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金融巨头:摩根成长日记
7907900000030

第30章 一个人也能拯救世界(3)

摩根一次又一次地召集那些银行业的大佬们,在摩根图书馆的一间屋子里,每个人都在谨慎托词,声言自己拿不出钱了,他则想办法迫使他们捐出足够多的钱来。这样的商议进行了一轮又一轮,午夜后,摩根图书馆依然灯火通明。紧张、恐慌、疲劳,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快要承受不了了。他们已经有好几个晚上没有睡觉了,但是没有人能离开图书馆,不是不想,而是摩根把图书馆的门锁上了,钥匙就揣在他的口袋里,在没有达成协议以前,谁也不能离开。摩根的态度很清楚,他的意志也很坚决,这时候,不达目的,他不会罢休,因为这关系到整个美国金融市场的命运。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这个时候,摩根有了明确的态度,但他的意志并不够坚定,或者比较软弱,那么在这些强硬的银行家面前最终的结果将是怎样的呢?当然,后果不堪设想。

信托公司的总裁们都撑不住了,他们没法和自己的助手进行商议,只有老摩根在他们面前一趟一趟地走来走去。70多岁的老人都在坚持,都在尽自己所能地要拯救美国金融业,难道别人还有什么借口逃避责任吗?难道这场危机不就是这些人过度的贪婪和投机造成的吗?每个人都有责任,不是只有摩根一个人。只有承担更多责任,才能挽救这场危机。只有积极主动承担责任,才会拯救别人同时也拯救自己。摩根向大家灌输的就是这样的责任意识。最后,大家都妥协了,答应出钱。五家最大的信托公司组成了一个委员会,它将负责管理这笔2500万美元的贷款,拯救林肯信托公司和美国信托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则收购田纳西煤铁公司,以拯救施莱公司。

凌晨4点45分,摩根图书馆的门终于打开,银行家们这才得以离开,摩根获胜了。

摩根要促使美国钢铁集团收购田纳西煤铁公司,加里法官拒绝在协议上签字,因为此项收购可能会使美国钢铁集团受到《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的制裁,在事情没有最后落实之前,必须把各方面的关系处理好,以免给后来事情的发展留下问题。于是摩根等人委托加里法官和弗里克当天晚上乘坐特别快车去华盛顿拜见罗斯福总统。星期一早上,他们在白宫与罗斯福总统和司法部长鲁特共进早餐。他们简明扼要地向总统介绍了眼下的情形,表示从纯粹商业角度来说,虽然他们和田纳西公司是竞争关系,但他们并不想收购它,因为它的业绩并不好,不一定能给美国钢铁公司带来实际的利益,如果因为收购这家公司而引起公众对它的敌对情绪或带来反托拉斯法方面的麻烦,那就更不值得了。罗斯福总统表示为了防止再次出现毁灭性的后果,他对这项计划并不反对。总统命令起草了一份文件,对美国钢铁公司的收购计划给予一个明确的态度。

11月4日上午10点前,离开盘还有几分钟的时候,摩根得到加里法官的消息,当股票交易所开始营业时就可以宣布摩根集团收购田纳西煤铁公司的行动了。

这个消息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股市一开盘,股价就开始回升了,并且轻松上扬。这是大恐慌以来最好的一天,也是摩根和其他银行家最放心的一天。

11月14日,引发这场恐慌的尼克博克信托公司前任总裁查尔斯·巴尼自杀身亡。

在这场危机中,70多岁的摩根以自己一个人的能力力挽狂澜,他所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恢复人们的信心,让人们知道银行有大量的现金,银行不会大面积破产,存款者的钱也不会付水东流。当价值成百上万美元的黄金从欧洲运抵纽约的时候,人们的信心真正地恢复了。

灾难过后会产生余波,此后,美国经济又陷入一个漫长的衰退期,整个国家的金融市场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回到正常的轨道,但很显然,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只是没有人能够十分确定地说,大恐慌已经结束了。而且,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还会定期地到来,这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

是谁制造了这场大恐慌

从前边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1907年的大恐慌,摩根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一个人甚至就起到了中央银行机构的作用,甚至可以说,他当时就是一个由自己组成的联邦储备银行。

但是,人们不禁要问,在那样一个紧急的时期,总统罗斯福上哪儿去了?美国财政部部长干吗呢?州长和市长都上哪儿去了?为什么这么大的一场危机没有政府的有效引导,而仅仅是靠一个步入老年的私人银行家呢?

也许你会说,那是因为摩根公司拥有巨额的财富,他个人拥有独一无二的力量,如果没有他出面阻止,那么整个金融市场就会崩溃。

但问题的关键是摩根为何拥有这样强大的力量,甚至这种力量都超过了政府,这在一个国家里是正常的现象吗?谁能说摩根当时做出那么大的动作,强迫每个银行家尽职尽责,竭尽所能拿出所有的钱,不是也在为自己的公司谋利吗?难道美国钢铁公司收购田纳西煤铁公司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

1907年,摩根一度成为国家的英雄。当他光临华尔街时,人们向他欢呼,就连欧洲的政治领袖也对他的才能表示钦佩。然而,另一方面,一个人拥有如此巨大的权威、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对一个民主的国家未必是一个好事。本来,对财富集中在像摩根这样的很少的人手里,美国民众已经不能容忍了。

1903年到1912年,新闻界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大约两千多篇揭露丑闻的文章,其中很多都与华尔街和美国钢铁业中的竞争有关,当然这两个领域都与摩根有极为密切的联系。摩根不仅控制着美国金融业,还控制着铁路、钢铁等行业。这些行业几乎都垄断在摩根等少数人手里,他们获取了惊人的垄断利润,国家却对他们束手无策。

1895年的黄金危机过后,就有人指责摩根和克利夫兰总统相勾结,利用国家的困难谋求个人私利。的确,在这场危机过后,摩根的个人声誉达到一个高峰,他的兼并重组收购步伐也大大加快了,他把最赚钱的实业都聚集到了自己名下,这是不能让人容忍的。

1907年的恐慌,民众对摩根的敌对情绪更加严重了。而美国钢铁公司收购田纳西煤铁公司无疑是事件的焦点。这时候,开始有人指责摩根,认为是他处心积虑地制造了这场大恐慌,目的是获取普通民众的资产,或者以低廉的价格获取竞争对手的资产。事实上也是,美国钢铁公司用极低的价格,也就是3000万美元的价格就购买了田纳西公司,而批评家们认为这家公司的价值应该在9000万元到2亿美元之间,同时美国钢铁公司在钢铁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又少了一个。人们同时指责罗斯福总统容忍了华尔街的骗局,因为当时加里法官到华盛顿向总统请示了这件事,而总统并没有制止。

对于银行,人们也开始怀疑,每次危机,银行都首当其冲,为什么银行如此不可靠?是不是内部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美国是个民主国家,也是法制国家,当一件事情引起了广泛的质疑的时候,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公民的权利遭到侵犯的时候,听证会就是不可少的。美国的听证会制度是很完善的,早在100年前,听证会就已经成为美国民主的一把利器。正是借由听证会,一些重大问题被澄清,社会矛盾得以缓和,各方力量协调下来,社会也相对稳定下来。

1909年,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对美国钢铁公司对田纳西煤铁公司的收购案进行了调查,结论是纽约的摩根银行利用摩尔-施莱公司在困难时期,迫使这家公司将田纳西煤钢的股票“拱手相让”,使得摩根公司以极低的价格得到价值数亿美元的优质的矿物资源,同时消灭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这次调查似乎意犹未尽,两年后,一个众议院调查委员会对钢铁行业进行调查,媒体纷纷报道。在1909年作证时,当时施莱公司的总裁竟然说没有这次转让,他的企业也能存在下来,当时只需要500万元就能拯救它,但是他的提议被拒绝了。当时没有留下记录,事实到底是怎么回事,任何一方的说法都不能获得完全的信任。

1911年,卸任总统罗斯福也出庭作证,他承担了授权弗里克和加里推进购买案的全部责任,针对是不是摩根制造了这场恐慌以便摧毁竞争者,也都被证人否定了。

最后,斯坦利调查委员会得出结论,美国钢铁公司以最低的价钱得到了美国最有价值的财富。

1907年大恐慌让美国坚信:国家的金融财富不能再保留在私人手中。1913年,在威尔逊总统任职期间,美国建立了联邦储备制度,这是政府行使自身权利的机构,银行家当然不喜欢,但他们不可能对抗政府。这和以前银行业的安全完全建立在像摩根这样的银行家一人身上的情况完全不同了,摩根一手遮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今天,对于美联储这个机构我们是再熟悉不过了,每当美国经济在关键时期,美联储都会出面协调,解决财政、金融、经济方面的问题。它代表的是国家,而不仅仅是银行业。时代在进步,出现像美联储这样的机构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尤其是在今天这样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以一人之力拯救一场灾难,简直是天方夜谭。即便有像美联储这样强大的国家机构,美国今天不是仍然没有走出阴影,没有从长达4年的经济危机中缓过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