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岁月记忆
8010200000004

第4章 人生感悟(1)

健身絮谈

万贯家产是财富,

身体健康才幸福。

春秋寒暑二十载,

深刻体会舒心怀。

锻炼身体增体质,

天天活动须坚持。

动作姿势要准确,

认真用功效果佳。

关键一着要记牢,

毅力决心最重要。

退出岗位是正常,

调理心态紧跟上。

烦事少在心上搁,

知足常乐脑中刻。

按时休息遵规律,

浑身舒坦没问题。

一日三餐搭配巧,

所需营养差不了。

天天泡脚别怕烦,

长期坚持顶吃药。

看书学习多动脑,

预防僵化见成效。

饭后行走半小时,

寿命延长不可丢。

深深呼吸坚持做,

内脏含氧不会错。

步子倒行按定数,

肾脏功能打基础。

攥拳击头勤振动,

大脑疾病会减轻。

多揉鼻子功不白,

鼻病预防见效快。

身体上肢前后摔,

脊背松宽疼痛减。

连续摇头六十数,

脊椎疾病逐渐除。

上肢多次大循环,

肩胛肌肉不发炎。

肛肌收缩若干次,

前列腺炎能减轻。

上肢平转左右换,

眸子看手宜于眼。

身体上下常蠕动,

时间长了肠胃顺。

闲时揉揉太阳穴,

日久最佳三叉经。

左右脚尖多活动,

久而久之末梢通。

似星眨眼做眼操,

活动眼球效果好。

手指常动多揉搓,

运用自如犹神拨。

面颜每日搓几遍,

可心怡然青春显。

左右下肢踢多次,

活动筋骨利腿脚。

清晨起来揉丹田,

利于肠胃便秘减。

反复晃腰数自定,

痛经活血有效应。

揉搓耳背三十遍,

高压患者显灵验。

眼目上火臭唾沫,

拉长搓眼能去火。

紧紧咬牙时不定,

突然发晕起作用。

切记冰冻见三尺,

不是一日定之寒。

规律

笔者这里所说的规律是指自然规律和生活规律。前人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谁按规律办事,谁就事半功倍,反之,谁就被抛弃,甚至受到惩罚。

这里说两例在实践中违背自然规律和生活规律的事情。

其一

时值夏至前后,政府突然决定拆迁邻居马师傅家的住房,马师傅全家搬进了新的住所。原住房院内的几棵枣树是马师傅一手栽培成长起来的。平日里,全家大小对它们珍爱有余,呵护万般,现在毁掉,一家人都感到十分可惜。马师傅执意要把它们挖走栽到新住所的院子里。左邻右舍好言相劝:“移树、栽树的时间是春秋两季,夏天移树、栽树不是时候,这也是大自然的规律,硬栽进去也活不成。”

当然马师傅的心情可以理解。他感谢了众邻居的好意,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在树根底下浇了水,用湿土包在树根上,又用塑料像是给伤病员包扎一样把树根包严实,之后小心翼翼地运进了新住所的院子。马师傅精心地把树根栽进事先挖好并经阳光暴晒的树坑里,浇水、埋土。

栽后的第一年枣树出了点嫩枝绿叶,但次年便彻底枯死。至此,马师傅完全认识了“自然规律不可违,谁一意孤行,苦果必自食”的真理。

其二

一天中午,同居民小区的老林在大门口碰见我,说:“我刚从医院回来,一上午就在医院忙。大闺女亚茹早上在家里突然恶心呕吐,眩晕不止,家里人赶紧送她到医院。经过医生会诊诊断,完全是没有休息好所致。”

原来,前一天下午,亚茹让丈夫买了一盘有50集电视连续剧的压缩碟。饭后,亚茹开始看碟,一口气就看完了一大半,直到第二天清晨7点,她从沙发上刚站起来,就突然觉得不舒服。

老林说完,长叹了一声:“老哥,你说这咋办?现在打乱生活规律,不遵守作息时间的人太多了,特别是中青年人数最多。有的看电视,有的玩电脑,有的打麻将,有的喝酒,有的在歌舞厅,轻则凌晨一两点钟,重则通宵达旦。长此以往,一是费神伤身;二是社会公道下降;三是贻误事业,耽搁工作;四是影响夫妻和睦;五是给子女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如此下去,哪有好果子吃啊!”

应理清内因和外因之关系

按哲学的观点:“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则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毛泽东主席的哲学名篇《实践论》明确论述:“温度能使鸡蛋孵出小鸡,而温度不能使别的东西孵出小鸡。”

在现实生活中,笔者碰到了许多只强调外因、外部的客观因素,而忽略内因、内在的主观能动性的事。其结果是事与愿违,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甚至头撞南墙。

这方面的事例真是太多了,不胜枚举。在此只针对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轻视少年时的学习来说说:

有的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味地追求享受,向家长索吃要穿;

有的不思进取,贪图安逸,放任自流;

有的缺乏蚕吐丝、蜂酿蜜的勤奋精神;

有的课堂上不专心听讲,课余只顾玩耍,习题不会做,学习无劲头;

有的回到家里电脑、电视陪伴,无作息时间约束;

有的热衷于同学聚会,餐厅进、歌舞厅出;

有的往返于网吧、游戏室,自我消遣;

有的大街闹市闲转,消磨时光;

有的出入公园,压马路,放弃了正业……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到头来,学业不精、成绩不佳,老师发愁、家长心急。刨根问底,归咎于学校管得不严,老师教得不好,父母关心、支持不够,社会影响坏等。于是乎,请家教、上补习、吃小灶,真可谓“有病乱投医”,既伤神又花钱,过分强调外部环境、原因,不从自身找毛病,最终落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结局。

笔者认为,一定要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办事。试举虽有天赋,但还要靠自己勤奋努力的实例。

著名的英国数学家麦克斯韦10岁时就进入了爱丁堡中学。由于他说话所带的乡下口音和衣服穿得破旧,受到了全班同学的嘲笑,并被称为丑小鸭。对此,麦克斯韦不予理睬,一头埋进书中,专心致志地学习。在学校,他避开同学的冷嘲热讽,常常躲在教室的角落里,专心地解数学题。放学回家才放开喉咙朗读英国著名的诗篇,认真努力地学习。两年后,麦克斯韦在学校举办的数学、诗歌比赛中,一举夺得“双冠”,老师和同学们彻底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他以自己的勤奋和刻苦赢得了尊敬。从“丑小鸭”一下子变成了“白天鹅”。后来他成为杰出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我国西汉时期的匡衡,小时候非常聪明,因为家穷没法上学。但他十分喜欢读书,没钱买书就向别人借,书常带在身上,一有空就读,不认识的字也会请教别人。到了晚上,没钱买油点灯,只好背书。一天,匡衡发现邻居家的灯光透过自家的破墙缝照了进来,他高兴极了,找了个墙角,在邻居发现不了的地方,凿了个小洞,这样就有足够的光线透过来了。从此以后,匡衡晚上对着小洞,借着邻居家的灯光,认真读书学习,直到邻居家灭灯,他才收起书本睡觉。就这样他博览群书,学到很多知识,长大后,成为汉代有名的大学问家。

培根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他出生在一个有钱人的家庭,小时候就是一个才华出众的男孩,但他的勤奋刻苦更是传为佳话。在13岁的时候,他就被剑桥大学破格录取了。大学期间,他系统地学习了哲学、文法、修辞等一系列课程,为他以后卓越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给后人以巨大鼓舞,促使人们去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就来自培根。

奉劝青少年和中小学生们,千万不要错置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端正学习态度是真正的出路。向麦克斯韦、匡衡、培根学习,把知识学到手,我们做事才会有力量。

调研与观察

不经意地浏览报纸时发现了一篇题为《调研不能“厚此薄彼”》的豆腐块文章,进而勾起了对《举世无双的观察家》短文的联想,此刻思绪的涟漪一圈一圈地撞击脑海。

笔者看来,调研和观察只是量上的差异而已,在质上是一脉相承的,都属工作方法或工作作风这一范畴。

“情有独钟”和“不屑一顾”乍看起来,是有些领导干部在调研方面的一个方法问题,但从实质上讲是一个态度和责任问题。当然,落后地区存在大量复杂的矛盾和难题,有的还相当棘手,若是去那里调研,岂不是“自寻烦恼”?于是到先进地区总结经验,给落后地区发文介绍,这就成了一些领导“推动工作”的常用套路。说穿了,“厚此薄彼”式的调研就是回避矛盾,为调研而调研的形式主义。

唯有始终把解决问题放在首位,正如毛泽东主席讲的“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一朝分娩”,既关注先进典型总结推广经验,又脚踏实地到落后地区“解剖麻雀”,找准症结,拿出对策,不嫌“麻烦”,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也才是货真价实的调查研究。

既然调研和考察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可否向创立进化论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称赞的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学习,把他作为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楷模?

一次,法布尔走在路上,突然发现一群蚂蚁正在齐心协力地搬运死苍蝇。他想,这么好的一次观察蚂蚁生活习惯的机会怎么能错过。于是,拿出放大镜,趴在地上仔细观察起来。他的异常举动引起了路人的好奇,围着他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他是个怪人、呆子。但法布尔毫不理会,一直观察了4个小时。正是以这种精神,他一生对昆虫世界进行认真仔细地观察和研究,取得了非常显赫的成就,写下了几大卷的专著《昆虫记》,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

唯勤奋学业才成

唯勤奋学业才成的实例在历史和当今社会实在太多了。凡在学业上获得成功的人,无一例不是通过勤奋努力获得的。可我却在社会上常听到有人说:“没有天赋,光勤奋是不会有所成的。”过分强调天赋,不重视勤奋努力。连笔者的儿孙们也都说这种话。学习时不认真、浮躁、不刻苦,有时批评几句,他们回答也是这种腔调,还是我行我素,依然如故。学习没长进,成绩上不去,家长一个劲地唉声叹气,只说两个字“无奈”。对此,笔者认为唯勤奋学业才成,在此说两例以供借鉴。

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年轻时非常喜欢篆刻。一天,他去向一位老篆刻家求教,那位老篆刻家对他说:“你去挑一担石头来,在上面练习刻字,刻好后,把字磨掉,然后再刻。刻了磨,磨了刻,等到这些石头变成泥浆,你的字刻好了,篆刻自然就会了。”齐白石听完后,真的就挑来了一担石头,夜以继日地刻磨起来,一边刻一边拿着名家的作品对照和琢磨,找到不足,磨掉重刻。手上磨起了血泡也毫不在乎,专心致志地刻磨。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手上的血泡变成了厚厚的趼子,石头越来越少,泥浆越来越多,最后统统化石为泥了。

还有巴斯德,他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他9岁才上学,但他比别的孩子更努力,总是认真地做出每道习题,读好每篇课文。别的同学玩耍时,他总是在思考问题。一次,做化学实验,分析磷元素,其他同学做一遍就完了,他为了彻底弄明白、搞清楚,下课后特意又买了兽骨反复进行实验,并仔细地记下发生的变化,同时还把提炼出来的纯磷装在瓶中,用于下次试验。他的勤奋努力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从此,他更刻苦地学习,如饥似渴地探求知识,这为他后来成为微生物学家奠定了基础。

如今的学子们,哪一个的家庭、社会、经济、学习环境和条件都比他们优越。如果不勤奋学习,确实愧对“江东父老”,甚至连自己都对不起。

劝君,在稍纵即逝的人生岁月里,勤奋学习,多读几本书吧。学习是对人精神世界的绿化。学习是超越的前提,是生命意义的提升。切记,在学习与思考中,要深刻领悟:学习需要人这一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目标。

毅力+决心=成功

毅力和决心是事业有成的前提和根基。坚定信念办任何事情或完成某项任务,必须同时伴随毅力和决心,否则,将一事无成,甚至前功尽弃。

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不会一帆风顺,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阻力。只要你的信念稍一动摇,毅力就会减少许多,有时还会立刻消失,最终事与愿违,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常遇到缺乏毅力、决心的事,使其走向反面,这里只说一件小事:

表弟的儿子是个大胖子,走路喘粗气,睡觉打呼噜。在家人的督促下,他开始晨练、晚走减肥。如此坚持了半个多月,他感觉全身舒服,之前的那种情况似乎也有些好转。可好景不长,不知何故,他突然停了下来,再也不出门了。别人问他,他答道:“出汗难受,十分吃力。”就这样停止锻炼数日之后,体重又比原来增加了2斤。好心的人对他讲:“你放弃活动,体重肯定会增加,这叫运动后的反弹,你如果忍耐,风雨无阻,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健身也要伴随毅力和决心,而且要数年如一日地坚持才行。”

日常生活和平时的工作中因缺乏毅力和决心而前功尽弃的事例可以说是不胜枚举。