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青春恋曲的红色交响:寒春和我们的故事
7907700000021

第21章 阳早的故事(29)(2)

可是没想到,农场的人们不仅没被他们吓住,反而显得非常从容和镇定。接下来,他们惊讶地看到,农户们竟然把一桶一桶的牛奶直接倒在了马路上!从这家到那家,从这村到那村,周围几个村的养牛户都采取了一致行动——牛奶即便倒掉也不供给牛奶公司,让他们没法赚钱。

经过这次联合抵抗,牛奶公司不得不将收购牛奶的价格多少往上调了一点。知道这事小欧文痛快极了,也开始知道反对剥削压榨要靠自己,追求平等需要大家团结起来一起斗争。

然而牛奶公司的妥协让步毕竟是暂时的,缺乏资金也缺乏市场开发能力的农民们,面对不断萧条的经济形势,终究还是摆脱不了贫穷的命运。小欧文不懂得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这些农民们很难有出头之日,但是他已经感到了社会的不公平。他想自己长大以后当一个出色的畜牧专家,让穷苦的农民们多养牛多出奶,积攒些资金建立自己的牛奶公司,有了实力就再也不用受资本家的欺压。

19:49:10孟飞后面的事情在上次发给你的资料里也提到过。1938年,20岁的阳早离开家乡,在纽约州的伊萨卡市找了一份化工厂实验室临时工的工作,慢慢积攒学费。

19:49:32孟飞后来他考上了康奈尔大学农牧系,在那里结识了韩丁,就是寒春的哥哥。可是他刚刚上了两年大学,就发生了珍珠港事件,美国对日宣战。与此同时,30年代末40年代初这几年的美国,周期性的经济衰退又开始出现,加之战争加剧了国内经济的萎缩,失业人口大量增加,阳早半工半读的路也走不下去了,无奈之下只得辍学回家务农。

19:49:58孟飞他从几个哥哥那儿借了点钱筹办了自己的奶牛场,但是牛奶公司的收购价格压得太低,奶牛场的经营没有多少效益,他总担心借款还不上,所以只得考虑把奶牛卖掉抵债。

19:50:11小盟阳早的处境看来真够困难的,大学没读完,奶牛场也办不下去。

如此看来,阳早和寒春的处境的确相差很多,如果把两个人并列在一起比较,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一个是学业一路顺利的未来女核物理学家,一个是因没钱读书、半途辍学回家的养牛农民,这就是寒春所说的“如果没有到中国,我不会嫁给阳早”的原因吗?用中国的老话“门不当户不对”来解释,似乎很容易讲通。

这样想着,我抬头向窗外看,发现天色已在不知不觉中暗下来,屋子里的东西全被染上了一层灰黑色。伸手打开屋里的灯,起身拿过刚才泡好的玫瑰红茶放在电脑旁——不是玫瑰般的爱情,却让两个走在迥然不同的生活轨迹上的两个人产生了交集。

19:50:40孟飞嗯,阳早当时的处境很艰难。后来韩丁到乡下找他,想一起筹建农民协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农民做一些有益的事。他觉得许多农民都处于不觉悟状态,没有认识到应该团结起来为维护自己的权益斗争,所以需要建立组织。

19:50:54孟飞那段时间韩丁几乎天天到左邻右舍的农场庄园给贫苦的农民们讲道理,但是他的工作开展得很艰难,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加入。

19:51:20小盟这是件好事,是给大家谋出路,怎么得不到认可呢?是不是他的方式不妥当?

19:51:49孟飞不是。他找农民们谈话时态度非常诚恳,谈的很务实,大家之所以不积极参与其实另有原因。

19:51:53小盟另有原因?

19:52:08孟飞农民们认为现在没有政府支持,私人企业老板又惹不起,如果大家的力量凑不齐,那么即使交点会费建立农民协会也不顶用。当然对于这个年轻人韩丁,大家都是很喜欢的。

19:52:16小盟后来呢?他们的农民协会搞成了没?

19:52:37孟飞没有。不过经过这次失败之后,他们开始重新审视政府的各种政策,也开始关心被媒体视为“洪水猛兽”的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斯诺书中提到的红色中国。

19:52:48孟飞那时候,在美国有些国会议员、大学教授、政客,整天攻击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在他们眼里共产主义简直是恶魔,什么“作恶多端”、“十恶不赦”这样的词都被用来形容社会主义国家。

19:53:11孟飞可是污蔑诽谤越恶毒,阳早就越怀疑,越激起他了解真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强烈兴趣。

19:53:19小盟到这里是不是又要提到《红星照耀中国》那本书了?

19:53:23孟飞没错!你真是聪明,呵呵!

19:53:31孟飞那本书让他看到一种与美国完全不同的蓬勃发展的力量,而且充满希望。不过,阳早看的书远不止这一本。

19:53:37小盟还有些什么书?

19:53:46孟飞他跑到大学图书馆找了好多有关苏联的图书、资料,看了十九世纪法国大革命和第二国际的书,从韩丁还有从韩丁的姐姐瑾那里借来马、恩、列和一些共产国际领袖们的著作。这在当时美国的年轻人当中是很难得的。

19:53:59小盟嗯,即便是现在,像阳早这样不仅有社会责任感而且勤奋好学的青年都是令人钦佩的。

19:54:13孟飞他读书是为了弄清事实的真相,从书中他看到在美国无法找到对策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已经得到解决,现实是完全不同的状况:工人农民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不再受资本家、农场主的剥削压迫,他们人人有工作,而且不存在经济危机和破产的威胁;他们的子女不用害怕失学辍学,日子过得平安而舒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真正的民主和平等。

19:54:29孟飞这些都让阳早感到豁然开朗,而且羡慕不已。

19:54:38小盟我想,也许是因为阳早自己就是农民出身,对大资本家的盘剥是深受其害,所以才深恶痛绝的吧。

19:54:55孟飞那是肯定的。不是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吗?而且压迫在最深重的时候就是斗争即将开始的时刻,国际歌的头一句就是“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19:55:00小盟这歌我喜欢!)

19:55:08孟飞啊?头一次听一个女生讲自己喜欢《国际歌》,而且是在现如今的2005年!惊讶加佩服中……

19:55:15小盟哈哈,让你吃惊的还多着呢!

19:55:22小盟继续讲吧,别被我打断。

19:55:35孟飞好。刚才说到受压迫者才是革命的力量,那些过着优越生活的富豪们只会考虑怎么赚更多的钱,哪会关心工人农民的死活。

19:55:47孟飞读了书,再加上自己的亲身体会,阳早才明白他所经历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痼疾,不是任何改良措施所能根治的,罗斯福“新政”也只能起暂时的缓解作用,不能解决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作。

19:55:55小盟估计阳早那段时间一定很郁闷,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却没有解决办法。

19:56:05孟飞要说办法也有,那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让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可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谁也急不得。

19:56:14孟飞但是阳早看到一种资本主义之外的充满希望的制度,在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身上发现了潜在的巨大力量,所以才心向往之。

19:56:19小盟不过向往归向往,毕竟和现实还有段距离。

19:56:27孟飞是的。阳早在来中国之前,还有段小插曲,差一点就成了美国大兵。

19:56:31小盟哦?这是怎么回事?

19:56:43孟飞在四十年代之后,阳早准备报名应征入伍,参加到反法西斯的战争中去。

19:56:51孟飞可那时二战即将结束,美国在国内招收兵员的数量已大大缩减,结果就没能实现入伍的愿望。

19:57:10孟飞就在阳早为难的时候,他接到正在中国工作的好友韩丁的信。在信里韩丁说了很多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还有在重庆跟毛泽东、周恩来这些领导人接触的情况。这些再次激起阳早对中国的浓厚兴趣。他说自己虽然喜欢养牛,但更想去看看充满传奇色彩的世界,于是他卖掉了家里的30多头奶牛,准备马上去中国。

19:57:19小盟然后呢?当时局势那么动荡,全世界都打成一锅粥了,要想到中国恐怕不是件容易事。

19:57:48孟飞嗯,阳早来中国虽然费了一些周折,但也算幸运。因为韩丁的姐姐就在华盛顿流动临时农工部门工作,当时她恰好听说刚刚筹备起来的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需要派人去中国,就努力为阳早争取到了一个机会。

19:57:53小盟得到这个机会阳早一定高兴坏了。

19:58:18孟飞没错。不过办手续就办了好几个月,直到1946年2月初,阳早才告别亲人朋友踏上从纽约去往中国的航船,漂洋过海,从大西洋驶往远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国。

一边听着孟飞的叙述,我一边想,阳早当时虽然处境艰难,但并不是走投无路,所以说,离开自己生活了28年的祖国,去往一个陌生的充满危险的国度,这种做法不能不说是一种冒险。踏上轮船的那一刻,在他心中一定有无数不确定,但我想,对于他来说至少有一点是很确定的,那就是对理想的坚守和胸怀的希望。

站在巨轮船舷上向送别的朋友频频挥手的阳早,会有怎样的心情?想起电影《泰坦尼克号》里那艘豪华客轮即将驶出码头时的镜头,相似的场景,背后却有承载着完全不同的历史故事。想问一问,在人头攒动的码头内外,像阳早一样去贫穷而陌生的中国追寻梦想的,会有几个……

正陶醉于自己在无边无际的神游中,灯突然灭了,周围一下子暗下来,只有笔记本屏幕上灰蒙蒙的光此时显得特别耀眼。

怎么回事?停电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