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小故事大管理
7924300000086

第86章 袋鼠的逃亡

有一天,一家动物园的管理员发现有几只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大家都觉得很奇怪,于是开会讨论,后来大家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呢,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啦,所以他们决定再将高度增加到30米左右。没想到次日他们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啦,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商量来商量去,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了100米。很多动物们看到管理员这样的举动,感觉很奇怪。有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

“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啊?”长颈鹿问。

袋鼠们说:“不知道,只要他们继续忘了锁门的话,加高到多少米也没有用的。”

管理启示

袋鼠走出笼子相当于企业中的“质量事件”,那么企业的产品出了质量问题,该怎么办?惩处了当事人,就万事大吉,错误就不会再犯了?显然很多人心里会怀疑这一点,但处置这样的事,往往除了处罚员工,别无他法。管理者会想,不处罚,那么制度就形同虚设;但是在实践中,刚性的制度并不能阻止错误的继续发生。那么处罚就会无休止地进行下去,而质量或者管理并无丝毫的改善。

可以这样说,笼子就是制度,加高笼子意味着让制度更加严格,以增加犯错者的代价。在企业管理中,犹如管理者通过检验来转嫁产品生产责任风险。用检验来发现不合格的产品,由制造不合格产品的员工来承担全部责任或连带责任。在美国质量管理大师戴明看来,这是一种“颠倒黑白”的错误理念,与现代管理思想背道而驰。这种管理模式对提高企业效率和产品质量都无济于事,而且只会增加成本。实际上,任何检验,当发现产品缺陷时,就已经产生了损失。尽管这种损失可以让员工承担,但员工收入的降低,以及他们受到惩罚产生的失落感,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更大的损失。袋鼠笼子的不断加高,给管理员带来的只是虚假的安全感,这无异于掩耳盗铃。当袋鼠一次次走出笼子,对于管理员来说,可能会催生不理智的情绪,就是和笼子的高度较上劲,表现在企业管理中就是处罚力度的加大。从长远来看,这是一种近乎自杀的举动。

不能搞平均主义,平均主义惩罚表现好的,鼓励表现差的,得来的只是一支坏的职工队伍。

——管理学者史蒂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