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青春恋曲的红色交响:寒春和我们的故事
7907700000012

第12章 爱情真相(28)(1)

“如果不是来中国,我不会嫁给阳早。”

第二天上午,我们很早就到了寒春家,因为她下午安排去看病,所以把会面的时间改在了上午。简单问候之后,话题被直接转到了大家一直关心的她与阳早的爱情故事上,但是得到的这句答复却完全出乎意料。不来中国就不嫁给阳早!怎么会呢?偷眼看寒春,只见她一边说一边调皮地眨了眨眼睛,努了努嘴,然后呵呵笑起来。

我们五个面面相觑,一时都怔住了,眼中流露出惊诧的神情,不知该说什么。

“他是学畜牧的,我是搞核物理的,在美国我们不可能在一起。因为他来了中国,后来我也来了,当时说我是他未婚妻,其实不是。”寒春努力解释着,语气中有点调侃的味道。

“您和阳早在美国时就认识,是吗?”我试探地问了一句。

“认识是认识,他是我哥哥的同学,我去过他们住的地方,不过我没想过会结婚。阳早比我早两年到中国,我到了延安以后,大家说都是革命的,就结婚了。”寒春说得很轻松,好像这婚结得平淡如水,简单得不值一提,更谈不上什么感天动地。

“也就是说,您不是为阳早来的?那是为了什么呢?是中国革命?”铭宇开口问道,昨天晚上我们还聊过这个话题。

寒春听到问话,稍稍停顿了一下,脸上转而露出严肃的表情,语气坚定地说:“我是为了追求真理,来中国想看‘小米加步枪’是怎么打败的帝国主义,在那么贫困的地方建立起人民民主的政权。我就是想看看这个。”

追求真理,这说法让人感觉有些遥远,甚至早已是被很多人淡忘的东西。“小米加步枪”,对我来说只是躺在历史课本里的一个专有名词,并没有什么真切感受。这两个词让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把话题继续下去。

铭宇接着提了几个问题,大鹏和刚哥两个人跟着附和。可寒春似乎对爱情这个话题不感兴趣,或觉得无关紧要,一直只是很简单地答复,没仔细说。我们几个识趣地没再多问,又聊了一会儿牛场和小牛的话题便结束了上午的谈话。

从寒春家出来,心里的疑惑因寒春的回答增加了几分,不是为了阳早,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小米加步枪”?她的几句话让故事突然彻彻底底地换了一个主题。对于现在的寒春,要回忆起60多年前的往事和当时的很多想法一定是件挺困难的事情,可是,若干年前的故事会不会在历史中留下点点痕迹,从不知名的人口中道出呢?

突然想起孟飞,前几天跟他聊起寒春,他不知从哪儿找到一段介绍寒春年轻时的文章发给我,里面详细记述了正值青春年华的寒春的很多故事。因为内容比较长,当时没有一口气读完。记得里面提到了年轻时候的寒春——琼·辛顿,她的哥哥比尔·辛顿,也就是韩丁,以及年轻时的阳早——欧文·恩格斯特,还有一本叫做《红星照耀中国》的书,让他们三个人不约而同对红色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关于寒春、哥哥和即将成为寒春未来伴侣的阳早,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我们先前的种种猜测还有几个可以成立?吃过午饭回到房间里,我迫不及待打开电脑,找出讲述寒春阳早青春故事的网络文章继续往下读,想把这三个年轻人被时间遗忘的生活点滴重新搬上我脑海中的宽银幕。

走出学校,琼·辛顿到商店买了些食品和工艺品,然后离开人群跳上刚刚停下来的有轨电车。她静静地站在电车一角,眼睛时而望向窗外,时而看看手中的《新闻周刊》,身体随着电车的移动微微晃动。她是个中等身材并不纤弱的姑娘,两只大眼睛炯炯有神,闪着聪慧敏锐的光。她的衣着文静典雅,可以让人感觉到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和脱俗气质。

有轨电车在街道中心平稳地行驶着,在琼的脑海里,在哥哥那间狭小的宿舍里三个人进行的辩论似乎仍硝烟未熄,那是关于前不久刚刚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先是比尔跟欧文的争辩,他们对德国是否会停止进攻苏联争得不亦乐乎,后来她也加入进来。但结果还是谁也没有说服谁,特别是琼,她总能提出敏锐而富有远见的见解,往往一语切中时弊,使两位年长的男士不敢小视。

想起自己的激情争辩,想起自己在哥哥面前的不甘示弱,琼的嘴角不免自嘲地撇了一下。自己以后要搞纯科学事业,政治上的事跟她关系不大,所以用不着表现得那么认真和激动。琼这样想着,电车忽然停下来,她轻快地地跳下车厢,朝康奈尔大学附近的哥哥的宿舍走去。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似乎有些印象,但条约里什么内容能让他们三个争得那么激烈?一边琢磨着,一边顺手登录了QQ,头像才刚由灰色变成彩色,一条问候便极速飞过来。

12:35:08孟飞中午好!怎么这时候有时间上网?

12:35:19小盟呵呵你好,今天是早上和寒春见的面,聊到她的青春往事,所以想上网看看。对了,忘了谢谢你上次发给我的资料,很有意思,现在正在读呢。

12:35:25孟飞不用客气。你喜欢就好。

12:35:49孟飞昨天劳动很累吧,怎么一晚上都没上网?我一直在等你。

……记得昨天是上了网的,还写了一篇博客日志……想起来了,昨晚是和铭宇聊天回来,为了一心享受不眠之夜的难得清静,就没上邮箱,也没登录QQ,原先和孟飞的聊天约定更是忘到九霄云外了。可这原因若直接说出来似乎不合适,总不能告诉孟飞说:我昨晚和一个男生出去散步到很晚,然后兴奋得把和他上网聊天的事情给彻底忘了。而且,如果真的因为我的失约等了一个晚上,那我的确很不好意思了。为了抚慰一下他受伤的心灵,还是小小地撒个谎吧。

12:36:11小盟不好意思,学长!昨天因为有点累,很早就睡着了。你等到很晚吗?

12:36:23孟飞一边写东西一边等你来着,本来给自己定下的最后期限是2:00,可后来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睡眠意识”,索性将错就错,在网上一直呆到快天亮。

12:36:40孟飞不过熬夜真的很摧残人,睡到中午起来头还有些昏昏的。

12:36:53小盟天哪!一夜没睡!那我岂不变成害了你的罪魁?要不要现在再补睡一会儿?

12:37:08孟飞无所谓了,反正已经睡不着了。只是昨天等你的时候有些担心,胡思乱想是否出了什么事。

12:37:20孟飞你可不要熬夜啊,女孩子经常熬夜容易变老的。在农场的体力活儿得慢慢适应,别一下子太累了,还要加小心别伤到自己。

好感动!是我失约害他等了一晚上,他不但不埋怨,还关怀备至,就像想象中宽容的大哥——让人时刻感觉温暖,却没有任何心理负担。正因为如此,我更觉得对不住孟飞,虽然迫不及待想去读文章,但总不好意思不理他,便又聊了几句,算是对他关怀的回应。想起刚才在文章中读到一个什么条约,不妨一并问问。

12:40:42小盟学长,有个问题请教你,你知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吗?是关于什么的?

12:41:07孟飞知道一些。怎么突然想起问这个?

12:41:20小盟你给我的那篇关于寒春的资料里提到了,不太了解那段历史,所以特意来请教“百科全书”哥哥。

12:41:55孟飞怎么说得我像本辞典?郁闷ing……

12:42:31孟飞说到所谓“互不侵犯”条约,它签署于希特勒入侵波兰前夕。从后来波兰被苏联和德国分别占领的结局来看,这一条约明显就是斯大林与希特勒两巨头合伙瓜分波兰的阴谋协议。

12:43:01小盟“互不侵犯”怎么会成为“瓜分波兰”呢?当时为什么要签这么个协议?

12:43:40孟飞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波兰在一个月内被德国彻底击溃,斯大林乘人之危跨过国境线,占领了波兰东部的大片领土,最后波兰消失了,德国和苏联成了邻居。两国都有不小的收获,而这些都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所预谋的。

12:44:15孟飞欧洲诸列强的领导人,都在谋划着如何将希特勒这只烫手的山芋扔到别人手里。结果还是斯大林比较精明,来了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最后张伯伦和达拉第也把自己给算计进去了。说起来,他俩在希特勒和斯大林面前显得很是稍逊一筹啊!

12:44:52孟飞斯大林做这些事的时候只把自己当作苏联的统治者,丝毫没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领袖的意思,应该说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

12:45:15孟飞假如毛泽东也服从斯大林,“小米加步枪”就没办法战胜敌人。

孟飞滔滔不绝说得我有些头晕,甚至后悔问他这个问题。不过,“小米加步枪”这个词的出现却让我立即竖起耳朵。

12:45:22小盟当时苏联跟中国是什么关系?你说的“小米加步枪”又是怎么回事?

12:46:06孟飞苏联当时以“老子党”地位自居,搞的是大国沙文主义。而毛泽东并没有盲目崇拜苏联。就是靠着老百姓的土枪土炮、大刀长矛,战胜了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大炮。“小米加步枪”是相对于敌人先进的武装而言的,虽然装备原始落后,但最后胜利是咱们的。

不愧是历史系的研究生,确实有些本事,讲起这些不用打草稿,一个个问题解释得清楚明白,听他讲就像上课一样。不过,我现在整个心思还在寒春身上,想接着去读故事。

12:47:02小盟多谢学长指点。

12:47:15小盟刚刚起床还没吃东西吧,要赶紧补充能量啊。我先抓紧读文章了,下午得去劳动。遇到不明白的,就留言给你,好吗?学长你不要烦我啊!

按完“发送”键,再贴过去一个米饭的图标,表示关怀慰问。

12:48:09孟飞好的。没问题,随时效劳:)

安置好孟飞,马上回来读文章。

在比尔·辛顿的这间小屋里,欧文·恩格斯特正坐在床边翻阅《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几份报纸。哥哥比尔在桌子上写着什么。琼进来后把她买的食品放到桌子上,比尔笑呵呵地说:“你买了吃的来真是太好啦,我们连早饭还没吃。”说着,拿起妹妹刚买的热狗咬了一大口。

琼邀请欧文一起分享食物,顺手递给他一个汉堡包。

“不,谢谢。早晨我一般是不吃什么的,尤其是礼拜天,已经养成习惯了。”欧文一边说,一边摆摆手表示感谢。

看时间已经到了十点半,于是琼找出几样简单的炊具,给他们煮咖啡、做沙拉,再用刀切开买来的香肠、牛排,开始准备午餐。

欧文一边看报,一边议论着:“1939年底,是罗斯福总统第二届任期的最后一年,但距离他所要达到的国家安全、人民富裕的执政纲领还差得远呢。这几年虽说经济衰退情况已有所改善,但也只是恢复到三十年代中期那种动荡不安的水平,失业者还有几百万。况且,由于希特勒纳粹在欧洲发动了一场大战,美国的安全也面临严重的威胁。”

“那么,你们说,罗斯福能不能连任第三任总统呢?”正在干活的琼提出一个很多人都在关心的问题。

欧文没有回答。

琼接着自问自答道:“我希望罗斯福再任一届总统,他实行的新政毕竟是有成效的,应该再给他几年执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