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每天读点金融史Ⅳ:金融霸权与大国崛起
7997000000030

第30章 华尔街的崛起和星条旗的飘扬--美国(4)

1994年底墨西哥发生货币危机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来自美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是十分重要的:美国实际GDP增长率在1990年代初急剧下降,1990、1991年分别下降到1.8%、-1.5%。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美联储不断下调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从1990年的8.1%下降到1993年第四季度的2.99%。利率下调促使美国的投资者将资金投向高收益率的墨西哥。进入1994年,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美国国内资金需求增大,利率逐步上调,墨西哥国内的外资开始回流美国,成为危机持续、深化的主要原因。

而东亚的货币危机则深受美元大幅波动的影响。1985~1995年上半年美元兑其他主要货币汇率呈持续下跌趋势,下半年起转为持续上升。在这种背景下,泰铢因为钉住美元而随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升值后,泰国的经常项目在1995、1996年逆差明显增大,成为危机形成与加深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其他影响

美元霸权地位的确立,在为本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为美国的侵略扩张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关于这一点,王章耀教授等编著的《世界经济概论》一书指出:

(1)美元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各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都用美元作为主要外汇储备和国际支付手段,有些国家还以美元作为本国发行纸币的保证。其他国家的美元外汇储备,主要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放于美国银行,或购买美国短期债券。这样,美国就可以利用这些资金对外进行长期贷款和投资,从而加强对其他国家内政、金融的控制。同时,由于各国之间的美元债权债务的清算主要是通过美国银行来进行,这就为加强美国银行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

(2)35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的官价,是美国在1934年规定的。但是,自此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国内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美元购买力不断下降(l970年1美元只值战前的0.35美元),而黄金的美元价格却始终保持不变,这就使美元的对外价值和对内价值日益背离。35美元一盎司黄金的官价,实际上是压低了黄金的价格,而抬高了美元的对外价值。这使得美国可以在其他国家存在“美元荒”的情况下,利用定值偏高的美元在世界各地搜刮黄金,并掠夺其他国家的物质资源和财富。

第四(节)美国出了个纽约,纽约有个华尔街

就在伦敦国际金融市场江河日下之时,纽约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却犹如旭日悄然上升。美国在一战之前就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它提供的产品占世界总量的1/3。面对大英帝国的逐渐衰弱之势,美国和西欧其他新崛起的国家一样,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的激情,在贸易、殖民地等领域同英国进行竞争。在西欧国家无暇顾及经济发展时,美国大力发展本国经济,使世界经济的中心由英国转到了大西洋彼岸的美国。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在国际金融领域美国向英国提出挑战,美元作为国际货币被人们所接受,美国的主要港口城市--纽约也就无可厚非地担负起了向国际市场融通美元资金的任务,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与伦敦分庭抗礼、平分秋色。

一、梧桐树协议

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交易所庭院的46根柱子下经常聚集着一些证券经纪人及其代理人,他们分成多空双方进行交易战,通过股价的涨跌挣钱。著名的“梧桐树协议”,反映了美国股票交易所诞生时的情况60。

在美国,随着股份公司发行的股票越来越多,股票交易也越来越多。经纪人感到,迫切需要建立专门进行股票买卖的场所。1792年初,约翰·萨顿和本杰明·杰等在华尔街22号建立了一个拍卖中心,就叫做股票交易所。想卖股票的人在拍卖会上卖出,拍卖人则收取佣金。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很多外围的经纪人来参加拍卖会但并不真正交易,一些人只是想打探最新的股票价格,然后就到外面出售同样的股票,以收取更低的佣金。结果,拍卖中心的生意做不下去,场内经纪人也只好到场外交易。这种情况下,场内经纪人巨头们感到必须联合起来,制止这种行为。1792年5月17日,24个经纪人在华尔街68号院一棵大梧桐树下召开会议,达成了一项简洁、明确的协定:

“我们,签约者,作为买卖公正证券的经纪人,特此庄严承诺并彼此保证:在从今往后的交易中,无论对任何人,无论买卖任何证券,都将以不低于交易额0.25%的比率提取佣金,而我们之间彼此交易时,则相互磋商,给予优惠。”这短短的100多个字,就是有名的“梧桐树协议”。从此,这棵当时已有几百岁树龄的巨大梧桐树成为华尔街的象征,直到1865年6月14日上午8时,被暴风雨刮倒。

协议上的第一个名字是伦纳德·布利克。还包括伯纳德·哈特、艾萨克·M·戈麦兹、本杰明·西萨克斯和具有英国教徒传统的代表奥古斯特斯·H·劳伦斯。尽管在24个签约者中,布利克、伯纳德·哈特、本杰明·西萨克斯、塞缪尔·毕比、戈麦兹和彼得·安斯波克等人的名字,不断出现在金融活动的不良记录中,但协定所确定的会员制和固定最低佣金也成了股票交易的传统和定制,延续并影响到以后的交易活动,这批人也因此被认为是纽约股票交易所的创始会员。

协定签订后,经纪人们在距签约梧桐树约30米左右、1793年开业的唐提咖啡屋进行交易。由于买卖兴隆,后来便转移到更大的场所,也就是现在的华尔街40号。1812年,建立规范、统一的证券交易场所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当年,一个要求建立证券交易所的正式法案被通过。经纪人们为进行交易的地方取了一个名字:纽约证券交易所。最初在梧桐树下签署协议的24个签约者,只有3个还在交易。

1817年3月8日,这些成员通过了一份正式章程,创立了纽约股票交易所的会员制度。每天早晨,聚集在一起的会员们听专人向他们宣读参与竞拍的股票名单,而后就给出报价,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始终很舒适地坐在场内的椅子上。只有会员才有交易的资格,而这个坐在竞拍场内的特许权值400美元。时至今日,虽然会员们早已不是坐着交易,但人们还是称纽约股票交易所的某个会员是拥有一个“席位”。

1819年,黄热病的传播迫使纽约证券交易所撤除金融区。此后几年,交易所不停搬迁,一度还设在伦纳德·布利克家后宅的一间房子里。起初,相对于商品交易而言,纽约股市并不活跃。不久,铁路的发展和黄金的发现,使新一轮股市投机风起。在19世纪中叶,大量股票上市。到1848年时,这些股票全都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1869年,纽约证券交易所和公开交易所合并。

1865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迁到百老汇大街,交易所花了将近200万美元,由曾设计三一大教堂的建筑师詹姆士·任维克设计建筑。1899年,纽约证券交易所扩建,位于它两边的地产被收购,旧房子被夷为平地。新建筑到1903年才竣工。

梧桐树时期的证券交易席位,在南北战争期间增加到533个,与公开交易所合并后增加到1060个,1928年会员增加到了1375个,1929年会员略有减少,共有1366个,以后一直维持在这一水平。内战结束后,恢复自由交易时,席位费由400美元增加到2000美元。1929年,接近60万美元,在大萧条期间跌到10万美元。后来,一度涨到约180万美元。目前接近100万美元。

目前,纽约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最大的交易所,市值约12万亿美元,交易上市股票约3000种,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金融市场的“心脏”。

二、纽约的优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纽约,不仅肩负着在本国借款者和贷款者之间融通资金的重任,而且也吸引了大量外国资金在其金融市场上寻找投资机会。此外,大量非美国公司也来到纽约,利用这里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融资和寻求更好的金融服务。也就是说,纽约逐步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国际金融中心。

前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冷战结束后的美国政治稳定,经济也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虽然“9·11”事件给美国带来了恐怖主义的威胁,却尚未从总体上改变美国经济政治的稳定局势。长期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使在纽约从事金融活动的非居民实体相信,当局不会限制资本的流入流出,从而他们的资金能够在需要时自由地汇回其所在地。因此,外国投资者在将资金带入纽约市场时,没有后顾之忧。

在纽约,大型的跨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积极地开展各种金融业务,激烈的竞争使其服务高效、周到而且价格合理。纽约证券交易所历史悠久,纳斯达克市场十分活跃,这两个市场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公司提供融资便利。此外,纽约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容量巨大,产品种类丰富,对国内外的投资者和融资者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发达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高质量的金融从业人员。他们训练有素、经验丰富,而且富有创新精神。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纽约的金融服务才能保持较高水准和不断创新,从而能够吸引国内外的投资者和融资者在纽约聚集。

作为超级强国的经济中心城市,纽约先进的通讯、交通体系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同时,纽约的律师、会计师、咨询等行业相当发达,长期为金融行业提供服务使其积累了大量的相关经验。这些完善的辅助性服务为金融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便利。

美国的金融监管环境也为纽约成为综合性的国际金融中心创造了有利条件。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以及几次大规模的调整,美国现有的金融监管框架一方面能够较为有效地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则大大放松了对金融行业一些不必要的管制,金融自由化的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逐步放松了资本流动的管制之后,纽约对国外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吸引力大大增强。纽约不仅成为美国国内资本输出到全世界的窗口,而且也为国际资本提供了安全而富有流动性的投资场所,综合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从而得以逐步确立。

三、发展历程

纽约只有350多年的历史。但纽约位于哈德逊河入海口的优越地理位置使其很快成为美洲与欧洲大陆之间最重要的贸易港口。1860年以前,纽约已经成为庞大的贸易体系中枢,集中了美国农场、矿场和小型制造商的产品,并把它们销往遥远的世界角落,贸易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当时与之密切关联的金融业的发展。早期纽约的金融业除了为贸易融资和结算外,还肩负为美国国内政府与公司筹集资本的职能。1792年,21位经纪商在华尔街签署了《梧桐树协议》(Buttonwood Agreement),开设了股票交易所,并创造了证券交易佣金制度,这也是纽约证券交易所最早的雏形。

18世纪90年代,尽管纽约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费城,但后者依然是美国的金融中心,除了费城,芝加哥等也是纽约的竞争对手。南北战争成就了纽约,因为华尔街成功帮助北方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战争融资,让后者最终战胜了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的南方政府。这场战争给纽约和华尔街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繁荣,纽约一举击败其他城市,不仅在国内遥遥领先,而且成为世界第二大证券市场。南北战争之后,纽约聚集了大量的资本、广泛的专业技术和创新策略。但在各行业中,发展最快、获得利润最多的产业是金融业,在当时纽约的巨富中间,有1/10是从事金融业的,可以说,纽约在19世纪末已经成为了美国的金融中心。1830年以后,随着美国全国铁路修建的开始,华尔街又为美国铁路公司筹集了大量的资本,奠定了美国现代交通和工业化的基础。

纽约同伦敦的较量同样源自战争。一战一触即发,当伦敦交易所宣布暂停交易时,全世界所有的交易一下子汇聚到纽约华尔街,在经历了短暂的恐慌后,华尔街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牛市。对金融资源的争夺,成为交战双方一个重要的制高点。纽约把握住了这个机遇,迅速发展成为世界金融体系的太阳,包括伦敦在内的世界其他金融市场,从此成为围绕着这个太阳旋转的行星。

在最初的一两百年之内,华尔街一直是个投机盛行、恐慌不断、卖空杀空、腐败肮脏的大市场。规则和裁判的缺失是华尔街时常崩溃的最重要的原因。但就是这样一个不断试错的历程,让华尔街越来越成熟,一系列的规则制度不断被创造出来。大型清算中心建立,更成熟的商业运作框架和模式开始展露,道·琼斯指数问世,现代会计制度出现等等,正是这些规则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得华尔街在19世纪90年代完成了自己的转型,为纽约世界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1913年联邦储备法案通过以后,美国建立了中央银行体系--联邦储备体系。纽约丰富的金融资源使得其不可抵挡地成为最大的联邦储备银行所在地。当时纽联储的资本金为2000万美元,是亚特兰大等小联邦储备银行资本金的4倍。选择在纽约设立最大的联邦储备银行对纽约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恢复了金本位制,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开始取代英镑。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纽约开始成为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纽约可以说是和伦敦平分秋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远远超过了西方各国,它拥有当时世界上唯一完整的金融体系,同时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基础,90%的国际贸易以美元结算。美元作为世界性的媒介货币被用于银行间交易,并成为各国政府稳定汇率的干预货币,再加上美国政府鼓励在国内金融市场发行外国债券以缓解国外美元紧缺的局面,使得纽约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资本供应中心。纽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已经超过伦敦,在国际金融中心中独占鳌头。

第五(节)在华尔街的指引下

历史反复证明,资本的流向先导于一个国家的经济起飞,而一个国家要真正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金融体系的效率和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

--祁斌,资本市场成就大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