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从零开始读懂管理学
7903000000035

第35章 当制度遇上自控力,管理就这么容易(1)

关于制度建设的十四个人性哲理

◎公平是最重要的

要使每一个人满意是不可能的事。对于企业规章的制定者来说,重要的是找到一个最公平的法规,而不是取悦每一个人。

◎”破窗理论“与遵守制度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社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停在杂乱社区的那一辆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依托这项试验,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那么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破窗理论“在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中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

”破窗理论“运用到企业中就是要迅速将有污垢或受损的公共设施回复原貌,从而使工作场所清洁整齐,营造出一个舒服有序的工作氛围。在这样一种积极暗示下,久而久之,人人都遵守制度和规则,认真工作。实践证明,这种工作现场的整洁对于保障企业的产品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制度的作用是引导

某集团有个规矩,凡开会迟到者都要罚站。在媒体的一次采访中,集团首席执行官表示:我也被罚过三次。

他描述说:集团规定,如果不请假而迟到就一定要罚站。但是这三次,都是我在无法请假的情况下发生的,比如:有一次被关在电梯里边。罚站的时候是挺严肃,而且是很尴尬的一件事情,因为这并不是随便站着就可以敷衍了事的。在20个人开会的时候,迟到的人进来以后会议要停一下,静默看他站1分钟,有点儿像默哀,真是挺难受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在大的会场,会采用通报的方式。第一个罚站的人是我的一个老领导。他罚站的时候,站了一身汗,我坐了一身汗。后来我跟他说:”今天晚上我到你们家去,给你站1分钟。“不好做,但是也就这么硬做下来了。

据说在该集团被罚过站的人不计其数,还能说明这个制度的有效性吗?首席执行官非常肯定地回答:当然有效,而且非常有效。在不计其数以后,出了问题就要受罚的观念就深入人心了。并且不管谁犯了错误都会受罚,公平感才会产生,你的团队才会精神百倍。

◎制度与纪律

三国时代的诸葛亮与司马懿在街亭对战,马谡自告奋勇要出兵守街亭,诸葛亮心中虽有担心,但马谡表示愿立军令状,若失败就处死全家,诸葛亮才勉强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将军随行,并交代在安置完营寨后须立刻回报,有事要与王平商量,马谡一一答应。可是军队到了街亭,马谡执意扎兵在山上,完全不听王平的建议。等到司马懿派兵进攻街亭,围兵在山下切断粮食及水的供应,使得马谡兵败如山倒,重要据点街亭失守。事后,诸葛亮为维持军纪而挥泪斩马谡,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等。

领导者的气势有多大,就看他纪律性有多强;组织的竞争力也往往体现在他的纪律性上。一个好的领导者必定是懂得自律的人,而且也一定是可以坚持及带动团队遵守纪律的人。

◎制度到位,责任到人

在非洲大草原上,三只瘦弱的小狗正与一只高大的斑马进行一场生死搏斗。

乍一看来,三只弱小的小狗很难是大斑马的对手。但实际情况是,一只小狗咬住斑马的尾巴,任凭斑马的尾巴如何甩动,也死死咬住不放;一只小狗咬住斑马的耳朵,任凭斑马如何摇头,也绝不松口;一只稍显强壮的小狗咬住斑马的一条腿,任凭斑马如何踢弹,一点也不敢懈怠。

不一会儿,在三只小狗的齐心攻击下,”庞然大物“斑马终于体力不支瘫倒在地,成为三只小狗的盘中餐。

在组织内部,管理者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科学分工,根据实际动态对人员进行最佳配置。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各司其职,才不会产生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

◎制度与责任心

三只老鼠一起去偷油。它们决定叠罗汉,大家轮流喝。而当其中一只老鼠刚爬到另外两只的肩膀上,”胜利“在望之时,不知什么原因,油瓶倒了,引来了人,它们落荒而逃。

回到鼠窝,它们开了一个会,讨论失败原因。最上面的老鼠说:”因为下面的老鼠抖了一下,所以我碰到了油瓶。“中间的那只老鼠说:”我感觉到下面的老鼠抽搐了一下,于是,我抖了一下。“而最下面的老鼠说:”我好像听见猫叫,所以抽搐了一下。“原来如此--谁都没有责任。

在管理中,划清每个员工和每个小团队的责任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有责任,就等于大家都没有责任。

20世纪末,武汉市中心六层的景明大楼收到一封英国信函。

写信的是1917年该楼的设计单位--一家英国建筑事务所,它在信中表示:当年设计的安全年限为80年,现已到期,敬请注意该楼的安全。

这个设计单位远在万里之外,又是80年前设计的楼房,而设计者也已去世,该建筑事务所居然还惦念着80年前交工的大楼的安危……人光有责任心是不够的,还要让责任心贯穿在制度之中,使之千百年流传下去。

◎韩国企业的”一日厂长制“

韩国有一家卫生材料厂,自1983年3月开始,实行”一日厂长“制度。在每周的星期三,挑选一名员工做一天该厂的厂长,每周轮换一次。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做过”一日厂长“的已有40人,占全厂员工的10%。星期三上午9点钟,”一日厂长“上任,第一项工作是听取各车间、部门主管的简单汇报,以了解工厂的全盘运营情况,随后与正式厂长一道巡视各部门、车间的工作情况。最后两项工作是在办公室里,处理来自各部门、车间主管或员工的公文和报告。”一日厂长“有公文批阅权。在星期三,呈报厂长的所有公文都要首先经”一日厂长“签名批阅,厂长如果要更改”一日厂长“的意见必须征求”一日厂长“的意见,才能最后裁决,不能擅自更改。”一日厂长“还有权对工厂的管理提出批评意见。批评意见要详细地记入工作日记,以便在车间、部门之间传阅,各车间部门的主管必须听取批评意见,并随时改进自己的工作,还要写出改进工作成果的报告在干部会议上宣读,得到全体干部认可后方能结束。

”一日厂长“制度的实施,成功地改善了劳资关系。一位年仅22岁的女工,当了”一日厂长“,自信地说:如果我第二次当上”一日厂长“,一定比上次干得更出色。她已经认识到:”一日厂长“制使员工体验到工厂的业务实践,增进了与上级的感情和了解。员工也认识到”合作“和”节约成本“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认真地执行与此有关的计划,企业的凝聚力也大为增强,员工更能体谅厂长的辛苦和各种决策的用意。

另外,”一日厂长“制的推行使该厂获得了韩国劳动部授予的”杰出劳资关系示范工厂“的称号。工厂每年节约了200万美元,这笔巨款用于对全厂员工的奖励后,员工的干劲更足了,更加积极地为这家工厂努力工作。

企业的决策很可能不为员工所理解,最终难以执行。”一日厂长制“,提供了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

◎制度的惯性

戴尔还只是个小学生的时候,有一次他无意中看到报纸上有一则广告:”只要通过本考试中心的一个测试,您就能直接获得高中毕业证书。“小戴尔真是欣喜若狂,心想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如果省掉那些烦人的课程、傲慢的老师和无休止的考试,就能直接高中毕业,岂不快哉!想到这儿,戴尔几乎笑不拢嘴,马上兴冲冲地拨打了广告中的电话。

考试中心的人果然服务上门了。可等看到接待他们的”客户“,居然只是个小毛孩时,不禁哭笑不得。

但从此,一个大胆的设想开始在小戴尔心中生根发芽,那就是:为什么不尽可能省掉一些看起来天经地义的中间环节,直接一步到位呢?这并不是痴人说梦,因为凭借着这个念头,戴尔在仅仅18岁时就创造了神话般的直销奇迹,并创立了一种划时代的经营模式!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管理环节--它们只是由于惯性作祟才持续存在,并非不可缺少。如果细细推敲,省掉一些环节,机关、企业照旧运转得有条不紊。

一位年轻有为的炮兵军官上任伊始,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他在几个部队发现了相同的情况:在操练中,总有一名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管下面,纹丝不动。军官不解,究其原因,回答: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要求的。军官回去后反复查阅军事文献,终于发现,长期以来,炮兵的操练条例仍因循非机械化时代的规则。站在炮管下士兵的任务是负责拉住马的缰绳(在那个时代,大炮是由马车运载到前线的),便于在大炮发射后调整由于后坐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所需要的时间。现在大炮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很高,已经不再需要这样一个角色了,但操练条例没有及时地调整,因此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军官的发现使他获得了国防部的嘉奖。

当一个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就会导致工作流程和方法随之而变,岗位设置与工作思路就应该跟上,否则”不拉马的士兵“就会层出不穷,从而使组织走向瘫痪。

◎不能制定”能者多劳“的制度

有一个寓言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户人家,全家人都非常懒惰。爸爸叫妈妈做家务,妈妈不想做就叫大姐做,大姐不想做就叫妹妹做,妹妹也不想做就叫小狗做。

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个客人,发现小狗在做家务。客人很惊讶,问小狗:”你会做家务呀?“小狗就说:”他们都不做,就叫我做!“客人更加惊讶:”你会说话呀?“小狗说:”嘘!小声点儿!让他们知道我会说话,又该叫我去接电话了!“合格的管理者必须能将所管员工的本职范畴、责任及考核界定清楚。”能者多劳“的本质就是懒人对能人的剥削。

◎建立掌权者的利益制约机制

五个长期被管理问题困扰的企业家,一天不约而同地向管理学家讨教:如何才能使企业管理科学而有序?

管理学家将五个人带到了一个荒岛上,每天给他们送一锅汤面,要求他们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分配问题。标准是公平,不能产生矛盾。

第一次:五个企业家商定,由一个人负责分配事宜。但大家很快就发现,这个人总是为自己多分一些,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仍是解决不了问题。

第二次:五个人决定轮流主持分配,但很快发现,每个人都在自己主持分配的那一天吃得最多。

第三次:五个人决定选举其中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主持分配。但大家一致认为把分配权寄希望于”圣人式“的人物风险太大,因为一旦这个人因受贿等原因堕落腐败,后果不堪设想。

第四次:五个人决定选举一个监督委员会监督分配。结果,公平基本上是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多种议案,致使分配方案定好了,汤面却凉了。大家认为这种监督成本实在太高。

第五次:五个人决定让每个人轮流值日分配,但值日的人要最后一个领取汤面。令人惊喜的是,在这个制度下,每个人分到的面都是一样多。

五个人终于轻松地离开了荒岛,并感谢管理学家使他们终于懂得了什么是管理的真谛。

绝对的权力必将导致绝对的腐败,过度的监管又会使成本太高。因此管理的根本就在于,必须建立掌权者的利益制约机制。

◎制度法规是让人遵守的

《韩非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赵国的上地,有个叫董阏于的人到此为官。当官的走马上任,都是先对管辖区域来个视察,他也不例外。

有一天,他走在石邑山中发现一个数百米深的山涧,站立其边,它的陡峭程度令人头昏腿软,不敢下望。于是他问当地乡民:”可曾有人下去过?“乡民答:”没有。“又问:”莽夫、傻子、疯子、孩童中可有人下去过?“乡民答:”没有。“又问:”牛、马、猪、狗可下去过?“乡民答:”没有。“这位新官顿悟一理:以法治理,就是要让法谁见谁怕,则法可行矣!

制度、法规要让人怕,政策讲话要让人爱。这两句话是管理上的要律。道理很简单,制度法规是让人遵守的,而政策讲话是要引导和指导方向、让人相信的。

◎制度一改,奇迹就发生了

这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的一个真实故事。

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美国空军,为了降落伞的安全性问题与降落伞制造商发生了一段纠纷。当时降落伞的安全性能不够,合格率较低。厂商采取了种种措施,使合格率提升到99.9%,但军方要求产品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厂商认为这是天方夜谭,他们一再强调,任何产品也不可能达到100%合格,除非奇迹出现。99.9%的合格率已经相当优秀了,没有必要再改进。

99.9%的合格率乍看很不错,但对于军方来说,这就意味着每一千个伞兵中,会有一个人的降落伞不合格,他就可能因此在跳伞中送命。后来军方改变了检查产品质量的方法,决定从厂商上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机上跳下。这个方法实施后,奇迹出现了:不合格率立刻变成了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