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看不懂报表,就当不好经理
7994900000028

第28章 分部报告——能告诉经理人业务重心的报表(1)

业务上了一定台阶后,分部报告就凸显出它的作用了,它能告诉经理,哪个区域,哪个产品最成功;哪个区域,哪个产品需要经理的帮助或者鞭策。

第一(节)看懂分部报告需要的基本功

分部报告是指在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中,按照确定的企业内部组成部分(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提供的有关各组成部分收入、资产和负债等信息的报告。

分部报告会计准则的制定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日益扩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经营范围日益突破单一的业务界限,而成为从事多种产品生产经营或从事多种经营业务活动的综合经营体。一般的企业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只是反映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综合的会计信息,而难以提供从事各项具体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所占用的资产等会计信息。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盈利能力和发展作出判断,则必须借助于各业务部门所形成的较为详细具体的会计信息。

与此同时,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其生产经营范围有的已突破国界,延伸和发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如在境外设立分公司或子公司,从而发展成为大型跨国公司,成为国际性企业。这些跨国公司业务往往跨越若干个国家和地区,在某一国家生产原材料、零配件,在另一国家进行深加工、进行组装,而在第三国进行销售或提供劳务。对于这些跨国公司来说,由于各国有着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环境,各生产经营地政治的动荡、政府的更替、法律的变化等,都将对其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因而企业的各生产经营所在地存在着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风险。要分析企业的风险,预测其经营业绩,则有必要依据其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风险。要分析企业的风险,预测其经营业绩,则有必要使用其按不同的地区提供的各地区分部的会计信息。只有运用处于生产经营环境下的各地区分部的会计信息,才能分析某一地区的企业风险,预测其经营业绩,从而对跨国公司的经营风险和经营业绩作出准确的综合性的评价,以有助于各投资者、债权人进行投资决策,有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者或管理当局进行经营决策和长期决策。由此,分部报告应运而生。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81年8月发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4号《分部报告的会计信息》,并于1997年在对其进行全面修订的基础上,发布了新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4号《分部报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4号《分部及相关信息的披露》,并于1997年在对原准则修订的基础上发布了第131号《企业分部及相关信息的披露》。日本会计审议会也于1987年发布了《分部信息披露准则》,日本公认会计师协会于1996年发布了《关于分部信息分开的会计方法》。澳大利亚也发布了AAS第16号《分部财务会计报告》。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上市公司以及正处于上市过程中的公司,应当披露其分部报告;鼓励其他证券不公开交易的企业自愿披露分部信息。

在分部信息披露方面,中国证监会在其发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的附件《财务报表附注指引》中,对分部信息披露的内容作了简单规定。根据《财务报表附注指引》的规定,“公司的经营涉及不同行业,若行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10%(含10%)以上的,则应按行业类别披露有关数据”;分行业披露的项目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营业毛利,并且分别按上年数和本年数披露。

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对分部报告披露的项目、披露的格式作了规定。为具体规范分部报告的编制方法及其披露的内容,财政部于2001年11月2日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分部报告》(征求意见稿),拟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后正式发布。为了规范分部报告的编制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企业存在多种经营或跨地区经营的,应当按照该准则规定披露分部信息。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分部报告的意义

提供分部信息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评估不同因素对企业的影响,以便更好地理解企业以往的经营业绩,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合理的预测和判断。

1.通过分部报告,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以往的业绩

企业生产经营业绩,是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综合结果,是由企业生产的各种(或各类)产品,或提供的各种(或各类)劳务的盈亏综合而成的。企业各种(或各类)产品在其整体的经营活动中所占的比重各不相同,其营业收入、成本以及其所产生的利润也不尽相同,要把握企业的经营业绩,不仅要分析企业的整体情况,而且也有必要分析每一种(或每一类)产品的生产经营情况,从而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企业取得的经营业绩。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地区来说,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业绩是由各生产经营地的经营业绩所组成的,要了解和把握企业取得的经营业绩,则需要分析各生产经营地的经营业绩,分析各生产经营地的资产占用情况、销售情况等,从而才能准确把握企业经营业绩。

2.通过分部报告,可以更好地评估企业的风险和报酬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准确地评估企业的风险和报酬,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有关方面进行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的整体风险由企业生产经营部门(或品种)、各生产经营地区的风险和报酬所构成。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所具有风险和报酬的程度与性质是不相同的,在不同地区的生产经营也有着不同性质的、不同程度的风险和报酬。要具体了解企业的风险和具体的报酬情况,则必须借助分部报告按不同业务部门或不同的地区提供的收入、费用、经营成果以及资产占用等较为详细的分部信息。通过分部报告提供信息的分析,可以了解各种产品或业务所处的发展阶段、风险的大小、报酬的高低等。

综上所述,通过分部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可以更好地把握企业的经营业绩,可以更好地对企业的风险和报酬进行评估,因此通过分部报告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提供更为有用的、更为具体的会计信息,以便于其从整体上对企业作出更有根据的、更为准确的判断,为其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披露的基础

《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第三条规定:“企业应当以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为基础披露分部信息。对外提供合并财务报表的企业,应当以合并财务报表为基础披露分部信息。”

分部报告通常是作为财务会计报告的一个组成部分予以披露的。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披露合并财务报表的情况下,分部报告的披露以该合并财务报表为基础列报;而在其财务会计报告仅披露个别财务报表的情况下,则其分部报告的披露以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列报。分部报告通常作为财务报表附注的一个组成部分予以披露。

业务分部的确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第四条规定:“企业披露分部信息,应当区分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

在披露分部报告时,首先必须确定报告主体的分部。所谓分部,是指企业内部可区分的,专门用于向外部提供信息的一部分。分部包括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两类。

1.业务分部的概念

业务分部,是指企业内可区分的、能够提供单项或一组相关产品或劳务的组成部分。该组成部分承担了不同于其他组成部分的风险和报酬。

2.业务分部的确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第五条规定:“……企业在确定业务分部时,应当结合企业内部管理要求,并考虑下列因素:

(一)各单项产品或劳务的性质,包括产品或劳务的规格、型号、最终用途等;

(二)生产过程的性质,包括采用劳动密集或资本密集方式组织生产、使用相同或者相似设备和原材料、采用委托生产或加工方式等;

(三)产品或劳务的客户类型,包括大宗客户、零散客户等;

(四)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方式,包括批发、零售、自产自销、委托销售、承包等;

(五)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受法律、行政法规的影响,包括经营范围或交易定价限制等。”

业务分部与一般意义的部门并不完全相同。由于提供分部信息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企业的经营业绩,把握企业的风险,对于某些企业来说,某一业务部门可以是一个业务分部,也可以由若干个业务部门组成一个业务分部;可以将生产某一产品或提供某种劳务的部门作为一个业务分部,也可将生产若干种(一组)相关产品或提供一组劳务的部门作为一个业务分部。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若干(一组)相关产品或劳务提供部门,其生产的产品或提供劳务应是具有相似风险和报酬的产品或劳务。

由于企业风险的主要来源影响着企业如何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如何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也就是说企业往往根据其经营风险来确定其组织结构以及其内部财务会计报告系统。因此,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内部报告系统应作为确定分部的基础。

企业在确定业务分部时,应当结合企业内部管理要求,并考虑下列因素:

(1)各单项产品或劳务的性质。各单项产品或劳务的性质,包括产品或劳务的规格、型号、最终用途等。

对于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的性质相同者,通常其风险、报酬和成长率可能较为接近,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其划分到同一业务分部之内。而对于性质完全不同的产品或劳务,则不能将其划分到同一业务分部之内。例如,某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经营范围包括工程塑料的制造、旅游及餐饮业、工程机械制造、合成纤维生产等,在确定业务分部时,必须分别将其作为不同的业务分部处理,而不能将工程机械制造与旅游及餐饮业作为一个业务分部处理。

(2)生产过程的性质。生产过程的性质,包括采用劳动密集或资本密集方式组织生产、使用相同或者相似设备和原材料、采用委托生产或加工方式等。

对于其生产过程相同或相似者,可以将其划分为一个业务分部,如按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划分业务部门。对于劳动密集型部门来说,其使用的劳动力较多,相对来说劳动力的成本即人工费用的影响较大,其经营成果受人工成本的升降影响很大;而对于资本密集型的部门来说,其占用的设备较为先进,占用的固定资产较多,相应负担的折旧费也较多,其经营成本受资产折旧费用影响较大,受技术进步因素的影响也较大。

(3)产品或劳务的客户类型。产品或劳务的客户类型,包括大宗客户和零散客户等。

购买产品或接受劳务的客户的类型或类别,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对于不同的企业也有着不同的分类。对于购买产品或接受劳务的同一类型或类别客户,一般来说,对其销售条件基本相同,如相同或近似的销售价格、销售折扣,相同或近似的售后服务,因而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风险和报酬。而不同的客户,其销售条件不尽相同,由此可以导致不同的经营风险的存在和报酬的高低。如计算机生产企业,其生产的计算机可以分为商用计算机和个人用计算机,商用计算机的主要销售客户是企业,一般是大宗购买,对计算机专用性要求比较强,对售后服务相对较为集中;而个人用计算机,其客户对计算机的通用性要求较高,其售后服务相对较为分散。

(4)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方式。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方式,包括批发、零售、自产自销、委托销售、承包等。

销售产品的方式不同,其承受的风险和报酬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在采用直销方式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情况下,其所直接发生的销售费用较高;而在采用代销方式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情况下,将发生代理销售费用。在赊销的情况下,有利于销售规模的扩大,但发生的收账费用较大,并且发生应收账款坏账的风险很大;而在现销的情况下,则不存在应收账款坏账问题,不会发生收账费用,但销售规模的扩大有限。

(5)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受法律、行政法规的影响。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受法律、行政法规的影响,包括经营范围或交易定价限制等。

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总是处于一定的经济法律环境之下,其所处的环境必然对其产生影响,特别是其所处的法律环境对企业经营状况影响极大。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处的法律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稳定与否,可能直接影响到该产品生产和劳务提供的收缩和扩张,影响该产品生产或劳务提供的收入、费用和盈利状况。对在不同的法律环境下的产品生产或劳务提供进行分类,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不同法律环境下产品生产或劳务提供的信息,有利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作出判断和预测。对相同或相似法律环境下的产品生产或劳务提供进行归类,提供其经营活动所生成的信息,同样有利于明晰地反映该类产品生产和劳务提供的会计信息。

地区分部的确定

1.地区分部的概念

地区分部,是指企业内可区分的、能够在一个特定的经济环境内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组成部分。该组成部分承担了不同于在其他经济环境内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组成部分的风险和报酬。

2.地区分部的确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第六条规定:“……企业在确定地区分部时,应当结合企业内部管理要求,并考虑下列因素:

(一)所处经济、政治环境的相似性,包括境外经营所在地区经济和政治的稳定程度等;

(二)在不同地区经营之间的关系,包括在某地区进行产品生产,而在其他地区进行销售等;

(三)经营的接近程度大小,包括在某地区生产的产品是否需在其他地区进一步加工生产等;

(四)与某一特定地区经营相关的特别风险,包括气候异常变化等;

(五)外汇管理规定,即境外经营所在地区是否实行外汇管制;

(六)外汇风险。”

地区分部与一般意义的地区也不完全相同。划分地区分部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就在于各分部之间具有不同的经营风险和报酬,而不单纯是以某行政区域作为其划分依据。地区分部是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经营风险和报酬率的生产和经营区域,这一区域可以是单一国家,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或相近经营风险和报酬的国家的组合,可以是一个国家内的一个行政区域,也可以是一个国家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组合。对于在具有重大不同风险和报酬环境中的经营的区域,则不能将其作为同一地区分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