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长片——《白雪公主》
不知是哪位名人说过,人生有三扇门,分别通往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扇门中的任何一扇都不可关闭,同时还要对每一扇门都存着希望,借着过去的经验,来把握现在,创造未来。这句话现在用来形容因为米老鼠和三只小猪而成名的沃尔特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因为迪士尼的动画影片在美国的成功,以及随之而来的衍生品的热销,迪士尼工作室的经济状况明显改善了,以前的入不敷出,整天为了资金而烦恼的日子过去了,工作室也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工作室聘用的工作人员越来越多了,到1934年,已经有一百多名员工以及一支拥有很多乐器的乐队。当然,他们所创作出来的卡通片也越来越受到观众的欢迎了。
对于这些成就,沃尔特非常开心,在他看来,过去所遭遇的挫折都变得微不足道了。他对自己的事业越来越有信心了。但是,他没有就此满足,而是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当然,假如他就此满足了,从此停滞不前,那么他作为米老鼠之父在美国乃至世界动画领域的地位也是无可争辩的,但是,沃尔特只有30多岁,他还有很多想法,他要跟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地完善和提高他的动画片,为世界上更多的人带去快乐。同时,这也是他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沃尔特一直想要拍摄长的卡通片,因为当时美国经济大萧条,剧院只能放两部长片,短片放映的时间太短了。此外,卡通片的制作成本也在不断地提高,这也是他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到了1934年,经济危机渐渐过去了,经济形势有所好转,沃尔特认为拍摄卡通长片的时机已经成熟了,这种想法在他心里也变得越来越急切。
沃尔特拍摄长篇动画片的计划一提出来,立即遭到包括罗伊和莉莲在内的公司大部分人的反对,因为观众已经习惯了动画片几分钟的欢乐,习惯是很难打破的,没有人愿意花80分钟的时间看一部动画片。罗伊甚至很郑重地向沃尔特计算了长篇动画片的开支和收入之间的落差,用50万美元的高额投入去拍摄一部动画片,需要冒很大的风险,如果不成功,那么迪士尼公司将再次陷入经济困境中,罗伊真的是有点担心。莉莲也频频地劝说沃尔特,为了他们的家,他们应该保守一些。但是,沃尔特态度坚决,顶住各方压力开始筹备新片。要实现这个大胆的计划,首先要有一个完整的故事。
沃尔特的第一部卡通长片就是《白雪公主》。《白雪公主》取自于格林经典童话,在欧洲流传很广。沃尔特把他的第一个动画长片放在这部童话上,是因为这个故事里有着受人喜爱的英雄和公主,有邪恶的坏人,有具有人类的同情心和滑稽动作的小矮人,最重要的是这个民间故事讲述了善与恶、美与丑这样的人类永恒的主题,很容易打动人,不但适合儿童观看,也很容易打动成年人。而沃尔特的卡通片就是不仅要给孩子们,还要给成年人看,这也有利于提高票房收入。
一天晚上,沃尔特将工作室中所有的画家召集到一起,给他们讲述了白雪公主的故事,同时还进行了绘声绘色的表演。两个小时后,沃尔特终于表演完了,此时迪士尼公司的画家们眼中已经泪水盈眶了。沃尔特看到这样的情景,当即宣布:这就是我们要拍摄的第一部卡通长片,而且要马上开始制作。
1934年末,影片的人物提纲和故事情节都设计好了,白雪公主由一个14岁的女孩盖纳·珍妮特配音,王子则是由18岁的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配音。
故事中最有特色的还是那7个小矮人,他们各有不同的特点,但有一个共性,就是善良滑稽,讨人喜欢。沃尔特发现要创造好这7个小矮人的形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他根据他们最突出的个性分别给他们取了这样的名字:
“开心果”——这是一个乐观的家伙,感情丰富,喜欢说一些开心的顺口溜,讲话的时候会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一副笨笨的模样。
“瞌睡虫”——纯粹的懒汉,经常打瞌睡,看起来困得厉害,老是拍打落在鼻尖上的苍蝇。
“智多星”——小矮人中的领导人物,自负、世故,很有自尊心,自我感觉良好,经常夸夸其谈。
“羞涩鬼”——很害羞,因为有一颗尖尖的脑袋所以不敢脱掉帽子,常常脸红,犹豫不决,扭动,喜欢傻笑。
“神经”——鲁莽,神经质,总是紧张,被别人当傻瓜看待的年轻人,容易兴奋,说话含糊不清。
“爱生气”——阴郁,心怀不满,讨厌女孩,典型的悲观主义者,是最后一个和白雪公主做朋友的小矮人。
“耳朵”——聋子,听人讲话时精神很集中,动作敏捷,很快乐的小矮人。
1935年,沃尔特不但要监督管理短片的制作,还要参与《白雪公主》的创作。过度的劳累使他再次精神崩溃。罗伊看到后,建议两家人到欧洲度假。于是,他们一起到英国、法国、瑞士等国旅游了一圈。
在这期间,沃尔特发现他制作的卡通影片在外国也非常受欢迎,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巴黎的一家剧院中,曾连续上演了六部他的卡通影片。这件事也更让沃尔特坚信,将卡通电影制作成长片,观众一定会喜欢。
旅行回来后,沃尔特认识到,对话少的影片在国外非常受欢迎,但这并不等于说好的情节会因为有对话而被删除,其实,剧本还是卡通影片制作的关键。编剧不仅要能写出好的故事情节,还要能够将想要表达的思想表达出来,让那些拍摄卡通的人也能够完全了解。因此,沃尔特更加侧重编剧人员的聘用了。假如他们有才能,他会让他们充分发挥;假如他们不行,就会及时地辞退他们。
沃尔特越来越认识到,以前他们所拍摄的卡通人物都过于卡通了,为了树立白雪公主和王子的形象,让大众都能接受,他要求画出的画一定要尽可能地真实。
欢乐与哭泣
在《白雪公主》的创作过程中,创作人员将最初所定的7个小矮人中的“神经”改成了“喷嚏”,将“耳朵”改成了“笨瓜”。
1936年,迪士尼工作室中所有的人员都加入到了《白雪公主》的制作中,沃尔特亲自监督和指导每一阶段的工作,反复提出修改意见。
终于,《白雪公主》拍摄完成了,其制作费用超出了原计划的三倍还多,大约花费将近二百万美元。当时,很多在电影界有一定影响力的人都认为沃尔特的这部卡通片过长,根本不可能获得成功,还将其称为“迪士尼蠢事”,就连迪士尼工作室的合作者联美公司对此都不感兴趣。
在《白雪公主》拍摄尚未完成时,迪士尼和联美公司的合约就到期了,联美公司坚持说自己拥有该卡通影片的放映权,沃尔特没有同意。
现在,迪士尼工作室已经不是几年前那个任人宰割的小工作室了,沃尔特拥有了米老鼠这样的金字招牌,人们都喜欢看他的卡通片,各大电影公司为了拿到迪士尼卡通片的放映权,都主动联系沃尔特,以更优惠的条件进行合作。好莱坞黄金时期最有实力的八大电影公司之一雷电华电影公司向迪士尼工作室提出了更加优惠的条件,于是,沃尔特和雷电华电影公司签订了协议,由他们来发行《白雪公主》。沃尔特作出这样的选择,不仅是因为雷电华公司给予的条件优惠,更主要的是雷电华公司的发行能力非常强大,由它来发行,能够更好地宣传迪士尼的产品。
1937年12月21日,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卡通电影《白雪公主》在美国洛杉矶哥特圆环戏院首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那是一次空前的盛况,好莱坞的制片人、导演、大明星几乎都汇集到此,一时间星光璀璨,但最耀眼的明星还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人们盛赞沃尔特·迪士尼的这部卡通长片。在影片结束的时候,全体观众都站起来长时间地热烈鼓掌,全场轰动。
《白雪公主》被迪士尼公司的艺术家们搬上了银幕,成为迪士尼最经典的动画片之一。这部片子由200万张画片组合而成,时长80分钟,在此期间完全显示了它的娱乐价值。影评界对此一致好评,观众也欢喜不已。“迪士尼蠢事”最后获得了那样的成功,谁都无法相信。
三周之内,《白雪公主》就打破了无线电城音乐厅票房的最高纪录。电影中的歌曲《嘿嗬,我们上工去》和《工作中吹口哨》更是成为电台广播中大众欢迎的曲目。
《白雪公主》发行6个月的利润不但将迪士尼工作室的所有债务都还清了,还赚了800万美元,这是沃尔特和罗伊等人都没有想到的。
《白雪公主》成功后,沃尔特觉得应当继续拍摄短片,但长片应成为创作动力的中心,这就是迪士尼公司今后应走的新方向。
这时候,沃尔特和莉莲有了第二个女儿休伦·玛,她出生于1936年圣诞前夕,是收养来的。
沃尔特已经被认为是好莱坞最成功的制片人之一,但他并不进入好莱坞社会中。有时候,他和莉莲到工作室里和同事以及他们的太太打羽毛球;有时候,他们请了亲戚和工作室的同事,在家里举行宴会。他们的生活平静温馨,丝毫不像那些一夜成名的暴发户那样一时间不可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