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爱河之源(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7950200000016

第16章 家庭杂谈(3)

“自古而然”也许不足为训,“自然”却是大道。

在欢欣的五月,愿年轻的母亲们有仅此一次的生育的惊喜。天生为女人,你们自然而然无所不能!

六月的潇洒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经历使然。

夫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直至“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其时夫子走过了七十载人生历程。任何旷世奇才都无法战胜时间。子不语怪力乱神,不加评说,为什么?我们没见过鬼,实在不好武断地否认他人之亲历亲见。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所写农历五月正是西历六月。

其时,南方收早稻插晚秧,北方打夏麦而锄秋田。不种责任田的城市人,难以体察农家繁忙。

人生的六月所谓人到中年,多半是人生最多负担、最有压力、最为忙乱的光景。上有老而下有小,老人刚出院孩子又患了肺炎。母亲嫌你只给媳妇买了一条连衣裙,你给她孝敬两听罐头她又数落你乱花钱。孩子怨你不参加家长会,不能随口答应一海里等于一点八五二公里;老婆说某某同学上月提拔了副处长,你顿时觉得身边躺着一只刺猬。职称太低而楼层太高,晋阳烟发苦而高粱白太辣。你在生活中扮演着太多的角色而几乎迷失了自己。

何况,相当比例的夫妻在这个时节又难免面临婚姻危机。你写过的求爱信白纸黑字,疾风暴雨式的爱情毕竟只能说明过去。不许三五七九生孩子,独生子女掌上明珠也已不太耗费你的时间精力。科里新分来的女研究生,可能真真假假喜欢你成熟男子汉的魅力;老婆单位的局长,又夸奖你考婆身材苗条舞姿曼妙,耳边轻轻说只恨相见太晚。身为男人你希望女性风流便于勾搭而最怕自己老婆风流,身为女人你希望自己独用霞飞特白蜜而她们买不到奥琪增白剂。

活着还是死去?哈姆雷特式的困惑纠缠如毒蛇。平平安安活到老、还是何不潇洒走一回?质言之,米面夫妻恰如酒肉朋友,维持会式的家庭太多而婚外恋着实不少。这是一个敏感话题,但也无疑是全社会无可回避的现实。中年人在各行各业皆是中坚力量的同时,他们的家庭在社会伦理建构中也处于关键部位;说他们负担太重,毋宁说心理压力超过了负荷。当全社会共建希望工程并且大都市出现临终关怀医院的时候,谁来关怀中年人呢?指望满街电线杆上公然招贴专治阳痿的江湖骗子们吗?中年人唯有自救。他们干了一点事业而雄心勃勃还想干大事业,他们如牛负重而无权向父母哭诉、不能给子女叫苦。

换一个角度讲话,比之于无所事事行尸走肉,身负重责的中年人任重道远。

在人生舞台上你只有这个时候是主角,你不能“回戏”放弃演出、也不该放弃这弥足珍贵的表演机会。观众目光如炬,看你演什么更要看你怎么演。

不要太潇洒噢!

七月的热烈

美国当代有一位女人说,人生从四十岁开始。

意大利中世纪有一位大艺术家讲,一个四十岁的人要对自己的长相负责。

中国古代则有一位哲人曰,四十不惑。

任何界定都是一种局限,三种说法也许都有道理,但只是不同角度的道理。

问题在于,他们为什么不约而同强调四十这个数字?

年初开始写这一系列稿子,尚是冰天雪地;眨眼到了七月,赤日炎炎。日月果然如梭,流年真个似水。与四十余岁人论谈,四十年时光不过弹指一挥间。人生假如比作一座拱桥,七月人生,如日中天,大约已到拱桥顶端。顺利或坎坷、欣慰或痛苦的往事皆成回忆,来时路径一目了然;瞻望前程,一览无遗的视野里,或许还有起伏山峦曲径高峰,但长途跋涉的终点已绰约在望。

达到这样年龄的人,性格基本定型,事业追求多数也有小成。而人所追求的事业本身、成功本身、追求过程本身,成为塑造个人品格气质的不可逆转的因素。好比一棵树由它的每一圈年轮所构成。而人的性格气质这些内在形象,又必然会反映到人的言谈举止甚至音容笑貌上来。所以说,一个四十岁的人要对自己的长相负责。你建造自身已经数十年,再也无法怨天尤人。

有心人也许会注意到,近年有相当比例的女孩子、包括时装模特儿,不再仅仅是行走的衣架。她们气质高雅、行之端方,有某种内在的蕴涵。我曾经说过:

与其买各种化妆品,不如读书。

对自己的长相负责。四十岁的女士,你们觉得是这样吗?

八月的开朗

高中时代,看着大学毕业刚分配来的老师年龄很大;三十多岁我在北大作家班读书,看着研究生们嘴上无毛个个都是小孩子。早年读报刊,看着“年过半百”字眼,觉着那可是老了;如今我四十六岁年近半百,半百之身竟不觉老。年龄真是太相对的一种量度。千年铁树与一现昙花实在不宜分其高下。

八月上旬,立秋季节。暑热尚有余威,秋风已暗送凉意。虽未秋高,却也气爽。高天湛蓝,远水悠悠。燥闷心绪为之一扫,胸臆间不由开阔爽朗。四时寒暑变化,自然而然带给人们多少乐趣!今夏空调走俏,去冬电暖器畅销,追求享受的现代人是否同时失去了什么?

人生八月,年过半百。半百而知天命,天命又是什么昵?我们不是圣人,作为凡夫俗子我们也许是只知道自己快退休了。女儿已为自家生了外孙,儿子领回家来第三个对象。不愿退休,还能工作,听说有改户口变年龄死乞白赖要坚守岗位的。大锅饭制度把人养得弱化,经不得任何风险变故,离了那份被派定的职业再也百无一能。回家来因而也不愉快,儿子是白眼狼、女婿是蓝精灵。女婿带一瓶酒来就要扛走一对旧沙发,儿子结婚花去三万,过节连一瓶酒都拿不来。媳妇白吃,女儿白拿。一年享受一次体检,结果检查出肝部肥大。这就是天命吗?

而西方社会寻常说法是,五十五岁的男人最为辉煌。男人辉煌,女人怎么办?五十多岁的女人,更年期也已平安度过,嘴尖毛长,歇斯底里,已是一去不返。调整得好,她将脱胎换骨,成为丈夫眼中的贤惠妻子,媳妇眼中的开明婆婆,孙儿眼中的慈祥祖母。无论男女,工作上功劳苦劳,家事上含辛茹苦,胡子一把皱纹一列,年龄超过半个世纪。他们到了受人尊敬的年岁。或者说,一个人是否受人尊敬全然取决于他自身。你通达,你开朗,你曾经沧海而不卖弄,你历尽苦难而不悲观,年轻人声泪俱下你却只道天凉好个秋。你开朗的气度因而能征服他人。你已经可以承受,所以你能够获得。

退休之后怎么办?大约是这一年龄段的人迫切需要进行心理医疗的首要病症。

人死了怎么办?烧掉就是。退休又如何?也不过是退休。工作还不怕,倒怕歇着吗?找些力所能及的事做,并不难办到。松下手谈、岸边垂钓,几世做好事才修来这样的享受,千万不要看轻了它。有志者,有力者,学识渊博专业优长者,尽可自由安排,尽兴发挥。你只要开朗些,前头还是一个金灿灿的丰收的秋天呢!

九月的宽容

前几年,《读书》杂志介绍过外国作家房龙的着作《宽容》。宽容,这个我们熟悉的字眼在我脑海得到了强化。

那本着作我没有去读,已从心底领悟了宽容的真谛。宽容是一种品格,一种气度,它尤其应该体现于对异端的态度上。此时的异端可能正是它时的真理,如哥白尼首倡的“日心说”。宽容却又是强者的风范,说中国足球队特表宽容,岂不是讽刺吗?

沉甸甸的谷穗倾下头颅,唯有莠草傲岸自雄。任何比喻都难免蹩脚,但只有半瓶醋才逛荡,这一现象道出了某种人生真实。

九月人生,六十耳顺。儿成女大,孙男外女。人生该有的,你差不多都有了,你只盼寿数再高一些;青年中年所不曾经历的,你却已经俨然过来人。儿子打孙子,轻轻一拍,你就觉着过分,忘了自己当年打儿子的巴掌重如山。蝇营狗苟,争名夺利,你也都已见惯。觉着他们可笑,清夜自省,自己当初又如何?年轻人动气上火的事,你可能不动神色。刺耳的话,心中微有不快,已难得伤害你,利刃砍在石块上倒只会折损攻击者。你宽容,你气度恢弘,得益的将是你自身。比方心平气和,利于养身,你或许真的能够长寿。

但生活中确有太多的花甲老人太无自知之明。不觉自己落伍,只嫌他人新潮。长头发看不惯,超短裙也看不惯;媳妇去跳舞要摔茶杯,电视上有人亲嘴就敢骂中宣部。年轻人迪斯科大赛说是群魔乱舞,中老年健身操又说是为老不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