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小故事大管理
7924300000075

第75章 兔子自杀事件

兔子的胆小是出了名的,经常受到的惊吓总是像石头一样压在它们的心上。

有一次,众多兔子聚集在一起,为自己的胆小无能而难过,悲叹自己的生活中充满了危险和恐惧。

它们越谈越伤心,就好像已经有许多不幸发生在自己身上,而这也是它们之所以成为兔子的原因。到了这种地步,负面的想象便无止境地涌现出来。它们怨叹自己天生不幸,既没有力气和翅膀,也没有牙齿,日子只能在东怕西怕中度过,就连想要抛弃一切大睡一觉,也有什么都听得见的长耳朵阻挠,赤红的眼睛也就变得更加鲜红了。

它们觉得自己的这种生活是毫无意义的,这又成为它们自我厌恶的根源。它们都觉得,与其一生心惊胆战,还不如一死了之更好。

于是,它们一致决定从山崖上跳下去了结自己的生命,结束一切烦恼。就这样决定了,于是它们一齐奔向山崖,想要投湖自尽。这时,一些青蛙正围在湖边,听到急促的脚步声,如临大敌,立刻跳到湖里逃命去了。

这是兔子每次到池塘边都会看到的情景,但是今天,有一只兔子突然明白了什么,它大声地说:“快停下来,我们不必吓得去寻死了,因为还有比我们更胆小的动物呢!”

这么一说,兔子们的心情奇妙地豁然开朗起来,欢天喜地地回窝去了。

管理启示

在任何组织中,总有弱势群体。最不起眼的是他们,最多牢骚的是他们,最不稳定的还是他们,组织的目标实现与否,往往还离不开他们。对于弱势群体采取的激励措施往往是企业在管理中最容易忽视的部分。

组织中的弱势群体其实就像这群兔子,不相信自己可以受到培养与提升,不相信公司可以给自己带来转机,不相信自己的工作会受上级的肯定与重视,甚至不相信在这样的公司做事所积累的经验,将来会有用。他们最后往往很快跑去“自杀”——离开公司。

实际上,这里的弱势群体并非不具备工作的能力,而是精神上处于劣势,对于这部分人的激励应采取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措施,并且以物质激励为辅,精神激励为主。精神激励是以精神鼓励为诱因对员工进行的激励,如给员工的认可、表扬、尊重、荣誉等均可以对员工产生精神上的激励作用。此外,组织给予个人参与发展培训与晋升的机会也可视为对员工精神层面的激励。精神激励帮助员工增强了工作上的责任心、自信心和成就感,其所起到的激励作用是物质激励不可比的,使员工发自内心、主动增加工作的热情,积极实现组织的目标。组织中的弱势群体通过恰当的激励措施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撑。因此,组织在采取激励措施中应对此类弱势全体加以重视,不要使由于忽视他们而使企业人才流失的情况发生。

不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是管理者最大的疏忽。

——美国女企业家玛丽·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