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经理人必备管理故事与哲理
7998100000034

第34章 管人问题——量才而用,无为而治(2)

三个人一听职务的分配和自己的个性相符,不禁大为兴奋,兴冲冲地走马上任。过了一段时间,因为这三个人的卖力工作,居然使工厂的营运绩效直线上升,生意蒸蒸日上。

管理哲理: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如何使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能,企业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扮演着乐队指挥的角色。出色的企业家会用人所长,容人所短,让智者尽其谋,勇者尽其力。

下级的威信

韩某任一家技术公司的部门经理。他讲述过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天,上午快下班时,他部门的员工李某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知识性的问题。由于办公室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供查阅,小李只好走进韩经理的办公室求教。正埋头工作的韩经理停下来,耐心地听清了小李的询问。韩经理是个诚实的人,他并不熟悉这个问题:“这个我不懂,总经理是这方面的专家,你去请教他吧。弄明白以后,还请你来告诉我一下。”

下午一上班,韩经理接到总经理秘书送来的一份复印件,并附有一个信封。韩经理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便笺,上面是老总亲笔写的几行字:“你部小李来找我处。现将有关文字复印后送去,所需东西全在其中。我认为你将此件交于小李更妥。祝好。”韩经理阅后,又仔细查看了复印件,然后走到小李桌前,将有关资料递于他。小李非常高兴,对他的上司深感敬佩:“总经理说您大概是一时记不清了,他说您一定会查清的。他还说他也不太懂,等你查清后告诉他一声。没想到您下班后就弄好了,谢谢!谢谢!”

至此,韩经理已豁然清楚,同时,他也由衷地感激老总。日后,他更加敬业……如今,韩经理已升总经理。但每逢谈起这件事,总很动情。

管理哲理:聪明的领导者,总会以维护下级的威信来激励下属的积极性。企业是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人性化的工作社会,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迁。

给关羽的一封信

《三国演义》中,马超归顺刘备之后,关羽提出要与马超比武。

为了避免二虎相斗,必有一伤,诸葛亮给关羽写了一封信:我听说关将军想与马超比武论高下了。依我看来,马超虽然英勇过人,但只能与翼德并驱争先,怎么能与你“美髯公”相提并论呢?再说将军担当镇守荆州的征途,如果你离开了造成损失,罪过有多大啊!

关羽看了信以后,笑着说“还是孔明知道我的心啊!”他将书信给宾客们传看,打消了比武的念头。

管理哲理:下属的情况各不相同,如兴趣、爱好、长处、弱点、情绪、思想观点等,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内容,但身份与性格却是最重要的,与下属沟通时不得不优先注意。

韩晃用人之道

唐朝大臣韩晃有一次在家中接待一位前来求职的年轻人。此君在韩大人面前表现得不善言谈,不懂世故,脾气古怪。介绍人在边上很是着急,认为肯定无录用希望。不料,韩大人却留下了这位年轻人。

因为韩晃从这位年轻人不通人情世故的短处之中,看到了他铁面无私,刚直不阿的长处,于是任命他“监库门”。年轻人上任以后,恪尽职守,库亏之事极少发生。

管理哲理: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要能扬长避短,天下便无不可用之人。从这个意义上讲,领导者的识人、用人之道,关键在于先看其长,后看其短。

无用之人的可用之处

清代有位将军叫杨时斋。他主管军营中的无用之人。聋子,安排在左右当侍者,可避免泄露重要军事机密;哑巴,派他传递密信,一旦被敌人抓住,除了搜去密信,也问不出更多的东西;瘸子,宜命令他去守护炮台,可使他坚守阵地,很难临阵而逃;瞎子,听觉特别好,可命他战前伏在阵前听敌军的动静,担负侦察任务。

管理哲理:杨时斋的观点固然有夸张之嫌,但确实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人的短处之中肯定蕴藏着可用之长处。

长短互换的用人规律

被称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有这样的一段史事记载:

秦舞阳受燕太子丹的派遣,与荆轲一起去完成行刺秦王的特殊任务。壮士秦舞阳在平时是非常勇敢而凶猛的人。《史记》说他“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但是,当他随着荆轲走进肃穆森严的秦宫,来到位尊势威的秦王眼前时,他的性格发生了变化,勇敢向怯懦转化。他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恐惧,连脸色都变了。

管理哲理:任何时候对任何一个人都不要僵化地看待,不要静止地看待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要积极地创造使短处变长处的条件,同时也要防止长处变短处的情况发生。谁违背了长短互换的用人规律,谁就会受到惩罚,连高明的用人者也不例外。

难得的应对

一家外贸公司目前正受到美国开放市场的压力,急需大批谈判人才,无奈朝中无大将,仅有的几个公关部人员都已出差。在这种情况下,该公司经理大胆起用推销科及秘书部的人员,把他们推向谈判桌。这样一回生,两回熟,不久,这班人马就如鱼得水,应付自如,有些甚至超过公关部成员,公司的利益也得以保全。

管理哲理:做主管不要拘泥于条条框框,推销科的人一样也可以担当谈判大任,秘书部的人也未必只会倒茶打字。人的潜力是惊人的,只要你敢于去挖掘,那么其效力也会大得惊人。

无价的盒子

中国古代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大将军率兵征讨外虏,得胜回朝后,君主并没有赏赐很多金银财宝,只是交给大将军一只盒子。

大将军原以为是非常值钱的珠宝,可是回家打开一看,原来是许多大臣写给皇帝的奏章和信件。再一阅读内容,将军明白了。原来大将军在率兵出征期间,国内有许多仇家巫告他拥兵自重,企图造反。战争期间,大将军与敌军相持不下,国君下令退军,可是大将军并未从命,而是坚持战争,终于大获全胜。

在这期间,各种攻击大将军的奏章更是如雪片般飞来。可是君王不为所动,将所有这些奏章束之高阁,等大将军回师,一齐交给他,令将军深受感动。他明白:君王的信任,是比任何财宝都要贵重百倍的。

这位令后人扼腕称赞的君王,便是战国时期的魏文侯,那位大将军乃是魏国名将乐羊。

管理哲理:有哪一个君主会对臣下真的信任不疑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大臣一个暗示:我已经注视着你了,你不要轻举妄动。既拉拢,又震慑,一箭双雕,手腕高明。

红白脸戏

朱元璋上台后,想演一回白脸戏。太子是一个心慈面善之人,他见父亲朱元璋把一个满是荆刺的木杖,扔到地上,叫自己拿起来。太子显得为难,朱元璋得意地教训他说:“你拿不了吧。让我把刺儿先替你修剪干净,再传给你,这难道不好吗?我如今所杀之人,都是天下最危险的人。把这些人除掉,传给你一个稳稳当当的江山,这是你的福分。”

没想到太子并不领情,还说“上有尧舜之民”。这话在我们听来是很有道理的,但在朱元璋听来,却是百分之百的屁话。气得他操起坐着的竹榻,向儿子砸去,两个人你追我赶地在深宫大院中闹起来,也顾不得什么体统和尊严了。

儿子没等登基就死了,等到朱元璋长孙继位后,满朝的能人都被斩净杀绝,实在找不出“带荆棘”的人来对付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师”了。

管理哲理:朱元璋的白脸唱过了头,后边的红脸也就无法唱了。红白脸相间既是方法,又是艺术,要真正演好,也要花些功夫。

小人物大作为

《史记·魏公子列传》中说:魏公子无忌为人仁厚,又能礼贤下上。凡是士人,不论才能高低,他都能谦虚地以礼相待,不因为自己富贵就怠慢他们。因此,纵横几千里地方的人,都争相前往归附他。他招待的食客有三千人。在这期间,各个诸侯因为公子贤能,门客又多,轻易不敢侵犯魏国。

魏国有个隐士名叫侯赢,七十多岁了,家境很穷,只好去做大梁夷门的守门人。魏公子听说后,就前去问候,要赠送他丰厚的财物。侯赢不肯接受,公子就摆设酒席,大请宾客。客人坐定后,公子带着礼物,空着车子左边的座位,亲自去迎接侯赢。

侯先生整了整破旧的衣帽,登上了公子的车毫不谦让地坐在上首,想借此来观察公子。公子握着缰绳,更加恭敬。侯赢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上屠宰坊里,希望委屈您的车马,让我去访问他。”公子驾着车子来到市场,侯赢下车去会见他的朋友,故意久久不与朋友谈话,暗中观察公子。公子脸色更加温和。市场上的人都看着这个场面。这时候,魏国的将相、王族、宾客济济一堂,等候公子举杯祝酒。随从人员暗地里都骂侯赢。

侯赢看到公子的脸色始终不变,才辞别朋友,登上了车子。来到公子家,公子领着侯赢坐在上首,并向他一一介绍宾客,客人们都吃惊不已。饮酒正酣时,公子起立,来到侯赢面前向他敬酒祝福。侯赢便对公子说:“我只是夷门的守门人,而公子却委屈车马,在大庭广众之下亲自去迎接我,我本不应该去访问朋友,却委屈公子去一趟。然而我侯赢要成就公子的美名,故意让公子的车马久久地停在市场上。我去访问朋友,借此观察公子,公子却更加恭敬。市民大多把我看作小人物,而认为公子是有德行的人,能谦恭地对待士人啊!”此后,侯赢成了公子的上宾,并为公子的事业做出了贡献。

管理哲理:离开群众的人,就像落地的树叶。魏公子之所以对“小人物”如此屈尊拜访,就在于他认识到了“小人物”蕴藏的巨大潜能,自己可以借助这种力量去达到政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