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小故事大管理
7924300000092

第92章 伦敦街的裁缝

据说,在伦敦的同一条街上住着三个裁缝。这三个裁缝的手艺都非常不错,但是,一条街上的生意毕竟是有限的,所以,他们的生意都做得差不多。三个裁缝都想着怎么样能吸引更多的顾客,使自己的生意超过其他两个裁缝。

一天,一个裁缝想来想去,觉得要把自己的手艺让顾客知道才能达到效果,于是,他在自己的橱窗里挂出了一块招牌,上面写着:“伦敦最好的裁缝。”他认为这样就能显示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了。

看到第一个裁缝想出这样的办法,另一个裁缝受到了启发,在同一天也挂出了一块招牌,企图压倒第一个裁缝,招牌上用大写字母写着:“英国最好的裁缝。”他认为这样自己的特点就比别人更明显了。

第三个裁缝看到前两个裁缝的招牌后,思考了很久。几天之后,他也挂出了一块招牌,上面只写着:“本街最好的裁缝。”自从他挂出这个招牌后,生意络绎不绝,日渐兴旺。

从顾客可考证的角度看,到底哪个裁缝最好?

管理启示

答案是很明显的,第三个裁缝才是最好的裁缝。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几乎很少有企业能够脱离国际市场而生存,其发展与壮大更是离不开国际市场。那么,在国际市场中怎样获得顾客的认同呢?是像第一和第二个裁缝那样不断地用“最”字来鼓吹自己,还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别出心裁、因地制宜,就如第二个裁缝一样,最终赢得市场呢?答案也是很明显的。

由此可见,在企业不断拓展市场的同时,必须要有创新,有特色,只有深入市场,挖掘出自己的独到之处,才能获得当地社群与顾客的真正认同,才有可能得到市场的回报,并以此为基础迎接各种内外竞争力量的挑战。这就要求企业正确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本土化是国际化的前提,国际化是本土化的延伸,企业要把两者的关系统一起来,而不是对立起来。

企业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国际化仅仅是整个企业战略布局中的一个环节,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均衡增长是永远的需求。本土化即经营属地化或经营当地化,是指海外投资企业以东道国独立的企业法人身份,按照当地的法律规定和人文因素,以及国际上通行的企业管理惯例进行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本土化”的实质是在普遍适用的规则上运用创新思维,以实现适应环境与改变环境的结合。在新的环境中,将企业自身特色与本土特色融合起来。在适应环境的变化中相应地调整企业经营的策略,与此同时,也能够让自己的特色为本土所接受。

问题永远不在于如何使用头脑里崭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而在于如何从头脑里淘汰旧观念。

——维萨信用卡网络公司创始人迪伊·霍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