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求知文库-微不足道的生命
7920200000004

第4章 哺乳动物(4)

犰狳是唯一有壳的哺乳动物,生活在中、南美洲和美国南部地区。它们的壳分3部分,前后两部分有整块不能伸缩的骨质鳞甲覆盖,中段的鳞甲成带状,与肌肉连在一起,可以自由伸缩。尾巴和腿上也有鳞片,鳞片之间还长着毛,腹部无鳞片只有毛。犰狳共有21种,根据其中段鳞甲带的多少来区分它们的种类,如三条鳞甲带的叫三带犰狳,等等。此外还有铠鼹、裸尾犰狳、南美小犰狳、毛犰狳等。它们的胃口好得很,几乎什么小动物都吃,一年中的任何时候都可繁殖,并且每胎都生4只。九带犰狳是打洞好手,能在两分钟内消失在坚硬的土地里。大部分犰狳居于洞中,夜间出来活动,主要吃昆虫。一只九带犰狳一年要吃掉100公斤昆虫,其中害虫要占,同时还吃毒蜘蛛、蝎子和蛇等。它们对农作物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犰狳长得虽威武,但它们生性胆小,一遇天敌便钻进洞内,如果来不及,便卷成一团,以坚硬的鳞甲保护身体。

大熊猫

大熊猫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动物,其祖先以食肉为主,现在则以吃竹类植物为主。大熊猫性情温顺、行动迟缓、独居不合群。它们生活在高山的竹林里,正面临着绝种的危险。目前仍存活的大熊猫不足1000只,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小熊猫

小熊猫也是世界上最罕有的动物之一,目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们只生活在印度、尼泊尔和我国的四川、西藏、云南等地。小熊猫的尾巴上有9条黄白相间的环纹,因此也叫九节狼。它们的身体比猫大些,动作像猫一样灵巧,性情温和,常常爬到很高很细的树枝上去休息睡觉。小熊猫生活于海拔2000-3000米的高山密林中,居住在枯树洞或岩洞里,早晚出来觅食。它们主要吃野果、野菜、嫩叶、昆虫、小鸟和鸟蛋。小熊猫非常爱清洁,吃东西前先要把食物放在水里洗一下。

猞猁

猞猁长得像猫,但身长能超过1米,体重约15-20公斤,也有个别超过30公斤的。亚洲和欧洲都有它们的踪迹。在我国,猞猁生活在北方各省及青藏高原,由于人类的破坏活动,近年来数量愈少,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猞猁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尾巴短,而且上黄下黑;一是耳朵特别尖,并长着耸立的笔毛。它们耳朵上的笔毛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猞猁通常是淡黄色或灰褐色,有暗色斑点。它们栖息在树林中,昼伏夜出,喜单独行动。性情凶猛,动作敏捷、能游泳、善爬树,捕食较大的鸟、兔、鼠和鸡,有时也盗食羊。

大袋鼠

大袋鼠只生活在澳大利亚,它们身长可达2米,尾长可超过1米,体重近200公斤。大袋鼠的后腿十分健壮,前腿平时很少着地,奔跑时成跳跃式。它们一跳能跳12米多,同时也能笔直向上跳3米高。通常以时速13公里的速度行进,奔跑时可达50公里以上。它们的尾巴不仅在奔跑时用来保持平衡和稳定,休息或吃草时还用来支撑身体。大袋鼠的腹部有一个育儿袋,刚出生的幼仔只有一个手指大,眼睛虽看不到东西,却可本能地钻进育儿袋内并准确地找到奶头吃奶。它们要在里面生活100天,以后便离开母亲,到外边单独活动,但受到惊吓时还要钻回妈妈的育儿袋里,约三年左右,才能成年。除大袋鼠外,还有红大袋鼠、灰袋鼠、岩大袋鼠,岩大袋鼠又分东岩大袋鼠、黑岩大袋鼠和羚羊型袋鼠等等。其中岩大袋鼠很适应干旱生活,完全不喝水也至少可以生存14天。

红松鼠

红松鼠分布在全世界大部分针叶树林中,并且时常向南移入落叶林区。它们是一种活泼好动、喜欢吵闹的啮齿目动物。红松鼠的主食是针叶树种子,也吃一些嫩枝、幼芽和树叶及昆虫的幼虫、鸟蛋等。它们喜欢贮存食物。秋天一到,松鼠便开始采集球果、种子。一只松鼠常将几公斤的食物分几处贮存,有时它们还在树上晒食物,以防止变质。事实上,松鼠积存食物并非蓄意留作过冬用,它们总是健忘,忘了自己究竟存了多少食物,而且一到冬天,它们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仓库,好在到处都是仓库,它们总可以有的吃。松鼠的这种做法无意中起到了播种造林功效。它们一般年产2胎,也有2-6胎的。

土拨鼠

土拨鼠也叫旱獭,生活在北美洲和欧亚大陆广大的山林中。它们喜群居,善掘土,所挖地道深达数米,内有铺草的居室,非常舒适。它们不贮存食物,而是在夏天往体内贮存脂肪以便冬季在洞内冬眠。它们每年一般要在地洞或空心树干内蛰伏半年,有的甚至长达8个月之久。冬季最冷的时候,冬眠中的土拨鼠心跳可由活跃期的每分钟200次降至4、5次,体温下降,呼吸频率减到每分钟2次。这是它们新陈代谢的最低点。如果气温降得太低,它们体内的神经系统便会唤醒自己,使它起来活动数小时以产生热力,然后再恢复冬眠状态。土拨鼠非常机警,不仅经常察看周围情况,还专门有负责放哨的,一遇敌情,警号便发出,全体火速钻入地下。

獴生活于亚洲和非洲,种类较多,仅马拉加西共和国的马达加斯加岛上就有9种獴。它们以吃蛇为主,也猎食蛙、鱼、鸟、鼠、蟹、蜥蜴、

昆虫及其他小哺乳动物。獴是毒蛇的天敌,它们不仅有与蛇搏斗的本领,而且自身也具有对毒液的抵抗力。

树鼠句

树鼩生活在我国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岛以及越南、缅甸、印度等地。它们在地球上生活了7000万年并没有多少变化。树鼩有很多种,而且行为有明显的不同,有些喜独处,有些喜群居。多数树鼩在树林里的地面上活动,它们的拇指同其他趾不相对,所以抓不住东西,但也有一两种树鼩能像松鼠那样在树枝上自由奔跑。所有树鼩白天都非常活跃,主要觅食昆虫、幼鸟和鸟蛋,有时也吃野果、嫩枝嫩叶和蔬菜等。树鼩的嗅觉很好,雄性以尿液和从脚、颈部发出类似麝香的气味来划定自己的地盘。雌树鼩孕期50天,通常产2只,幼树鼩出生时眼盲无毛,40天断奶。母树鼩隔48小时喂奶一次,不喂奶时便离开幼树鼩,回到雄树鼩的窝里去。它们曾被列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水獭

水獭生活在针叶林地和温带落叶林地内的河边,目前在北美洲分布较广,在欧洲和亚洲则仅局限于针叶林区,且数量非常少。南美洲的水獭体长在150厘米左右,体重可超过25公斤。生活在我国的水獭体型较小,约70厘米,近年来数量剧减,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水獭的主要食物是柳、桦、白杨、小叶杨等落叶树上较高较嫩的软枝内皮。它们不会爬树,而是用门牙把小树啃倒再吃。一对成年水獭可以在一刻钟内啃倒一棵直径10厘米粗的树。水獭后肢趾间有蹼,宽扁的尾巴则当舵,是游泳的好手。水獭是水陆两栖的动物。它们把食物贮于水中,在水陆之间筑堤堰截水成池,并打洞筑窝。它们的窝一头开口在河岸边,另一头开口在树林里,之间是宽敞的藏身处所。白天它们呆在窝里或岸边灌木丛中,夜里出来活动。水獭在深水抓到鱼并把它拖到浅水滩吃,它们也吃蟹。水獭遇到危险便潜入水中,靠身体内贮备的氧气可以在水下呆到5-15分钟。在潜入水中时,它们的耳、鼻都会封闭起来,眼睛则由一层透明的薄膜保护。水獭的身材为流线型,皮毛具有防水性。它们喜群居,或一雌一雄或一家老小住在一起。水獭1月交配,4、5月生产,一胎产3、4只幼水獭。小水獭至少要跟随父母两年。所有水獭都会齐心协力维护它们的堤堰和水道。

海豚

海豚分喙吻海豚与钝吻海豚两大类,喙吻海豚通常有喙状吻部,而且身体比粗壮的钝吻海豚细长。喙吻海豚大多长250厘米,而钝吻海豚则很少超过2米。海豚每胎只产一只,孕期10-11个月。幼海豚出生时,尾先出,因为如果头先出,就会有溺死的危险。幼海豚刚一出生,母亲便把它推出水面呼吸第一口空气。海豚是非常聪明的动物,不少科学家认为,海豚的智力超过猿,更有人猜想,人类是由海豚进化而来,因为人和海豚都有较多的脂肪,而猿和猴则很少。海豚喜结队漫游,时速可达40公里以上,它们潜水不深,潜水时间也不会超过10分钟。它们性情温和,记忆力强,以鱼、虾等为食。海豚能够亲近人类,并且也确有救人的事迹。

象海豹

象海豹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豹,目前只有生活在南半球的南象海豹和生活于北半球的北象海豹。雄性南象海豹长达650厘米,体重最大可达4吨。象海豹的四只脚都呈鳍状,后腿不能向前弯曲,只靠前脚匍匐爬行。虽然它们在陆地上行动笨拙,但一进入海中,马上变得非常灵活。象海豹主要吃乌贼、章鱼等。繁殖期雄象海豹上岸找一块居家之地,几个星期后雌象海豹也上岸来,这时它们可多达百只一群,但通常是10-20只。雄性此时会有争雌的打斗。幼象海豹在10月初诞生,刚生出来就有120厘米长,三、四十公斤重。母象海豹在产后不久便再次交配,并哺乳幼仔3个星期,此期间母象海豹不吃东西,所以体重会减少三分之一。幼象海豹约5个星期脱过胎毛后,即能下海生活了。它们几乎没有天敌,但幼象海豹经常死于象海豹群自身的混乱无序。

海象

海象只有一种,但分两族,一族生活在太平洋,另一族生活在大西洋。海象皮下有约65毫米厚的脂肪,占体重的三分之一,而它们身上的那层皮肤也有65毫米厚,所以海象冬天不怕冷。雄海象身长可达4米,体重达一吨半,雌性较小,身长3米,重约600公斤。雌雄海象都长着长牙,雌的短一些。海象的寿命约30年,长牙一生都在生长,成年雄海象的长牙可达1米。它们只能在某种环境中生存,潜水的耐力较差,仅12分钟,因此也只能在水下7、8米的范围内觅食。由于海象总是数千只聚在一起,而每只海象一天要吃3000只贝壳动物,所以那里的海水中一定要有丰富的水生贝类。它们走路时非常笨拙,还经常要使用那对长牙帮助,但回到海里便行动自如了。有趣的是它们在陆地上是棕灰色的,回到海里就变成了灰白色。这是因为北极寒冷的海水会使它们的血管收缩的缘故。雌海象5岁、雄海象6岁才算成年,怀孕近一年,夏天迁徙到北方换毛时,幼海象在冰上出生。此时幼海象要依靠母亲呵护,才不会冻死,它几乎无时无刻不抱着妈妈的脖子,即使是潜入水中也不例外。海象的鳍状后肢非常发达,擅长游泳。它们的长牙用来翻掘贝类食物,强有力的嘴唇也可将贝类从岩石上剥下来。它们的头号天敌是逆戟鲸,所以海象一见到逆戟鲸便拼命往岸上逃。

儒艮

儒艮是大型哺乳动物,与海牛是亲戚,但个儿比海牛小,身体呈流线型,有2-3米长,重250-400公斤,皮下脂肪很厚。儒艮和鲸一样,极适应海洋生活,从不离开海洋。它们的后肢已完全退化消失,由一对圆形的尾裂片代替。它的皮肤为灰白色,有稀少分散的毛。它们利用上唇咬住和拔起一丛丛海草。儒艮常在早晨和傍晚出现在水面上,白天大都呆在三、四十米深的海底,因为那里不宜鲨鱼和逆戟鲸出没。它们往往10多只群聚一起,吃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儒艮每隔一年生产一次,每胎产一只。母亲喂奶时常用一前肢抱着小儒艮,另一前肢划水,将头和胸露出水面,姿势十分好看,因此人们又称它们是美人鱼。儒艮每次潜水能达10分钟。世界上只有一种儒艮,生活在亚洲热带和亚热带浅海海湾,我国只在广西、广东、台湾沿海有,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