到的成就

《吕氏春秋》记载,孔子的弟子宓子贱,奉鲁国君主之命要到亶父去做地方官。但是,宓子贱担心鲁君听信小人谗言,从上面干预,使自己难以放开手脚工作,充分行使职权,发挥才干。于是,在临行前,主动要求鲁君派两个身边近臣随他一起去禀父上任。

到任后,宓子贱命令那两个近臣写报告,他自己却在旁边不时去摇动两人的胳膊肘,捣乱使得字体写得不工整。于是,宓子贱就对他们发火,两人又恼又怕,请求回去。

两人回去之后,向鲁君抱怨无法为宓子贱做事。鲁君问为什么,两人说:“他叫我们写字,又不停地摇晃我们的胳膊。字写歪了,他却怪罪我们,大发雷霆。我们没法再干下去了,只好回来。”

鲁君听后长叹道:“这是宓子贱劝诫我不要扰乱他的正常工作,使他无法施展聪明才干呀。”于是,鲁君就派他最信任的人到亶父对宓子贱传达他的旨意:从今以后,凡是有利于亶父的事,你就自决自为吧。5年以后,再向我报告要点。宓子贱郑重受命,从此得以正常行使职权,发挥才干,亶父得到了良好的治理。这就是著名的“掣肘”典故。古人对此事赞许道:“此鲁君之贤也。”

古今道理一样。管理者在用人时,要做到既然给了下属职务,就应该同时给予与其职务相称的权力,不能大搞“扶上马,不撒缰”,处处干预,只给职位不给权力。

在这方面做的最出色的是齐桓公的“凡事问管仲”。

有一次,晋国派使者晋见齐桓公,负责接待的官员向齐桓公请示接待的规格。

齐桓公只说了一句话:“问管仲。”

接着,又来一位官员向齐桓公请示政务,他还是那句话:“问管仲。”

在一旁侍候的人看到这种情形,笑着说:“凡事都去问管仲,照这么看来,当君主蛮轻松的吗?”

齐桓公说:“像你这样的小人物懂什么呢?当君主的辛辛苦苦网罗人才,就是为了运用人才。如果凡事都由君主一个人亲自去做,一则不可能做得了,二则糟蹋了苦心找来的人才了。”

“我花那么多的心血找到的人才,”齐桓公接着说,“让管仲当我的臣下。既然交付给他处理,齐国安泰,我就不应该随便插手。”

网罗人才是一件很辛苦又费力的事,得到真正的人才不易。一旦得到贤良而忠心的人才辅佐,国家就会兴旺安泰。要放手让人才去发挥自己的才干,身为管理者,就不要随便插手干预。正是因为齐桓公的贤明,再加上管仲的大力辅佐,不久之后,齐国就跃居春秋五霸之首。

无论是鲁君,还是齐桓公,他们的话都很值得细细品味。管理者用人只给职不给权,事无巨细都由自己定调、拍板,实际上是对下属的不尊重、不信任。这样,不仅使下属失去独立负责的责任心,还会严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难以使其尽职尽力,到头来工作做不好的责任还得由管理者来承担。

所以,放手让你的下属去施展才华吧,只有当他确实违背了工作的主旨时,你再出手干预,将他引上正轨。只有将下属的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你的事业才能迅速地获得成功。

多方面的心理抵触导致人才流失

人才流失是令人痛惜的,管理者们在交流的时候,常常抱怨他们在网罗优秀人才的时候是如何的不易,而失去他们却又如同秋风吹落叶一样难以挽回。是同甘共苦之后期权的诱惑突然失效了吗?还是公司的薪资水平已经不再具有市场竞争力?或者公司的管理结构出现了某种可怕的惰性?或者公司的业务方向发生严重偏离以致前景堪忧?当优秀人才提出辞职时,企业领导人既感到突然,又会在脑袋里闪现出很多的问题,但是每个问题都不能确定。优秀人才的流失的确是令人痛惜的,但也促使管理者进行反省。如果能够弄清楚优秀人才出走的真正原因,或许是这种事件发生后的最大收获。优秀人才为什么选择离开?当优秀人才提出辞职后,和他进行一次促膝交心式的会谈,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通过交流,可以了解他们为什么离开以便采取相应对策及时挽留。即使未能留住,也可以帮助管理者发现公司许多隐藏的问题。

优秀人才选择离开,一般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对薪资的心理抵触

对薪资待遇不满意。对更高水平薪资待遇的追求,是优秀人才跳槽很常见的原因。这种情况的发生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疏于薪资水平的市场调查,以致公司整体薪资水平失去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公司内部人才评核机制出现问题,不能有效地根据员工的个人能力及所承担工作的性质作出适应的薪资安排。

(二)对工作的心理抵触

对所承担的工作有兴趣是最好的工作动力,具有挑战性并且能够充分发挥潜力,是众多优秀人才择业时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相反,一份枯燥乏味的工作,或者与兴趣相左的工作只能桎梏人的创造能力和消磨人的斗志,无论对公司还是对个人都是一种重大损失。如果薪水可观,或许有些人还能忍受下去,但是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

(三)对管理方式的心理抵触

对管理方式不满。公司的管理结构和管理方式是公司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一个好的管理文化,不应该压制员工的创造性,而应该鼓励员工去做新的尝试;一个好的管理文化,不应该禁止员工自主决策,而应该强调效率;一个好的管理文化,不应该对员工的成绩视而不见,而应该对这种成绩适时给予鼓励。但是大多数企业往往并非如此,它们机构设置复杂,工作人浮于事,官僚习气十足,办事效率低下。在这种环境下,一个优秀的人才是很难有展现才华的机会的,也不能得到经常的肯定。等待晋升的过程是如此的漫长,他们只好选择离开。

(四)对企业目标的心理抵触

对公司的目标缺乏认同。发展良好的公司应该具有非常清晰的短期与长期的目标,并且经常安排高层和普通员工参加聚会,以便通过这种交流,公司上下能够达成一致目标,并且逐渐取得共识,从而拧成一股绳齐头并进。一个商业目标不确定的公司是很难留住人才的,除非它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并且允许优秀人才参与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

(五)对个人发展的心理抵触

缺乏个人成就感也是很多优秀员工辞职的原因之一,他们不能容忍总是默默耕耘却没有任何荣誉回报。荣誉对于每一个优秀员工来说,既是必要的酬劳,更是有效的激励,可以使他们以及他们的同事做得更好更出色。个人成就感可以来自很多方面,有晋职上的荣耀,有办公条件的优越感,也有业务上的开创性和领先性,还有良好的社会反馈以及个人能力的逐步提升。常年从事单一的工作,或者总是为他人作嫁衣,缺乏与外界的交流,这种工作往往会使人们烦躁和情绪低落,从而萌生去意。

让员工产生归宿感是留住人才的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