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识人用人管人
8010100000020

第20章 善于用人:让员工做最大能耐的事(2)

6.花在招聘上的时间和努力将确保企业的健康运行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道理:平时适当注意和保养自己的身体,病魔就不会轻易光临;一旦病魔光临,治愈相对困难。这就是所谓的预防比治愈容易。同样,通过学习和使用招聘技巧做出明智的招聘决策,比处理因糟糕的招聘决策而引发的公司混乱和法律纠纷以及高质量雇员和顾客的流失要容易得多。

6、给下属以问题

实习医师在初次操刀动手术时,技术若不够纯熟,在一旁观看的资深医师则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加人主刀的工作。不过,大多情况下他们仍按兵不动,完全交由实习医师去做。

因为,此时一旦插手,实习医师便失去提高自己不纯熟技术的机会,产生自己永远无法独立工作的心理。

就一般新进人员而言,当他们碰到障碍时往往会求助于资深职员。固然,对工作有不明白之处应尽量请教前辈或上司;但是许多新进人员却在重要关头或自己无法处理时,便完全交由前辈运作,这种做法不但对自己的成长毫无帮助,而且是不负责的态度。

要知道,教导下属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让下属直接运作面对问题。

商场上的搏斗与成为医师的过程并无差别,同样是只准成功不许失败。为了解决进退两难的情况,为了培养下属工作的能力,即使你被认为是个冷漠的人,你仍应站在下属的后面观察,只要对方不会受到重大的伤害,便应将工作交由他们来处理。

若在平时便采取这种方式教导下属,即使面临类似于"进行手术"一般重大的事情,下属仍可不慌不忙地以自己的能力去处理。

这是发生在某公司的事情。该公司将文件交由某印刷公司处理,事后才知道某年轻的负责人未将订单及原稿中指定的事项整理清楚。上司立刻命令负责人重新整理订单,并决定取回原稿。

便是印刷的作业已开始进行,而且已将印好的样本送达该公司;幸而从样本看来,并未发现太大的错误。

像这种程序虽有误,但只要略加修改尚可原谅的情形,你是否让下属照常进行,待事后再仔细教给他们正确的工作程序?在此事件中,负责人看到样品时,大大松了一口气,并想将已重新进行的作业暂时停止,然而该上司却不允许,命令停止印刷作业,重新整理订单及原稿。其上司之所以如此坚持,可能是考虑到如果照这样进行下去,该负责人必定不易学会如何工作吧!

从教育的观点来看,若只注意到结果,反而容易忽略重点,将来可能因此造成更大的错误,典型的例子便是"歪打正着"。对侥幸所获得的好结果,不予以默许,并要求下属以正确的程序重新再进行一次,此点对于指导者而言,当然有它的大道理。

7、重视合理使用新雇员

一个女职员,她为人随和,工作尽心尽力,深得公司老板和其他员工的喜欢;她做秘书工作已经四个月了,但仍然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这可难住了老板。解雇她,实在是很可惜,公司在她身上投资了不少时间和金钱;不解雇吧,她又干不好。老板想:总有一个工作岗位适合她。经过观察,与她谈话,老板在了解到许多新情况后成把她调到销售部门。果然她干得不错,后来成为销售骨干,为公司赚了不少钱。假如老板当初辞退了这位女职员,那么,公司前期所做的人才投资就拱手送给其它公司了,老板的投资是彻底收不回来了。

美国有一个大公司,引进了一些年轻人,其中有一个非常有头脑的年轻人,但由于他刚进公司,老板不大了解他,就随便给他安排了一个较低级的岗位。这个年轻人很失望,感到怀才不遇,于是对公司的事务不太热心,得过且过。但他很有管理才能,暗中观察了公司的运行机制,认真分析其利弊,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可是,老板并不以为然。令人想不到的是,他也很有商业头脑。他建议生产新的产品,老板也没有采纳。不仅如此,后来老板听信谗言,决定解雇他。这个年轻人,受挫后发奋努力,决心要付诸实施他的宏伟蓝图。他白手起家,成立一个与原公司搞同样业务的公司,后来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成为他曾经任职过的那家大公司的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这个公司的老板没有好好利用人才。结果,给自己培养出一个对手出来。这是用人不当造成的。

一般的老板对新来的职员不够重视,通常只让他们做些杂事,并怀有戒心害怕万一给他们工作,他们做不好,将他们放置一段,或者,给他们安排一个职位,总是用老员工工作情况和他们比。总产生新不如旧的感觉。老板用那种挑剔的目光,以老职工的标准来衡量他,有一种看走眼了的感觉,认为聘来个"物不抵值"的没用的人,甚至把他当成包袱,急于甩掉。当然这也使新雇员大为失望。

应该说老板这种心态很不好,缺乏长远眼光。经过甄选的新雇员没用,更多的是客观原因造成的,特别是你没有给他机会,或没有给他合适的岗位,使其不能展示其长处,落了个"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境遇。如若老板有一个用人的平常心,对新雇员不存偏见,着力培养,不轻易放弃,也许新雇员会是另一种样子的。

公司来了个新雇员,公司领导要详细告诉他公司工作的"环境"、公司的现实情况和发展前景,使新雇员尽快获得这些信息。新雇员获得的信息越充分,越容易安心工作,也就省去了到处打听小道消息的时间和精力。与公司领导,与老职员交往越紧密,就越容易建立归属感,也有利于打消他的试试看、不行就走人的意念。

要把新雇员放在能干的老职员身边,让他尽快熟悉业务,同时不时地询问一下他工作的感受,工作的困难,征求他们改进工作的意见。适时地承认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努力,给他们一定的锻炼提高的机会。无论是老板还是公司,都要给他一个好形象,使他们认可公司,不在去留之间摇摆不定。

由于工作经验少,新职员不会固守前例,还会发现公司存在的问题。因此,管人者应重视新来职员的建议,经营中遇到困难时,要一视同仁地同新职员商议,从心理上、从工作中尽快接纳、认同新职员。一旦发现他们的潜质所在,就要合理地大胆安排。这才是讲究效益,远近兼顾的老板。

公司要重视挖掘新雇员的潜质,也许新雇员并不是出色人才,但你不要放弃。你不能将公司的发展寄望在极少数有卓越才能的人身上。商场多诡诈,如果老板把公司的重大项目决策权只交给一两个卓越的人才管理,那么,你老板的位置能坐得稳么?假如卓越的人才一撂挑子,公司又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的情况,你怎么收拾公司惨局?

那种害怕花费大量心血培养新雇员,从而忽视培育人才的做法,绝不是成功老板的经营之道,这无疑于因噎废食。

8、相信他们

当一个人受到尊重时,他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就会得到满足,他们就会有合作感,就会与企业保持和谐一致的行动。

但当人的自尊心受到侵犯时就会本能地产生一种离心力和强烈的情绪冲动,过度的刺激和过度的情绪作用,就会对企业和个人产生极为不良的后果。因此,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格、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才能团结别人,并受到别人的尊重。领导者要带头尊重人,使组织内部人人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从而和睦友好相处,齐心协力完成组织的共同任务。

人都有自信心,都有成就感,都抱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做好某项事情的心情和愿望。领导者在量才授职之后,应该信任他们,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开展工作。用人不疑,施以信任,可以给人巨大的精神鼓舞和无形的力量。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将信任人作为一个管理教育原则,并圆满地取得了实验研究的成果。他曾把一张金额较大的支票交给一个正在改造的青年去直接领取,由于他信任这个青年,从而获得了这个青年的信任,终于完成了领款的任务。当然,这种信任不是盲目的、无根据的,而是经过仔细的观察和审慎的选择。由此可见,信任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有些领导在用人时嘀嘀咕咕,将信将疑,顾虑重重,是不符合用人原则的。

信任是领导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要相信下属是忠诚的,相信彼此之间是精诚合作的。这对于领导工作有百利而无一害。

信任,不能把这句话仅仅放在口头上,要把它牢记于心,并时时处处做到这一点,这才是一个领导的英明之举。战国时,魏国的国君魏文侯打算发兵征讨中山国。有人向他推荐一位叫乐羊的人,说他文武双全,一定能攻下中山。可是有人又说乐羊的儿子乐舒如今正在中山国做大官,怕乐羊不肯下手。后来,魏文侯了解到乐羊曾经拒绝了儿子奉中山国君之命发出的邀请,还劝儿子不要跟荒淫无道的中山国君跑,文侯于是决定重用乐羊,派他带兵去打中山国。乐羊带兵一直攻到中山国的都城,然后就按兵不动,只围不攻。几个月过去了,乐羊还是没有攻打,魏国的大臣们都议论纷纷,可是魏文侯不听他们的,并不断地派人去慰劳乐羊。一个月后,乐羊发动攻势,终于攻下了中山国的都城。魏文侯亲自为乐羊接风洗尘,宴会完了之后,魏文侯送给乐羊一只箱子,让他拿回家再打开。乐羊回家后打开箱子一看,原来里面全是自己攻打中山国时,大臣们诽谤自己的奏章。

如果魏文侯听信了别人的话,而沉不住气,中途对乐羊采取行动,那么自己托付的事无法完成,而且双方的关系也再无法维持下去了。信人之术,其精要就在于此。

9、恩威拉施,拉打结合

不久前出版的《美国商业周刊》专文介绍奇异公司执行总裁杰克·韦尔奇,文中引用密歇根大学管理学院一位教授的话:"20世纪有两个伟大的企业领导人,一个是"通用"的斯隆,另一个则是韦尔奇。但俩人比起来,韦尔奇又略胜一筹。因为韦尔奇为21世纪的经理人树立了一个榜样。"

韦尔奇重视底线和结果是有名的,当年他新官上任三把火,公开宣称凡是不能在市场维持前两名的实业,都会面临被卖或被裁撤的命运。很多奇异的员工抱怨韦尔奇的要求太严。无论在生产上打破多少记录,韦尔奇总嫌不够。员工就像柠檬,被韦尔奇把汁都挤干了。

很多年前,有一位奇异的中层主管在韦尔奇面前第一次主持简报,由于太紧张,两腿发起抖来。这位经理也坦白地告诉韦尔奇:"我太太跟我说,如果这次简报砸了锅,你就不要回来算了。"在回程的飞机上,韦尔奇叫人送一瓶高级的香槟和一打红玫瑰给这位经理的太太。韦尔奇的便条写道:"你先生的简报非常成功,我们非常抱歉害得他在最近几星期忙得一塌胡涂。"

一个好的领导人,都应该懂得用"胡萝卜加大棒"原理去获得一个好的结果。在这方面,韦尔奇是其中高手。

"胡萝卜加大棒"原理便是恩威并重,又打又拉。这一招术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经典例子。朱元璋史称"雄猜之主",既野心勃勃又疑心重重、心地险恶。他当皇帝后,打天下时那种虚心纳贤、任人唯贤的作风全抛在脑后,朝思暮想的是维护他的绝对尊严和家天下。为此,他以各种卑劣手段,排除异己,残杀功臣。

李善长在随朱元璋征战中,以多谋善断著称。开国初,组织制定法规制度、宗庙礼仪,与朱元璋关系如鱼水一般,朱元璋将李比之为汉初萧何,称他为"功臣之首",命他为开国后的首任丞相。朱元璋一旦功成名就,贵为天子,对李的态度大变。李善长过去被朱元璋赞为"处事果断",现在则说他为"独断专行"。过去朱特许李对疑难大事先处理后奏,称赞他为"为朕分忧",现在则说他"目无皇上"。朱元璋对李善长功高权大,产生了疑忌之心。但考虑到李善长功高望重,轻举妄动恐生不恻之变,就采用文打又拉,伺机清除伎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